“疫”“情”

这是我返回郑州的第10天了,每天我都是睡到11点钟才起床觅食的。昨天出门时小区门口贴的有告示,没有细看,大概意思是为了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以后每天只允许上午出门买菜。昨天晚上看了下日历知道今天是元宵节,所以睡前定了闹钟,计划今天出门买点汤圆。

早上9点半起床,乱糟糟的头发也懒得洗了,闷闷的简单洗漱了一下。费力的在睡裤外面套上裤子,左腿裤脚处的睡裤边还漏在外边,睡衣外裹上羽绒服。便要出门,发现脚有些凉,连忙翻找出一双袜子,随手又将漏在外边的睡裤塞回裤筒,踩上棉拖鞋,戴好口罩,便出了门。

小区门口,四五个人正在登记个人信息,办理出入卡,两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负责登记,一个志愿者在小区门口控制小区门的开关进出。我也在排队登记个人信息,我的前面是一个30多岁的大哥,轮到他的时候社区的大姐问他是哪里来的,大哥说1号从信阳回来的。社区大姐如临大敌,赶忙挥手让我再往后退两步,距离他远一些,自己也在桌子后向后退了一米多的距离。抄起桌上的酒精,在自己的手上胳膊上喷洒消毒,前面这个大哥想是已经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波澜不惊,继续伏下身子登记自己的信息。

好不容易才办好出入证,出了小区,街道两边的车上的积雪都已经开始融化了,零零散散三两个附近的居民紧紧的戴着口罩,提着大包小包的蔬菜匆匆而行,剩下的便是戴着口罩和红袖章的社区工作人员在设岗测温,办理出入证。

到了超市,不算太大的超市里竟然在排队结账,人人手中都提着大袋的粮油、水果、零食等生活用品。进到超市中,首先看到的是副食货架,原本满满的货架只剩下两桶已经快要过期的泡面和横七竖八扔着的几袋饼干,随手翻翻,感觉太不划算,就放弃了,捏了下口罩上沿的塑料圈,往外呼出了一口浊气。再往前走,是饮品货架,饮品货架还好,不像副食货架那样像是遭了贼一样,本打算买一瓶可乐回去,来回找了半天,可乐也只剩下无糖的两瓶在货架上躺着,扶起来两瓶可以,最后也没有带走,这隔离的日子已经吃肉都无味了,无糖的可乐不适合当前的我。走了两个货架,我已经有了一些不耐,便径直走向粮油蔬菜区,好在,食用油和汤圆都还有,毕竟出来采买的晚了,汤圆只剩被人挑剩下的几袋了,拿了一袋鹌鹑蛋大小的汤圆,提了一桶5升的大豆油。旁边一个戴着厚厚口罩的大姐问:“馒头还有吗?”“早就没有了!”称重区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被问了多少次这个问题了,不耐烦的回答道。采买半天,共花了我180块大洋,看了下清单,一桶大豆油、一颗花菜、一袋汤圆、两袋火腿肠、三包辣条、两包烟、半斤提子。

出来门后,费劲的提着一袋子东西,看到马路对面一家卖馒头的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在这个看谁都是病毒的时期,还能这么多人排队的地方大概只有医院了吧。想想家里冰箱里还有当初返城时父亲非让我带的半冰箱的馒头,摇了摇烦闷的脑袋,扯了下口罩,笨重的提着采购的粮食,便回家去了。


“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