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打鱼捞到“金蚕”,文物贩子:2万农民选择拒绝后上交国家

与史籍不同,文物作为实物资料,对于事件的描绘更加真实,生动,引人入胜。即便是文物发现背后的故事,也都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禁不住探求欲。

1984年12月,对于陕西省石泉县的谭福全老农而言,一如往常,又是隆冬季节,也正是摸鱼贴补家用的好时令。

农民打鱼捞到“金蚕”,文物贩子:2万农民选择拒绝后上交国家


说起石泉县,大家可能并不熟稔,但在历史上石泉县可是先秦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传说中的鬼谷子故里,历史悠久,而且还是桑蚕大县,有着“丝路之源”的称谓,今天的石泉县则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

话说就在这日,谭福全来到村头的小河旁,洒下渔网,希冀着能够多打些鱼获,但就在他捞起渔网时,鱼获并不多,可是网中却有一个通体泛黄的物体。虽然并没有见过这种物件,但对于这个年岁已长的农民而言,本乡本土的悠久历史,也很快便让他意识到了他可能打到了“古物”。

于是,老谭迅速的收拾了渔网,便将鱼获、古物一同带回了家中。而为了弄清这个古物是个什么东西,也为了“炫耀”自己的收获,老谭便拿出此物给村民观看,一时间关于老谭的这个形似“蚕状”的古物是个什么,也是众说纷纭,而石泉县农民老谭在河里打捞到了东西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农民打鱼捞到“金蚕”,文物贩子:2万农民选择拒绝后上交国家


很快,便有文物贩子闻风而至,并向老谭提出,要以2万元的高价收购这个“金蚕”形状的古物。要知道,这是1984年,改革开放不过几年,当地一户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也不会超过300元。

显然,这是一个诚意满满的价格,如果接受了价格,出售了古物,自己也不需要继续打鱼,万元户在当时可是少有的存在。但也正是这样的价格让老谭产生了怀疑,本对于“金蚕”的不解便又加重了几分,他也意识到了这个古物,肯定不是凡品。否则,文物贩子又怎么会出这样的高价!很快老谭便做出了决定,他选择拒绝了文物贩子的收购,反而是收拾了一下行囊,决定亲自前往省会西安,他要一探究竟,并将这件“金蚕”献给国家。1985年9月,这件精美纹饰的“金蚕”就在农民老谭的见证下,被捐献给了陕西省博物馆。

农民打鱼捞到“金蚕”,文物贩子:2万农民选择拒绝后上交国家


专家们,很快便被“金蚕”吸引了。这样一枚精致的古代金蚕的发现,当属首次。而这枚金蚕的定代,被专家们定为汉朝。这也意味着,早在两千多年的汉朝,我国古人们对于蚕的养殖与习性便已经十分清楚,这也是发端于两汉的丝绸之路的实物证明。

最终,专家们将这个“金蚕”命名为“鎏金铜蚕”,而这样一枚孤证文物也顺理成章的被定义为国家一级文物。作为发现者的老谭,在这里面的作用可谓是居功至伟,专家们也并未忘记老谭,特意奖励了老谭50元奖金。

农民打鱼捞到“金蚕”,文物贩子:2万农民选择拒绝后上交国家


如今,这样一件国宝也成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许多人更是通过老谭发现宝贝、上缴宝贝的故事,慕名而来,要一睹这件小巧玲珑 的国宝尊荣, 同时也为自己在历史上增长见识,更能为文物保护上上生动的一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