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韩国电影《寄生虫》在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

因为之前对这部影片不熟悉,所以小编对于电影的“封神”抱有迟疑的态度。于是我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关于《寄生虫》的介绍,又专门找来资源“观摩”了一遍影片。最后发现<strong>:一部狂揽四座小金人的电影是必有其得奖理由的。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寄生虫》的“公关宣传”与“电影本身”来谈一谈,究竟这部名不见经传的韩国电影,是如何成为今年奥斯卡上“蒂花之秀”的。

“公关宣传”让影片得以“实至名归”。

<strong>原来,奥斯卡并不是《寄生虫》获得的第一个国际电影奖项。去年戛纳电影节,它一亮相,就赢得了媒体记者和评委的偏爱。电影最终不负众望,赢得了此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

之后,《寄生虫》一路高歌猛进,获奖无数。但依旧没人能保证,它能得到含金量最高的小金人。因为,同时竞争奥斯卡奖项的还有《1917》这位强劲对手。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strong>《1917》也同样优秀,为什么偏偏是《寄生虫》拿了奥斯卡大奖?

奉俊昊获得四项奥斯卡,成为在单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最多奥斯卡小金人的人。

如果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公关战争中,谁付出最多?那绝对是身为导演的“奉俊昊”本人了,谁怀着最大的希望?那也绝对是导演本人了。

于是,在这个颁奖季中,他全力投入到这场奥斯卡冲刺跑比赛中。为了给影片增加曝光度,他选择在这个颁奖季扎根美国,接受了外媒体的采访,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颁奖礼,他辗转纽约、伦敦多地。最终,他手捧四个小金人,也算是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电影本身是斩获奥斯卡小金人的“硬实力”。

刺痛人心的“诙谐剧情”,精心的“暗讽”,巧妙地“矛盾安排”,对阶层两极化的“反思”,影片中蕴含的东西很多。

<strong>我们首先来大致了解一下剧情。

故事剧情主要围绕两个贫富差距判若云泥的家庭展开:

生活在阴暗地下室的贫穷家庭——“贫困潦倒的基泽一家”,“吃饱穿暖”是他们的唯一追求。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活在社会顶层的——“朴社长一家” ,偌大的庭院,豪华的居所,雍容华贵的生活,甚至于坐地铁时,都会为地铁上的味道作呕,但一家人属实善良。

一次偶然的机会,基泽的儿子来到朴社长家给她女儿做家教。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小子,瞬间被眼前的豪华所折服,经过一段时间相处还和朴社长女儿谈起了甜甜的恋爱。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得知朴社长儿子缺少 一名美术老师后,他让自己的妹妹假扮海归美术老师,成功得到了做朴社长儿子美术老师的职位。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基泽的儿子和女儿在享受到朴社长一家提供的良好待遇后,不免动了歪念头

基泽一家人凭借默契,成功让朴社长把家里的佣人都换成了自己人。基泽成了朴社长的司机,基泽妻子成了朴社长的女管家。加上做家教的基泽儿子和女儿,基泽一家人成功渗透到朴社长家中。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然而,随着前任女管家的到来,处于不同阶级的两家人的矛盾,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剩下的剧情很精彩,这里就不剧透了。

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

<strong>1.巧妙地“矛盾安排”

故事其中之一的巧妙之处在于,导演把生活在社会“最顶层”与"最底层”两个完整家庭放在同一个屋檐下。

两家人虽在同一个屋檐下,基泽一家忙着讨生活,朴社长一家忙着野餐,聚会。尽管基泽尽心工作,却无意中听到朴社长与妻子议论自己身上的“味道”,朴社长说:“那是偶尔坐地铁时,地铁里的味道。”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这里,两个阶层的矛盾有所体现。基泽身上的“地铁的味道”其实暗喻“穷人的味道”,朴社长对于这种味道的嫌弃,则暗喻了“有钱人”在“穷人”面前的深入内心的“优越感”。

这个“味道”在影片中,被朴社长一家反复提及,贫富阶层的“矛盾”也在无形中被反复体现。

<strong>2.对金钱诱惑下的人性的“反思”

面对金钱,基泽一家人的良知动摇了。为了让基泽得到司机的职位,基泽一家栽赃了同样身为穷人的朴社长的旧司机,还设计赶走了朴社长家的女管家。为了什么?只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条件,而不惜毁掉他人的生存之道。基泽一家的良知在这出闹剧中消逝了,或者说,被贫穷冲刷干净了。

这也恰恰应了基泽妻子说的话:“朴太太不是有钱却很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

基泽一家人的善良,或许早已被贫穷磨平了吧。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strong>3.巧妙安排的细节

·朴社长闻到的“地铁的味道”,实则“穷人的味道”,朴社长一家对这种味道的抵触,表现了上层人士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不屑。

·基泽儿子一直念念不忘的“财运石”,这块石头在影片中暗指底层人民对财富的渴望。在接触到朴社长一家人后,基泽儿子就不曾忘记那块石头,这里则体现了,基泽儿子在见识到“钱”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后,一心追求“财务”与“地位”的梦想。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观影过后,引人沉思。虽然影片的剧情有些夸张,但是依旧不能阻挡从影片中直直冲向观众的“情感共鸣”。

<strong>几乎所有人,看完影片后第一句话都是:我陷入了沉思。 因为影片已经在无形中把关于“阶级的思考”、“人性的丑陋”,“金钱的罪恶”一系列思想注入到剧情里。观众看到剧情后,很难不对其“陷入沉思”。

我感觉,这就是《寄生虫》最出彩的地方,它没有刻意去强调矛盾,没有刻意粉饰或抹黑任何人。剧情摆在这,孰是孰非,一切由观众自行定夺。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总之,《寄生虫》在奥斯卡的成功引人瞩目,但它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电影“精心打磨的剧情”与导演卖力的“公关宣传”。奥斯卡上的“蒂花之秀”的出现绝非偶然。最后,也祝愿中国市场也能够进军奥斯卡吧。

·End·

一举盘下4个小金人|《寄生虫》到底为何能成为“蒂花之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