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以前非常流行拜仁兄弟,你拜了吗?现在你们的关系如何?

壶酒往事


现在老任这个称呼很普遍,已经烂大街了,只要是相互打个招呼就成老任了。岂不知这老任可不是随便就能结拜的,必须得有感情基础。今天结拜明天摔香炉的比比皆是,结拜完因小事纠纷而终生不相往来者不可胜数。我有一个关系最好的伙伴,是从小光着屁股长大的,已经40年了,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一起。中学毕业后,我们的家又挨着,感觉心更近了。他家在别处建房子,我给他送去1万5千块钱。我们两个人的关系处知道用哪个词来形容。我们没有结拜,不能用仁兄弟来称呼,最多是朋友吧,但我们的关系感觉比仁兄弟还好。后来我们和一个初中同学关系也很好,因为我们都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就走到了一起,30年了,依然相互走动,逢年过节,虽是清茶一杯,但却感觉情意浓浓。喝茶谈心,午夜不休,这里面没有利益,没有猜测,有的只是对好友的祝福,对我们未来的展望。好友不必多,三两人足矣!





晋阳居士


我老家农村的在镇上读初三时,结拜了四个干兄弟,后来我们四个三个考上了二高,另一个成绩好上的一高,那时在高中总是被人欺负,我们四个从来都是晚上约好,每人一把砍刀,管他多少人,只要欺负我们了,我们就跟人砍,后来老大考上的西安交大,老二考上北京理工,老三我上的江苏大学,老四高三当兵去了,现在都正营级别了,再后来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是不管谁有什么事,一句话都是尽力帮忙,去年老大的父亲去世了,我们知道后提前两天赶到家,帮着老大忙前忙后的,这期间谁买房子谁做生意,谁有什么事,微信群里一说,能帮就帮,根本不分你我,记得老四汶川地震他他去都江堰救灾,出发前给我打个电话说,三哥,我去救灾了,如果回不来了,咱爸妈就交给你你们三了,他没有给他父母说去救灾,那段时间我们三个每天在电视上看能不能见到老四,每天都睡不着,最后老四平安回来,还立功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我说这些就想说,好兄弟一辈子!


一生何求143308737


小时候七人结拜,现在过去30多年了,长大以后应为感觉人品的问题两个都不交往了,老大一直做生意,过得比较滋润,我是老二现在干工程,老三出租车司机,老四打工,老五两个市快递公司老总,老六打工,老七干工程老板。长大以后感觉人品问题老三老五,二十年前就不在走动了。每年老大都组织到高级酒店大年初一拖家带口聚会,以前一桌,现在三桌,举办也有二十多年了,现在我们五个经常走动,红白喜事全部在一起。我跟老大老小关系最好,每月一回家必须去老大哪里报到,然后三兄弟喝,旅游。谁家有事都聚在一起商量。都快50的人了,感谢有几个真心兄弟。这种关系肯定维持到老了。我们没事聚在一起说退休以后,大家一起喝茶,钓鱼,旅游。


白开水48174713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农村的拜把子风气应该是在60后70后群体中蔓延,像我爸就有好几个拜把子兄弟,而我表哥在70后的也有好几个拜把子兄弟,而像80后之后就已经非常少了,90后一代人根本就不吃这套。

就我表哥来说,他和拜把子的兄弟关系还是非常好的,平日里虽然因为工作的问题不会在一起相聚,但每年都会在一起聚聚,联络彼此的感情。而在我大舅离世的时候,他的3个仁兄弟也来到了这里。我们这边的风俗就是仁兄弟是干儿子,需要为老人行孝,而他的3个仁兄弟也确实来到了灵堂里,给我大舅行孝,在一旁烧纸钱什么的,可以说关系还是非常好的。

像我爸和他的几个朋友,基本上很少会在一起联系,平日里很难聚在一起,相互之间也没有联系方式,只是在大街上碰到了多数一些话罢了,并不会深入的交流感情。当然在红白喜事的时候,大家还是会照常往来的,像他朋友家里有什么事情,我都会过去随礼。但并不像仁兄弟那么亲近。

如今的农村人已经各奔东西,年轻时候结交的朋友,很难能够继续见面,而大家所处的行业不同,自然是没有太多的联系,见面了只能聊聊最近的发展现状,不能像过去那样毫无忌惮的在一起联络感情。

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家对朋友的定义已经出现了变化,就算是真的重感情,也没有过去的江湖习气!


惠农圈


这个问題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三十几年前。我爸哥们的四儿子可能大我一两岁,我们结拜了。小时候不懂事,只记得他爷爷去的时候我大概有六岁左右,我也披麻带孝。小学四年级时候,这老四又和乡里一个电工(这个电工当时挺有钱权关系)的儿子(刚出生)结拜了。把我们本不亲密的关系更疏远了。12岁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家好像都没有来人。从此绝交了。感觉就是一场笑话。对了,想起一个巧合,老大的媳妇儿,就是我大嫂吧,正是我小学一年级起蒙老师,名叫翠花[大笑]


龙头读史


这件事我是者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有几个玩的一块的参与小伙伴 因为不是一个村的 所以初中毕业以后 各奔东西 有好几年没有联系 因为那时候 电话刚普及 更没有手机了在我们那 那是我们初中毕业五年后 的一次大聚会 也是同学之间的约定 在初中跟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任组织的大部分童鞋都到了 我们几个几年没见面了 去的时候我还在想 还可以认出他们几个吗 必竟自己变化大 :初中我只有1.3米,现在1.72: 心里挺忐忑 到了地方 同学们真的变化挺大 有好多都不敢认了 他们几个我一个也没认出来 他们也和我不太熟 开始人不多 后来慢慢的都来了 我就坐在一旁看 慢慢的熟悉的面孔初现 大家相识一笑 那天留下了联系方式 QQ 以后常联系 都没想过拜把子 那是又过了几年 有一个同学结婚 他结婚有点早 我们又聚齐了 就是这次 也忘了是谁提的 我们几个就插香拜了把子,(我是山东人我们这结拜叫拜把子) 一直到现在喜优事都走动 有个弟兄的爸爸走了 我们和他一样披麻戴孝 一声兄弟 一生一世


暴风雨的凄美


我孩子爷爷在弥留之际,大概是觉得孩子爸爸一个人太孤单,给结拜了五个不同民族的结拜弟兄,有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和汉族,刚开始的确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随着日子越过越好,感觉没有之前亲切了,甚至还不如一般的朋友,那个汉族的河南弟兄因为买车借了我家几万块钱,当时借的时候说是应急,最多三个月就还了,因为是弟兄也没写借条,结果三年了还没还清,去要钱人家直接来句,你这样那我只有卖了车给你还钱了,后来也许就是因为借钱还钱的事,基本上就不来往了,今年孩子爸爸突遭意外,几个弟兄来是来了,但事后好多事需要帮忙的时候就少数民族的还来帮忙了,反而我们当年帮助最多的人却不曾过问,哎!人心,人性……


逝水流年218851330


我的体育场拜把子的回忆

看到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小学时代,那个时候特别的天真可爱,我们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看到电视剧里的拜把子,于是就想着我们关系这么好,那么拜过把子以后关系不就更好了吗,当时都小都不太懂如何去拜把子,我们就模仿者电视剧里的场景来拜。



记得当时家里的条件都不好,于是也就没有像银屏上那样大鱼大肉的摆放着,这个时候我们几个人就没人出2角钱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的2角钱可是俺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啊。


当时我们是5个人每个人2角钱一共凑了1块钱,然后我们拿着这一块钱跑去学校的代销点,买了我们最爱吃的1毛钱2两袋的“小草”还有1毛钱10个的“西瓜泡泡糖”和“辣条”还有“拉丝糖”。

剩余的都买成了1毛钱两袋的汽水,那个时候的汽水都是袋装的,然后我们就把买来的东西一块拿到体育场的地方,把这些吃的东西都摆放好,然后就接着就看一下谁的年龄大谁就当大哥,当时我是排老三。



就这样我们就开始对拜磕头,知道现在我们当时一共磕了几个我都不记得了,接着我们5个人就开始吃喝买来的东西庆祝拜把子成功。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各自都已经成了家有了自己的事业,彼此之间也没有再联系过了,甚至有的时候碰面了,由于多年未见反而显得有些许的陌生了。

总而言之:

也许现在大家的生活工作都挺忙的,毕竟现在对于那个时候来说都都已经成了我们美好而又难忘的的童年记忆了,有时候不忙了回头想想觉得当时的那种感觉还挺幸福的,想着想着就不由自主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纪录乡土


我们这里是非常多的,父辈那代更流行,每缝九月重阳节就结拜,刚刚过了,餐馆到处都是满座,一般一帮人三到十几个不等,加上大家的老婆小孩,一伙人就好几桌人吃饭。爸爸那代大伙都是在家一起买菜做饭好热闹,现在的年轻人都下馆吃。是我们当地一个比较重要一个节日


龍龘龖龑襲龔龏聾讋


在农村以前非常流行拜仁兄弟,你拜了吗?现在你们的关系如何?

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让我回想起以前疯狂过的场景。记得是读初中的时候,正处在叛逆期,真的可以用坏来形容,那时从来没想过要读书,满脑子想的都是鬼点子:怎么欺负人,怎么整老师😂😂,因此也结实了一批臭味相投的朋友。

记得那是农村学校特别流行结拜兄弟,也许那就是当时的时尚,看到师兄师姐们结拜时那感人的场景,羡慕嫉妒恨油然而生。所以在初二,我们七个小男孩来到了一座专门约架的山上,准备好香,三个碗,一壶米酒,在“老大”一声令下,我们整齐的磕头,并立下“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然后更疯狂的是我们每人点了一根烟,“老大”一声令下把烟头朝手臂戳去,那个痛啊!现在还记忆犹新……最后,七个人把一壶米酒干了……从那以后七个人疯狂过,潇洒过,落魄过。但时间不长,到了初三,我开始意识要要读书,还有四个去读了技校,同时由于当时的通讯非常落后,大家联系的越来越少,久而久之感情变淡了。

现在回过头来想,我觉得并不后悔,因为我们有着一起坏事,一起畅享未来,一起谈论哪个女孩子漂亮的美好回忆。

最后,我想说,兄弟,感谢有你,现在虽然不常联系了,但我心里有你,希望大家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