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提议禁止农村丧事吹唢呐,农民无法接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上海小阿伟


有专家提议禁止农村丧事吹唢呐,农民无法接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首先,不知道题主所说的专家是哪些人?如果能够说出具体的人名,并且这人真的是个专家,我们再考虑这个事情本身合理与否,这年头什么事情都扯上专家的名头,这个专家还真的是累,希望不要什么事情都要和专家扯上边。如果事情本身存在不合理性,不需要专家建议,大家都会分辨是好还是坏。其次,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本质,丧事请唢呐班弹唱几天的行为。在农村,有丧事活动,基本上都要请上当地的唢呐班,吹拉弹唱好几天,这个习俗已经传承很多年了。唢呐也属于民间艺术之一,在丧事的时候吹奏哀乐,表达对故人的哀思之情,这本身无可厚非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难道农村的民风民俗都属于落后的东西,都要被取缔呢?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最后,对于丧事恶俗行为确实应该禁止。农村丧事的大操大办、恶俗吹拉弹唱的行为,这估计是专家所考虑的情况。现在,农村确实有很多习俗被恶俗化了,农村丧事请唢呐班可以,但是在丧事上唱喜乐,比如“今天是个好日子”等就有点过分了,还有在丧事上表演歌舞、进行模特表演,这都有点过了。

综上所述,农村丧事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动,是表达对故人的哀思之情的行为,请唢呐班奏哀乐表达哀思完全属于正常行为,但是对于部分丧事搞恶俗表演的,真的没有必要,也需要取缔这样的行为。至于题目中提到专家的意见,也不需要如此,真的不好的事情不需要拿专家做背书,不要以专家的字眼引起争论的焦点。至于取消唢呐表演,不能搞一刀切,正常的唢呐可以接受,但是恶俗的唢呐演奏还是禁止的好。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指尖三农


从现实上来说,因为环保的原因,现在部分农村白事已经没有了鞭炮,如果再禁止吹唢呐的话,肯定农民弟兄们一时无法接受,我认为禁不禁唢呐,还是根据农村的实现情况来,不可能说禁就禁。

农村办白事,以前有许多讲究,“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农村办白事一般比较严肃庄重,本着送逝去的人最后一程的感情出发,大家一般都会参加,而且农村办白事的规矩很多,还不能随便减少,这是农村办白事的特殊之处,所以很多白事办着办着,就成了人们所说的大操大办,这与移风易俗的要求也确实不相符合。

但农村办白事可以不要很多与时代不同的规矩,但唢呐班子这个事可以作一些灵活性的处理,农村不象城市,城市有城市的局限与要求,农村办白事停灵时间长,而且需要的人手也比较多,所以一个村子里有人办白事,不管是不是三门之内,只要叫到帮忙,基本上大家都会去,主家为了答谢,也为了招待远到而来的外亲,通常需要用唢呐去当作白事中的很多仪事事项,比如说唢呐什么时候响,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下地,什么时候入棺都以唢呐为号,这是有很多讲究的。

农村办白事请唢呐吹的曲种是独立的,在北方地区办白事请唢呐班,你可以听出非常悲伤的效果与气氛,都有固定的吹法,也是农村民俗文化的一种,没有了唢呐,好象白事办得就有了气氛,也没有了应有的灵魂。

至于说农村办白事以后要不要吹唢呐,我个人觉得首先需要在移风易俗的风气上有一个改变,但这种改变决不能一禁了之,农民无法接受是因为这是个传统,不请唢呐这个白事办得就不完整,甚至是对已逝人的不敬与不孝,想改变这个需要有一个时间的过度,想禁止就禁止其实不真不是什么好事。

农村白事大操办本不是由于请不请唢呐造成的,想奢侈浪费也不能跟要不要唢呐扯上必然的联系,如果村民大部分对这样已经很能想得开了,那要不要其实都好说,但在农村观念一时还未接受的情况下,把矛头对准唢呐我认为是不妥的。


闻鸡晓读


现在所谓的砖家,无非多读了几本书而己。多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可号称砖家们知不知道你们缺乏的就是社会上的实际经验,而这个恰恰是致命的东西!有本事可把今天的这些话说给你们的父母亲听听,不打死你们这些号称砖家才怪呢!含辛如苦地供你们读书,难道就是为了今天说得这些话?数典忘宗的东西,你们就不能向袁隆平、钱学森及李四光那些人一样,脚踏实地的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出来!


橡皮树18


俺家祖传手艺烧砖,专业烧砖十八年。俺才算砖家,把那冒充专家的牵过来,吃俺两砖,让他在那红口白牙胡逼逼!

就有那么一帮吃饱了没事的闲人,哪天眼珠一转,屁股一抬,脑仁一热,就憋出一堆馊主意。禁放烟花爆竹不说了,毕竟还有点保护环境防污染、防火的原因。禁唢呐?这是抽的哪门子疯?

唢呐自公元三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在我国发展流传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早已深深融入大江南北无数国人的生活。唢呐音色粗旷豪放、高亢嘹亮又刚柔相济,技巧丰富,表现力超强,深受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喜爱。在农村婚丧嫁娶中都少不了唢呐的存在。不夸张地说,唢呐本身、演奏技巧、乐曲等已经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来保护、挖掘、整理、抢救也就罢了,还想来禁止?这是欠抽啊。

记得中学语文还学过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开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至今记忆犹新,这里的“喇叭,唢呐”不也是这些帮闲“专家”的写照?

反铺张浪费我们不反对,但禁唢呐这种想法实在是脑回路太清奇了。禁了价码便宜的唢呐,难道不能请更贵的西洋乐?真是拍屁股才能产生的思路。

今儿除夕,本来想休息,看到这题目,忍不住吐槽几句。断断断水刀献丑了。


断断断水刀


专家建议禁止农村丧事吹唢呐,农民无法接受,其实任何新事物刚开始都会遭受阻力,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需要了解专家为什么提提议禁止吹唢呐这件事?

首先,办丧失成为一种攀比的手段

在越穷的地方就会越讲究形式,我就知道有一个地方如果死了一个老人,大概要花10万左右。一个老人,在年老生病甚至住院都不可能舍得花这么多钱,之所以要这样办丧事,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家族的实力,另外办丧事还为了要回自己之前送出的葬礼金。

专家之所以这样建议就是因为本来很穷的农村,倘若花太多时间和精力,那么会让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攀比并不是一种好现象,片面的攀比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就像你盖三层楼,我盖四层楼,永远这样无休止的比下去,人类就会在纠结物质和形式,反而关注不到人真正的要做的事儿。

其次,办丧事本身还会阻碍交通,给人的生活带来不便

别说是农村,包括现在有一些不发达的城市,也是会办丧事,会搭一个戏台,然后这个戏台会把整个马路的人行道都给占掉,人们在走路或者骑电动车时就会变得特别的不方便,毕竟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的生活节奏本来就快,交通问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第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真正需要的事上

子欲养而亲不待,失去亲人的人都明白,其实在亲人在的时候我们总是有恃无恐,觉得未来时间还很长,可是等到,亲人突然走了,我们又会突然我们又会心生一种内疚感。这种内疚感毫无益处。

有人说给老人办一场体面的丧事,能够让他在阴间走的时候更有面子,然后我们就来,可人死后有什么感觉,在另一个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存在,我们没有人知道,科学也不能给我们答案,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在亲人在的时候用心去对待他们,多花时间和精力和他们在一起。

每个人有且仅有现有的一生,对于亲人,我们也只拥有他们的现在,未来谁都不知道,我们只有在现在多找出时间跟他们在一起,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怀,也只有这种切实的关系,才能让家人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就算他们离开了人世,也会带着一种温暖和关怀离开。


芳芳没想到


依我看来,所谓的专家也未必管的太宽了。农民的多少传统习俗都被他们剥夺了。丧葬吹唢呐是人们在亲人过世后的一种普遍的祭典方式,关中一般称吹鼓手。他们用唢呐或洋鼓洋号演奏出各种哀曲,来寄托儿女对亲人们的哀思。所以说专家提议禁止农村丧事吹唢呐,我相信大家不会响应的。


姚社朝


很好,都是垃圾文化,现在有婚庆礼仪多好,老人可以开个追悼会,现在电影院没有人看了,电视也不大看,喇叭🎺班和以前不一样了!没有唱戏的了,就是骂大汇,把小孩子都给传染坏了,不健康的文化多!家家户户都有是,有那个钱💰干啥不好,有时候就是没有几个人看,有啥用,支持,点赞谁想看叫他花钱请家里天天看。要想传承下去也演点好的,文化文明艺术他她们有吗,?耶稣爱你,哈利路亚,赞美主。


是我的牧者爱你


先禁鞭砲,再禁唢呐,挂灯笼、剪窗花、走亲戚、耍社火、扭秧歌都全面禁止了吧,中华文化传统都当糟粕丢掉吧,都去过砖家们的圣诞节吧!


雅鲁藏布13


没听说过相声反三俗把相声给取缔了,也没听说因为二人转热讲荤段子二人转就完蛋了。民间把结婚和丧葬两件事和称为红白喜事,丧葬事自己人哭不介意外人笑,所以常有丧局请人表演甚至会有引观众发笑的表演,当然更要有悲伤怀念的表演,不了解的人会觉得怪异,但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庄子也为妻子去世而笑,并非不正常的事。应该禁止的是铺张浪费,和脱衣舞这样过火的事情。唢呐吹喜,这是民俗,申遗才好。


老甜爷


我认为试行禁一下也可以,让他们适应一下没有什么不妥,但不能太强制性了。这样的好处不要劳命伤财。生亓孝顺点比办什么酒席、敲铍打鼓强。生前一碗汤比死后山珍海味强万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