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家族三兄弟为什么被称为“龙虎狗”?

三哥很好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有三位出类拔萃的同辈兄弟,后世称之为诸葛三杰“龙虎狗”。他们各为其主,分别为蜀汉诸葛亮、东吴诸葛瑾、曹魏诸葛诞。那么诸葛家族三兄弟,被称为“龙虎狗”,最早出自哪里?有什么寓意?下面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龙虎狗”出处:

诸葛家族“龙虎狗”的称谓,最早记载于《世说新语》之中,如下: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龙—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又称“卧龙先生”,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辅佐根基最差的刘备,建立蜀汉,居功至伟。演义中,他出世以来,新官上任三把火,即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

尤其是刘备病逝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大厦将倾的蜀汉朝廷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上书前后出师表,于五丈原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为蜀汉开创基业立下了如此之多的功劳,配得上“龙”这个称谓。


虎—诸葛瑾

诸葛瑾,字子瑜,是诸葛亮的胞兄。他早年间曾游学洛阳,后来黄巾军大乱,率家人避居江东。后来,经弘咨推荐,诸葛瑾在东吴出仕,成为孙权的幕僚。诸葛瑾一生谨言慎行,兢兢业业,成为孙权的股肱之臣。他的胞弟诸葛亮为蜀汉丞相,这大大地拉近了东吴和蜀汉的关系,巩固了双方联盟。


221年,刘备亲率七十五万大军伐吴,诸葛瑾为缓和双方矛盾,曾给刘备写信劝和,但遭到刘备严词拒绝。当时,蜀汉势大,有人对孙权说诸葛瑾暗中联系刘备,可能叛变。孙权不为所动,对其非常信任,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三国志》中记载:

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229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这时,诸葛瑾做官达到了巅峰时期。只因由于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人才济济,诸葛瑾的功绩才不如诸葛亮成就大。其实,诸葛瑾在东吴的几十年,所立功劳,完全配得上“虎”这个称号。


狗—诸葛诞

在这里,“狗”,并不是贬义,是褒义词,指的是“功狗”,即功劳很大的战将,就像打猎时追杀兔子的猎狗,而萧何是指挥猎狗的主帅,即“功人”。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原文如下: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诸葛诞,字公休,为曹魏重要将领,从御史中丞、尚书,一直升迁到扬州刺史。他常年和东吴交战,屡立战功,后揭发毌丘俭与文钦叛乱,辅助司马师讨伐毌丘俭与文钦,因功受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是曹魏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战功颇多,完全配得上“功狗”的称号。

众所周知,“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代表着忠义,如二郎神杨戬的哮天犬。诸葛诞看着司马师架空曹魏皇帝,权势涛天,独断专行。曹魏官员都知道要变天了,要想高官得坐,只能投身司马家族门下。

诸葛诞在平定毌丘俭与文钦之乱后,看到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有一很形象的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使其看清楚了谁才是真正的权臣。他为了曹魏的江山,不顾自己兵微将寡,毫不犹豫地在寿春举兵。这份忠义之心,自然配得上“忠狗”的称谓。


除了被称为“龙虎狗”的诸葛三杰外,三国后期还有第四位琅琊诸葛名将,他是诸葛绪。他的功绩一点也不比诸葛诞差,曾击败吴国大将军孙峻,公元263年伐蜀三位主将之一。只是由于钟会诬陷,将其军队收为己有,否则灭蜀必然有诸葛绪的一份功劳。演义中是这样记载的:

会乃将诸葛绪用槛车载赴洛阳,任晋公发落;随将绪所领之兵,收在部下调遣。

你们是如何看待诸“龙虎狗”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世说新语》里面认为诸葛诞是诸葛瑾与诸葛亮的叔伯兄弟,这个说法不见得靠谱。


如果去看一下《三国志·魏书》的诸葛诞本传,里面提到诸葛诞是诸葛丰之后。诸葛瑾、诸葛亮也是诸葛丰之后,双方都有同一个祖先,但是没有证据证明双方的关系就是叔伯兄弟。但是大概在吴时就已经有类似的传言,《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裴注引《吴书》称“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但是这样传言的一个基础是,诸葛诞当时在魏与夏侯玄齐名,是当时非常被看重的人物,并不排除诸葛恪一系要去跟人家拉一下关系。

如果不是陈寿在《诸葛亮传》里面明确记载了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关系的话,其实诸葛亮和诸葛瑾之间也挺怪的。比如《诸葛亮传》里面提到了诸葛亮很小的时候就丧父,由叔叔诸葛玄把他和弟弟诸葛均带到豫章抚养,这里面没有诸葛瑾什么事。而且古人兄弟之间名与字往往有点相关性,但是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字孔明,看不出什么联系。当然,我们不知道诸葛均的字是什么,所以也不好说他们家名、字都是怎么起的。大概就是诸葛瑾的年岁跟诸葛亮有点差距,所以两个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在一起生活。幸好陈寿明确记载了诸葛亮早先无子,从诸葛瑾那边过继来了诸葛乔,诸葛乔又生诸葛攀,在诸葛亮生诸葛瞻之后,以诸葛攀继诸葛恪之后。这也就充分证明了诸葛亮和诸葛瑾的确是亲兄弟的关系。

至于龙虎狗,别理解的太实。狗不是一个看不起人的说法,并不能认为就远不及龙虎。这方面余嘉锡先生在《世说新语笺疏》里面辨析很充分,在这就不用赘述了。


pku小动物


诸葛亮事蜀汉,诸葛瑾事吴,诸葛诞事魏,三人并称诸葛家龙虎狗,这句话最初是来自于『世说新语』: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龙虎都是褒义词,可能大家会好奇为什么诸葛诞是狗,其实狗也是褒义词。根据『尔雅.释兽』的说法:

熊,虎丑。其子狗,绝有力麙

丑是类的意思,这就是说,熊虎之类猛兽的幼子也称之为『狗』,大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崽』的意思。郭璞说:

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

一只老虎可以卖3000钱,而老虎的“狗”只有1500,这足以说明这里的狗其实是幼虎的意思。

诸葛亮没什么好说的,卧龙的鼎鼎大名,自古以来都广为认知。

而诸葛瑾性格雍容大度,弘缓不失。孙权亦非常敬重他,每有大事都会咨询。而诸葛谨对孙权的劝谏也非常有艺术,每次都是恰到好处,从来不犯颜直谏,点到为止。比如:

孙权要降罪校尉殷模,很多人都为他求情,但是孙权更生气了,只有诸葛瑾不说话,孙权就奇怪,问诸葛瑾为什么不说话,诸葛瑾说:”我和殷模一样是逃难来到江东,全靠大王成全。现在我们不能互相监督,砥砺自己,来报答大王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负了大王的恩惠,自己犯下这样的罪过。我认罪还来不及,实在不敢说什么。“

这一席话,反而让孙权非常的感慨,就赦免了殷模。

诸葛瑾的做事风格,大抵如此,让人如春风拂面。后来诸葛瑾在吴国也是位极人臣,做到了太傅和大将军,称为诸葛家之虎也是实至名归。

而诸葛诞,则是和夏侯玄相提并论的『四聪八达』之一,而夏侯玄可是『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风采令人神往的大名士,故而诸葛诞风度和气质必然也是一时之选。

后来因为司马氏架空了皇帝,派贾充来探诸葛诞的口风:

贾充与诞相见,谈说时事,因谓诞曰:“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所知也。君以为云何?”诞厉色曰:“卿非贾豫州子?世受魏恩,如何负国,欲以魏室输人乎?非吾所忍闻。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

诸葛诞慨然说:难道你不是贾逵的儿子吗?世代都受魏国恩典,怎么能背叛国家呢?这不是我能听到的。如果洛阳有难,我必当以死赴难!

贾充被顶的说不出话来。后来,司马昭召他入朝,他知道去无好事,于是在淮南奋然起兵反抗司马昭,后来虽然失败了,但是忠义之气依然千古让人敬仰。称之为诸葛家之幼熊、幼虎,也是非常合适的。

以上就是诸葛家龙虎狗的来历。无独有偶,在千年之后的中国,北洋军阀政权也有三位将领,也是一时之雄,被称为北洋龙虎狗,王士珍为北洋之龙,段祺瑞为北洋之虎,而冯国璋为北洋之狗。当然,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经史通义


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骗了世人几千年。《三国演义》的读者大多以为诸葛亮年轻时真的是“草民”,其实人家家底不要太好——这么说吧,比起“四世五公”的汝南袁氏(袁绍他们家)和弘农杨氏(杨修他们家),诸葛亮家可能要略逊一筹,但比起一般的世家大族,诸葛家可以分分钟做到秒杀。

诸葛亮名门之后,到了诸葛亮之父诸葛珪这一辈只做了一个郡丞,看似没什么背景,但之后精彩的来了:诸葛亮跟着叔父诸葛玄去荆州,那是因为诸葛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荆州牧相当于如今的“荆州省”的一把手,你“有旧”一个看看?

到了荆州,诸葛家的背景显示出来了。当时荆州一共几大望族:蒯、蔡、黄、庞,而诸葛亮两个姐姐分别嫁到了蒯家与庞家,黄老爷子甚至直接找诸葛亮提亲:我女儿月英(当然历史上不叫这个名字)嫁给你可好?要知道,三国时期门阀政治色彩极浓,士大夫结姻是要门当户对的。诸葛亮的姐姐能嫁谁,诸葛亮能娶谁,就意味他们本就是谁。

诸葛亮的哥哥没去荆州,一个人到了江东,很快就被孙权的姐夫弘咨引荐给了孙权。孙权在事实上也相当于江东一把手,就算你有才华,有本身让省一把手的姐夫介绍一下认识?这背后都是身份。

诸葛诞与前十个诸葛亮关系略远,只是同族,他的发迹自成一派,只是恰好与两诸葛同时代了。这里要说的是,诸葛诞看似不如两诸葛,而且最后因为反司马懿而被诛三族,但他的曾外孙最终成为了东晋的开国君主——没错就是晋元帝司马睿,他身上流着诸葛家的血。

所以为什么诸葛家族三兄弟能被称为“龙虎狗”(注意“狗”也是尊称)?因为诸葛家有这个家底。出了三个人才,分仕于当时的三家“公司”,太正常了。“臣本布衣”?如果诸葛亮是布衣,那天下草民真要低到地心了。


切割地球


诸葛家族“龙虎狗”三人分别指的是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兄弟三人。《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诸葛亮被评为“龙”很好理解。诸葛亮还在隆中时就号称“卧龙”,有管仲、乐毅之才,鬼神莫测之机。兄弟三人中也以诸葛亮的成就最高,力挽狂澜,辅佐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既有卧龙之资,也有扶龙之功。

诸葛瑾被评为“虎”,但他的性格和猛虎不搭边。诸葛瑾避祸江东时被孙权赏识,诸葛瑾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得孙权信赖,而且和孙权很有默契,孙权称之为“神交”之友。诸葛瑾在东吴虽然没有非常突出的功绩,但以其温厚纯良的品德对东吴政局有着巨大的稳定作用,孙权称帝后封诸葛瑾为大将军。诸葛瑾被评为“虎”,不在于他的性格,而在于他的功绩。诸葛瑾之于东吴和诸葛亮之于蜀汉相比,略逊一筹,却比诸葛诞强。 “恰如猛虎卧江东”,诸葛瑾在江东是卧虎,虽然不发威,却有威慑作用。

诸葛诞被评为“狗”不是贬义,而是“功狗”的意思,褒义。诸葛诞不像诸葛亮和诸葛瑾,一开始就被主公赏识,诸葛诞在魏国是从底层做起的,靠着功劳才一步步爬升到征东大将军的位置。诸葛诞在魏国的功劳都是实打实的军功,先后参与过王凌、毋丘俭叛乱的平叛之战,表现出色,战功彪炳,因此才被史家称为“功狗”。


古今之言


我认为狗并不是贬义。

汉高祖刘邦时曾和将军们有一次著名的辨论会,关于狗和猎人。将军们不满萧何的爵位在自己之上,理由是萧何没有上过战场,只是躲在幕后发号施令。刘邦替萧何正名,他把将军们比作猎狗,把萧何比作猎人,猎狗听凭猎人指挥才能获取猎物,建立功劳,萧何功劳固然是大的,但是刘邦把将军们比作狗,也并没有看不起他们的意思,不是贬义。


狗的忠诚是狗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诸葛诞无疑是魏国的死忠之臣。当时,司马氏掌握曹魏的大权,想要取代曹魏的野心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了。当时的大臣不是和司马氏狼狈为奸,就是随波逐流,卑躬屈膝,坐视曹魏大权旁落司马氏之手。诸葛诞起兵反对司马氏家族,明之不可为,而为之。对于曹魏,他是尽了力的,虽然最后兵败身死,仍然不失为曹魏的忠臣,就是像狗守护主人,他的主人当然是曹魏而非司马氏。相比于其他受到曹魏厚恩,非但不想办法报答,反而助司马氏为虐,甘为爪牙的人来说,诸葛诞也算是异数了。


闹市侠影


对于“龙虎狗”,首先得明确一点,诸葛三兄弟的这个称呼并不是一种讽刺。

诸葛氏家族在三国时期可谓是人才倍出,而且各自侍奉的主公也不相同。而后来所说的诸葛氏“龙虎狗”,其实说的是蜀汉军师诸葛亮、孙吴谋士诸葛瑾和曹魏将领诸葛诞。

在《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中有这样的记载: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的第一名人,无论是熟悉《三国演义》还是不太了解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会觉得陌生。

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以来,天下大势就如同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描绘的走势一样,不仅帮助漂泊不定的刘备寻到了安所之所,还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从陈寿的《三国志》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诸葛亮一直被神化,被人们当作是智慧的化身。

“智虎”——诸葛瑾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哥哥,当时为躲避战乱逃到江东。后来由鲁子敬推荐,为孙权所用。他为人正直,心胸宽广,待人和善,孙权很是欣赏他。


诸葛瑾在谋略上虽然比不过他的兄弟诸葛孔明,但也是很有谋略的将领。因为他的存在,蜀国和吴国之间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东吴孙权称帝后,诸葛瑾被任命为大将军,可见诸葛瑾在江东的地位有多高。

“功虎”——诸葛诞

说到诸葛诞,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他是诸葛亮的堂弟,是汉代名医诸葛丰的后人。

诸葛诞是三国后期魏国的重要将领。他曾跟随司马懿讨伐吴国,平定过王凌的叛乱,后来又跟随司马师东征西战,积累了很多的战功,被封为征东大将军。

他也很有智慧,与夏侯玄、邓飏、田畴一起被当时的人称为“四聪”。

之所以有史学家把他们三人称为“龙虎狗”,我认为首先是他们都是诸葛氏家族里赫赫有名的人物,并且都处在三国时期。

其次,他们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国,而且都分别是各自国家的栋梁之材,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国家贡献了很大的功绩,官阶地位都很高。


最后,“龙虎狗”的称呼已经给他们三人能力进行了排序,诸葛亮的能力最大,诸葛瑾次之,诸葛诞不论从能力还是名气或者影响力上都不及前面二人,所以排在末尾。

对于这个话题,各位还有什么看法吗?欢迎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看完别忘了点个赞呀!

我是译鉴,一个专注于优质文学创作的人。


译鉴


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各色各样人物粉墨登场拥兵自重,或以小图大称霸一方,或揭竿而起救民于倒悬。你征我伐,经过大浪淘沙也涌现出不少乱世英雄,其中有父子或兄弟联袂,风云际会于历史舞台,扬名传世成就一段段佳话。

诸如曹操和他的堂兄弟们,夏侯氏父子弟兄,又有孙坚和孙策、孙权父子,更有诸葛亮、诸葛谨、诸葛诞三位堂兄弟分别各事其主蜀、吴、魏,出人头地传为美谈。


最为人熟悉而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卧龙”诸葛亮,青年时代避乱世于隆中,才高八斗洞察天下,欲扶汉室于危局待机而出。后投身求才若渴的刘备,开启了诸葛亮龙骧虎视包纳四海,跨陵边疆震荡宇内的宏伟抱负。

助刘备东联孙吴抗拒曹操,谏策刘备西入益州击败刘璋,奠定三国鼎立之势。其治国有方,道不拾遗风气肃然,怀先主遗志北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封建时代一代名相,万世瞻仰的人臣楷模。


诸葛亮的同胞长兄诸葛瑾,被认为才干虽然不及诸葛亮,但其德望丝毫不比诸葛亮逊色。孙权称帝,拜诸葛瑾为大将军,任以军国大事,视为左膀右臂,善始善终。三国时代孙吴史学家所编本国的历史典籍《吴书》就认是以上观点(当然有自夸本阵营的嫌疑)。

不过诸葛瑾对文武大臣总是报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凡是同僚中有得罪孙权的,他都疏解上意,尽力挽救。在诸葛瑾身边没有异己之说,看不到帮派之争,任何事都不添油加醋或落井下石。例如大臣虞翻因狂妄被流放,周瑜的儿子周胤被降为庶民,诸葛瑾都尽力在孙权面前上疏劝解,力争得到一个相对好的结果。


他们两人的同祖堂弟诸葛诞,年轻时极负盛名,任职吏部举贤任能,严明公正深受好评,官至御史中臣、尚书、征东大将军。后与夏侯玄等结交,不满司马氏专权,在夏侯玄被处死后自感不保,私养死士发动叛乱。后兵败被杀诛灭三族,只有一子当时在东吴幸免。

同族三诸葛,同为三国栋梁,但结局各异,所以史学界论及诸葛三兄弟,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犬”。前两者名副其实,而诸葛诞被喻为“犬”,这和现代的理解有些差异,其中并不是包含贬义。按诸葛诞所作所为,他不肯承认司马氏篡魏而死守寿春,论起来他还是曹魏的“忠犬”。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晋襄阳令郭颁《世语》“诸葛亮兄瑾弟诞,并有令名,各在一国,人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前年,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对把诸葛诞称为狗而不是犬就感到疑惑。经过我的研究和了解,搞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今天恰好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曾与司马师平定毋丘俭、文钦的叛乱。后来因为一些事,司马氏又诛杀了夏侯玄、邓飏等人,而这两人与诸葛诞平时交情较厚。且当诸葛诞又见到为魏国建功不少的毋丘俭、王凌等人被司马氏所灭,开始心不自安,于是在257年联合东吴,以忠于曹魏反对司马氏的名义起兵造反,但是于次年被镇压,诸葛诞被胡奋斩杀,并夷三族,其麾下数百名将士,拒绝投降,被一个一个杀死(壮士们列队,被一个一个的问是否投降,谁不投降就杀死谁,就这样也没有一个投降的,皆被杀死),堪称有田横伍佰壮士之忠义。就诸葛诞的品行人格魅力而言能养这么一批死士,着实让人感叹。陈寿评价诸葛诞“诞严毅威重,与钟会皆有显名,到诸葛诞掌权,心大志迂,不虑祸难。”显然陈寿对诸葛诞的评价是不高的,同时他的名气和官职都在他两个哥哥之下。并且他在252年,跟着司马氏讨伐过东吴,在255年又讨伐了毋丘俭等人。显然,这两次出兵,诸葛诞的身份就像猎狗跟随主人狩猎一样,替司马氏卖命。

我又查了查“犬与狗”在古代的异同。发现除了个别情况,犬的寓意大多是中性的,狗的寓意大多是不好的。例如:犬马之劳、斗鸡走犬、鹰犬之才、犬牙交错等多中性,狗尾续貂、蝇营狗苟、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多贬义。除了“马有垂缰之意,狗有湿草之恩”这个是褒义的。狗的寓意恰配诸葛诞一生之为人。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诸葛诞本人的品行人格上看还是为官之道上看,皆不及他的两个哥哥诸葛亮和诸葛瑾,最后古人借龙虎狗形象的比喻了他们三位兄弟的才能和在历史上的地位。谢谢!


读史思辨


方圆论坛观点!

汉朝世家大族林立,可以说汉朝就是建立在世家大族之上。而维系刘氏统治汉朝的就是各世家大族。而东汉末年汉室衰微,世家大族见状也感觉机会来了。所以开始为家族布局争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可以看到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时候,很多世家大族都是多方面布局的。他们并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荀彧叔侄分别效力于曹操和袁绍。而四世三公的袁家也一分为二。扶持了袁术和袁绍两股势力。这就是表明各大家族都在广撒棋子,不管哪一个家族子弟成功了。到最后家族都依旧存在。至于个人利益对于家族来说根本就无足轻重。



而诸葛亮家族也不能免俗。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分别在魏蜀吴三国效力。从这一点上看,你就不得不佩服诸葛家族。他们的眼光确实非同凡响,东汉末年数十路诸侯大浪淘沙剩下的三个最大的势力都有诸葛家族的子弟。这也就保证了后来不管这三家势力谁夺得天下,诸葛家族都会一直存在。宋代《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和弟弟诸葛亮以及弟弟诸葛诞颇具盛名并且各自效力于魏蜀吴三国。且三人并称为“龙虎狗”。蜀得龙,吴的虎,魏得狗。当然了此处的“狗”并不是侮辱人的词汇。这里的“狗”,指有功的战将。



诸葛三兄弟分别在魏蜀吴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长兄诸葛瑾效力于东吴,深得孙权信任。孙权对于诸葛瑾的感情并不比刘备对诸葛亮的感情差。孙权曾说,他和诸葛瑾的感情恩同骨肉,他和诸葛瑾有着过命的交情,并且两人相越,互相绝不辜负对方的信任。孙权称帝后,诸葛瑾被任命为大将军,领豫州牧。诸葛瑾死后他的儿子诸葛恪依然深受重用。可谓是恩宠不绝。


诸葛亮就不用多说了,效力于蜀汉。诸葛亮在蜀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刘备死后诸葛亮又成了一个十足的权臣。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把持蜀汉朝政,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蜀汉后主刘禅称呼诸葛亮为“相父”。以父亲的礼仪对待诸葛亮。臣子能做到诸葛亮这个份上也算是极致了。

最后诸葛诞,诸葛诞投奔曹丕之后深受重用,而且诸葛诞也十分有本事,数次立下战功。并且诸葛诞十分忠诚于曹魏。诸葛诞曾经在司马师的率领下攻打吴国,而且还和他的侄子诸葛恪发生过大战。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兴之战”。但后来因为司马师的缘故导致曹魏战败。



后来由于诸葛三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并且各自都干的十分出色也颇具威名。后来就传出了“龙虎狗”的说法。也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于蜀汉来说并没有大家一直以来认为的那么忠心不二。诸葛亮心中家族利益是第一位的。否则为什么诸葛诞出仕后不招揽他来蜀汉呢?要知道诸葛诞出仕很晚。曹丕继位之后诸葛诞才出仕。如果诸葛亮心中蜀汉第一位的话,那么肯定会把弟弟招到蜀汉效力。之所以弟弟会效力于曹魏正是因为诸葛亮家族利益优先的观念。因为最后得天下的肯定是魏蜀吴三国。蜀汉和东吴都有自己人,那么曹魏就必须得安排人过去。所以也就充分证明了诸葛亮并不是所谓的心中只有蜀汉的大忠臣。实际上诸葛亮私心也很重。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