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比如人像摄影,如何提升照片通透感?

小宇爱摄影


首先我们要知道那些原因可以导致不通透的状态,通常不通透有以下几个原因:白平衡,黑白场,亮度,对比度,饱和度,锐度,清晰度等。在拍摄时尽量多注意这些方面,当然好的镜头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总之,方方面面多注意,常拍熟拍,多加练习是关键。


蚊子血和朱砂痣


通透性的提高

1:首要是尽量避开逆光拍摄人像,选择顺光拍摄

2:尽量不要用太大光圈拍摄

3:要有一个好点的人像镜头

4:后期方面暗部的细节注意下,对比度,锐度调整好。





Freeman05


不管哪类题材的摄影作品,要让画面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画面元素必须得有层次感、虚实感、通透感、韵律感,给观众以舒适悦目的视觉感受,提现出摄影这门视觉艺术的魅力。


拍摄人像时,如何提升照片的通透感?

人像摄影题材中,尤其是拍摄时尚人像、艺术写真人像等内容,以及要表现清新淡雅的人像风格,照片必须要通透,这样不仅仅在视觉上有赏心悦目的感受,而且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拍摄对象的肤色。

要拍摄出人像照片的通透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讨论:

1、具有通透感照片的特点

照片具有通透感的特点有:照片的元素,应该清晰的地方清晰,应该虚化的地方虚化;色彩该鲜亮的地方要鲜亮,该暗淡的地方暗淡;元素该密的地方要密,该空的地方要空;以鲜明的对比节奏呈现出赏心悦目的画面,这就是通透感。

2、光线好是拍出通透感照片的关键

拍摄人像,要让照片达到通透的效果,好的光线是关键,只有在好的光线条件下,才能拍出光感较好、色彩鲜亮、色调鲜明、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的照片。从而才能表现出人像照片的通透感。



3、拍摄技术好是拍出通透感的保证

再好的拍摄条件,没有好的技术也难以拍出通透感的照片来,比如曝光不准确,导致照片过曝或者欠曝,照片出现死白色或死黑色,或者灰蒙蒙的画面,这些都是不通透的表现。因此,在选择拍摄角度时,选择测光模式时,都要仔细观察。


4、后期调整弥补照片通透感

如果我们在人像拍摄前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通过适当的后期处理,来达到目的,比如适当加强对比度、色彩的饱和度、元素的清晰度等,但切记为了通透感,盲目的加强饱和度、对比度、锐度等,导致照片失真,影响视觉效果。

总之,要拍摄出通透感的人像照片,好光线是基础,拍摄技术是保证,后期处理是弥补。


脑摄狼图世界,爱好摄影,且擅长后期处理,敬请关注本头条号!


脑摄狼图事界


人物拍照时选择深色背景逆光拍攝,测光选择平价测光或点测光即可。




阳光136699081


通透感,前期拍摄的时候要选择好的天气比较好,再则顺光要比逆光好,长焦比广角更好,后期,用PS去朦胧,提暗减高光加对比,曲线里针对黄色调下,可选颜色里把别的颜色里去除一些黄色,基本就好了



夏纪vlog


1.首先是要调正白平衡,不然怎么调都感觉怪怪的。2.污点修复。跟画面无关的东西放着能通透起来嘛,真的很重要!3.合理的直方图。调曝光、高光、阴影、黑色、白色得出一个棒棒嗒的画面亮度和对比度。4.创造立体感。立体感无非就是光线带来的视觉感受。这里我习惯用ACR里或者LR里的画笔,用曝光值不同的画笔来给不同区域以不同的光感来打造立体感。(以人脸为例吧,无非画画额头,鼻子,下巴,颧骨这些)很多细节也可以这样加,比如眼睛的高光之类的。5.调色。习惯用ps,所以都是可选颜色和色彩平衡。前者调颜色,后者调冷暖调,区分主体和背景。6.清晰度和锐化。前面调完差不多了,出片前适当加点清晰度和锐化,显得质感高一些。


醉美平凉


要有自然美





安安街拍记录


接触过摄影的朋友们一定不会对“通透”一词感到陌生,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感觉来对待,也正是因此,许多摄影师都会对“如何拍出或者后期修出通透的人像?”这一问题感到十分疑惑。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调整让你的摄影作品具备“通透”的效果。

一. 何为“通透”?

在开始讲解如何让照片通透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张通透的照片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这样才能在操作的时候有的放矢。

目录:

一.何为“通透”?

1.1明亮的光线

1.2反差、影调和层次

1.3色彩和谐与色彩分布

1.4画面清晰,细节可见

二.拍摄思路

2.1为人物选择合适的光源

2.2注意环境中光影和色彩搭配

2.3景深控制

三.后期思路

3.1调整影调与层次

3.2调整色彩

3.3增加清晰度

1.1 明亮的光线

画面明亮与否是能够直接影响照片是否可以带来通透感的要素。例如Oprisco的这张照片,大部分区域都十分明亮,阴影比重很小,给人通透之感。

但是“明亮”绝不是“傻亮”。例如笔者在刚开始拍摄人像的时候就犯过这样的错误,过分追求画面中的“光”却忽视了“影”,导致画面缺乏质感,只剩下刺眼的“傻亮”。

当画面整体亮度不够,或者高光和阴影反差不足的时候,很难给人以通透感。以Zachar Rise的这张肖像为例,偏暗偏黄的画面缺乏通透感,但是强化了图片的质感,同样是出色的作品。

1.2 反差、影调和层次

影响“通透”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图片中光影的反差与分布。倘若反差不足,画面容易“发灰”,反差太大,图片容易“重口味”或者出现局部欠曝和过曝的问题。

以Luna_Atlantis的作品为例,同样在树林拍摄,合理的反差和光影分布可以增强画面和人物质感以及我们今天讨论的“通透”效果。

景深的大小以及处理方式决定了图片的立体感和层次,进而影响图片“通透”程度。

海螺壳的这张两作品,分别利用中长焦和广角的大光圈来营造层次感。前者用浅景深将人物前后的植物与人物分离;后者在广角端营造距离感,将人物与背景的距离表现出来,同样强化了画面的层次。这里建议大家不要“无脑虚化”但是合理的虚化可以体现画面层次。

试想一下,倘若一张画面从前到后全部是同样的清晰度,那么人物主体很容易和环境混到一起,没有层次,哪来的“通透”?

发表时间:2016年08月01日 来源:Digital camera 作者:冯韬编辑:陈驼泥。点击数:50649

1.3 色彩和谐与色彩分布

色彩也是表现层次的重要手段,和谐的色彩搭配,合理的色彩选择都可以让画面“通透”。在Mikhail Naumenko拍摄的这张图中,天空略带红色的黄和人物衣服略带青色的蓝形成互补色,拉开了人物和背景的距离。同时,将蓝色集中在人物身上,背景大部分区域选用黄红,用合理的颜色分布表示了图片的层次,也突出了重点。

1.4 画面清晰,细节可见

“通透”和清晰是分不开的。一张清晰的照片,需要画面中物体边缘清楚,主体细节丰富以及主体层次分明。但清晰并不是完全是由镜头分辨率决定的。再来拿Luna_Atlantis的一张图为例,尽管使用了分辨率表现一般的佳能50mm f1.2拍摄,作者依然通过景深控制和后期保持了主体良好的清晰度。

发表时间:2016年08月01日 来源:Digital camera 作者:冯韬编辑:陈驼泥。点击数:50647

二 . 拍摄思路

在了解了“通透”的原理之后,我们接下来将讨论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达到这一效果。

2.1 为人物选择合适的光源

在拍摄过程中,光源对一张画面的通透程度的影响是最大的。如下图,拍摄的时候空气中雾霾导致光源过为均匀,画面层次感不够强,反差也不够大,导致画面“发灰”。

因此,拍摄“通透”风格的照片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避免漫反射并寻找方向明确、光照柔和的光源。因此请尽量选择早晨或者傍晚进行拍摄,光线最佳的时间段一般是日出后的30分钟以及日落前的30分钟。

笔者在拍摄下图的时候,选择了日落前30分钟进行逆光拍摄,此时日落方向的云起到了柔光作用,在人物身上形成了好看的轮廓光,增强了人物的层次。

除了选择最佳户外拍摄时间,我们还可以利用建筑物、树木乃至反光板和柔光板来控制小范围内的光线方向。下图拍摄的时间是上午十点左右,虽然光线角度不佳,但是藤蔓挡住了从头顶射下来的阳光,主光源方向变成侧后方,人物身上的光影和层次也就更加均匀好看。

2.2 注意环境中光影和色彩搭配

大多数情况下,请遵循“前亮后暗,前暗后亮”的原则。也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搭配明暗关系。笔者在拍摄下图的时候,使用人物后面加了橙色色片的闪光灯将画面中间层照亮,将前景的树干和背景的树林放到暗部,营造空间感。

人物着装和环境的色彩搭配同样重要,上文分析了Mikhail Naumenko利用互补色进行搭配,那么这里的案例就选用笔者利用邻近色搭配拍摄的照片。但是因为着装和环境颜色相近,就需要通过其他手段来划分层次。在这张图中,笔者将人物放在云层高光区域进行拍摄,形成前暗后亮的格局。

2.3 景深控制

控制景深主要有两个方法:

其一是选择合适的拍摄场景,最佳的情况是选好前景和背景,将人物放在中间层。

其二是在不同距离上选择合适的焦距和光圈。但是不可过度虚化,否则可能导致背景糊成一片,反而削弱了层次。

这两个方法需要配合使用才能表现出层次。下图中,笔者选择树叶作为前景,楼梯作为背景,选用50mm 镜头在f2.0的光圈下进行拍摄,一方面确保景深覆盖到人物和楼梯,另一方面可以虚化树叶和楼梯后面的物体。

发表时间:2016年08月01日 来源:Digital camera 作者:冯韬编辑:陈驼泥。点击数:51488

三. 后期思路

很多情况下,由于天气、时间限制以及场所的影响,前期也很难拍出非常通透的照片。那么此时就需要利用后期来为画面增添光彩。

3.1 调整影调与层次

在后期的过程中,除了使用曲线、色阶这一类的常用工具进行整体调节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花时间去做“D&B”也就是减淡加深这个步骤。有很多方法可以做D&B,用曲线配合蒙版相对比较实用,而且可控性较高。

以笔者这张早期作品为例,由于逆光拍摄,下图在完成初步调色以后,人物层次依然不明显,整张图发灰。因此,用了以下三个步骤对图片进行调整。

第①步:分别建立一个减淡曲线和加深曲线,将蒙版翻转为黑色。

第②步:用白色画笔在两个蒙版上涂抹需要D&B的位置,营造出整体光影区域。

第③步:再利用曲线和色阶整体调整画面反差。

3.2 调整色彩

上图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草地的高饱和黄色(略偏红),小提琴的橙色,围巾的低保和蓝色(略带洋红)。那么调色思路就是减少远处背景的黄色红色,使之与近处的草地保持邻近色状态的同时拉开距离;微调围巾的颜色使之与画面中占大部分的黄色形成互补色。

第①步:用魔棒选取背景并将边缘稍作模糊,在色彩平衡的中间调里减少黄、红、洋红的比重。让背景色彩看起来更有距离感(因为大气的影响,远处的物体色彩会偏冷色调,这里就遵照这个原则来进行背景调色)。

第②步:用魔棒选取围巾区域,在色彩平衡的高光里增加青、绿和黄的比重,让围巾的蓝色偏青,与主色调偏红的黄色形成互补。

3.3 增加清晰度

在完成颜色调整之后,我们需要让人物主体更加清晰。这里先复制一个包含所有图层的图层(Shift+Ctrl+空格+E),将其转换为黑白(Ctrl+Shift+U)。然后在滤镜里面选择“高反差保留”,数值设定在10以内即可。

随后,将这一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柔光便可见全图清晰度提高。此时用黑色画笔在蒙板上擦掉焦外的部分以防二线性增强即可。

两张图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6年08月01日 来源:Digital camera 作者:冯韬编辑:陈驼泥。点击数:52872

结语

光影,色彩,景深,清晰度都可以影响一张照片的“通透”程度,只有综合权衡这几个要素才能实现照片的“通透”。但是“通透”绝不是判断一张照片成功与否的唯一依据。例如Vivienne Mok的朦胧之美。


小龙日常生活跟工作


“透”,总结起来,主要与五个因素相关联。

对比度,亮度,色彩,饱和度,锐度,当然,我所列举的只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还与其他很多因素相关。


羊逃YANGTAO


1. 明亮的光线,画面明亮与否是能够直接影响照片是否可以带来通透感的要素。

2.反差和层次,影响通透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图片中光影的反差与分布。景深大小以及处理方式决定了图片的立体感和层次,进而影响图片“通透”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