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用户50524370108


越王勾践去世之后,越国在其三代之内国势一直处于上升期,到越王朱勾时期达到顶峰。

越王朱勾是战国初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越国君王,越王勾践之后的两代越王继续秉持了勾践礼义相待诸侯的政策,延续了越国的霸主地位,这一局面在朱勾篡位后遇到突变。越王朱勾在三十三年(前414年)、三十四年(前413年)两次出兵并吞了滕国(今山东滕州)、郯国(今山东郯城)两小国,俘虏郯国君主鸪。

当时墨子评价:

“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越王朱勾死后,越王翳三十三年(前378年)越国在齐国、楚国的压力下被迫迁都,放弃了争夺中原的目标。其后越国陷入不断的宫廷政变,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越王无彊三十七年(前306年),越王无彊决定再次北伐中原,其目标就是田氏代齐后的齐国,但是此时在位的齐王是齐威王,齐国并没有直接与越国对战,而是对越王无彊说:“楚国离你们这么近而且国内空虚,应该打楚国才对啊”。越王无彊觉得齐威王说得有道理,于是率兵伐楚,结果被楚威王大败而回,越王无彊被杀。
越王无彊由于死的突然,没有指定继承人,于是越国再次陷入内乱之中。《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大家好,我是“风雨的学习号”,如果大家感觉我写的有道理,请关注我吧!


风雨的学习号


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会盟之际,率数千越军征伐吴国,攻克吴都吴,俘获吴国太子友。于此同时,吴王夫差在中原与晋定公争夺霸主失败,被迫退军回国,而后因吴国力空虚,军队疲惫,夫差被迫与越合谈。



前478年,越国再度发兵攻打吴国,吴在笠泽大败于越国,自此一蹶不振。前473年,越国彻底吞并吴国,自此走向鼎盛,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而后,越国在吞并吴国后,秉持着与邻友好的国策,他将淮河流域送给了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了宋国,又将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自此“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越国成了江淮地区唯一的霸主。



前465年,勾践去世,子鹿郢即位,之后鹿郢励精图治,将越国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前458年,鹿郢去世,子不寿即位,而此时在他的统治下,越国一改往日的如狼似虎,开始变得默默无闻起来,越国收紧了对外侵略的步伐,开始倾向内部的治理,当然此时的越国依然是地方一霸。

而至不寿之后,越国陷入了“越人三弑其君”的恶性循环,先是不寿被其子朱勾发动政变杀害,再是朱勾的儿子越王翳被其子诸咎杀死,最后是诸咎被越人杀死,如此越国再历经这三次动乱开始走向了衰落。



当然越国最鼎盛,最强大的时候是在朱勾时期,“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此时中原诸侯以齐、晋、楚、越等四国为强者,这四国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前414年、前413年,越国先后出兵吞并了滕国、郯国两小国,疆域进一步东扩。而到了越王翳时期,最初越国依然是中原一霸,前404年,越国趁齐国内乱,发兵讨伐齐国,颇有收获,并借此吞并缯国。

但是到了越王翳晚期,越国的国势开始衰落,先是齐国内乱终止,国势日增,开始与楚一起对付越国,再是吴国旧贵族开始死灰复燃,意图复仇,如此在内忧外患下,越国不得不将国都由琅琊迁往吴,自此越国对于中原地区的控制日趋减弱,开始失去霸主的地位。



前374年,越国开始陷入长时间的内乱,先是太子诸咎杀死越王翳,再是诸咎被越人杀害,而后错枝被在吴地的越人扶上王位。前373年,卿大夫寺区率兵平叛,杀死祸首豫,并废黜错枝,拥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为越王。前363年,越国安定不到十年的时间,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其弟无颛为越王。自此,因越国上层统治者间的互相残杀,致使越国的政治越来越混乱,如此越国的衰落再也无法阻止。

前306年,无颛之弟无彊继越王位,此时越国早已是外强中干,更是失去了往日霸主的辉煌,按理说这时无疆应该是继续秉持着与周边国家交好的政策,然后与民休息,安心的进行内部的发展,这样越国或许还有复兴的希望。可无疆并没有这么做,他复兴越国的方法不是发展,而是直接动用兵革,先是前306年,无疆欲率兵向北攻打齐国,但在齐国使者的蛊惑下,转而攻打楚国,可楚威王早有准备,在得知无疆即将对其动武时,他就抢先下手,率先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无疆战死。



而因无疆临死时并没有指定继承人,致使其诸子纷纷自立为王,是时闽越国、东瓯国等国相继出现,此越国复兴再无望,更是分崩离析。

当然此时的越国主体虽消亡,但并不算灭亡,“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此时楚国只是“尽取地至浙江”,而浙江以东广大地区,仍是越国的天下。直至前221年,随着始皇帝一统六国,闽越王无诸同越东海王摇选择自去王号,成为了秦朝的郡长,他们统治的地方也成为了秦朝闽中郡,自此越国宣告消亡。



此后,秦末农民起义四起,闽越王无诸、东海王摇先后加入到起义军中,并最后都跟随刘邦对抗项羽。刘邦建国后,先是无诸被封为闽越王,在原先的闽中郡称王,都东冶,继续越国的奉祀。再是前193年,摇又被惠帝复立为东海王,都东瓯。因此此时越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复活了。

前138年,东瓯王请求把国家的居民都迁徙到中原,汉武帝遂同意,于是东瓯王就率领全体民众到中原来,居江淮一带,自此东瓯国亡。前111年,闽越国又完全归入汉朝,民众依旧迁徙到江淮一带居住,如此越国正式宣告消亡。


澳古说历史


勾践没有夫差的妇人之仁,所以勾践击败吴国以后,杀尽吴国王室,捣毁吴国宗庙,算是彻彻底底地将吴国从历史上给抹去了。

由此吴越地区便全部由勾践统领,统称为越国。在吴越之战中战胜的越国,逐渐成为了东方强国,甚至有春秋霸主的说法。早先吴王夫差便要与晋国争夺春秋霸主的席位,最终让勾践偷袭得逞,所以越王勾践此刻便乘势会盟诸侯,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

越国也因为勾践的反扑,从而延续百年,都是东方最强国。一直传到了越王无疆这一代,越国都是非常强盛的诸侯国,跟楚国、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并驾齐驱的。

01无疆狂妄自大,最终葬送越国。

越国跟楚国以及齐国都是接壤的,所以他们之间常常爆发小规模边境战役。但是大规模的灭国之战从未发生过,直到无疆时代的到来。

楚国国君楚怀王与无疆商议,要一起讨伐强大的齐国。齐国的势力若是被削弱,对楚国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越国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所以越王无疆厉兵秣马,带着大军上路了。走到半路上他才回想起来,自己的盟友楚怀王居然没有出一兵一卒。

句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彊立。---《史记》

无疆心里非常恼火,他觉得楚怀王侮辱了他的智商。这让无疆想起了百年前,他的祖先勾践曾经对付吴国所用的那一招。

当时吴王夫差要去黄池会盟,并且邀请勾践一同前往,结果勾践迟迟不肯发兵。夫差只好准时上路,让勾践跟上来。

勾践的人马的确跟上来了,不过他却取道吴国国都,结果把吴国国都给灭了。这一招彻底损伤了吴国的根基,无数将士的家小都被越国俘虏,所以吴国这才战败。

无疆明白楚怀王这是要干什么,这个时候齐国压根就不敢得罪越国,所以就想把祸水引到楚国去。于是齐国派使者前往无疆这里,想要跟无疆一起攻打背信弃义的楚国。

无疆觉得齐国还是比较有诚意的,所以就带着军队返回来要跟楚国一决雌雄。他的意图很明显,如果灭了楚国,那么越国就能恢复昔年强盛的模样,而且楚国疆土跟越国有太多接壤的地方,无疆早就想要一统楚国。

02楚越交锋,最终无疆兵败被杀。

无疆信心满满,早就想要收拾楚国,结果问题来了,楚国也已经做好了对付越国的打算。楚怀王集中了所有的兵力,对无疆发起了毁灭性的打击。

无疆压根就没有反应过来,此刻便已经被楚怀王的大军给击败了。无疆本人甚至也在这一战中战死,越国绝大多数领土都沦为了楚国的地盘。

从这个时候开始,长江以南的地区,基本上都沦为了楚国的控制范围。而越国则成为了楚国的附属国。自从无疆死后,越国的建制基本上消失,族人退回到了会稽山附近。

楚怀王并没有彻底灭亡越国宗庙的想法,依旧保留了越国的建制。只不过他们只能在会稽地区生活,在名义上来说,越国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楚国的附属国而已。

无疆本身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打算进取天下,再次恢复勾践时期的荣耀和辉煌。可是他不清楚的是,光靠占领他人的地盘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要想发展好自己的国家,就必须要发展本国的生产力。如果越国的生产力足够强大,那么军队的实力也一定会跟随着逐渐壮大起来,也就不会落得亡国的命运了。

无疆不理解这一点,一直抱着穷兵黩武的想法。这是老一辈时期的强国方针,到了无疆这一代,每一个诸侯国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生产力,只有越国在不断落后。

所以越国被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无疆认为自己的军队强大,岂不是楚国和齐国的军队也相当强大。最终一战体现了真实实力,越国彻底战败,无疆兵败被杀。

03无疆虽死,但是越国并没有亡国。

秦国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所以楚国即使短暂地消灭了越国,也避免不了他们被灭国的厄运。现在想想,被楚国灭或许还是一件好事,如果被战争机器秦国灭亡的话,可能伤亡更加惨重。

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史记》

无疆虽然死了,但是无疆的后代们并没有绝嗣,到了秦始皇时期,无疆的后代当中,有两位叫做无诸、摇,在当地被秦国封为君长,也就是管理当地的地方官员。

秦始皇还是比较厚道的,没有因为他们是王族后裔就灭了人家全族。不过他们俩却没有知恩图报的意思,等到天下反叛秦国的时候,这两位居然也加入了其中。

大势所趋之下,秦国被灭,取而代之的楚霸王项羽,并未因为无诸、摇有功劳,而封他们为诸侯王,为此这两位心里非常不服气。

不服项羽,那就只能投靠刘邦了,所以他们是在楚汉之战中,帮助刘邦的那一方。等到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他将无诸立为闽越王,汉惠帝时期又将摇立为东海王。

所以越王无疆的后代,反倒是在亡国后,相继成了王爵。福建人必须要好好感谢一下无诸,毕竟他是第一个带人开垦福建地区的人。

与其说西汉封无诸为王,倒不如说是把他发配到了闽越地区,不过好在无诸的心态比较好,在这里开辟了一片天地。

《史记》


江湖小晓生


简单梳理一下越国中后期的历史。

越王勾践称霸后,被世人奉为霸主,比如墨子就曾经评价越国是一个“好战之国”,把越国和齐、楚、晋等传统大国相提并论。

今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墨子节葬下篇》

越王勾践死后,他儿子鼫与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不长,只在位六年就去世了。

鼫与去世后,他儿子越王不寿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他在位期间没有像爷爷勾践时代那样富于侵略,而是专修内政,这使得越国从不寿继位之后,在诸国之中的名气就大不如前了。

在不寿担任越国国王的第十个年头,即公元前448年,他被野心勃勃的太子朱勾发动政变推翻,并且在政变后被杀。

朱勾与他父亲不寿不同,这位越王喜欢打仗,他在位期间,把首都迁到了琅琊,决定跟中原大国争霸。为此,他连续出兵并吞了滕国(山东滕州)、郯国(山东郯城),使得越国的名气在诸国之中又大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楚国也在山东地区搞扩张,所以越国灭滕国和郯国后,楚越矛盾就激化了。(越国倾力争中原霸主,致使后方空虚,原吴国的贵族掌控江南,这导致后来吴人和越人产生了巨大矛盾)



公元前411年,在位37年的朱勾去世,他死后,儿子越王翳继位。(又名不光)

前面说了,越国在山东半岛搞扩张触犯了楚国的利益。所以越王翳继位后,楚国和齐国就联合打压越国。而越王翳又很平庸,所以最终在公元前378年,越国逼迫迁都,放弃了琅琊,回到了吴(苏州),被齐国和楚国挤出了中原。

被迫放弃了争衡中原的目标后,越王翳开始疑神疑鬼。公元前375年,越国在王位继承人问题上爆发了政变,越王翳的弟弟豫,为了自己能继承王位,就连续在越王翳面前构陷王子,使得越王翳一连杀了三个王子。

随后,豫又挑唆越王翳,企图把太子诸咎也除掉,但遭到了越王翳拒绝。

诸咎听说这件事后,担心自身被害,索性就率领军队叛乱,赶走了豫。随后,诸咎害怕越王翳追究他叛乱的责任,就又索性发动政变,把越王翳给杀了。

不过,诸咎弑君篡位,不得人心,所以他不久后也被越国人杀了。就这样,国君和太子全死了,越国陷入了内乱。

在吴地的越国人拥立诸咎之子错枝为君,但目睹了多次宫廷政变和杀戮的错枝不愿意继位,他偷偷的逃亡到丹地的洞穴中。

追随而来的大臣,久劝不出,就以烟薰的方法迫使他出来。于是错枝就这样被大臣们推举为了新任越王。

错枝当了两年越王后,多次推辞,大臣寺区见他是真不想为王,就将他废黜,改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无余)为越王。

内讧到这里,还没有停止。之候继位十年后,即公元前363年,越国大臣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并拥立之候的弟弟无颛为越王。

从“诸咎之乱”后,宫廷中不断上演弑君弑父的悲剧,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句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公元前343年,无颛去世,他死后,其弟越王无疆继位。

越王无彊这个人,很有雄心壮志,他不想龟缩在越地当土皇帝,他想恢复昔日六世祖勾践昔日的荣耀。于是他就整军备战,一面兴师北伐齐国,一面西征攻楚。

不过,无疆的志气是很大,但他的能力确实不行。多年的征战,越国不仅没有称霸,领土反而还越打越小。

昔日在越王勾践时期打下的江淮地盘,在无疆手里全弄丢了。

公元前306年,也就是秦武王举鼎而死的第二年。越王无彊调整战略,他觉得以越国一国之力同时打齐、楚两个大国不现实,于是他便和楚怀王商量,一起进攻齐国。但是楚怀王没有出兵,这让无疆很不满。

事后齐国知道这件事,就跟越国讲和,打算联合越国攻楚。结果谁知道,越军刚和楚军一交战,立即就大溃败,越王无彊在溃败中也被乱刀砍死。

无疆死后,越国分崩离析,楚国陆续吞并越国土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巨无霸”。

PS:按照《史记》记载,越王无疆死于楚威王时期,但据考古学家考证,《史记》的记载是错误的。所谓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亡越国其实是楚国和齐国交战,起因是齐国和魏国在徐州相互称王。这个事件与越国无关。并且所有先秦史书中,除《史记》外都没有提到过越国和楚国在公元前333年有过交锋。所以越国真正被灭的时间是公元前306年。而齐国忽悠无疆打楚国,也是错误的记载。

楚国吞并越国大部土地后,越国倒没有彻底玩完。无疆的子嗣率族人迁徙至浙江南部和福建,建立了另外的政权,他们分别是闽越国和东越国。

另外,越国在山东半岛的飞地也一直坚持到了秦始皇灭齐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些越人后裔建立的小政权纷纷被兼并,他们的王号被取消,成为秦国任命的郡长。

秦末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起兵,这些越人后裔也随起兵。后来他们率兵归附了秦国的鄱阳县令吴芮。(吴芮就是后来的长沙王)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统一了全国的刘邦无暇管理东南蛮夷之地,便重新册立勾践的后裔无诸为闽越王。让他代替中央管理闽越地区。

到了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汉惠帝又册封勾践的另一个后裔摇重为东海王。由于闽国的都城在东瓯,所以在西汉时期,他也被成为东瓯王。

至此,越国的后裔又再次复国。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汉武帝时期,东瓯和闽越开战,汉武帝派兵“劝架”,然后把他们都灭了。越人建立的政权,也彻底归顺汉朝,成为汉朝会稽郡的一部分,其民众也大部分被迁徙到了江淮一带。

至此,曾经称霸天下的越国的历史才算彻底被终结。


Mer86


当年,越王勾践在范蠡和文种两大能臣的辅佐下,强大起来,并一举灭掉吴国,成为春秋历史上最后一个霸主。既然能够称霸一时,自然相当厉害。但是越国最终却在历史上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越王勾践)

一、卧薪尝胆,成就百年霸业。

越国在消灭吴国后,越王勾践首先将吴国当年夺取的领土,归还给各个国家,然后迁都琅琊,被周天子封为霸主。

勾践死后,从公元前446—前410年,在其曾孙朱勾统治下,越国先后兼并了滕国、郯国,并使莒国成为附庸国。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和齐、晋、楚并称为诸侯四强。

墨子曾这样评价当时的越国:“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朱勾之后,越王翳即位。趁当时齐国田和篡权内乱,出兵攻打齐国。齐国大将要求反攻,夺位成功的田和回答:“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不敢与越国正面交战,可见当时越国之强盛。

(诸咎之乱)

二、宫廷内乱,逐渐走向衰落。

公元前386年,面对日益强大的齐楚,越国的霸权开始难以维系。同时,吴国旧势力死灰复燃,图谋复仇。为了加强吴越之地的控制,越王翳决定迁都吴地(今苏州)。

此后,越国内部发生内乱,为了抢夺王位,越王翳的弟弟豫,挑唆越王杀掉太子诸咎。害怕被杀的诸咎率兵发动政变,将越王翳杀害。越国民众在豫的操控下,又将诸咎杀死,拥立诸咎的儿子错枝当越王。

但是,目睹宫廷政变杀戮的错枝不愿登位,躲在洞穴里。大臣们用烟熏,才将他逼了出来。被强推上王位的错枝戴上王冠后,站在马车上高呼,君位呀,还是不要交给我!

公元前前373年,越人在卿大夫寺区的率领下,杀死了豫,削去吴国旧贵族权力,废黜错枝,拥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为越王。十年之后,寺区的弟弟思又将之侯杀死,拥立其弟无颛为越王。

从“诸咎之乱”开始,整个越国宫廷反复上演弑君夺位的历史悲剧。王族之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越王无颛)

三、以弱攻楚,终于分崩离析。

越王无颛上位后,面对国力日渐衰弱的越国,终于在迁都一百多年之后,将越国的国都,又迁回了旧都会稽。

无颛死后,其弟无疆继承王位。为了重振越国国力,无疆决定北伐齐国立威中原。齐威王派遣使者劝说无疆,以楚国精锐在外征战,国内兵力空虚为由,引诱越国攻打楚国。越国灭亡的命运,从此开始。

楚威王集中所有兵力迎战无疆,最终越军惨败,无疆也死于乱军之中。楚军乘胜追击,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占领,然后在长江边的石头山(今南京清凉山)上,建立起金陵邑(今江苏南京)。

经过这次楚国攻击的重创之后,失去大部分土地的越国王室,不仅没有精诚团结,共渡难关,反而又开始争权夺利,割地自据。仅存的领土四分五裂,成为楚国的附庸自治国。

(楚越战争)

四、偏安一隅,难逃彻底消亡。

到了楚考烈王时期,楚越战争还偶有发生。楚国在越国南北通道的邗沟,修建了广陵城,扼住越国咽喉。由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驻守吴地,又指示召滑挑起越国宫廷内乱。

同时,楚国攻破了越国在北方的领土琅琊。由于邗沟通道已被楚国陷断,众多越国人只得从海上绕道,迁居到当年夫差围困勾践的南山之中,越国的王系也就此终结。

秦朝统一六国时,秦大将王翦灭楚,继续南下占领越国,将其都城设为会稽郡,从此越国彻底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越国不复存在,但无疆的后人无诸和摇,在天下反秦时,率领越人跟随潘阳县令征战,寄望建功立业,再封诸侯。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天下,无诸和摇并不在分封之列。

两人转向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刘邦功成,西汉建立后,无诸和摇先后被封为闽越王和东瓯王。汉武帝时,东瓯和闽越民众迁徙到江淮一带定居,从此越地也不复存在。

(参考史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张生全精彩历史


开门见山,先从源头讲起。

越国的起源

越国的建立者是越族,一个很少用族名取名的国家。越族并不仅仅等同于如今的越南,因为越族的根在中国,诸如壮侗语族中的绝大多数源自于越族。殷墟考古的甲骨文中 出土了与“越”相通的“戉”字,越人之所以用“越”相称,因为他们最长用一种叫做“钺”的石斧来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所谓的劳动就是单调的伐木,他们手中的“钺”如同光头强背上那把很个性酷炫的锯子。


越国的先主叫无余,他是夏朝第五位帝王少康的庶幼子,长大后成为第一个外放诸侯,专门到会稽山为大禹看守陵墓。由此可见,无余的存在似乎多余,事实证明也如此,因为大禹陵尽管源于传说,但一直被人叨念,而无余如同进入墓穴一样的寂静。直到无余的第十九代夫镡(xin)时,才零星的出现在历史的屏幕上,因为夫镡生了一个赫炟建国的儿子允常。

允常于东周敬王姬匄(gai)十年(公元前510年)建立越国。与此同时,近邻吴国也在孙武和伍子胥的辅佐下日益强盛。一山不容二虎,决斗是生存者的不二法则,明争暗斗时刻都在上演,究竟鹿死谁手,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吴越之争

最初的相安无事,并不代表永远的和睦。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楚交战之际,吴王阖闾之弟夫概临阵逃脱。原因并不畏敌,而是鹊巢鸠占、图谋篡位,好像楚国故施了一条调虎离山之计,最可气的是越国还在暗中支持了夫概。阖闾怒而回师赶走弟弟,也因此与越国结怨。

公元年496年,越王允常病逝,其子勾(句)践继位。阖闾认为此时是灭越的绝佳时机,于是置孙武及伍子胥的劝阻而不顾,亲率3万士兵攻打越国,于是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檇李之战”。战争的过程就是勾践一个人的表演,吴军入戏太深,一败涂地。



(夫差剧照)

原来勾践将一部分死刑犯分成三队列于阵前,事先交待他们当众自刎,不听命令者罪及家人,服从命令者优待其家人。于是,所有死刑犯在吴国军队面前引颈自戮,不明真相的吴军只看的目瞪口呆。这时,勾践一声令下,越军潮水般涌入敌阵,本来稳操胜券的阖闾不仅大败,而且脚中毒箭,不久便因伤口溃烂而死。

阖闾死后,太子夫差继位,积极备战,准备一雪前耻。越王勾践先发制人,于公元前494年率3万兵马杀向吴国。吴王夫差奋起迎敌,双方在夫椒(今太湖洞庭山)展开决战。结果3万越军成了瓮中之鳖,被10万吴包围碾压,最后只剩下5000残兵退守会稽山。越王勾践为了免于亡国,派人向夫差请罪,表示心甘情愿做吴王的仆人。

此时,吴王虚荣心爆棚,急于体验将对手踩在脚下,肆意蹂躏的快感。再加上已经被勾践收买的太宰伯嚭(pi)从中斡旋,夫差断然拒绝了伍子胥杀掉勾践的建议。由此也为日后吴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因为勾践不仅是一个深藏不露、忍辱含垢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勾践剧照)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历史上流传下许多成语,没有一个故事如“卧薪尝胆”这么励志,如此激荡人心。勾践在吴国为奴的日子里住囚室、服劳役,替夫差养马驾车,受尽凌辱与唾弃,甚至还为卧床的夫差尝便症病。因此,吴王夫差被感动的一塌糊涂,三年后准其回到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马上制定破敌良策,大臣文种搜肠刮肚献上妙计七条:

一、用货币取悦吴国君臣,今其麻痹大意。

二、高价购买吴国粮草,令其积聚空虚。

三、送上绝色美女,迷惑吴王心志。

四、送去能工巧匠,让其大造宫室,穷其财富。

五、贿赂吴国佞臣,暗中助力越国。

六、强其谏臣自杀,消弱夫差的辅助力量。

七、积累财富,操练兵马,伺机而动。

勾践不仅一一照办,而且冬抱冰,夏握火,食不加肉,衣不重彩,俯薪而眠,出入尝胆。十年之功,越国强大,而吴国却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江河日下。最可悲的是,吴王夫差听信伯嚭谗言赐死时常提醒自己要保持警觉的伍子胥,致使吴国痛失中流砥柱。就在伍子胥自杀的第二年,即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越国声东击西,借讨伐鲁国之际突袭吴国。夫差与西施做乐的姑苏台也付之一炬,回援失败的夫差低声下气向勾践求和。勾践十年磨一剑,霜寒十四州。



然而,勾践的一把火并没有烧醒夫差,吴国的宫殿里依旧烟笼十里,无边风月。九年后,勾践举全国之力对吴国发动总攻,彻底击败疲于应对的吴军。灰头土面的夫差请求成为越国附庸,勾践严词拒绝。大臣文种用高亢的语调当众宣布夫差六大状:一是杀忠臣伍子胥;二是杀谏臣公孙圣;三是重用小人伯嚭;四是数次挞伐无罪的齐鲁;五是数次攻打应和平共处的越国;六是越王杀掉吴王光(阖闾),夫差不知报仇,反而纵敌为患。

此刻,夫差才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仰天长叹:悔不听伍子胥之言,才受如今之辱,有何颜面去见地下的良臣!说完用布覆面,横剑自裁。勾践除掉了夫差,占居了整个吴国,终于实现誓言,一雪前耻。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国称雄,春秋最后一霸与历史尘埃

勾践是一位忍辱负重的智者,也被视为忘恩负义的小人。助勾践击败吴国的另一位能臣范蠡曾对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乐。子何不去?”然而文种恋恋不舍眼前的富贵,范蠡视富贵为过眼云烟。结果,前被勾践赐死,后者故了闲云隐士。其实,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人是不能用道德去衡量,更无法用道德去绑架这些人,这类人就是生杀予夺的帝王。


除掉对手,杀掉功臣,勾践率军北渡淮河,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于徐州,然后向名存实亡的东周王室发难,逼迫周元王封自己为伯,然后坐上春秋五霸的最后一把交椅。当上霸主的勾践不再甘心蜗居江南,诗和远方成了他心中的又一憧憬。于是,他于东周贞定王姬介元年(公元前468年)把首都从诸暨迁到了千里之外的琅琊,距齐国首都临淄不足400里路程。使得齐国与鲁国如芒刺背,不得不小心恭敬这位远方贵客。

勾践去世后,子鹿郢、孙不寿延续了越国霸业。后来,朱勾杀父不寿篡夺王位。朱勾当政期间,越国达到鼎盛,疆土东至大海,西邻楚国,南达福建,北到山东南部。但是朱勾弑父篡位行却成为子孙后代效仿的榜样,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内讧,宫廷中弑君弑父的悲剧不停的在上演,越国贵族间也无休止的杀戮,整个国家成为一团乱麻。为此更造成越国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如同一根被点燃的蜡烛,虽然发出光亮,但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最终将化为一缕灰尘。

公元前333年,趁齐、楚对立之间,越国出兵齐国。齐国巧用四两拨千斤之术转移祸水,派人前往越国游说,越国转而攻楚。于是在楚威王发动徐州之战的同时,又发生了越、楚之战。在楚国有力的打击下,越王无彊被杀,越国灭亡,吴越之地尽为楚国占有。越国灭亡后,王族沿海岸线向南逃窜,其中一支进入福建,同土族人结合形成了“闽越”。无彊的七世孙无诸自立为闽越王。刘邦建汉后,无诸因灭秦、伐项有功,继续任闽越王。西汉中期,闽越统治集团逐步汉化。



结语: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就如一条奔袭不止的长河,是河流最终要汇入大海,或是一头扎进浩瀚的沙漠中戛然消失。而历史又会推出一个又一个前赴后继的王朝,如同大河的源头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为河流续水,注入奔腾不息的动力,好让它们完成自己的使命。然而,众王朝的消失最终都摆脱不了一个从内忧外患直至灭亡宿命,如同一个模子浇铸而成。所谓内忧就是内部集团的争斗,自我消耗,不知不觉中走向衰落。所谓外患就是趁虚而入,给予衰弱者致命一击,继而取而代之的一类。越国的消失正是遵循了这样一个过程。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时,吴的国力也日渐强大。吴王阖闾采纳楚国逃亡之臣伍子胥的建议,向楚国发动连续的进攻,五战五捷。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吴王阖闾攻打越国,结果大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即位。公元前493年,吴国打败越国,越国宣告投降。吴国乘胜北上征服中原各诸侯国,俨然以霸主自居。越国降吴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进行了长期的复仇的准备工作。公元前482年,吴国北上会盟,内部空虚,越国乘机大举伐吴,经过近十年的激烈战争,最终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越国也北上会盟诸侯,号称霸主。吴越争霸已经是春秋争霸的尾声,战国七雄混战的局面即将来临。

公元前306年的时候,当时的越国国王无疆就打算率领大军攻打齐国。那时齐国的国王是齐威王,他是个非常狡滑的政治人物,他马上派出使臣到越国。对越王无疆说:*现在楚国的大军主力都在外面打仗呢,不如咱俩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无疆是个无脑的人,马上就说:*这个办法很好,就攻打楚国*。

无疆调动太湖舟师五百战舰进入长江,进攻楚国云梦泽,自己亲自率领十五万马步大军,先在徐州齐国的军队面前虚张声势,随后密秘的出动十万战舰和五万的骑步兵日夜兼程,密秘东进,另有部分舟师顺长江东进。

楚越两军在昭关相遇,展开大决战。越军主动出击,却被楚军埋伏的战车和骑兵包围。经过激烈的拼杀,越王无疆战死,越军溃不成军逃跑了。

越王无疆生前没有指定的继承人,越国王室子弟四处溃散,纷纷逃至海滨,自立为王。

后来秦始皇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将越国的王号废除了,设立一个郡,叫*闾中*。从此越国勾践的后代们再也不是*王*了。


隐者康司马


都别抢,我来答。

简单来谈谈越国覆灭的始末。

越国是春秋战国时代位于东南一带的诸侯国,许多人对于它的印象来自于历史典故卧薪尝胆。

谈到越国,就不能不谈到吴国,吴越之地指的就是这两个诸侯国所处的地区,即今天长江三角洲的江浙一带,包括上海、江苏和安徽南部的这一地区。

后来的百越则又泛指的是东南沿海一带,两者的地域有相互重叠之处,但各自延伸方向不同。

越国强盛于勾践时代,它在巅峰时期称为东南一带的“方伯”,这个方伯是什么呢?

《礼记·王制》中如是形容: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

这个方伯就相当于地域性的霸主,管理着某一地区的秩序和稳定,“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当是时,越兵横行於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

这是越国的高光时刻,但是越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忍受巨大的屈辱才换来的结果,在吴楚争霸中,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

当时不得不低头向吴王称臣,还派使者屈辱性的跪着走进吴王宫里,把自己的妻子送给吴王当妾,所以这才有了后来的卧薪尝胆。“乃令大夫种行成於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史记》)”

这时候吴国把重点放在和中原诸侯争霸之上,也就没有过多关注越国。卧薪尝胆十二年后,终于发兵击败吴国,四年以后再度击败吴国,使得历史戏剧性的上演。

吴王夫差派人像越国当初那样跪着走进越王宫,向越国称臣,后被越国吞并。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於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而这些都是春秋时候的故事了。

进入战国初期以后,越国的实力达到鼎盛,在越王朱勾(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的子王翁世系)时代,越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四大霸主之一,即齐、晋、楚、越

这时候的秦国还被晋国挡在西边,秦国崛起也是三家分晋以后的事情。

彼时的越国被形容为“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足见彼时的越国之强大。

随着中原争霸进入白热化阶段,越王无疆时代,越国表现的十分活跃,它同时两线作战,西攻楚国,北击齐国,试图进入中原地区奠定自己的霸主地位。

此时的楚国和齐王正值楚威王和齐威王在位时代,这时候的齐国已经是田氏代齐之后,在他的治理下,齐国涌现了邹忌、孙膑和田忌等出色的军师武将。

而此时楚国的楚威王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楚国在他的治理正日益强大,苏秦游说齐威王时曾说楚国“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史记》)”

而齐威王回答苏秦说道“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史记》)”

,足见彼时的齐威王对战国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相比这两位贤明的君主,越王无疆则显得有些疯狂,对彼时的战国局势似乎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也是越国走向灭亡的时刻。

越王无疆原本打算出兵攻击齐国,而此时的齐国已经和魏国达成联盟,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并密谋攻打楚国,“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资治通鉴》)”

越国的进攻让齐威王心生一计,于是他劝说越王无疆去攻打楚国,其理由是楚国正在和三晋之地的秦魏争锋,国内空虚,防备不严,

“越王无疆伐齐。齐王使人说之以伐齐不如伐楚之利(《资治通鉴》)”

越王无疆接受了齐威王的这个建议,从齐国边境撤兵,掉头去攻打楚国,而齐威王也顺利的把祸端转嫁给了楚国,他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因为不管是楚败,还是越国败,齐国都没有任何损失。相反,齐国可以联合魏国一起出兵楚国,同样也可以出兵南下攻击越国。

而这时候的楚威王也没有闲着,楚国的刺探早已打听到越国将要进攻楚国的消息,还没有等越王无疆出兵。楚威王的军队就已经从楚国出发,攻进了越国境内。

在这场战争中越国大败,无力抵抗楚国,而齐国作壁上观,不愿出兵解救越国。越王无疆在战斗中被杀,曾经贵为方伯的越国顿时四分五裂。

越国的宗族后裔纷纷自立为王,臣服于楚国,“越以此散,诸公族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海上,朝服于楚(《资治通鉴》)”

而对齐国十分不满的楚威王乘势北上攻打齐国,兵围徐州,并击败齐国军队,楚国的疆域在楚威王时代达到了巅峰。

而越国自从从历史上消失,那些分散在吴越地区的越国后裔建立了两个小方国,分别是闽越王和越东海王,但都是楚国的附庸国。

在秦始皇时代,这两个地区被设置为郡县,纳入到秦国的版图里,“始皇二十五年,降越君,置会稽郡(《资治通鉴》)”。

为了征服百越地区,当时秦始皇还派遣了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进攻岭南地区,后屠睢战死,秦始皇又派任嚣和赵佗继续平定岭南。

后又命令赵佗卫戍岭南,秦末天下大乱,赵佗在任嚣的建议下割据岭南而治,在汉高祖刘邦时代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数次与汉朝修好和分裂,最后被消灭。

在汉朝建立后,越国的后裔闵越王由于帮助刘邦消灭项羽有功,又恢复了爵位和封地,越东海王被封为东瓯王,后来为了便于管理,汉武帝下令把两国民众往内陆迁徙,居住于江淮一带,“元鼎六年秋,…於是天子曰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覆,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史记》)”

自此,越国消亡。


围炉谈史


越王勾践,当年被吴国打败俘虏以后,卧薪尝胆,经过励志全方面发展的提高国力,最后一举歼灭吴国,勾践也够狠的,不当把吴国灭亡,还把吴国全宗室杀尽,捣毁宗庙,就此吴国从历史上消失。

当年吴王夫差和晋国争霸春秋霸主位,没有防备越国的偷袭,最终让勾践偷袭得逞,也给吴国带来灭顶之灾。越国吞并吴国后领土扩大,战斗力也是逐渐增强,就想跟其它大国争夺霸主之位。逐渐强大的越国,已实力会盟诸侯,坐上了春秋时期最后的霸主。

虽然越国的强盛,延续了百年之久,但是内部的王权争斗一直没有停止过,勾践的子孙在位时间都短,贵族内部的纷争导致国力逐渐衰退,最后一位继位者“无疆”不发展国力,而是以争夺领地而改变国力衰弱局面,可惜一举被楚国歼灭,国灭身亡。

安抚邻邦,稳固霸业

越王勾践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好战之国”,勾践努力地向邻国做安抚,让子孙秉承邻邦友好相处的原则,跟晋、楚、齐传统大国齐名称雄。

越王勾践很明白,当年越王是如何被吴国歼灭的,又是如何励精图治把吴国灭亡,最终走向强大成为春秋霸主。这里离不开他治理国家的策略,又跟邻邦修好所取得的成果。

吴王夫差的教训给勾战启示,首先要和邻邦结交,给一些相应的好处,向周天子进贡,被封为“伯”,偿还宋国的土地,给鲁国划分土地,迁都到北方琅琊。在一系列的行动后,诸侯国积极给予承认支持,奠定了基础,巩固了春秋霸主之位。

王位之争,兄弟相残

从越王勾践死后,他的儿孙们继承王位就发生了多起的弑父弑君血腥,这个纷争越演越烈,继承王位者时间都比较短暂。

越王鼫与继位后六年就去世,也没有什么作为。鼫与死后,有儿子不寿继位,继承王位的不寿,不喜欢使用武力向外扩张,修好睦邻关系后,整治内政,发展国力。就这位不好武力的越王,正在关心治理国家时期,朱勾发动政变并杀死了不寿。

朱勾继位,也是越国第一个弑父君王,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勾想通过武力征服获得王位的巩固。为了更好的征服周边国家,把国都迁到了琅琊。他不敢硬碰硬的夺取大国的领地,先从弱小国家行动,首先吞并滕国(今山东滕州)、接下来把郯国(今山东郯城)也吞并了。

吞并这两个小国家,就直接和楚国产生了领地之争矛盾,楚国知道越国想要挤身进入中原,楚国作为中原霸主,也在持续的扩张领土,越国的扩张已经触碰到楚国的利益。

朱勾死后,越王翳继位后,父亲在位时未能取得楚国的突破,吴国贵族和楚国贵族之间产生矛盾,形成压力,越王翳向齐国出兵征讨,楚国和齐国就联合向越国施压,越王翳就把国都从琅琊牵制吴属境内。

越国后来又发生了几场腥风血雨的王权争斗,从而引起的贵族王权几代争夺更换,贵族内部纷争不断,国力渐显衰退。

楚越之争,无疆无力挽回楚国灭亡

越王颛感到国力衰弱,迫于无奈把国都迁回了旧都地会稽。无颛死后,有弟无疆继位。从越过的地图中可以看到,跟楚国、齐国都有接壤,虽然是两国之间小摩擦不断,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

为了改变国力越王无疆要出兵攻打齐国,楚怀王得到这个消息,就和无疆商议共同讨伐齐国,还说到齐国的势力如果被削弱对楚国是没啥影响,但是对越过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无疆觉得有理,准备去攻打齐国。

齐威王听说楚国要攻打齐国,害怕被攻打,也派使者同越王无疆商议,齐国愿意割让部分利益给楚国,楚国比齐国更有钱,更有名气,如果能把楚国打下来越国的威望会更高,获利会更多,齐国愿意跟随越国一起攻打楚国,无疆改变原先攻齐计划,调头向西攻楚。

越王无疆伐齐,齐王使人说之以伐齐不如线楚之利,走式王遂我楚。——《资治通鉴·周本纪》

说来也好笑,没立场的无疆真的率军一路西下攻打楚国。楚国早已对越国虎视眈眈,想法攻打越国。早有了防备,又是出于自卫,士气高涨,齐军没来,无疆只有独自率军攻打,越过刚发起攻击不久就被击溃,楚军乘胜追击混战中把无疆杀死。

越国亡国,勾践后裔依就保留下来

楚人大败之,乘胜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越以此散,诸公族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海上,朝服手楚。——《资治通鉴·周本纪》

反观越王无疆,具有雄心壮志,却处于能力一般,多年征战,领土反而越打越小,把勾践时期打下的江淮地域,在他手都丢了。本来计划还要两面同时做战,一面要北伐齐国,一面要西征出国,当时的越国根本不具备这种实力。

结果没有把其它国家吞并,反而把自己国家灭亡,无疆也战死。打败无疆,楚国陆续吞并越国大部土地,也在当时成为最大的领土巨无霸。楚国也算仁慈,没有把越国宗亲全部赶尽杀绝,也没倒毁宗庙。无疆的子嗣率族人迁徙到浙江南部和福建,建立了南越国和东越国,这个山东半岛的飞地政权一直在秦始皇灭齐后才兼并,王号取消,任命为郡长。

秦末起义爆发后,越人后裔也参加了起兵故归附鄱阳吴芮。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3年)汉帝连续册封了两个王、闽越王和东瓯王。

至汉武帝时期,越人自自家人打起来,东瓯和闽越交战,汉武帝以劝架为名派兵把这两个小政权灭了,武帝为了两族人再干架,就把一部留在会稽郡,另一部迁徙到江淮一带安置。

结语

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强盛复国,乘势灭吴国,安抚恩惠、结交邻邦,使之越国强盛百年之久。越国百年之中有十位君主相续继位,贵族王权内斗频发,使之国力逐渐衰退。越王无疆继位,想要一张宏图扩大越国领地,具有野心能力却一般,导致身亡国灭。越人后裔历经周转在闽东南建立小政权,在汉武帝征讨后分两拨安置,一部留会稽,一部迁徙江淮安置,至此,曾经称霸天下的越国历史到此终结。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周本记》


五六居河西


勾践灭吴后越被周天子承认为方伯,并一度迁都临沂,交聘中原国家,作出一副要“融入并领导主流社会”的姿态。但周围王族、贵族中抵制北迁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中原各国也是阳奉阴违,等勾践一死,国都很快迁回江南(定都于吴国旧都姑苏),从此丧失了和中原大国争霸的底气。

尽管越国重新南迁后军事力量、尤其水军仍然比较强,但战略格局和眼光日趋狭隘,逐渐远离战国争霸的中心舞台,加上王位继承问题始终乱七八糟(吴国、越国等南方诸侯国几乎无一例外因王位继承问题导致大祸,似乎表明这些和《周礼》体系相对疏远的南方诸侯国,“立嗣以嫡长”的规则尚未完全确立,强势国君死后往往出现王位的残酷争夺,如果强势国君在位过长问题就会更严重,因为这样的国君,长子与幼子、子系与兄弟系之间都会关系紊乱)。

回到越国。公元前4世纪中叶越王无疆错误地将“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的齐国当成争霸对象(如果真想图山东,当初就不该南迁,已经南迁再图山东,只能反主为客劳民伤财),又在齐国游说下轻率改变战略意图,转而攻打楚国。楚国在上游,舟桨时代沿江上攻是不利的,吴国当年破楚是放弃江路,转而北上从大别山一带绕到楚国北路,而朱元璋破陈友谅则是先取江西,然后诱使陈友谅进入鄱阳湖与自己决战,仰攻武昌时陈友谅已死,陈军主力已经覆灭,而无疆却直接从长江打过去,结果可想而知。

无疆被楚国杀死后,越先是被隔绝为琅琊和会稽两块,后来琅琊丢失,越国残余都南下,虽然仍有国家的名目,但世系已经搞不清楚,公元前222年王翦灭楚也顺手攻破了会稽,俘虏了越国国君,越国余部散处在从江淮到福建的广大地区,称为“百越”,秦国始终不能完全征服。

秦末各地起兵反秦,无疆七世孙摇起兵响应,公元前191年被西汉封为东海王,属于外藩性质,一般不被列入异姓诸侯王序列。公元前138年改名东瓯国的东海国被同属“百越”的闽越国所逼,举国内附,被迁徙到江淮之间,逐渐被汉族同化,这一支越国王族,后来改姓“邹”或者“骆”。

闽越国国君也是勾践后裔,自无疆死后长期和东瓯一支仇杀,争夺百越“正统”,其国君无诸也参加了反秦战争,被西汉封为闽越王,六传至余善(改封东越王)起兵称帝反汉,结果被汉朝消灭,余善之子、末代东越王居古投降被降为东成侯,迁徙江淮之间,另一个更早投降的百越首领“丑”则被封为越繇王,但没有传承,至此越国彻底灭亡。这一支越王后裔改姓“驺”,除了北迁江淮并被汉化者,也有不少继续南下,定居在岭南,甚至再往南迁居印支半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