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齐国改革不彻底,却能秦国并列,形成两极格局,因为基础太好吗?

光辉十万


割据海东利渔盐,齐桓管仲君臣贤,中途波折改姓田,威宣中兴灭泯建。可叹悠悠八百年,千古是非任人言。——自作诗一首

齐国,是春秋到战国的一个老牌的诸侯国。它雄踞山东,曾经盛极一时,称霸天下。其后逐渐沉沦,在鞌之战中败于晋国,彻底退出称霸的舞台。并且陷入内乱当中。国君被杀,国君位子被篡,由吕尚的后人转到田完后人手中。经过此次内乱,齐国国力衰弱,外敌入侵频繁。

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虽然,据考证,《史记》里面记载的这些事情不是发生在齐威王时期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齐国的处境。

姜太公

不过,过了没有多少年,齐国却突然强大起来,桂陵马陵两次战役大败魏国,打的魏国满地找牙,向南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西攻入秦国函谷关,逼迫秦国割地求和,北面更是灭了燕国。一时间,齐国武功赫赫,威震天下。以至于和秦国东西两强并列。形成两极格局。那么,齐国为什么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崛起呢?

小甜甜认为,三个方面,决定齐国的迅速崛起和大国的地位。

一、齐国的基础不错。

这基础主要是姜氏齐国打下的。它田氏齐国的发展打下四大基础。

1、土地基础

吕尚刚开始就国的时候,齐国其实不咋地。因为周王朝其实把肥沃的中原土地都封给姬姓子孙了。留给功臣的,是一些蛮荒之地。吕尚就得到东夷的土地。凶悍的莱国就在齐国的旁边。吕尚到来之后,征伐东夷,安定百姓,明修国政,使得齐国强大起来。后来又经过多代的征伐,终于把齐国扩展到除鲁国之外的山东地区。并且多次征伐鲁国,从中也得到不少土地。我们看下齐国的地盘,其实挺大的。

2、人口基础

在吕尚的治理之下,齐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因而人口越来越多。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

后来的齐国的多代国君,延续吕尚的政策,开疆拓土,使得齐国土地扩大。政治稳定。我们看到,春秋战国期间,与其他诸侯国整天打打杀杀不同,齐国的内乱,是在高层的,很少波及下层百姓。因而齐国还是相对稳定的。这使得齐国的人口逐渐的增加。为田齐打下很好的人口基础。

3、经济基础

齐国地处东方沿海,有鱼盐之利,便于经商。从吕尚开始,就十分注重商业。管仲的改革,更是使得商业得到发展。再加上齐国有众多的人口,可以拉动内需。所以,齐国一向是东方诸侯国中比较富有的国家。

“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史记.殖货列传

这个,为田氏齐国的崛起提供很好的经济基础。以至于到了战国,其他国家都以土地奖励军功。而齐国,用钱财来奖励军功。

齐国技击勇士

4、军事基础

为了同东夷人打仗,齐国训练了一只能征惯战的军队。根据《左传》记载,在齐庄公年间,齐国设立勇士爵位。在战场上表现勇敢就可以获得爵位。在齐桓公时期,在管仲的帮助下,对获得爵位的士兵进行考核。优异者,成为国家常备军。这就是齐国的“技击”的由来。“技击之士”在战场上如果杀死一个敌人,可以赏赐八两黄金。这大大提高齐国军队的战斗力。

这是姜氏为田氏齐国崛起奠定的雄厚的基础。它确实是齐国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

但是,填哥认为,齐国能够崛起,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齐桓公小白

二、齐国的地理位置不错。

处于海边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发展鱼盐之利,便于经商,这个在前面的经济基础方面已经说明,不再详述。

田氏齐国崛起之时,齐国东临大海。北面是自立国以来就比较弱小的燕国。南边是强大的楚国。西边是强大的三晋。当然,周边还有一些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像鲁、宋、卫等国。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齐国防卫压力相对较小。不比三晋,四面皆是敌人,也不比楚国,国境线太长,齐国只要防住东南面的三晋和楚国就行。

而且齐国并不是传统的中原的中心地带,距离中原又不远,且还有一定实力,这样的地理态势,决定齐国不是周围强国争夺的对象,又可以逐鹿中原。总体上来说,齐国的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

三。齐国君臣的努力

但是填哥要重点说的是第三个方面。齐国的崛起,最主要的还是齐国君臣的努力。

如果说齐国的基础好,魏国在魏惠王时期基础更好。但是在魏惠王手里就搞砸了。至于地理位置,那向来不是决定因素。

所以,齐国的君臣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齐国君臣为齐国的崛起做了那些努力呢?

1、改革图强

这个我们就的莱说说齐威王。

齐威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明君。他是个楚庄王式的人物。一开始不理国政。后来,在邹忌的激励下,发愤图强,终于使得齐国强大了起来。历史上有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说的正是此事。在此事之后,在邹忌的建议下,齐威王在齐国进行大力的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整肃吏治

齐威王通过实地调查之后,召集地方官员到临淄,烹杀了阿城县令,重赏了即墨的县令。通过严惩贪墨的官员,使得齐国的吏治大大的改善。人们都真心实意的办事了。办事效率也提高了,

第二个方面:重用人才。

齐威王对人才非常重视。所以,在齐威王的治理下,齐国人才济济。比如田忌、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邹忌、残疾人孙膑等人。都受到重用。而且,齐威王还孜孜不倦的寻求各个方面的人才。齐威王和魏惠王比宝物的故事,能够很好的说明齐威王对人才的重视。

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於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第三个方面,尚于纳谏

齐威王悬赏纳谏,下令能当面指出国君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国君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国君过失,给下赏。通过这样,鼓励百姓敢于发表意见。刚开始,有很多的人提意见,后来,想提意见都没得提了,说明齐威王把齐国治理的不错。

这个是齐国的齐威王改革的主要方面。

齐宣王与钟无艳

虽然,这个改革非常不全面,不彻底,因为没有触及根本,但是,改革吏治能够振奋人心,使得国家迅速强大起来。

后来的齐宣王,其实也是延续了这个传统。比如我们常说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虽然说明齐宣王爱好美色,但是也说明齐宣王至少还能够听进钟无艳的意见啊。

2、削弱对手,壮大齐国

齐国的多代君主,皆是雄心勃勃,积极的对外扩张,消灭对手,壮大实力。

桂陵马陵两场战役,魏国大败,从此微风不在。战国的格局,从魏国独霸转为秦、齐、楚三强并立的局面。

公元前301年的垂沙之战,楚国大败,加上之前的楚国对秦国的蓝田之战的大败,楚国被严重削弱。

子之乱燕国之时,齐宣王趁机灭了燕国。壮大齐国的实力。只是后来燕国人民的反抗,被迫退出。

多次率领联军合纵攻秦,特别是公元前296年,函谷关之战,攻破函谷关,逼迫秦国割地求和,大涨齐国的威望,削弱了秦国。

齐闵王

通过齐威王,齐宣王和齐闵王多次的征战,齐国多次大败对手,使得两个对手一蹶不振,一个对手被削弱。齐国,才赢得尊重。获得和秦国并且,成东西两极格局之势力的。

由此可见,齐国的崛起,姜姓齐国奠定的雄厚的实力,有利的地理条件,都起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齐国君臣的努力,特别是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三代的努力。

可惜的是,齐闵王后来狂妄自大,吞灭宋国,引来五国伐齐,又抵御无方。导致国都被攻破。自己被杀。齐国差点被灭。之后的齐王又不思进取。终于,公元前221年,面对秦军的大举进攻,齐王田建不战而降,齐国就这样窝囊被灭了!


填哥讲史


管仲在齐变法,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为以后战国争雄打下了坚实基础!齐国也是能人辈出的国家!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就是在齐国。齐国懂得怎么汇集和制造人才,却不知怎么用人,齐国的有识之士都跑到其它国家有很好的发展。秦之所以强大在于商鞅变法彻底,并且一直按照商鞅的思想治国理政,用人唯贤!


黄鹂读书


前言:齐国虽然改革不彻底,但是依旧能够在战国时期与秦国并列,的确是因为齐国的基础雄厚。

姜子牙姜尚的功劳

周王朝初,天下一统,君王推行分封制,广阔的齐鲁大地迎来了他的主人,姜尚。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凭着自己的高超智慧,帮助周王朝打败商,建立周朝天下。他对周的功劳是不朽的,然而,因为不是周王族人,凭着巨大的功劳只能分到一块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的土地,而且旁边还有东夷的窥伺。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姜尚一到齐国就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造。

软硬兼施

。对待受到周朝正统文化熏陶较少的齐国本地人,为了便于管理,姜尚便将周礼简化,使其易于学习,让当地人使用简化版的周礼。不过,原住民居住环境较差,还养成了一些陋习,于是姜尚又删减了一些周礼,并对他们一些陋习进行约束管理。对于他人侵犯自己的领土,姜尚绝不姑息,据记载,当时东夷族分支莱夷族不满齐国统治,起兵造反,姜尚二话不说立刻带兵镇压。

发展经济。同样因为地处偏僻,齐国最初的经济并不好。在姜尚的走访调查之下,他发现齐国仍然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齐国临海,盐多,渔业也发达,只不过因为路不好,再多的东西都卖不了。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带着自己的军队开山修路,还鼓励齐国人积极经商。路修好了,商业自然发达起来,几年后,齐国成为当时富国。

选贤任能。在齐国,贵族并没有多少,这就意味着他无法从周王朝得到多少帮助,只能自己干。不过姜尚却从中获得了好处,这就是经过他自己选拔的人才经得起考验,而不必迁就贵族,任用无能之人,甚至有害的人。用人不看出生,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进入上流社会,因此齐国形成了“举贤而尚功”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这些政策的实施,帮助齐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不可小觑的强大国家。更是在齐国社会诞生许多人物如管仲,晏子,孙武等。

除了上述政策,作为打下周朝天下的军师,姜尚自然也十分重视军队建设。在之后的春秋时期,一时的霸主齐桓公在以前的基础上又实施寓兵于农的制度,使得军事实力又进一步增强。

后言,在开国君主姜尚的治理下,齐国又在一代代中不断发展,成为战国强国的基础十分雄厚,拥有与秦国媲美的实力。


肖尘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管仲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是中国变法历史的鼻祖。前者注重商业的发展,提倡商业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后者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把国家变为彻底的战争机器。到战国后期只有齐,秦两国有实力问鼎中原,可以齐国中计破坏了联横,导致秦国一统天下。战争因素很多,不能说齐国管仲变法就不彻底。


举旗帜跟党走正视听


齐国是因为滨海,鱼盐发达,这方面和楚国很相似,优越的环境反而影响了发展的上限和源动力。简言之,本身很轻松就能过上好日子,没理由先去卧薪尝胆然后再过好日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红胡子老王


齐国也有变法的,不能说它没有。战国七雄都有各自的变法活动。过程和效果个不相同而已。齐国一样也有自己的变法活动,不彻底、效果没有达到改革的初衷。


九日共由


并列只是一时的,但并不长久。原因就是提问就明确了的,齐国的改革不彻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