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內蒙古女護士在湖北省荊門戰“疫”,寫下護佑生命日記

日記,就是歷史。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永遠寫不完。難能可貴的是,我們一線的醫護人員,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將這次難忘的經歷寫了下來,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每一個確診病例背後,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我們無數次設想,如果那個確診患者是我們自己或者是我們的家人,我們對治療的渴求將會是多麼的大呀!

到底湖北處於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內蒙古前往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到底在做什麼?

今天,我們就通過日記,來看一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吧!

戰疫日記|內蒙古女護士在湖北省荊門戰“疫”,寫下護佑生命日記

內蒙古女護士張明娜

記錄者:張明娜 要在護佑生命的路上充滿無限拼搏和澎湃激情!

張明難,今年35歲,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女護士。

1月28日,她跟隨醫療隊抵達湖北支援,在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隔離病房,開展護理工作。以下是她的日記:

戰疫日記|內蒙古女護士在湖北省荊門戰“疫”,寫下護佑生命日記

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湖北省荊門戰“疫”第四天)

今天,我所在的病區共開放床位25張,實收24名患者。其中4名危重症,3名需床旁透析腎衰竭患者,1名偏癱腦梗失語患者,還有2名患者情緒波動較大。

8:00,我準時與參與過抗擊SARS疫情的王桂蘭老師按照防護標準,穿戴整齊進入隔離病區。病區內的護理工作十分忙碌、繁重,但大家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8:30,進入工作狀態半小時。我感覺到防護服內已經潮溼,汗順著皮膚往下流,護目鏡也起了霧,同時自己的呼吸也有些急促。王老師在旁邊鼓勵我,調整呼吸,提醒我注意防護。在她的鼓勵和安慰下,我調整了情緒,慢慢適應。

戰疫日記|內蒙古女護士在湖北省荊門戰“疫”,寫下護佑生命日記

2020年2月3日 星期一(湖北省荊門戰“疫”第六天)

今天工作的疫區,收治了18名患者,年齡最大的70歲,最小的20歲。

幾天下來,對於這裡的工作流程、環境及患者的情況,我都慢慢熟悉起來。厚重的防護服也彷彿跟我有了“默契”,我與其他同事各司其職,工作順利展開。

70歲的那位患者是患有帕金森的老人,進食及生活都很不方便,我自然對他多了一份關注。

中午配發午餐後,擔心他獨自進食發生嗆咳,我便站在他的床旁協助他。我幫他把花捲掰成小塊,泡在稀粥中,用勺子喂到他的嘴邊。可沒吃幾口,老人就不肯繼續吃了。

“爺爺,你要多吃點兒,才能養好身體,才能戰勝病毒啊。”在我的勸說下,老人又繼續吃起來。

戰疫日記|內蒙古女護士在湖北省荊門戰“疫”,寫下護佑生命日記

有光,照進了黑暗中。

對病人來說,這光,就是醫生和護士,穿著白衣的天使,上帝賜予人類的醫治者。

有人會寫詩,歲月這麼靜好,就一定有人在負重前行。誰在負重前行,此時此刻,就是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

當我們“宅”在家中,過著美好生活的時候,不要忘記背後這群人。

戰疫日記|內蒙古女護士在湖北省荊門戰“疫”,寫下護佑生命日記

直接面對病毒,風險是很大的,身體是疲勞的,心靈又是異常強大的。

他們,都是英雄。

有了這些人的努力,疫情一定會過去。

但是春暖花開後,他們不該被遺忘。

當有一天,我們拖著病體,焦急的來到醫院時,記得體諒醫務人員的辛苦,不要傷害他們,尊敬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