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冠状病毒严重,口罩奇缺,马上投资口罩生产设备来得及吗?能否供应上?

机械设计之家


等你上设备安排生产,疫情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了,没有好的渠道出货,你的设备差不多可以报废了


海上追风218


朋友们好,这个问题还要从多方面来分析:短期来看,投资口罩生产有一定瓶颈。中长期看,仍然大有可为。

首先,根据历史经验,以及口罩生产的周期,有可能赶上末班车。

1,一次性口罩生产极其简易,对设备和工人的技术,以及厂房,资金要求低。

正常情况下,短期内即可组织生产。

2,目前面临一些瓶颈。现在投资生产口罩,面临原材料短缺,设备运输不通畅,等实际问题。

3,2003年的萨斯,应急周期大概是三个月。

小结:总体分析,现在投资生产口罩,有可能赶上末班车。

其次,卫生防护产品,包括口罩,在今后大有可为,而且最好是系列化,专业化。

1,随实践发展,人们的防护意识增强对口罩的需求,大大增加,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至少会持续数年。

2,不仅防病,防尘需求也很高。许多地区,已经有许多人,养成了日常戴口罩的习惯,因此产品的需求很广阔,要系列化。

3,要有一定的研发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口罩的需求的增加,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今年我们已经看到,普通的口罩,呼吸阻力大,佩戴时间过长,对肺部有损害。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产品,

例如电动过滤口罩等等。新颖美观,方便运动,近期压力小,过滤度高,可重复使用。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宠。

小结:口罩以及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市场广阔大有可为,但也要与时俱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来总结分析:

其实,标题中的想法,是许多投资人共同思考的,已经看到了商机,正在付诸实践。

结合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投资口罩,是有可能赶上末班车的。但是,综合规划,提升技术含量,做好产品系列化规划,稳定质量控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和广阔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理财迦


我认为完全可以。

最近富士康宣布生产口罩,在获得生产许可前,主要是自己员工用于防护,2月底可日产200万只。

随后,比亚迪也开始把生产线改成口罩生产线,3天出设备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到月底日产能500万片。

现在大批企业开始跨界生产口罩,据报道,从1月1日到2月7日,超过3000家企业工商注册增加了口罩、防护用品、消毒液等产品。

由此可见,现在投资生产口罩从技术上看是没有问题的,很多企业已经付诸行动,而且产能比较可观。

从市场情况看,现在可以说是“一罩难求”,我从春节就开始到处打听、预约,到目前预约上3只口罩 ,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货。

如果按我国14亿人计算,需要出门戴口罩的为10亿人,每天上午、下午各消耗1个计算,一天需要20亿只。

而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过后,多余口罩国家将负责收储,这给口罩生产商提供后盾保障。

如果再考虑到全球对口罩的需求,口罩市场更大,口罩的原材料需求也非常大,因此,与口罩相关的生产线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再看最近股市的表现,口罩概念股连续多天持续上涨,而且没有停止的意思,普通投资者没有能力投资口罩生产线,通过股市进行投资也是不错的。

由于新冠病毒潜伏期长,轻重症混杂,防护时间估计较长,因此口罩可能会成为长期战略物资,


互金直通车


刚好。昨天准备复工材料时董事长安排我去了解一下能否我们也投入口罩生产,不为赚钱,尽社会责任。我花了一天半时间辗转找到政府和相关设备厂家已经这方面有经验的专家连夜研究。

一、一个单线的单班五万的口罩线加上辅助设备及厂房大概100万,8人。

二、设备没有,现定也没有。找到一个有技术储备的自动化公司高价生产,大概40-50天,估计安装完成60天。

三、材料组织困难,毕竟没采购过这些材料,临时组织比较难。

四、政府大力支持,有绿色通道,本地(新一线)准备新投的有20多家,其中应该原有的医疗器械公司会快一些。

五、因为要赶出来时间较长,所以讨论后放弃了。但不是说我司没尽责,捐款了几百万。


老张某人


现在投资开设口罩厂或者消毒液厂,是大大赚钱的事情。否则为什么那么多企业跨界去生产口罩了?不仅仅是比亚迪、富士康,还有A股上市公司也参与进来,其中追逐热点的科技公司成为了最早反应过来的群体。有长盈精密、中光电特、拓野机器人等等。

为什么好像到了病情拐点的时候,还纷纷上马生产这些物品呢,不怕过剩吗?其实这些公司早就算好了。

1.生产口罩的流水线可以获得地方政府奖励,基本上自己出资部分很少。例如广东省对医用防护服,防护面罩,医用口罩等生产企业,为增加产能购置设备,最高可奖励购置额的80%。对口罩机等等重点设备引入的,按照每台奖励50%。

我们可以算出来流水线企业自负20%,机器支付50%。这些奖励可都是送的哦,可不是贷款也不是借款哦。

2.生产口罩还可以获得国家优惠税收扶持措施。在税收上允许购置设备可以一次性所得税前扣除。对于生产可以免征增值税以及企业所得税。同时在2月7号中央财政承诺作为重点医疗防控措施,全部兜底收购。

3.国家中央财政针对生产防控物资保障的重点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将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到1.6%以下,这是一个太厉害的利好了。古到今哪个企业的融资成本能降到1.6%以下呀?金融机构相互拆借的年化利率都比他高。

这几条加在一起,是不是很多企业都有兴趣投资于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相关生产商吗?几乎只要出一些启动资金,后续的所有抵押资金都不需要再支付了,而且货品有报销,税收有优惠,贷款是低息。对于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来说,这不就是绝好的生意吗?

当然口罩生产,防护服生产和消毒液生产本身也不是高科技含量的物品。只要有流水线,有设备,有工人,培训也非常快。现在比亚迪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再过20天日产可以达到500万片。

向富士康拥有大量的人力,进行培训转换非常简单,还可以解决内部失业问题,还可以增加了利润来源。何乐而不为呢?我们不要把郭台铭想的多么高尚和慈善,我们更应该把它想成一个资本家,找到了一个有利润的事情在做,以平常心来看此事。

现在全国上下新上的口罩厂及相关防护物品的生产企业,估计最少都在上百家以上,每一家日产都在百万口罩以上,用不了两个星期,所有口罩的危机都应该解除了。

此次的病情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观念。未来家庭备足口罩和消毒物品及防护物品,将成为普遍现象,而且家庭会长期使用口罩,会变成国人的一个符号?所以这些厂家将会长久生产,不会被淘汰。

未来等病情过后,这些没有啥竞争门槛的产业产能肯定会过剩,他们相互还需要竞争。但是在政府这么大力资金和贷款扶持下,会不会最后又浪费了国家资源?可能最终多花费的是纳税人的钱了。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匀枫财技大兜底


我个人观点,短期想赚钱,来不及了,原因如下:

1,设备短缺,短时间内设备都是优先供应已经投产的企业,就算你有设备资源,从订购到安装到投产,最少得一个月时间,

2,营业执照,从你申请到营业执照发下来,最少要半个月,

3,安监,环评,这个如果没有关系,从申报到审批要一年左右,还不一定能搞定,

4,检测报告,医用物品需要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没有得到国家检测通过前是不准上市销售的,

综上所述,你想短期内挣钱,基本没有条件了,除非,你有关系,

那么长期来看,个人也有几点建议,

1,隔行如隔山,所有经销渠道建立需要很多的资金跟时间积累,

2,普通一次性口罩属于薄利多销的产品,没有疫情的期间,1口罩的毛利就2到3分钱,除掉人工水电房租还剩多少?

3,没有疫情期间口罩基本靠医院跟药店资源,据我所知,医院结款最快是按照季度结款,很多大医院按半年或者一年结款的,还得招标你中标的前提下,意思是没中标你连给医院欠款的机会都没有,你有没有那么多资金周转?

所以为啥疫情出来这么久,口罩供应量一直紧缺,按道理一套生产口罩的设备从几十万到百来万的成本,很多人出得起,为啥没有那么多人开公司生产口罩的原因!


龙影之剑


人人带口罩的情况还会持续至少半年,正常来讲一只口罩的有效期是四个小时,但是现在因为口罩供应不足,很多人都是一只口罩带好多天,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如果口罩足备,那大家也会按照科学的使用方法,大概一天用两只,每天如果有五亿人出门,则每天国家需求量在10亿只,还不排除破损,弄脏,就算折半现在的产能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口罩行业还是可行的,都不需要定高价,当然国家也不允许,就算定每包(一次性无纺布20只)十块钱,那你都噱翻了。

口罩生产设备价格不一,每分钟产能最低也在40只以上,投入成本单台设备大概30万左右,还要包括电费,厂房,正常价格半个月基本回本,也算是一个创业方向,越困难的局面往往也存在着很多机会。但是时间不等人,越早下手赚的越多,等一年过去了,可能也就没什么销量了,所以要打闪电战。

不过因为投入也需要一笔费用,对于普通家庭可能不太好接受,所以也就限定了门槛,现在的成功几率大于平时创业几率,几乎是90%以上,就看你能不能说服你自己了。





山羊AM


联系当地政府来得及,现在政府大力扶持的,今天我们这边有一个以前倒闭的口罩厂,从贷款到审批1400万就花了三天时间,下星期全面启动生产。


A8老王


我认为完全可以。

最近富士康宣布生产口罩,在获得生产许可前,主要是自己员工用于防护,2月底可日产200万只。

随后,比亚迪也开始把生产线改成口罩生产线,3天出设备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到月底日产能500万片。

现在大批企业开始跨界生产口罩,据报道,从1月1日到2月7日,超过3000家企业工商注册增加了口罩、防护用品、消毒液等产品。

由此可见,现在投资生产口罩从技术上看是没有问题的,很多企业已经付诸行动,而且产能比较可观。

从市场情况看,现在可以说是“一罩难求”,我从春节就开始到处打听、预约,到目前预约上3只口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货。

如果按我国14亿人计算,需要出门戴口罩的为10亿人,每天上午、下午各消耗1个计算,一天需要20亿只。

而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过后,多余口罩国家将负责收储,这给口罩生产商提供后盾保障。(也就是你生产富余的,政府帮你收购了)

如果再考虑到全球对口罩的需求,口罩市场更大,口罩的原材料需求也非常大,因此,与口罩相关的生产线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再看最近股市的表现,口罩概念股连续多天持续上涨,而且没有停止的意思,普通投资者没有能力投资口罩生产线,通过股市进行投资也是不错的。

由于新冠病毒潜伏期长,轻重症混杂,防护时间估计较长,因此口罩可能会成为长期战略物资。


大湾区金融资讯


现在口罩奇缺,根本就买不到。虽然有些企业开始复工了,但是员工根本买不到口罩怎么办?看新闻报道,有少数人出门不戴口罩还耍横被拘留。不但有个问题,也有人根本买不到口罩,无法出门。以我所在的地方为例,从1月24日到现在,小区附近所有药店,一直到现在口罩都是缺货的,一个口罩也买不到。

所以,口罩的供需缺口还是非常大的,即便是很多企业快速上马口罩生产项目,也很难解决供需的缺口,在现在的节点投资做口罩生产,还是有机会的,但这里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时间问题,按照现在的情况,疫情还会持续,如果按照当年非典时的时长看,最快也要到4月底结束疫情,就算是疫情结束,人们出门还是要继续防护,依然需要戴口罩,口罩的强需求至少会持续半年,那么能否在半年之内解决设备、材料等问题投产是关键。

第二,质量问题,这次的疫情,大家用的是一次性医用口罩,或者N95或KN95的口罩,但实际上网上有很多卖口罩的,看外形和一次性医用口罩是一样的,实际上并不一样,那些只是防晒或美容院使用之类的口罩,无法抵挡病毒,如果仅仅是生产这一类口罩,是没什么用的,那么要生产出达到标准的口罩,需要哪些程序哪些设备,投资多少,这些需要搞清楚,不是随便买台机器回家第二天就可以卖口罩了。

第三,价格问题,此次疫情发生后,口罩价格普遍是上涨的。虽然前期新闻有报道,某些药店高价卖口罩被罚款,但到后面,就算你高价可能也买不到了。很多通过医药公司或者托朋友购买口价,价格都比较高。价格高的话,利润是可观的。但当疫情结束之后,虽然需求还会持续,但没有那么紧迫,口罩价格就会下降,到时候利润就会变低,前期投资多久能收回,甚至能否收回,可能就是一个问题。

因此,对这个问题还是要慎重,比如说大型企业,基于特殊情况快速上马口罩生产项目,资金、人员、设备、材料都可以快速到位,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口罩来,既能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还能为公众提供口罩供应。但是对于一般个人而言,虽然口罩并不是什么高端技术产品,但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投资成本、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周期以及疫情的变化趋势,不宜盲目跟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