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总是卖石油?他们为什么不建个炼油厂,直接卖汽油?

liyanpengjia


石油化工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

之所以能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石油化工工业可不止炼出来汽油这么简单,产业链条里的最终产品还包括重油、天然气、尿素、干冰、活性炭、硫酸、涤纶、锦纶、环氧树脂、丁苯橡胶、聚苯乙烯等各种工业化工品,这些化工品有的作为工业消费品,有的作为化工原料,供应给下游工厂。

可以说,石油化工早已深度融入进了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石化工业品)

这就引出来了很多可供探讨的话题了,可能会涉及到经济、环保、政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中东地区虽然富有,可是人口不多。即使沙特这样的土豪国家,全国人口也不过2000多万,而且首都利雅得和红海沿岸的平原地带聚集了全国80%的人口。那么,其他地区环境恶劣,人口也少的可怜。人少,消费经济自然带动不起来。那么,石化工业炼出来的除汽油外的化工品,他们往哪儿去卖?

他们本国消化不了,做做出口的生意总可以吧?可是,石油工业事关国计民生,能带动那么多行业的发展,创造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提供那么多的税收,其他国家怎么可能会放开市场准入呢?

(阿拉伯国家人口很少)

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允许石化工业的发展,在科技、教育等领域,中东国家也缺少必要的产业研究。中东地区宗教氛围浓厚,最直接的后果是科学研究的落后。阿拉伯人写写诗歌,赛赛骆驼可能是长项,可是诺贝尔奖这么多年都与之无缘。偏偏石油化工是一门极其依赖科技进步的工业门类,需要大量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储备。可是阿拉伯国家的人们生活太惬意了,他们顽固地坚守着宗教的教条来过日子,实际上是思想懒惰的体现。即使国家全部出学费,这些富家公子们也只学会了“八旗纨绔子弟”的飞鹰走狗,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飞鹰走狗的纨绔子弟)

虽然没有科研能力、没有经济基础、没有人才储备,可是阿拉伯国家有钱呀!不是说有钱可以鬼推磨吗?阿拉伯国家可以花钱建设这一切,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一个石化基地的投资也不过百亿美元,以阿拉伯国家的家底,完全没有问题。

阿拉伯国家的人可以富有,可是不能富强,这是西方国家的底线。如果从宗教文化来说,十字军东征结束到现在也不过800年时间,耶路撒冷在以色列崛起之前还处在阿拉伯人控制之下。作为“一神论”的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他们都有足够的动力把对方掐死。

(文明的冲突)

直到如今也没有几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他们有的只有石油。他们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等同于要独立于西方国家建立并维系至今的工业文明,并且拥有强大的战争潜力,这是西方国家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阿拉伯国家有钱,可以供王室挥霍,可以建造迪拜塔,可以发展房地产等等,糖衣炮弹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如果阿拉伯人想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那就要在西方国家的围堵中度日了。现在的伊朗,应该是整个伊斯兰文明中工业体系最全面的国家,就一直被美国制裁,连卖石油都不给卖。


(伊朗被美国围堵)

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因为美国世界霸权,石油早就和美元挂钩了,成为美元霸权的的国际结算的保证,因此,石油已经成为了一种兼顾政治和经济属性的大宗货物,阿拉伯国家不能随意更改这个产业链条的任何一个环节,不然就会招致其他经济体的反制甚至是经济报复。

阿拉伯国家成立了一个“欧佩克”的组织,想用石油作为武器,来达到政治目的。在1970年代,他们也确实给西方国家制造了一些麻烦,爆发了“石油经济危机”。可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长期在中东地区维持驻军,其目的就是在欧佩克组织里掺沙子,避免再一次的危机。阿拉伯国家必须保持分裂争斗,不然美国不会安心,所以卡扎菲、萨达姆都被推翻了,所以沙特虽然是封建王国,依然是美国的座上宾,从来没听美国提什么“人权”的问题。

(所谓的欧佩克组织)

中东阿拉伯国家要想建立石化工业基地,不可避免要同步建造更多的工业配套设施、产学研机构、以及大量的涉外贸易机构,这些都在各种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国家的利益。

所以,阿拉伯国家只能卖卖石油,而且卖油的数量都还不能由自己完全掌握,要听从美国的意志。虽然在表面上,沙特等国宣称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能够掌控自己国家的命运。可是你看见过几个主权国家,在自己的土地上还长年驻有外国军队的?


而知而行的历史


阿拉伯国家之所以不修建炼油厂改卖汽油,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人、缺钱、缺技术。石油炼化产业早已不是高精尖的技术,只要愿意花钱,迅速提高产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无人工厂技术现在也很发达,即便阿拉伯国家没有任何技术人员,只要从东亚地区高薪聘请一部分管理和核心技术人员,也能够迅速形成产能。


阿拉伯国家之所以不大规模修建炼油厂,改卖汽油,核心原因是因为汽油对运输过程的要求比原油高很多。即便是在公路上运输汽油,也要按照危险品的标准管理,海上风浪大、颠簸多,稍有不慎一船汽油是会发生爆燃的。远离汽油消费市场的阿拉伯国家,如果在当地进行炼化,高昂的运输成本可能会使本来卖原油能赚到的50美元利润,亏剩下30美元甚至20美元。这种出力不讨好甚至蚀本的买卖,阿拉伯国家自然是不会干的。不仅阿拉伯国家不会干,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俄罗斯也没有大规模新建炼油厂。同样是原油生产大国的美国,当地的炼化厂也主要满足美国当地的汽油消费。美国卖给东亚地区的石油,也是以原油为主。


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一直希望改变以石油开采为主的单一的经济结构,如果发展石油炼化产业真符合阿拉伯国家的实际,他们早就在这方面发力了。只不过发展一个新产业,不仅需要资金、技术和人员,更需要相应的市场需求,而几乎处于产业荒漠的中东地区,只需要各种最终消费品,并不需要多少处于中间环节的工业原料,自然也就不适合发展石油炼化产业了。


冲击时评


大自然似乎对阿拉伯国家青眼有加,全世界22个阿拉伯国家大多都拥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出口原油也是很多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支柱。或许很多人奇怪,将原油加工后再出口不是能获得更多的附加值么,为什么阿拉伯国家却一直只是出口原油而非汽油呢。

其实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世界上大多数原油出口国都有自己的炼油厂,只不过产能有限仅满足其自身需求。炼油工业所需要的各种要求非常严格,想要高效运转并不容易,全球拥有发达炼油工业的国家也不多。而且原油比较特别,加工成汽油后再出口,能够赚取的利润反而未必能比直接出口原油多。



阿拉伯22国中,沙特、阿联酋、科威特、阿曼、埃及、利比亚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原油出口国。这些国家通过大规模出口原油,获得了巨额财富,人均GDP有不少都位于世界前列。长久以来,沙特等国与西方炼油企业合作,都在境内建立了大型炼油厂,炼油能力并不算低。不过阿拉伯各国的原油加工产能只供应自身,几乎没有用于出口的。

炼油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除了设备与技术,炼油工业更需要非常完备的运输销售体系以及人才管理来进行保障。阿拉伯各产油国虽说有足够的财富购买设备甚至获得技术,可他们没有足够的工业实力与人才管理体系,即便建立起炼油工业也无法靠自身运转。所以有些时候,金钱也的确买不到一切,沙特阿拉伯当年希望的用钱买来现代实现了,但买来工业化的目标只能注定失败。



更何况,炼油工业体系需要的是一系列精密的技术与配套工业支持,一旦阿拉伯国家自己掌握了,那么无异于打破了发达国家对于它们的优势条件。同时,阿拉伯各国若是能有这样的技术水平与工业体系,那就能彻底从富裕国家转变成真正的发达国家。而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强盛有碍于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也不希望发生这种事。

汽油等产品的运输不同于原油的运输,其所需要的条件苛刻太多,原油运输起来比汽油等安全得多。世界三大炼油中心——鹿特丹、新加坡与休斯顿,都靠近主要的能源消费市场,而且都位于发达国家。可见炼油工业与现代钢铁工业的分布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必须靠近市场而非原料产地分布。偏偏阿拉伯各原油出口国,大多都距离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区域比较远,运输依靠海运,技术达不到不说,就算达到了也会让运输成本压缩利润,实在不划算。



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大多埋藏很浅,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石油,阿拉伯的石油开采成本非常低,而且品质很好,在国际上出口利润很高。如果阿拉伯各国自己费劲炼油,最后出口汽油,且不说技术能不能达到,这运输过程风险上升也不算,由于加工与运输的成本剧增,这些汽油出口后价格也无法与欧美等地本土炼油厂出产的汽油竞争。对阿拉伯国家来说,出口汽油风险大,而且能够赚取的利润反而还会变少,属于费力不讨好的选择。

包括阿拉伯诸产油国在内,世界上大部分资源型经济国家都有个通病,那就是富贵即安。阿拉伯国家因为石油,日子过得非常舒坦,而且这些国家大多人口不多,既然轻轻松松就能过得富裕,又何必费神呢?阿拉伯产油国有的是钱,虽然缺少技术与人才,可他们也没什么心思去学技术去培养人才。当然,直接出口原油就能过好日子,去努力奋斗的动力也就随之削弱了,而且加工原油再出口变数不少,也实在没必要去冒风险。



澹奕


中东石油生产国不是不想炼油的,只是太多原因注定他们不可能建立强大的炼油基地了。

中东石油生产国是建有不少炼油厂的,只是这些炼油厂加起来,产能也不及中国的十分一。目前,美国是全球炼油能力最强的国家,达17818千桶/天,中国12598千桶/天位居第二,俄罗斯第三,但不到6000千桶/天,不到中国产能的50%。这三个国家的炼油能力就占去世界70%以上了,所以,其他国家炼油是没有竞争优势的。

石油冶炼,是一个高能耗的产业、高污染(现在有所改进了),中东石油生产普遍是电能较缺乏的国家。当然他们可以用油发电,但进口汽油发电再炼油,一桶汽油炼一桶石油(不是很准确的比喻)就有点搞笑了。同时,怎么说炼油也算高科技行业,一般国家搞不定的,炼出的汽油品质太低,可能还得不偿失。上世纪七十年代,伊朗就曾雄心勃勃地想建立自己的石油冶炼工业,但没人才没工人没技术,设备生锈了也没建起来。

最后,炼油的综合收益并不一定比单卖原油高。如果没有规模、技术的支撑,炼油的收益比单卖石油少多了。

中东许多石油国家就是因为这样放弃自己炼油的。不过,中东一些大国如沙特、伊朗等还是很努力发展自己的石油冶炼工业。比如现在沙特吉赞2000万吨/年炼油厂项目,就是沙特阿美公司投资建设的世界级炼油项目,总投资达200亿美元。中国炼化工程集团四建公司,就在这个建设项目中中标多个标段项目。


50后男人


阿拉伯国家但是想建炼油厂,可是做不到啊!如果阿拉伯国家有炼油厂自己炼油,也就不会被称为土豪国家,而应该称之为发达国家。全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50%在中东,30%以上的石油出口量也来自于中东。那么,为什么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不自己新建炼油厂卖价格更高的汽油,只是卖原油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建立炼油厂需要配套设施,阿拉伯国家不具备。炼油比采油更复杂,需要一系列专业的设备进行配套。设备或许可以从西方国家购买,但是炼油需要天文数字的电。电需要建立电厂,主要有水电、火电、以及核电。哪一种电厂,阿拉伯都不具备大规模建立的能力。

第二,建立炼油厂需要技术及人才,阿拉伯国家也不具备。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阿拉伯国家曾经用石油禁运为武器,将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拉入经济危机。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也希望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于是,大量进口工业设备,准备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结果呢?设备买来了,却没有管理这些设备的技术工人!

第三,资源型国家陷阱在作祟。一般来讲,资源型国家依靠资源就可以大赚特赚,发展工业的动力不足。以我国北方邻国蒙古为例,在矿产资源价格处于高位的时候,经济连续10%以上在增长;当煤炭、铁矿石价格处于低位以后,经济停滞,处于负增长。再以俄罗斯为例,也一直没有摆脱对石油出口的依赖!阿拉伯国家更是如此,依赖卖石油就可以轻松赚钱,对发展工业化动力严重不足。即使有远见的国家,例如阿联酋的迪拜,也是发展了赚钱更轻松的旅游业与金融业,而非工业。

迪拜

第四,炼油产业被大国控制。世界上石油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德国,都是经济体量非常大的国家,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不论是美国、日本、德国这三个发达国家,还是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国家,都拥有发达的炼油工业。如果让阿拉伯国家掌握了炼油产业,岂不是把世界大国的脖子都卡住了?从世界大国的角度,也不可能让阿拉伯国家拥有发达的炼油业!

欢迎大家讨论,您认为阿拉伯国家可以发展成发达国家吗?


美国观察室


中国炼油质量太差,柴油都炼不好,欧美大都是柴油轿车,中国很少有,就因为柴油品质差。只有货车才能用,中国如能研发出用劣质柴油轿车,柴油轿车才能见到。钱人人都热爱,但是谁都无法赚完的,要是你赚完了,还有人与你战略合作伙伴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分金同味,好好味道,味道好极了,中国有句俗话,独食难肥,好的东西要大家分享共享。

炼油会产生大量副产品,这些东西需要配套上下游企业继续加工,所以不是建立一个炼油厂练汽油这么简单的,而是要建立整个化工体系配套炼油厂才能达到最佳收益,这不是中东小国可以做的。以前因为采油工艺简单(通俗点说,地下石油无成本,只有开钻及后期抽油机),而炼油需要上工业装置,成本高。如果单纯炼油,石油的利用率不高,还要加后续的石化装置来处理生产一些石化产品。但现在也上了好多炼油装置。

美英法掌控着石油行业所有的技术,他们当然知道那些技术中利润最高,怎么会将利润让给别人去赚,中国到现在炼油技术还赶不上这几个国家,中东的国家只能作为人家的原料供应国,想自己独立建炼油厂想都别想。不是说两桶油一直亏损吗?既然亏损炼油还严重污染环境,我建议关闭全国所有的炼油企业,停止生产燃油车,所有人一律骑自行车电瓶车出行上下班,这样我们两大国企每年亏不了钱,环境污染也能得到根治。

应该是消费市场需求的问题,炼油肯定是不难的,中东国家的汽油都很便宜,你说他们不会炼油也不可能,进口汽油没那么好运输啊,那肯定是自己炼的,炼油副产品很多,那些东西都分开卖,或者本地都没需求,卖不出去,又不容易运输,可能会亏本,炼油肯定不是什么高科技,分馏法嘛,生产工艺没有就买国外的技术机器,没任何问题。

不能让产油国再具备自我炼油能力,这是基本常识~~~彼此牵制才能相安无事,而且石油与美元挂钩,也就是说石油产量可以影响美元价值,如果是产油国也能大量生产成品油,那么美元会更不可控,而且中东产油国虽然富裕但国内工业化程度还是太低,炼油不是开个炼油厂的事,国家工业化程度无法支撑。

炼成汽油怎么大量出口,不安全,不经济!他们自己又用不了太多汽油。输油管道可以输送原油,你让他输送汽油试试。邮轮可以运汽油才好玩,谁敢让它靠港。石油勘探技术吗?建炼油厂要技术人才?采油需要技术人才更多。山东东营老百姓都会炼油,原油加热沸腾,不同温度分馏出汽油,柴油等,专业叫石油分馏。工业上先将石油加热至400℃~500℃之间,使其变成蒸气后输进分馏塔。土法炼油就这么干的,大锅烧开,接两根管子就成。要制造更尖端产品才复杂的。

分工协作懂不懂,别扯什么阿拉伯人不炼油,其实他们也炼,但总得给其它国留点没炼的吧。饿罗斯,美国都出口原油,何况阿拉伯国家了,你说俄毛和美国不会炼油?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吧,不照样大量出口矿石。美国大量出口原粮,难道都要把大豆榨成油、面粉做成面包再出口???


历史深度揭秘


阿拉伯国家并不是总卖原油,有很多阿拉伯国家是有石油化工厂的,其中尤其以石油储量最多的沙特阿拉伯对于世界石油化工业有非常大的野心。



这两年不是说阿拉伯最大的石油财团阿美公司打算到纽交所进行IPO吗?预计融资1500亿,沙特王储小萨拉曼认为届时阿美公司的总市值将达到2万亿美元,不过很多美国投资银行分析师们并不认可。但这家沙特阿美公司就是一家综合性的石油化工集团,垄断沙特阿拉伯的大部分石油资源,现在已经和欧美国家合资成立多个石油化工工厂,每日炼油量为500万桶,算是初具规模,虽然和欧美大型石油公司相比还是有很大距离,如埃克斯美孚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等。


沙特阿美公司炼油产量是够本国用的,但沙特相当一部分原油是直接出口到世界各国的,而石油丰富的阿拉伯国家大部分都是以原油出口创汇为主。

下面解析一下具体原因:

(一)

石油化工产业门对工业技术要求极高,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综合体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过达到的, 必须是先进的工业国才有这个实力,然而阿拉伯国家普遍并不具备这个工业实力。别看这些阿拉伯国家人均GDP都很高,如科威特和卡塔尔等国,人均收入都超过5万美元以上,但依然不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只是一个石油富国,这是因为阿拉伯国家工业能力非常弱小,很多阿拉伯国家人口少,人才更少,根本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阿拉伯国家还是直接卖原油挣钱,省事更划算。



(二)

阿拉伯国家石油储量非常丰富,开采成本非常低,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开采成本都小于10美元/桶,如此低的开采成本,对于这些阿拉伯国家来说,是打出一桶石油就赚一桶,数十美元的利润。简直就是唾手可得的财富,干嘛还要苦苦的干脏活、累活(炼油),直接卖原油多赚,坐地就发大财,太爽了。所以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不直接卖成品油就非常容易立理解了,人家家里有矿,万事不愁。



以上就是“大正”对他该问题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盛产石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其石油产量占到了全球的34.1%,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坐拥石油的中东国家,竟然要从国外进口成品油。部分中东国家将原油销往亚洲、欧洲和美国的炼油厂,又以汽油、喷气燃料及石油化工产品,如塑料等形式回到中东。

1、中东产能位列世界第4,但几乎由沙特、伊朗等国贡献

事实上,中东地区也有属于自己的炼油工业,其产能排在世界第4位,仅落后于亚太、北美和西欧三大炼油产地。据美国《油气杂志》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总炼能达到13.2亿吨/年,北美地区为10.8亿吨/年,西欧为6.7亿吨/年,而中东地区炼油能力为4.64亿吨/年。

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理应建立属于自己的炼油厂,为何炼油产能并没有占据鳌头呢?其实,中东炼油厂大多集中在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阿联酋这几个国家,例如沙特是世界第七大炼油国,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炼油厂着实不多,只有1~2座,因此整体上,阿拉伯国家的炼油产能相对不高。

注:美国《油气杂志》2015年统计数据

2、制造业曾拖炼油业“后腿”,中东产能有望跻身世界三强

很多人不知道,炼油看似是简单的石油分离工作,背后对工业生产能力的要求很高。由于石油成分复杂,石油的种类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分类是根据硫含量进行划分,可以分成轻质、中质、重质、特重原油,这意味着面对不同的石油品种,对应的提炼设备和步骤都会大不相同,这无疑对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提出很高的考验。

从全球炼油主产地的分布,不难发现这些地区都具备完善和成熟的工业体系,而中东国家大多处在工业化初级发展阶段,并没有多少个国家具体建设大规模炼油厂的技术和能力。不过,随着中东国家加大对炼油产业的投资和引进国外技术,未来中东的炼油产能有望实现爆发性增长,并与亚太、北美地区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炼油能力将突破50亿吨/年大关。其中,亚太和中东地区的新增炼能将占全球新增能力的80%。另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东地区的炼油商正在快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向价值链上游进军,未来中东新增炼油产能将占到全球增量的30%左右。

3、油价暴跌敲醒“石油发财梦”,多产油国率先经济转型

尽管中东国家想发展炼油工业来满足燃料以及化工产品的需求以及实现出口,但这不代表中东产油国一味只想依赖石油行业来发展经济,毕竟它们早在4年前的油价暴跌中吃了不少亏。2014年,国际油价从100美元/桶暴跌至60美元/桶,当时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下滑至历史低点,平均只有1.87%。如今,国际油价有重演当年的表现,但是中东国家早已在此前的危机中“幡然醒悟”。

比如沙特政府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发展钢铁、炼铝、水泥、海水淡化、电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使得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结构有所改观。据路透社12月6日报道,11月沙特的非石油私营部门增长创11个月新高,衡量经济活力的指标沙特阿拉伯采购经理人指数从10月的53.8升至55.2(高于50的水平表示扩张)。

不仅是沙特,其他中东产油国也不甘示弱。阿联酋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交通、通讯、金融等产业,对其GDP增长贡献约7成;卡塔尔加大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政府服务、房地产、批发零售业投入力度,使这些行业成为近年来发展增长较快的行业。

不得不说,石油资源对中东国家的经济起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却让它们此前原地踏步,以致于迟迟无法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时间一久,甚至可能会陷入过分依赖资源出口、经济结构单一、产业模式难以转型的困境,如今以沙特、卡塔尔为代表的中东石油国主动寻求经济转型,势必给世界其他资源型国家提供更多宝贵经验,接下来不妨静待它们的表现。


金十数据


阿拉伯国家卖原油,却不建炼油厂,卖利润更高的汽油,这个现象是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

阿拉伯国家原油质量好,开采成本低,非常有竞争优势,但是阿拉伯国家提炼原油却不具备优势,因为建立炼油厂涉及到技术,人才,配套设施,这些都是阿拉伯国家的短项,其实就是工业基础比较差,

技术问题,阿拉伯国家普遍工业基础很差,整个阿拉伯半岛除了以色列科技先进,伊拉克稍微有一些技术,其他国家现代科技水平几乎是空白,沙特就是有钱而已,光有钱只能称为土豪,别说提炼原油了,连开采石油的技术都很勉强,其实是外国石油公司在开采,包括中国的石油公司,

人才问题,阿拉伯国家并没有经过现代工业文明的洗礼,有着很浓厚的宗教和部落等落后意识传统,缺乏现代教育,没有高质量的现代教育哪来的人才?

配套设施,提炼原油,建炼油厂要涉及到许多工业门类,比如需要大量的电力,阿拉伯国家的电力不够用,是不是还要建发电厂?建发电厂又涉及到与建炼油厂同样的问题,说到底是工业体系的问题,总之阿拉伯国家玩不起来,

比较优势理论不仅仅是阿拉伯卖石油上体现,委内瑞拉也是进口汽油的,还有澳大利亚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只能卖铁矿石,用铁矿石炼钢的技术澳大利亚有,但是其他条件不具备,如果炼钢成本会远远超过中国,


万事皆空70


阿拉伯地区石油产量的确丰富,如果把他“精加工”了,附加值高了,岂不是更容易卖好价钱?这样一条龙服务,钱不都落到自己腰包里了?他们为什么不这么做?



第一,没有竞争力。

当今世界,阿拉伯国家的石油产出能力毋庸置疑,其他国家没有能有人可以与之媲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但是在炼油方面,它其实是没有竞争力的,光是中美俄三国的炼油能力,就已经占到全球范围内炼油量的百分之七十,阿拉伯国家费那个时间炼油干嘛呢?而且阿拉伯国家有条件炼油吗?



第二,技术要求高。

炼油不是说炼就能炼,动动嘴吧,花点钱就办得到的,这也是一项技术工作,油可以炼但是品质不行,还不如卖原油赚钱,可能炼油还得赔钱,阿拉伯国家许多炼油必须的资源并不丰富,比如电力,总不能一边买汽油发电,一边再去生产石油,这成本这么高,他卖给谁去?谁那么傻买质量不好价格还好的东西?因为这里是原产地吗?别逗了,这可不是卖土特产!



所以沙特是想一条龙服务,能卖个好价钱,但是条件不允许,只开采原油卖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