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上学,大部分家长带孩子进城,成了真正的贫困户,你觉得好吗?

全维教育研究与实践


这个预设的前提是有问题的——没有证据也没有数据表明,大部分家长带孩子进城上学,是他们成为贫困户的主要原因。

没有产业的农村,根本留不住人。人口向城市聚集,农村空心化,是大势所趋。人类是群居动物,如果不考虑资源和管理问题,理论上讲,密度越大,效率越高,机会越多。单个的人离群索居,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

人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当中西部不发达县城的城镇化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时,仍留在农村的人口,大多是老弱病残,以及没有文化没有能力的“人生失败者”。(强调一下:只是大部分,不是全部。)

这些人,本身生存能力就比较弱,这时候进入城市,生活成本陡然增加,但收入渠道仍和以前一样,生活肯定会变得更加艰难。

他们进城,真是是为了孩子上学吗?我看未必。

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虽然与县城有一定差距,但并不很大。县城学校普遍是超大班额,学生太多,普通学生很难得到老师关注。相对而言,农村学校生师比(学生与教师的比率)要小一些,老师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优劣抵冲,相差无几。

农民进城,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在县城买了房。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农村青壮劳力几乎倾巢而出。前十年,他们用打工的钱,在老家盖了一幢三层小洋楼。现在我们去农村看,青砖瓦顶的房子已经很少见了。

第二个十年,他们打工挣下的钱,却已无处安放。没有理财知识,也没有投资渠道。思来想去,只有在县城买一套房子,是最不坏的选择。哪怕不住,也可以增值保值。结果买下了房子,不如索性住到县城去。

第二个原因,是进县城讨生活。如前所述,农村没有产业,留不住年轻人,也留不住中年人。农村的中年人是个尴尬的群体。土里刨食,已经无法养活一家子人,去沿海打工,年龄又不允许。最好的选择,是去县城。或做建筑工,或进工业区的工厂——这些招商引资新建的企业,不太挑员工的年龄。再或者,做点小买卖。无论做什么,总好过农村那一亩三分地的收入。

第三个原因,才是孩子的教育。不可否认,也有部分家长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选择迁居县城。一般来说,也是在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前提下,才有此决定。纯粹为了孩子上学,而不顾一切,哪怕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这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如果有,也是非常愚蠢的选择。

我所在的学校,周边有很多农村的陪读家长。相比农村的生活,他们在县城的生活成本显然要高很多。题主所指的,可能是这个群体吧。房租、水电、孩子的伙食费、零食,以及买菜的钱,这些,都是在农村没有的支出。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比以前更加拮据。

但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城市生活压力大,但机会也更多。只要愿意,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工作以解决这些新增的问题。但如果你仍想和在农村那样懒散,就不要抱怨城市让你变得贫困了。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


毫米


我年轻时一贫如洗,为了培养女儿节衣缩食,花高价和择校费把女儿送进了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小学,还先后给她报了国画、书法、小数报、报社小记者等特长班。小升初时我们没有摇上重点学校,便在社会上给女儿报了数学、语文、英语、作文、奥数等补习班,力争在学习成绩上不被重点学校的牛娃们拉开距离。中考时我女儿成功考入市重点高中,为了节省上学、放学路途时间,我们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三口人挤在里面,全力照顾好女儿的生活和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时女儿顺利考入211大学。当女儿在大三提出准备考研时,我们为了支持她又在省城的市中心租了一室一厅的房子,让她单独居住全力以赴考研。而我妻子每周都要去省城一趟,照顾女儿生活。结果女儿又顺利考入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院。后来,女儿又考上本校的博士,并结婚生子。为了支持女儿完成学业,我们夫妻俩舍家别业进京带娃。在北京我们每年租房、生活的费用要支出十五、六万,三年共计四十多万。今年女儿顺利博士毕业并找好了工作。

看着女儿一步步成长,陪着女儿走向成功,感觉人生付出再多都值!


抚琴放鹤


以我老家为例,各个村里的小学都也建成了漂亮的楼房,但是生源却越来越少,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会带着孩子。

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在所在的城市买房,最少最少应该是在县城买了房,年轻人生活在城市里,还有一定的就业机会,即使自己很忙,也会把孩子放在城市里的学校。

现在农村和城市的基础教育差距是非常大的,由于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学校里面的老师也是随意教师授课,我们从你的学校孩子,在转到县城学校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后进生,所以能尽早把孩子放到城里的学校就应该去。

说把孩子放到城里上学而让家庭变成贫困户,这一点不能认同。

你该是贫困户,无论你孩子放到哪里也都是贫困户,而且大多数在城里打工的人并不是贫困户。

我想提问者想说的是孩子放到城里上学,花销会大很多。比如需要报课外辅导班,这些花费在农村是没有的,因为根本没有地方去报名。

但是我想说的是农村的孩子更更应该受到很好的教育,如此才能从整体上赶上城里的孩子,不至于在长大以后又成为社会边缘的人。


万能的橙爸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大方面去回答

一、为什么进城上学

如今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这也正说明了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乡村教育存在一些劣势

本人就是农村出身,记得小时候就在自己村里上学,那时候伙伴非常多,但是现如今在村里就看不到一些孩子,除了出生率比较低,就是很多孩子都被家长送到了县城,到县城去读书,一年半载不回来一趟,使得村里缺少了很多童年的乐趣。

现在的乡村学校正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生源少,老师留不住,一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去县城读书,就开始想法设法的把自己的孩子也弄到县城,这样乡村的生源就会越来越少,生源越少就更加剧了学生的流失,最后导致一个小学根本就没有多少学生,形成恶性循环,我侄女现在上小学,他们所在的班级一共两个班,每个班才三十左右人,而且这些学生是全乡的同龄人,由此可见现在乡村学生生源是多么的可怜。再一个就是老师留不住,乡村老师的流失率也是非常高的,这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一部分年轻老师不愿意永远的留在乡村任教,一部分年轻老师只是想通过老师这个职业作为跳板,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当成功以后就迅速的套利逃离乡村。一些年纪大的老师虽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即将面临着退休,人才的断层也造成了乡村教育目前尴尬的局面。还有就是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相比城市教育资源具有天壤之别。这些实实在在的缺点让很多家长选择了将孩子送到了城里上学。

2)城市教育的优势

相比乡村教育,城市教育就具有了很大的优越性,首先就是师资力量雄厚,很多优秀的老师聚集在城市的学校里,而且都具有很高的学历,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优势。其次就是教育资源丰富,城市学校享受着很多乡村学校不可比拟的教育资源,不管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能够得到优先的利用,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到教学方面更能够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样也就更加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吸引农村的孩子前来求学。而且家长也能够看到这些优势,为了能够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愿意把孩子送到城里来。

二、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成为贫困户,我感觉这是一个伪命题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欧长大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每个家长的期望。为了孩子的教育,宁可自己受点苦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念书,这也体现了如今的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而且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如此巨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育,在将来孩子就很难有出头之日,这也就使得很多家长不管受多大的苦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尤其是好的学校,尽管最后孩子成长的结果如何,最起码家长的心理能够得到一丝平衡。

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就会导致家庭贫困,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夸张,虽然说把孩子送到城里念书,所要的花销肯定比在村里念书要大,但是说导致贫困,就有点夸大其词了,现在的家长基本上都在外面打工,或者是做点小生意,一年下来所得的收入对于教育支出还是绰绰有余的,虽然有些城里学校会对乡村来的学生收纳借读费,但是这个钱对于能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家长来说,还是能够承担得起的。

在城里念书其实花费最大的就是给孩子报各种的辅导班,校外的辅导班收费相对比较高,如果一个学生在外每一科都上的话,这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开支,但是如果量力而行的话,还是能够接受的。

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能够让孩子在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将来能够考上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目前的困难对于家长来说都是暂时的,度过的这个阶段,日子也就会越来越好的。

总之,考虑到各种因素,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并不是好与不好的事,而是值得不值得的事。而且对于因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成为贫困户的说法也不赞同!


萧辉田老师


这个问题我都评论几次了,我就是九八年带着二个孩子来县城租房子,孩子们上学,因为在俺这农村只有小学,上初中就要去镇上了,镇上离俺十几里,县城离俺也是十几里,所以我就一步到位,来了县城,可以上初中,高中,我做个小吃生意,老公在外地打工,我养家养孩子,老公挣钱给我,我就存起来,一零年在这买套房子,再说,我老公兄弟俩,他们的孩子在家爷奶带着上学,他两口出外打工,结果他们二个孩子初中没有读完就打工去了,到现在打工也没有挣着钱,侄子媳妇闹离婚,说他挣不来钱,我的二个孩子虽然说上的是二本院校,可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稳定工作,娶的是老师媳妇,下一代孙子孙女我不用管了吧?,我不用操心带孙子孙女上学了吧?当初。我带孩子来县城上学,婆婆不同意,现在看到我的孩子们有自己的稳定工作了,房子也买了,婆婆也佩服我说,真没想到你把孩子供成学,还可以买房子了,我说以你,我的孩子都别上学了。


风雨彩虹0铿锵玫瑰


这应该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


因为在农村,孩子上学是非常不方便的,大部分的家长带孩子进城市上学,其实是无奈的选择,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农村的家庭也不例外。



所以,只有选择这样的方式才能上学,你带也得带,不带也得带,没得选,总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吧!

在农村,为了孩子上学,家长带孩子县城上学的我见到的太多了,我妹妹以前上小学的时候就是我奶奶带到镇上上学,租了一个小房子,每天就负责接送做饭,持续了好几年,到了四年级五年级之后,才把妹妹送到学校寄宿。刚上小学一年级,年纪太小,自己根本不会照顾自己,生活也不能自理,住宿条件也没达到。学校也不允许,所以只能采取租房子这样的方式带小孩上学。



不单单是我们一家人这么做,我外婆也去县城里带我小表弟小表妹上学,我们村子里也有很多去租房子带孩子上学的!因为村里没有学校,必须要去镇上才能上学,村子离镇上路程又远,只能租房子了!

教育在农村孩子的世界里,算是奢侈品了,条件艰苦尚且可以克服,如果都是租房子带孩子上学,无疑加大了农村孩子的上学成本,还要人看护,无疑又增加人力,人力物力财力无疑会加重农村家庭孩子的上学的经济负担。



而很多农户都坚信,教育能改变子女的命运,所以对于教育,农民朋友都是义无反顾的支持!所以,农村的教育费用占到家庭指出的一半。

带孩子到城里上学,真成了贫困户,这样我认为不好,但却又不得不这么做!作为农村人的孩子,农村人有权利和义务让自己的子女享受到和别人一样受教育的机会。

小菜说三农,分享农村事,帮助到您点个赞,关注小菜说三农,了解更多农村农民农业知识!


小菜说三农


在过去30年,农村父母对教育孩子基本上还没有什么更高的期待,甚至认为,多一个孩子就是多添碗饭,孩子学习好,就供他上学,不然,那就早早的辍学回家干活,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就看到,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知识的多少,可以决定你未来的路能够走多远。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1、人们重视教育。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普遍认识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为什么他们宁可舍弃小院幽静,悠闲的生活,而跑到城里,吃苦受累,条件艰苦,租房子,打工。还不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我的一个表妹。两口子从老家农村打工到省会郑州,刚开始给人家电焊,后来呢,站稳脚跟以后,孩子跟来上学,表妹找了一个不耽误接送孩子的短工。虽然工资低,但是不耽误给孩子做饭接送上学,两口子非常勤奋,能吃苦,孩子受他们的影响,学习上也很勤奋,目前两个孩子,一个在中学,一个在小学,学习的都很优秀,每年寒暑假,每年中秋节和春节在回家的时候,两个孩子言谈举止,明显比农村里的孩子要强很多。假如表妹不带孩子去,那她在农村小院也有空调,冰箱,电视,这些生活条件也都不差。可是孩子的教育条件就跟不上了。

2、大人吃苦受累,让孩子跟着自己,还要强过那些,把孩子丢在家里,做留守儿童的那种情况,或者是把孩子丢在城镇的午托,大人在外面给孩子挣钱,觉得是为了孩子,可是却牺牲了对孩子的陪伴,就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两起少年杀母事件,就是因为孩子在成长的黄金时期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其实教育孩子这件事儿付出和收获成正比的,你把时间用在哪里,你的成就在哪里。如果把时间用在逛街上,你可能会成为一个时尚达人,如果把时间用在打牌上,你可能是一个牌场的高手,你倾尽心力为孩子的教育付出,尽管不一定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但一定比你不付出要优秀!


吉老师


听说过因病致贫,还第一次听说因教育而致贫的!细思一想,题主问题虽然尖锐,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1.高昂的择校费、兴趣班培训费的确是普通百姓无法绕开的沉重负担。

教育本来是公益事业,国家三令五申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但是有的地方为民办事方面则拖、躲、懒、滑,但是在与民争利方面却表现出少有积极、热情。

比如我们这里,好一点公办学校挂上了“民办教育”的牌子,公办学校摇身一变成了私立学校,可以堂而皇之的收取高额择校费,每生年交费大约在2万元,远远超出地方平均收入水平,加重了老百姓教育经费的支出,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孩子如果再参加一些琴棋书画等兴趣培训班,那支出将成倍增加,即使不参加,可是许多学校搭车收费,花费也不菲。

2.家长陪读,家中上学孩子如果较多,这样的人家还真是村子里最贫穷的家庭。

许多家长送孩子进城里读书,又担心孩子住校吃不好,睡不好,辞去工作,租房陪读。到城里花费高,节流办不到,本来是两个人赚钱培养一个孩子,现在是一个人赚钱养活多个孩子,开源也无望,入不敷出,只会越来越穷。

如果家里有三两个小孩子,那家长只能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甚至要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我曾经下乡招生时就遇到一个家庭,家中三个子女读书,他家真能算得上穷困潦倒,中午一盆稀饭就点腌黄瓜菜,住的还是搭的简易的山棚屋。

教育本来是为了生活更美好,可是现在却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这与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多么希望国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创办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规范办学行为,整治教育乱象,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办让老百姓上得起的学校。


我是青衫李探花,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青衫李探花


这个不能简单的用好,还是不好来进行评价。

哪一位农村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到城里的学校读书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呢?

只要有条件有机会让孩子进城读书,绝对没有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薄弱学校。

孩子的教育成了当前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只要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父母即便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教育的残酷竞争,迫使家长不得不这样去做。好多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够上好的学校,真可谓是倾其所有,竭尽所能,砸锅卖铁在所不惜。

我们这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家长,把孩子想尽办法转进城里的学校就读,然后租赁房子,常年留下一个家长进行陪读。

这样一来,一个家长在城里陪孩子上学,家中的劳动力就会减少,收入就会减少,生活困难自然就会增大。



但和一些家长聊,他们心里仍然感觉到很高兴。因为自己能够把孩子转进城里的学校就读,这才是头等大事。只要孩子能够上好的学校这比什么都重要。至于生活困难,家境问题,再想办法慢慢改变,总会好起来的。

不少家长在城里陪读,一边陪读一边兼一份工作,多多少少也能搞一些创收贴补家用,其实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家庭贫困,不要归结到孩子到城里读书这件事上。即使把孩子留在农村读书,家庭就不贫困了吗?

改善家庭贫困的方法途径很多,只要勤快肯干,头脑灵活,机会和平台有的是。现在不同于过去,现在是你有多大的能耐,社会就能给你提供多大的舞台。

生活在新时代的当下,只要眼活,勤快,上进,肯下苦,肯努力,就没有吃不了的饭,过不了的光景,改变不了的贫困。




教育探微


这是一种教育乱象。

这些带孩子进城的家长可能表面上还是硬撑着,但是,实际上正如题主所说,成了真正的贫困户。这还好说,更重要的是,几乎倾家荡产陪孩子读书的结果是,绝大部分孩子远不如留在家里的效果强。

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是,身边的很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事实确实如此。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城里的老师并不比乡下的老师优秀

城里也好,乡下也罢,老师的来源就是各类师范类院校,他们的学识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城里的老师除了看见的汽车多一点,商场多一点,吸的汽车尾气多一点外,实在没有什么更为高明的东西。而且,40岁以上的这些老师大部分是师范毕业生。这些师范生,城乡来源是不一样的。农村的师范生是选拨的最顶尖的一批,师范选完才上高中;而城里的师范生是最底层的一批,选完高中之后,才能上师范。所以,如果比这个年龄段老师的智商的话,农村老师是分分钟碾压城里的老师的。

所以,当一些家长看不起当地中小学的老师,花了高价到城里读书,效果却并不理想。有的孩子上课跟不上,下来还得到培训机构高价补课。几年下来,花了无数的钱,结果孩子连高中也考不上,而且回不来了。我们这儿的高中因为有学籍的限制,出外面念初中的,除非成绩非常好,一般是不接收的。那些孩子最后只能上市里最差的高中或者上技校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我有两个学生作为家长就经历过这样的事。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到辖区市里读书了,自然是有一位家长陪同。

第一个学生,孩子一直在市里读完高中,最后孩子考了一个三本学校。孩子的妈妈是一直陪到底的,而我们这儿的高中每年一本是要考七八十个。

第二个学生,孩子读到了初一升初二,实在读不下去了,各科成绩也就是三四十分。放假前和我联系想往回转,但是,现在我们学校学生满满的,加一个人真的很为难,况且是差学生,谁也不稀罕。

第二,城里的孩子并不是学得很好

就像围城。农村的家长以为城里的孩子学得好,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城里的孩子除了胆子大,见的世面多之外,学习并不比农村孩子强多少。我有几个亲戚在城里,孩子学习都不好。如果说强,可能语文稍微强点。当然,城里人多,难免有些出类拔萃的学生,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他们的优秀并不是因为在城里的缘故,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优秀。

就像炼金的坩埚,只有放进金子才能炼出金子来,放进铁,出来的还是铁。你不能只看到有多少博士生,你也要看到很多孩子上不了高中去读技校的。

第三,农村的孩子进城后会出现水土不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大咧咧的庄稼汉遇到了斤斤计较的小市民,就像水和油一样很难融合在一起,大人小孩都难适应。

在城市里,有一些人是真富,还有一些人是炫富,还有一些人是装富。你的孩子可能会把自己的良好的东西当做垃圾一样扔掉,把同学身上的一些垃圾当宝贝一样模仿过来。

不说辖区市,就拿我们这所县城初中来说,有很多从农村来的孩子,他们并不像我们当年读书那样用心,他们很不用功,身上毛病也多,很少有学习好的。而家长大部分就是像题主说的那样,扔下一大家子,专心过来租房或者买房陪读的。

所以,我真心想对那些家长们说,把孩子留在乡村吧,只要孩子肯学习,那里的老师能把你的孩子教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