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不辱使命大功告成的外交家?

東方史證


藺相如,課本上學習過一篇文章,公園前283年, 藺相如奉命帶著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在談判的過程中,發現秦王有詐,遂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的迴歸到了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完璧歸趙這一成語故事。



樂樂小樂吃


酈食其雖然不是像漢朝初三傑那麼出名,但是他卻是劉邦非常看重和投緣眼一位謀士。在歷史上司馬遷對劉邦的評價是“好酒及色。”酈食其本人也是一個自稱為“酒徒狂生”。

原本劉邦對儒冠書生都有些不耐煩,認為他們總是之乎者也的長篇大論,卻沒有像樣的結論。並且劉邦本身就是一個混混出生,所以說對劉邦個人來講,那些知識分子的自身束縛者的理論聽著就頭疼。但是見到酈食其卻不一樣,總是能說簡單扼要的說明緣由,為劉邦分憂解難。

陳留殺縣令,得城池。

在漢朝還未建立之前,陳留也算是一定軍事政局的重要之地。酈食其用眼光獨到的軍事理念,幫助劉邦把陳留縣佔為己有。

酈食其先用自己的口才去勸說陳留縣令,但對方卻未曾答應酈食其。酈食其直接幫助劉邦殺了陳留縣令,然後輕輕鬆鬆的得到一座城池,在劉邦面前立了一大功,也為漢朝後期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酈食其的膽識過人,僅靠個人力量便得到一座城池。也算是依靠自身實力,不辱使命。

酈食其依靠口才成功獲得七十座城池。

劉邦曾派酈食其去與齊國的田廣商討合作之事。酈食其輕輕鬆鬆的就能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下,在齊國田廣手上的拿到七十座城市,成功的贏得了勝利。但是卻因為蒯通教唆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而是應該攻打下齊國。最後齊國認為酈食其違約,便殺了酈食其。

由此可見,能獲得七十座城池。可見酈食其的三寸不爛之舌有多厲害,能靠一己之力成功的說服對手聯盟,還能從聯盟的隊友手中拿到七十座城池,這樣的口才令人歎為觀止。

酈食其的兒子被劉邦重要。

因為酈食其和劉邦的心意又投緣眼。在劉邦建國以後,劉邦還不忘給酈食其的兒子酈庎封為武遂侯。雖然酈庎的功勞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但也可以看出劉邦對酈食其的喜愛。

結語:

酈食其跟著劉邦一路以來也算是功德圓滿不辱使命,雖然死於是非。但他的功績卻被劉邦記在心裡傳承給了他的兒子。也可見劉邦對他的喜愛之情不是一星半點。

原文盜搬者必究其責。

在下:“寫紅塵作夢語”,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寫紅塵作夢語


在我國漫長而悠久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有許多的外交人士閃耀著光芒,在那個年代,他們更多的被稱為使者。當然,最出名的還是以下幾位。排名不分先後,希望你可以滿意。

第一位是張騫。

張騫,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他是西漢武帝時期著名的外交家。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建元二年,他奉漢武帝之命,在甘父的嚮導下,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這是他第一次出使西域。雖然是第一次,但他們一開始就遇到厄運,進入河西走廊後不久,就被匈奴汗國捉住,當發現他們是前往大月氏王國時,匈奴軍臣單于火就更大了,於是下令禁止離境,不過考慮到他們是英雄人物。所以,沒殺他們,反而每人介紹了一位匈奴小姐作為妻子。這樣轉眼十年,但張騫一直沒忘記自己的使命,於是他拋棄了妻子,向西逃走。終於逃到大宛王國,大宛把人送到康居王國,康居再把人送到大月氏王國。可惜來到現在的大月氏王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月氏王國了,現在的大月氏十分富裕,比在河西走廊故地要舒適多了。所以,沒有人想到報仇復國的事。也不願意聯合漢朝攻打匈奴。張騫等人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終未能說服月氏人與漢朝聯盟夾擊匈奴,於是失望而歸。不過在歸途中,張騫等人再次被匈奴騎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初,張騫趁匈奴為爭奪王位發生內亂之機,和堂邑父逃回長安。張騫從武帝建元二年出發,至元朔三年歸漢,共歷十三年。出發時是一百多人,回來時僅剩下張騫和堂邑父二人。張騫這次遠征,數日安未能達到同大月氏建立聯盟,以夾攻匈奴的目的,但產生的實際影響和所起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他的這次出使開闢出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因此,張騫也被稱之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號稱“東方的哥倫布”。

第二位是王玄策。

王玄策,生卒不詳細,關於此人的史書記載也少之又少。只知道此人是唐朝官員、外交家。曾任融州黃水縣令,後升任朝散大夫。公元643年到公元661年,也就是唐太宗貞觀十七年至龍朔元年,他多次出使印度的使節。他在幾度出使印度期間,帶回了佛教文物,對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貢獻。唐朝初年,印度半島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塊,分別叫東、西、南、北、中五個天竺,也就是東、西、南、北、中五個印度。而當時最為強大的中印度在統一北印度之後,建立了摩揭陀帝國,便很快與大唐王朝建立了友好關係。公元647年,太宗二十年,李世民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率領三十人的外交團隊出使印度。但此時中天竺發生了政變,纂位奪權的新王阿羅順那聽說大唐使節入境,竟派了二千士兵將伏擊大唐使節。王玄策使團中大部分人戰死,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都被他們活捉,身陷牢獄之中。不過隨後王玄策在拉迦室利公主的幫助下,成功越了獄,之後王玄策來到尼泊爾王國。在尼泊爾,王玄策與尼泊爾王談判時,以迎娶文成公主而與大唐王朝具有友好關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借得七千騎兵,同時還召集了臨近處各大唐藩屬國,外加吐蕃松贊干布派來了二千名精銳騎兵,人馬總數差不多一萬人。於是王玄策帶著一萬人馬與阿羅那順的數萬大軍展開激戰,殺死敵軍數千、溺斃萬餘、俘虜一萬多人,又巧布“火牛陣”,一舉摧毀阿羅那順親自統率的七萬戰象部隊。阿羅那順大驚,守城不出,王玄策一心報仇,採用當時攻城的各種手段,如雲梯、拋石車、火攻等等,猛攻一月有餘。直到第二年,茶博和羅城兵潰城破,王玄策率兵一路追殺,共計斬殺天竺的三千兵將,天竺兵將落水溺斃者萬餘,被俘萬餘,天竺王阿羅順那逃回中天竺。王玄策乘勢攻入中天竺,併發誓要盡滅天竺。而天竺兵將與他率領的外籍軍團一接仗便潰不成軍。阿羅順那棄國投奔東天竺,求得東天竺王尸鳩摩援兵,接著再招集散兵殘將準備反攻王玄策率領的外籍軍隊。王玄策和蔣師仁設下分兵伏殺計引誘阿羅順那上鉤,從而一舉全殲阿羅順那的殘部,活捉了阿羅順那。最後,中天竺滅亡。中天竺滅亡後,王玄策還準備順勢再滅了東天竺,因為東天竺曾經援助阿羅順那。不過東天竺的尸鳩摩聽說王玄策要來時,嚇得魂飛魄散,忙送上大批牛馬,以及許多金銀珠寶,向王玄策謝罪,表示臣服大唐王朝。隨後,王玄策罷兵回朝述職,同時將阿羅順那披枷帶鎖押回長安。李世民得到消息後喜出望外,立即下詔封賞王玄策,授予散朝大夫。其實,當年亞歷山大遠征軍征服也沒有讓古印度人如此恐慌,古印度歷史上曾數十次被異國入侵,但從來還沒有一個人靠著借來的軍隊就滅了他們的國家。足見王玄策的厲害,所以,王玄策不僅是外交官,更是一位名將,幾乎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的奇蹟。

第三位是鄭和。

鄭和,明朝外交官。

當年,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力圖把他的影響擴大到南海、印度洋以及更遠的地方,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分別於公元1405年,公元1407年,公元1409年,公元1413年,公元1417年和公元1421年和1431年,對當時所謂的西洋進行了七次壯觀的海上遠征。這七次的遠征冒險活動由永樂皇帝最信任的宦官鄭和主導。鄭和的這七次遠征又被稱之為“鄭和七下西洋”。鄭和七下西洋,他的船隊訪問了遙遠的非洲東岸,鄭和下西洋比葡萄牙人到達印度早一個世紀,比西班牙無敵艦隊1588年繞行英格蘭航行早150年。

鄭和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跨越了半個地球,把大明王朝的聲威最大限度地遠播到海外,在這整個過程中,他進行了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他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第四位是晏嬰

晏嬰(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夷維(今山東省高密縣)人。歷任齊國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上大夫,輔政長達50餘年。

晏嬰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而聞名諸侯中。

最著名的,如晏嬰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嬰身材矮小,就命人在大門旁邊開了個小洞,請晏嬰從小洞進去。晏嬰知道楚王這是要戲弄他,嚴詞加以拒絕。他機智地說,“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在是出使楚國,不應該走狗洞。”一時間,招待晏嬰的官員只好請他從大門進去。

晏嬰不但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能言善辯,他還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仁愛百姓,使齊國維持了桓公之後的大國地位,西漢劉向在《晏子春秋》敘錄中,曾把晏嬰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第五位是蘇秦

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蘇秦曾師從鬼谷子,學成後,外出遊歷多。隨後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

當時,天下已不再有周天子,各諸候大國紛紛以重建新王朝為目標,其政治鬥爭與軍事鬥爭必然呈現更加白熱化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以強凌弱,聯弱抗強就會成為相互鬥爭的必然階段。東方各國單獨與秦國想比,實力莫不弱於秦國,他們要想抵抗泰國的進攻,就必須採取聯合行動,以合縱的力量相對抗。所以,在當時,蘇秦便遊說諸候合縱,諸候莫不言聽計從。因而蘇秦也一躍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如,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蘇秦被稱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漢書·藝文志》縱橫家有《蘇子》31篇,早佚。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見於現存傳世古籍。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蘇秦的縱橫論,對於後世政治家尊重他國正當利益,正確分析天下大勢,採取適當的外交方法,實現利益的雙贏或多贏,具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

第六位是張儀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

第七位是藺相如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蹟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

如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於是趙惠文王立即召見藺相如,問說:“秦昭王用十五座城請求交換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它。”趙惠文王說: “得了我的寶璧,不給我城邑,怎麼辦?”藺相如說:“秦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秦國理虧。兩種對策衡量 一下,寧可答應它,讓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

趙惠文王說:“誰可以派為使臣?”藺相如說:“大王如果確實無人可派,臣願捧護寶璧前往出使。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寶璧留給秦國;城邑不能歸趙國,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趙惠文王於是就派遣藺相如帶好和氏璧,西行入秦。結果秦國果真不肯給十五座城市,藺相如也機智地將和氏璧完整歸趙。

第八位是毛遂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戰國時期趙國人,今河北省雞澤縣毛官營村人 ,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

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準備挑選二十名文武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十九人,尚缺一人。這時,門客毛遂自告奮勇,願與平原君同往。平原君問:“毛先生至趙國幾年?“毛遂答:“三年“。平原君又問“先生若為聖賢之輩,三年未曾被人稱誦,是先生無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平原君心悅誠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國。

到楚國後,毛遂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楚王,以楚趙合縱,然後聯合魏、韓,促成楚趙幾國合縱

第九位是班超

班超,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四年八月被拜為射聲校尉。

第十位是周總理

這位可能很多讀者都比較熟悉,人民的好總理。他也是我國特色外交的奠基人。到了1955年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主張和平共處,反對殖民主義,先後訪問過亞洲、非洲、歐洲幾十個國家,可以說沒有周總理就沒有我國的外交。


雜談生活K


1、蘇武牧羊

2、藺相如完璧歸趙

3、晏嬰

“晏子相齊” 晏嬰(?一前500年),宇平仲,山東高密人,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馬遷將其比為管仲,推崇備至,用“不辱使命,雄辯四方”八個字來形容他的外交活動。

4、張騫

漢武帝時期探險家,張騫,漢武帝時期探險家,公無前2世紀時,中原受到來自北面和西面山區匈奴部落的侵擾。他們攻打中原的農民,掠去他們的牲口,並且試圖鼓動人們反對中原的統治。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現今中亞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後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

5、唐雎

戰國時代魏國著名策士。為人有膽有識,忠於使命,不畏強權,敢於鬥爭並敢於為國獻身。曾經在魏國滅亡後出使秦國,冒死與秦王抗爭,粉碎秦王吞併安陵(魏國屬國)的陰謀。《戰國策》中對此有詳細記載。

6、班超!他以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確地執行了漢王朝“斷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終立足於爭取多數,分化、瓦解和驅逐匈奴勢力,因而戰必勝,攻必取。不僅維護了祖國的安全,而且加強了與西域各族的聯繫,為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玖柒先生


中國自古到今外交由來已久,從張騫出使西域的鑿空開始就持續不斷,說到不辱使命的外交家很多,更是舉不勝舉,今天羅列幾個典型的例子給大家。

1、張騫

漢武帝時期探險家,公無前2世紀時,中原受到來自北面和西面山區匈奴部落的侵擾.他們攻打中原的農民,掠去他們的牲口,並且試圖鼓動人們反對中原的統治.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現今中亞阿姆河流域:),尋找鍛造兵器的原材料,並聯合大月氏國共同抗擊匈奴,後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前後經歷了生死考驗,不辱使命,最後返回長安,為後期全面抗擊匈奴堅定了基礎,並引進了很多先進的經驗,現在我們吃的石榴,葡萄就是他引進回來的。

2、晏嬰

“晏子相齊” 晏嬰(?一前500年),宇平仲,山東高密人,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馬遷將其比為管仲,推崇備至,用“不辱使命,雄辯四方”八個字來形容他的外交活動.

3、唐雎

戰國時代魏國著名策士.為人有膽有識,忠於使命,不畏強權,敢於鬥爭並敢於為國獻身.曾經在魏國滅亡後出使秦國,冒死與秦王抗爭,粉碎秦王吞併安陵(魏國屬國)的陰謀.《戰國策》中對此有詳細記載.

4、班超

他以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確地執行了漢王朝“斷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終立足於爭取多數,分化、瓦解和驅逐匈奴勢力,因而戰必勝,攻必取.不僅維護了祖國的安全,而且加強了與西域各族的聯繫,為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5,玄奘法師

說他是外交家,並且不辱使命很多人不認同,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外交家,一路東進,除了弘揚佛法,還讓沿途各國領略了大唐雄風。

6,周恩來

大家都很熟悉切敬重的一位偉人,他是世界公認的外交家,且永遠不辱使命,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發現嘔心瀝血,奔波一生。





凡諾旅行家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著名的外交家,他們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談不完,在這裡為大家主要介紹五位對外出使(非中國內部政權之間),不屈使命,揚我國威的著名外交家。

第一位:張騫

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大漢帝都長安出發,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也使新疆正式納入了中國版圖。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第二位:班超

班超,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班超本為西漢史官 但他棄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後來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再一次打開絲綢之路,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三位:長孫晟

隋朝著名的外交家長孫晟,深受隋文帝和隋煬帝父子重用,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餘年中,採用出眾謀略,分化瓦解突厥,為保持隋朝北境安寧、促進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強大的突厥從根本上就毀於長孫晟之手。

第四位:王玄策

王玄策是唐朝著名的外交家,曾數次領命出使印度。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又作為正使出使印度,此時阿羅那順篡位,成為中天竺的新國王,派軍隊劫掠王玄策的大唐使團。王玄策則調吐蕃兵、泥婆羅兵擊敗了中天竺,俘了阿羅那順而歸。他創下了一人滅一國的壯舉。

第五位:鄭和

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1405年開始,明成祖朱棣派遣鄭和率領船隊從太倉出發,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國家,史稱鄭和下西洋,鄭和一生七次下西洋,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對中外經濟、文化交往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著名外交家,比如鐵骨錚錚的蘇武、西天取經的玄奘、六次東渡的鑑真、駐俄大使曾紀澤、第一外交家顧維鈞、一代偉人周總理等等。他們都是值得我們紀念的偉大外交家。

最後,話外說一句。歷史上,越是強大的王朝和年代(漢、唐就是其中的典範),外交活動就越頻繁。所以我國要想更加繁榮昌盛,對外開放是必須的,絕不能再走閉關鎖國的道路。


歷史TOP榜


“兩國開戰,不斬來使”,所以說再強大的國家,只要開戰還是需要交流的,在沒有戰亂的情況下,也是需要建交的,在我國古代有名的外交家有很多,例如宴子使楚,蘇武出使匈奴,張騫和班超出使西域

哪些不辱使命?

我覺得張騫出使西域,是最能證明這個問題

當時漢武帝非常希望聯合月氏從中夾擊匈奴,所以,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當時任郎官,從長安出發,經過匈奴的時候被抓,困了十年,在匈奴甚至都結了婚有了孩子,最後逃脫,抵達大月氏,再到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向漢武帝詳細的說明了西域的情況,漢武帝非常的高興,並授以太中大夫,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性的事件特別具有歷史意義,給我國中國古代歷史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也有著卓越的貢獻,以上就是我認為不如使命的外交家,當屬張騫。




歷史榴芒教授


歷史上有很多不辱使命大功告成的偉大的外交家,他們在外交戰線上為國家操勞終日,鞠躬盡瘁,立下了卓越功勳,輝煌戰績,甚至影響他們所在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下面我們來分享我瞭解的幾個。

1.燭之武退秦師,相信很多朋友在高中語文課學過《燭之武退秦師》,鄭國一個彈丸小國整日在在超級大國,晉國,秦國,楚國的刀光劍影的下惶惶不可終日。終於有一天兩個扛把子流氓國家秦國,晉國要聯合攻打鄭國,理由特別荒謬而堂而皇之,說你鄭國的總統對我秦國和晉國的國家元首無無禮不尊重,所以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沒辦法啊!落後就要捱打,鄭國就是一個青銅,秦晉可是磚石段位的虎狼之師啊,肯定是會被秦晉聯盟摁在地上摩擦!落後就要捱打,沒有炮只能長歌善舞了!這時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人人自危,草木皆兵!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老將出馬,百無禁忌!國難把燭之武推到了歷史的舞臺!

鄭國公鄭伯請燭之武出山,去化解秦晉聯盟攻打侵略中國的災難。所謂富貴險中求,燭之武夜縋而出,以高齡老朽之軀體,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秦晉兩國。他對秦穆公說"你為什麼要滅掉鄭國來增加鄰國晉國的國土呢,晉國越強大,你就更做不了老大哥了,聽我的吧,你們退兵,我跟你做你的小弟,老大哥出使我國時候,缺什麼東西,我們免費提供,管夠!再說了您對晉國惠公那小子恩惠,他答應給您瞧,瑕兩座城市給您!可那無賴早上渡過河,晚上就修築防禦公事來防備你啊,晉國哪裡會滿足呢!如果鄭國被封晉國滅掉,他又向西邊侵略,你秦國的土地就變小了啊,

削弱秦國你就不能當老大了,二晉國就騎在你秦國的頭上拉屎拉尿,作威作福,您能忍嗎?秦穆公聽完後,覺得這下小老頭也果然厲害啵!然後退兵並且和鄭國結為聯盟!晉文公知道這件事後,也害怕退縮了!假仁假義藉口說秦穆公對我有恩,我不能打他啊,這是不道德的!(實際上是打不過!)然後晉國也退兵了。

他燭之武以三寸不爛之舌,退去秦晉百萬雄兵,拯救祖國與水火之中,真是立下千秋偉業!真是偉大的外交家啊!







陽剛至強1


歷史上有很多成功的外交家

張騫

張騫出使西域的事大家都家喻戶曉。張騫受漢武帝之令奉命出使西域。結果剛出了長城,走到半路上被匈奴抓了,一下關了將近10年。但張騫卻逃了出來。好不容易走到西域,那裡的大月氏對匈奴沒有恨意了,張騫只好往回走。半路又被匈奴抓了,又關了10年。最後終於回到了漢朝。張騫這一出使,給漢朝的經濟帶來了繁榮。葡萄、西域良馬等都傳到了漢朝。漢朝的絲綢也出口到了西域。

張騫這一出使,可以說是給漢朝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


颱風策略遊戲


在我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出現許多外交上的人才,今天小編就挑選出史上十位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看看這十人你中,你認為誰最牛!排名不分先後。

1,晏嬰

晏嬰,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輔佐過三任齊國君主。他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特別是晏嬰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他善於辭令,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同時也捍衛了齊國的國威。

2,蘇武

蘇武,西漢時期著名的使臣,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匈奴王的威脅利誘,他堅持不降,後來匈奴人把他一人放在北海(就是現在的貝加爾湖)牧羊,就是想摧毀他的意志。讓他投降匈奴王。但是匈奴王可能沒有想到,蘇武這一關就是19年,還是後來奴漢關係緩和時,漢皇帝知道蘇武還活著。通過外手段,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

當蘇武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外交家。

3,張騫

張騫,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也是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他將漢文化傳播至西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4,班超

班超,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他本來是文官,在國家危難之時他投筆從戎,出使出使西域,他足智多謀,以夷制夷,平定西域眾國。

5,長孫晟

長孫晟,唐代名相長孫無忌的父親。起初長孫晟沒有誰名氣,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天楊堅見到長孫晟,深贊其異才,見人就說,長孫郎武藝逸群,又多奇略。在以後的生涯中,長孫晟與突厥交往達20餘年,他憑其出眾的謀略,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北境安寧。

6,王玄策

王玄策,唐朝官員、外交家,數次出使古代印度,曾創下一人滅一國的壯舉。被稱為史上最牛的外交家。

7,魯肅

魯肅,三國時期東吳傑出戰略家、外交家。他不但治軍有方,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而《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的。

8,顧維鈞

顧維鈞,江蘇省嘉定縣人,早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後,擔任袁世凱英文秘書、內閣秘書、後出使法、英,以及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特別是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拒絕簽字,就山東的主權問題據理力爭,以出色的辯論才能闡述中國對山東有不容爭辯的主權,為維護民族的權益作出了貢獻。

9,陳友仁

陳友仁,廣東人,在孫中山去世後,陳友仁一度留在北京,同年3月,他接替胡漢民出任國民外交部長。1926年陳友仁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積極貫徹反帝反殖民地的外交方針,尤其是在他的主持下,收回了漢口和九江英國租界,記下了他一生的外交活動中最活躍、輝煌的篇章,開創了外交的新紀元。當時他也被稱為革命外交家,有“鐵腕外交”之譽。

10,周總理

這位可能很多讀者都比較熟悉,人民的好總理。他也是我國特色外交的奠基人。到了1955年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主張和平共處,反對殖民主義,先後訪問過亞洲、非洲、歐洲幾十個國家,可以說沒有周總理就沒有我國的外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