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商代古玉?可否附圖說明?

瑜璇堂


商代管狀器。兩頭喇叭口。收腰。沁色呈枝蔓發散。美不勝收









金鵬水族922


關於商代玉器,也分早中晚三期。早期大多是片狀器,剪紙狀或投影狀。如圖一,二玉兔為例。十分簡單,但造型十分準確。中期代表為商婦好墓。晚期出現了許多圓雕,實用器。圖三圖片為人俑燭臺。沁色豐富,這種沁色老人們稱為臘肉皮。如同醃製好的臘肉皮子一樣。側面有雞骨白沁,是由於和香料相鄰,香料氧化腐爛後,形成酸性物質,長時間腐蝕形成。盤熟後,形成桔皮紋(沁色一種)。一面之詞,歡迎指正。








玉之王


現如今的人對玉石以白為貴,唯白是美。古人卻不是這樣的認為,他們追求的是大自然的色彩,越是帶顏色的玉石越喜歡。當然白色是玉石的主色調,適合所有題材的表現。恰當運用彩玉表達主題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效果,更加形象感人。如圖這是一件商代和田青玉(周青)玉野豬,大家不覺得青玉野豬很有表現張力,遠高於白玉嗎?

這是一隻戰意昂揚的野豬,警惕的注視著前方,好象隨時隨刻都能投入戰鬥。誇張的獠牙說明了它的兇猛,根根直立的鬃毛表現了它的力量(漢代的抹刀紋是不是從此而來)。典型的臣字眼說明這是商代中期玉雕,絲絲如縷的工痕詮釋了鉈工藝術感染力。看野豬的浸色,象不象剛剛在泥坑裡拱過,嘴巴上的泥水彷彿還在往下流,一屁股的泥說明這頭野豬不太講究,逮哪哪坐。我們追求浸色美,是指其自然.傳神,往往能給古玉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衝擊,增強古玉的藝術魅力。審視一件古玉,重在神髓。如果你能讀出屬於自己的感悟,說明你已經是古玉的行家了。








愛玉者說


商玉牛 少見的紅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