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到底来过中国吗?

jican1248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

实际上西王母,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来过中国。

严格来说,应该说是西王母根本不属于中国,二十来自北非一代虎齿豹尾、蓬发善啸的狮子。

实际上,对于西王母,我有一个很大胆的猜测。

一、原型

《山海经》中说西王母“虎齿豹尾、蓬发善啸”,这个描述的原型很可能是狮子,而且是雄狮。但是中国不产狮子,只能是从西方传入。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西王母”这个名称,应该是一个音译的名称,只不过写成了“西王母”。

也就是说,“西王母”是个外来词汇,本来就和“王母”什么的无关,就像音译的“拿破仑”,你不能说他的意思是“拿着个破轮子”,因为是音译的词汇,不好通过字面来解释。

那么我为什么说西王母的原形是雄狮呢?

除了虎齿豹尾、蓬发善啸的特点和狮子吻合之外,就是他的名字。

二、缘由

狮子在先秦时期被叫做“狻猊”,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塞人曾入居我国新疆地区,他们把狮子称为sarvanai(形容词)、sarauna(抽象名词),这两个词翻译成中文后发音就是“狻猊”。

古人对一些词汇有促读和缓读两种读法,比如“越”,缓读称“于越”,“邾”缓读就是“邾娄”,“狻”这个字,《说文解字》中注的切音是“素官切”,“素官”促读就是“狻”,反过来说“狻”的缓读就是“素官”,而在古语中可能是读若“西万”而音转为“西王”。

“猊”字也常常写成“麑”,这个字音在山东以西的不读ni,而是读mi,鲁东地区“泥”、“倪”、“猊”都是读mi,在古音中,它和“母”的读音几乎一样,所以我一直怀疑所谓的西王母其实就是雄狮的代称。

三、变迁原因

很可能上古时期中西方就有很偶然的交通,曾经输入过狮子,古人看到这种动物非常神奇,因之创造了西王母这么个半人半兽的神灵,他是雄

狮的外表,本来应该是个男神。

只是后人望文生义,看到里面有个“王母”,就给变成女神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猜测,没有很坚实的证据,提出供同好参考、讨论。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山海经解密小七


先来说第一个,文学形象。在上古时代的汉族神话传说中,王母的全称即为”西王母”,中国几部最古老的著作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如《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山海经》等等。据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就是西王母形貌像人,长着豹一样的尾巴、老虎一样的牙齿,善于长啸,蓬散着头发,头上戴着首饰,她掌管天上的灾疫和五刑残杀”。会像野兽一样的声音吼叫呼啸,蓬散的头发酷似不吉利的,戴胜鸟头上醒目的羽冠,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居昆仑山中。



根据《山海经》对“西王母”的描述,她应该是“人首兽身”的这么一个形象。这记载未免有些荒诞!更有神话版本说,《山海经》中的“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后世历史学家认为“西王母”可能是中国西部地区西王母国的一个部落首领或图腾的称号。历史上可能不止一位西王母,而是好几代西王母。这种说法我比较赞成!

在中国上古时期,由于没有出现文字,重大事件和消息以口传和结绳为主。用这种方式的来传播信息,可能就会存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问题。就拿我们华夏人文始祖“炎帝”来说吧,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孰不知炎帝到底是部落还是人的名?其实“炎帝”只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名称,而且有很多代炎帝。第一代炎帝就是大名鼎鼎的“神农氏”。传了七八代以后,炎帝部落就衰弱了。黄帝时期,炎帝部落PK不过黄帝部落,炎黄两部落便融合一起。可能西王母和炎帝一样同属于部落首领的名称。


第二个,民间形象。民间形象源自民间传说。民间传说王母娘娘就住在昆仑山巅的瑶池旁。混沌初始,天地初分,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阴阳两气生成了两位大神,一位是由东华至阳之气化生的木公,又称为东王公,另一位是由西华至妙之气化生的金母,又称西王母。

东王公居于蓬莱仙岛,西王母居于昆仑瑶池,天上天下三届十方的男女仙人都由这两位大神管辖。西王母就是负责掌管天下女仙的大神。西王母与东王公定期开会,根据仙人们的修行程度和品行道行商定天下仙人的班位座次。可见,西王母在仙界的权力和势力是很大的。西王母还掌管一样神物,就是蟠桃,号称吃了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水果。于是,她在每年自己寿辰的时候在昆仑瑶池举办一场宴会,号称瑶池蟠桃会,邀请天下各路神仙来吃桃子顺便祝贺其寿辰。




王母娘娘在汉代时成为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明清以后,王母娘娘在民间地位非常之高,影响遍及整个中国。清朝北京竹枝词《都门杂咏》中有一首《蟠桃宫》记载着“北京的蟠桃宫本叫太平宫,在东便门内,宫内主祀王母娘娘,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会,届时百戏竞演,热闹非凡”。港台同胞也不断向泰山王母池(今山东省泰安市)捐款维修、粉饰金身或刻碑送匾。王母娘娘被民间奉为神灵,是因为她操有不死之药、赐福、赐子及化险消灾与泰山娘娘(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又一女神) 送生、保育、治病等有异途同归之意。




第三,影视形象。影视形象应该属于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的融合体。经过民间艺术加工,通过戏曲,说书、影视等等形式,展现给普通老百姓所熟知。王母娘娘这一人物在影视剧中可谓是屡见不鲜。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西游记》,《天仙配》、《牛郎织女》、《宝莲灯》等影视剧都有王母娘娘的身影。通过民间艺术加工后,“王母”的形象也逐渐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一派天下之母慈祥的女神形象。“王母娘娘”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与另一名词玉皇大帝并无实质关系,任何道教典籍都没记载两者是夫妻,实际上西王母这个称谓更早、更有来历,也更正统!

“西王母”这一神话人物和中国历史人物一样,经过民间艺术加工形成一种民间形象,经过文学改变形成一种文学形象。渐渐的就形成了一种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一种形象。


己斋论史


西王母的真实原型是吕雉。

对,没错,刘邦的大老婆吕后。

虽然西王母这三字称呼在很早就出现了,但也只是名字的重叠。

道教,核心上讲应该属于张良创立的。他安排好了几乎一切,只是等到他的后代才在世间推广。

道教的很多神仙都有现实的原型。

比如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李聃,这个很明确。

元始天尊,是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世间帝王的形象化。

三清之一的另一位,原型是他张良本人。


本老拳


古月氏游牧闪氏族,母系原始氏族,公元前1100年经葱岭(天山)进入河西走廊,于甘肃天水与周氏族建立联系,周穆王西巡与其母系氏族女首领Showl(音译为西王母或昭武)会于天山。


Normanjoe


“西王母”只有中国的典籍里面才有吧。所以不管她身在何处,是否真实存在,就只能是中国的。


wang罗天下


【人物出处】

“王母”一词,最早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

西王母:姓杨,名回,(又作姓扬、何、侯),字婉妗,一字太虚。西王母国女王。

西王母国:距今3000~4500前左右,一个位于华夏西域的国家。经过后世大量文学创作而被赋予了浓厚神话色彩,而成为人们口中的王母娘娘。

根据各种史料描写,西王母应该是和炎帝、黄帝一样,并不是单指一个人或是一代人,是历任西王母国的女王统称。


【西王母国】

五帝时代,确实存在着一个西王母国。从有记载的文字分析,从黄帝开始,直到周穆王时代;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当然,前期不一定是个国家,也可能只是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在夏商时代,已成为一个西方大国。

《雅尔》关于西王母国有一段这样的记述:黄帝在位时,(西王母)曾命使者助帝克蚩尤之暴,舜帝在位时命使者献白玉环,夏献白玉块,授地图明疆分野相和处,后帝德薄,渐不交往,断和平,以武力胁之。这说明,在夏代,西王母国已敢于同夏王朝以武力相对抗。

尚无史料可以考证西王母国的建立时间,相传从黄帝在位时,西王母曾命使者助帝克蚩尤之暴来看,她和西部许多少数民族方国一样,已形成部落方国雏形。夏代,她同中原夏王朝正式用地图划分疆界,并同夏和平共处,说明她已成为一个在政治上能独立自主的奴隶制王国。后来,她又能同夏断交住,说明她已有一支较强大的能保住国土的军队。夏代,周先祖公刘在陇东建立的古豳国同西王母国山水相连,亲邻相帮,和平共处。西周初期,由于周人早已南下,西北五戎便越过陇山,向东侵犯。这五戎即义渠戎、郁郅戎、乌氏戎、朐衍戎、彭卢戎。周穆王曾率大军征讨,虏五戎王,后又将其安置于大原地(即今陇东黄土高原)。这五戎原先实际也属西王母国国民。他们进入大原以后,实行半农半牧,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后被义渠国统一,建立了春秋时期显赫数百年的西方郡国。在西周王朝的步步进逼下,西王母国虽然已经分裂成许多股少数民族部落,难以统一指挥,但国家的格局仍然存在,这时的王母只是精神上的支柱。周穆王的西征便是西王母国瓦解前的最后的国与国之间的谈判。



【文献记载】

《尔雅》云:“西荒有西王母国”。

《山海经》云:“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授书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

《瑞应图》云:“黄帝时,西王母献白玉环。”

《贾子修政篇》云:“尧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

《易林明夷之萃》云:“稷为尧使,西见王国”。

《尚书大传》云:“舜以天德祠尧,西王母来献白环五块。”

《竹书纪年·郭注》云:“穆王西征至昆仑丘,西见王母。”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九年(公元前2268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

《酉阳杂俎·诺记上》:“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

《列仙全传》:西王母即龟台金母也,系西华至妙洞阴之极尊,育化诞生于神州伊川,姓缑,(一作何,一作扬)讳回,字婉妗,一字太虚。

《史记大苑传略》:西王母这古仙人,姓杨,或谓姓侯,名回,一为婉妗,居昆仑。

《山海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形状“像人”,却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齿,很善于长 呼短啸,头发蓬松,顶戴盔甲,是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及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她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为她叼来食物和用品。

《穆天子传》:“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郭璞注:“将,请也。”则西王母能够赐予人年岁,使人长生。

《中荒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王母岁登翼,上之东王公也”。

《博物志》: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天上天下、三界内外十方,但凡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西王母管辖。

晋朝葛洪《枕中书》: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



【神话转变】

第一个阶段:西王母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与昆仑山相对)的石洞中,是一个披着兽皮人身长牙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第二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二个阶段。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并且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山海经》中,她是一个穴居善啸、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天神。在《穆天子传》中,变成了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熟谙世情的妇女。在《汉武帝故事》中,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西王母的描绘,称她是“瑶池金母”,开种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开寿宴,诸仙前来为她上寿,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写。

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时,西巡到昆仑山区,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见西王母。第二天,西王母在瑶池宴请周穆王,两人都作了一些诗句相互祝福。如此,西王母的言行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而非神话人物。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一词,出自《西游记》,或称“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灵太妙龟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是道教上古神灵,也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道教全真道祖师。

上清经派将西王母信仰吸收之后,列为元始天王的弟子,并且担任传授宝经要诀的职司,遍见于六朝上清经中。

《墉城集仙录》载:“金母元君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灵九光龟台金母,一号曰西王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生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曰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于神洲伊川,厥姓缑氏,生而飞翔,以主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王母,皆挺质大无毓神玄奥于西方,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与东王木公共理二气,而养育天地,陶钧万物矣。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内外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

《西游记》:西王母种的蟠桃乃仙树仙根,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王母娘娘举办盛大的蟠桃会,邀请各路神仙前来赴会,齐天大圣孙悟空从仙女口中只听到上次桃会旧例,旧名单没有孙悟空,一怒之下,他竟然视天条如儿戏,大闹蟠桃会,把王母娘娘精心策划起来的盛会搅乱得一塌糊涂。从而惊怒了天庭之主玉皇,使得天兵天将下凡,与孙悟空好一番大战。


【后世纪念】

2013年12月05日,天池西王母神话传说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申报成功后,它就会和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一样交相辉映。

西王母神话传说以《山海经》的神话内容为源头,以周穆王西巡瑶池会见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为主体内容。

当地正积极致力于打造“东方第一女神”和“西王母仙居圣地”的目标。从2003年开始,天池管委会通过充分的挖掘、研究、梳理,形成了以西王母瑶池史话为主要内容的天山天池文化,编排了歌舞剧《瑶池史话》,出版发行了《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成为国内研究西王母文化的必备文献;2007年,天山天池西王母神话传说成功申报成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池管委正在积极准备材料,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木讠吾


鄙以为,西王母乃道教中人物,应该从道教入手去研究。道教创始,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这个白虎指的就是虎齿豹尾的西王母!既然有西王母就要有东王公与之形成阴阳!


老鹤9376152


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何总是分化神话传说,和历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