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的“家事”

“謝謝黨和政府,發動黨員群眾來給俺家幫忙,這份恩情俺家人記住了……”昨日是宜陽縣董王莊鄉武墳村劉萬傑家老人的“頭七”,與駐村第一書記盧鑫通電話時,劉萬傑仍不時哽咽、連連感謝。

第一書記的“家事”

盧鑫拿著喇叭在村裡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2月3日凌晨,劉萬傑的爺爺不幸去世。“在農村,白事辦不好顯得不孝順,會在村裡留下話柄。”盧鑫說。

由於疫情防控處於關鍵期,武墳村已經實施了嚴格的人員出入管控等各項措施。想到劉家人正沉浸在悲痛之中,盧鑫和村幹部商量,要為劉家辦好“家事”。同時,他及時與劉家人溝通,提出白事簡辦,爭取家屬理解。

3日一早,由村黨支部牽頭,4名黨員和1名村民趕到劉家幫忙處理老人後事。劉家在外村居住的直系親屬均通過了嚴格的入村檢測,並直接入戶,其餘親屬改為電話告知。當晚7時許,辦完“家事”,沒有讓本村人擺桌聚餐,大家幫過忙後,各自回家吃飯。這件事不僅辦得“乾淨利落”,確保了群眾安全,更讓村民感到了十足的溫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盧鑫農曆正月初一就返回村裡,與村“兩委”成員一道,按照“外控源頭防輸入、內斷傳播防蔓延”的要求,在疫情監測、排查預警、救治防控等崗位上當先鋒、做表率。截至目前,該村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平穩推進。

把群眾的“家事”當作自己的“家事”,這是盧鑫自2017年駐村以來的行事原則。與群眾嘮家常、處理群眾“家事”、辦好公家事,盧鑫不僅得到了群眾的認可,還被大家愛稱為“狗不咬”書記。

武墳村有名貧困戶叫賈懷強,前幾年因為家裡窮,50多歲的他與妻子離婚後精神備受打擊,生活每況愈下。駐村工作不久的盧鑫,多次找到老賈談心,開導他打起精神過日子。

“盧鑫給俺哥換被褥,隔三岔五提醒他頭髮該理了、鬍子該颳了,真把他當親人。”老賈的堂弟賈紅緒說。

這兩年,老賈精神頭大不一樣,他自力更生,種了5畝花生、2畝艾葉、1畝花椒,2019年年底收入已經達到1萬元。老賈經常在盧鑫辦公室門口放些自己種的花生、柿子、土豆,他說:“這是給俺兄弟吃的。”

精神面貌改變的不只是老賈,還有整個武墳村。2017年,全村258戶109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4戶336人。近幾年,在盧鑫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該村與農業公司合作,全村發展特色紅薯種植,每斤紅薯賣到兩塊多。如今,武墳村又發展了幾百畝的中草藥、果樹、花椒等產業,成為該村擺脫貧困、邁向鄉村振興的“金飯碗”。2018年年底,武墳村已實現整村脫貧。

“群眾的‘家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只有把一個個小家照顧好了,咱村這個大家庭才能更好。”盧鑫說,辦好武墳村群眾的“家事”,仍是他新一年心頭最要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