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几十年前农村常见的“赊锅人”再也没回来要钱,人都去哪了?

花开陇上


关于赊锅人的传说,在民间里传的可是要多神奇就有多神奇的,基本上都有一层神秘的色彩,有人说他们是预言家。

赊锅人,活跃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左右,到80年代末时开始销声匿迹,从此未曾出现过。而赊锅人留下的账,这么多年过去,也不再回来收了。他们赊的不仅仅是锅,还有剪刀,菜刀等。

因为80年代初,我还没出生,对于赊锅人是没有接触过的,关于赊锅人的传说也是听村里长辈们说,以及在网上看到的。

中国各地都有赊锅人,形形色色,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我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家看完后,就明白他们那么多年没有回来要账的原因了。


1:他们明面上是做生意的赊锅人,实际上在做一些不法活动。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时,我们的社会治安其实是不好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严肃打了。那时候,有些不法分子,为了到农村去摸情况,就会以赊锅人生意人的身份来和老百姓套近乎,刷好感,进而了解情况。

就像现在一些人到农村去推销饮水机一样,各种送鸡蛋来套近乎。那时候也差不多,不给老百姓一点甜头,人家干嘛和你套近乎,和你聊天。

一些赊锅人,通过赊锅套近乎,掌握了情况,就做一些不法的事,然后桃之夭夭了,压根就不会回来收账。那个年代,拐卖小孩妇女的很多。小偷小摸的也不少。盗墓贩卖古董的也有。能做出来的不法事情远远不止这些。


2:有套路的生意人。

有些赊锅人是真正走江湖做生意的。他们的货物一般不止一种,比如有锅,有菜刀,有剪刀,有各种各样的货物。

他们一般只赊一种货物,如赊锅,来吸引客流,以达到推销其余的货物。据说,那时候赊锅人卖的东西都是比正常市场价都要贵的。

通过这样引流的手段来卖出更多货物,获得的收益早就弥补了赊出去的锅的成本钱。

这样的套路,其实我们现在的各种电商平台和店铺,都会用到。大家都清楚,送出去的东西,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那东西的成本。


至于后来,为什么赊锅人没有来收账呢?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赊锅人自己都忘记了。有的赊锅人年纪大了不愿意走动或者已经过身。有的赊锅人知道这钱早就变坏账了,也收不回来,干脆就不费这个力气,而且那账对于现在开始,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钱。

总之,因为各种原因,过去销声匿迹的赊锅人,是不会再回来要账了。有时候,客户想把钱算给人家,也很难办。


村哥小凡


过去在农村出现很多批的神秘人,他们都是一帮人走往全国各地农村的,主要是已赊东西为主,比如赊铁锅、刀、剪刀、等等。而且他们所说的预言确实也有点准确,让人难以置信,到现在这么年过去了,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过去赊账人的真正目的。


我也比较年轻,对过去的事情不了解。对于赊锅人这件事也是从我爷爷口中得知的,爷爷说以前家里穷,也赊过两个锅,到现在也没有见他们回来要钱,不知道为什么了。

我听过很多人的猜测:1.说他们是一帮特务,来各地农村搞侦查活动,探路搞地图或者想套取一些有用的情报等等,用赊锅的方式来掩人耳目。2.是一群盗墓者,来农村各地寻宝的,盗墓寻求宝藏,有些贵族坟墓可是有很多名贵物品的,比如金银首饰,古董等,也是用赊锅的方式来掩盖,可能白天来赊锅,而到了晚上就去盗墓去了。3.有可能是小偷,白天来卖东西赊锅只是为了踩点,其实是来打听你家和邻居的情况。


以上所说的三点都是人们猜测的,并不是我个人观点。但是我觉得也是有点道理的,如果真是盗墓者或者小偷的话,它们盗取的财物比赊出去的这些铁锅不知道值钱多少倍了,换做是你,你肯定也不会回来要钱是吧。

而我个人猜测认为,其实这是一种比较高明营销手段,可能是铁锅厂商生产的铁锅质量比较好,但是难以大量销售出去,为了挣更多钱,打开更多销路,那肯定要有销量才行呀,过去由于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所以只能走出去销售。



出去卖铁锅的时候,想要人们买单也是不容易的,因为以前比较穷,如果你卖得太贵的那可能卖不出去,卖太便宜人们又担心质量有问题而且自己也亏本,所以只能用免费用的方式,但是总不能全部都送吧,因为免费送出去的数量有限,而且人们认为白白免费送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铁锅厂商想到用赊锅的方式。


这样就能把锅送出去给人们使用了,这样经过全国各地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广告作用,人们知道铁锅的质量,一传十十传百,打开了全国市场,销路肯定大大增长了。那赊出去的锅,只是拿来做推广的作用,他们当然不会回来向你要账了。

你认为过去赊锅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三农天地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一个卖牡丹花的人。

那是1993年,现在想想也是过去十几年了。

那天我们单位门口来了一个卖花人,自称是从牡丹花的家乡~菏泽来的,四十多岁,胡子拉碴,穿着破烂,长相朴实,背了一个蛇皮袋,一看就是老实人。说是来卖牡丹花的,还拿出来一沓花花绿绿的牡丹开花的图片,说这是花的品种,看中哪种他给拿哪种。

我们说看图片没用,让他把真牡丹花拿出来看看,他小心翼翼的从蛇皮袋里掏出几个用报纸包的泥疙瘩,上面有几个红绿相见的小苗,看那杆子像是国画花的那种刚发芽的牡丹花枝,嫩红的小叶子呈锯齿状微微张开,因为从来没见过牡丹花苗,我们几个人看了看,谁也看不出是真是假。

问他一个多少钱,他说两元钱一棵,我们都说太贵了便宜点,一块钱吧!他生气了,说你们不懂乱讲价,这是牡丹花,不是狗尾巴花,两块钱能买啥?买个名贵的牡丹放到家里多好看!我要不是种的太多了,我才不舍得卖这么便宜。

我们说谁知道你卖的是真是假,再说即使是真的,能不能成活还不一定呢!他诅咒发誓的说保证是真牡丹花,保证你能成活,如果是假货不成活他一分钱也不要。

我们说你说一分钱不要,你收了我们钱早不知上哪去了,如果是假的,我上哪去找你?他说这样吧,要不我把这花赊给你,一个月之后我来收钱,如果是真的你给我钱,如果是假的,我倒赔你两块钱。

这主意好!我们都纷纷表示同意,他又说:但是我有个条件,如果是赊给你就不是这个价了,我这花一棵就要十块钱。

我们又纷纷表示不满:十块钱一棵,你怎么不去抢!哪有这么贵的花?

他说花不贵,但是我再来一趟,吃饭住宿车费不都是钱,再说了,到时候找你们再找不到我就赔了!我们说那哪能呢!我们一直在这上班,哪里也去不了。他说反正我就这规矩,俺们农民种花不容易,卖花更难,你让我们来回跑,总得加点费用。

我们当时一共四个人,合计了一下,感觉他说的也不无道理,现金和欠账相差五倍,现金买十块钱五棵,赊账就成了十块钱一棵,这个帐怎么算也是现金买划算,于是我们三个人纷纷掏了十块钱买了五棵颜色不同的牡丹花苗,这个人很高兴,最后还慷慨的给我们三个人每人又送了一棵。

只有我们单位那个小伙子坚持要欠账,卖花人也大方的大手一挥说怎么都行,于是小伙子写了个字据,签了名按了手印,要了两棵。卖花人小心翼翼的把欠条放到钱包里,高高兴兴的走了。临走还说,过一个月我还来,你们还想要什么花我给你们带。

我们也高高兴兴的买了几个花盆把牡丹花苗小心的种了进去,每天浇水晒太阳,就等着牡丹花开枝散叶了。

过了几天回到家,我兴致勃勃的说买了几棵牡丹花苗才花了十块钱,父亲一听,感觉太便宜了,不相信是真的,我说肯定是真的,我们单位还有一个人欠帐了呢,他说如果是假的他还退我们钱。父亲说:是不是拿钱买便宜欠账贵很多?我说你怎么知道?父亲又问:你们四个人一共花了多少钱,买了几个花?我说:加上他送我们的和欠账的两棵,一共是花了30元买了20棵花。

父亲说:这假花不便宜,合到1.5元一棵了。

我还不相信,父亲说:那你就好好养着看一个月后吧!

呵呵,不用等一个月,过了十来天,这个花苗茁壮成长起来了,叶子越长越大,长成了一个神奇的大苗,有一尺高,但是叶子也分叉了,跟牡丹叶差别越来越大,也说不出是什么,但是确实不是牡丹花。

又等了一个月,我把它拔了。

当然,那个卖花人再也没来。

回到这个铁锅的问题,我想说这个锅肯定是质量不错,不存在骗人,但是我感觉是不是用了这种类似的营销手段,现金买便宜,欠账价高几倍,不论在哪里,总有多数人精打细算,用现金买便宜的锅,至于欠账的还是少数,最后欠账的加现金买的一平均,卖锅人还是挣钱!


微微水暖厨卫


说到农村的赊锅人,估计也只有上了岁数的人能知道这件事情了。几十年前农村的生活很贫困,饭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根本没有钱来置办做饭的家伙事儿,后来在农村出现了一些赊锅的人,锅先赊给大家,等大家有钱了再回来收,不过已经距离赊锅几十年了,那些赊锅人却再也没有回来要钱,他们都去哪了呢?

打小就记得我家旧房子里放着一口很旧的大铁锅,后来我们搬到新家后奶奶又将这口大铁锅从旧房子中拿到新家,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奶奶没把旧大铁锅扔掉是觉得以后还有用处,但是搬到新家后那口大铁锅也一直没有用。去年我在家没事收拾家里没用的东西,就把这口一直没用的大铁锅放到三轮车上打算卖掉,奶奶看到后不仅把我批了一顿,还从新把大铁锅放回原来的位置。

后来问起爷爷为什么奶奶把那口大铁锅看的那么重,是不是他们结婚的时候从娘家陪嫁过来的,爷爷便跟我讲起来那口大铁锅的故事。原来那口大铁锅并不是奶奶出嫁时的陪嫁物,而是别人赊给我们家的,到现在还没给人家钱,奶奶就是因为一直没给人家铁锅钱才一直没把铁锅处理掉。听爷爷说,几十年前家里唯一的铁锅已经烂到不行,但是又没有钱买新锅,这个时候村子里来了一伙赊锅的人,他们不要钱,先让老百姓免费用锅,等人们有钱了再给钱,虽然爷爷对他们充满怀疑,但是家里的铁锅实在是坚持不了几天,所以便赊了一口新铁锅。当时赊锅的人也没说铁锅多少钱,只是说等麦子涨到一块钱一斤后再来收钱,所以自那以后爷爷奶奶省吃俭用一直攒铁锅钱,现在小麦早就涨到了一块钱一斤,可迟迟不见赊锅人上门,那些赊锅人去哪里了呢?

之所以这些赊锅人并没有回来找人们要锅钱,听人们说这些赊锅人其实都是以前铁锅厂的业务员,因为那个时候人们都不富裕,没有钱买锅,铁锅厂就想出先赊锅后要钱的策略,但是还没等这些业务员去给人们要锅钱,铁锅厂就因为很多原因纷纷倒闭,那些曾经记载着赊账的账本也随着工厂倒闭消失不见,所以自然就没有人来农村找人们要锅钱。

其实在农村除了赊锅以外,还有赊刀、赊剪子、赊鸡苗、鸭苗的商贩们,之所以在以前会有如此之多的赊账经营,就是因为大家都彼此信任,并不用担心会有人不认账,这和农村人淳朴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悠悠乡村路


为什么有人说几十年前农村常见的“赊锅人”再也没有回来要钱,人都去哪了?

几十年前的“赊锅人”其实和“赊刀人”一样,他们在那时赊锅、赊刀时讲“猪过千、年过万,苞米到一块时来收债”,但现在猪价早就过千了,牛家也到万元,苞米也有一块了但当时那些赊锅人并没有回来收债,这是为什么?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他们不会回来,而且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回来。

这些赊锅人那时整得很神秘,说了很多预言,那些预言在当时农民看来根本不可能。他们那些赊锅人就是利用了这一点“预言、稀奇”来吸引眼球,好达成他们的目的卖锅、卖刀等。

他们那时卖的刀啊、锅啊什么的,其实都比我们就铁匠铺买的贵一半还不止。那时人们买不起锅,就是那烂了半边的锅子也是在用来炒菜,那时去铁匠铺买一个锅子也就8块到10块一个,但他们卖20到25一个,这在当时就是天价,那时工资才百来块钱一个月,买一个锅花了四分之一的工资是不是天价。

他们先说锅子如何好,但价格太贵很少有人买。他们就说可以赊,再说一些预言一样的话,等到预言成真时再来收债。其实那时人们都比较老实本分,敢赊锅的真是少数,很多都是直接掏钱讲价少一点买的锅。

按照赊、卖1:1的比例,他们那些赊锅人都稳赚不赔,因为他们的价格本身就高,再者经过这么一搞卖的数量是铁匠铺几个月的数量。你们说他们赚不赚,还会不会回来?

其实他们那群人和现在农村集市上免费送东西,再让你买东西的人是一个套路,农村人很多上当受骗。

但唯一的区别就是,那时是真货,现在钱花了买到的却是假货。那时在赊锅人买的刀、锅、剪子什么的,到现在都还有人在用,而且还很好用。

以上是小晓个人观点,有不同观点及补充请留言,谢谢大家!

关注小晓每天给你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小晓农民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不禁想起来小时候的各种情景,小时候经常能够见到手里拿着铃铛游街串巷的各种小生意人,有可以用大米换菜刀的、有可以赊账的铁锅、还有可以用面粉换的粉条等等,那时候感觉不用钱也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是后来很多可以赊账的生意人却没来要钱,这是为何呢?

什么是赊锅人?

过去农村经常能够见到很神奇的生意人,他们有些还是操着外地口音,背着东西到村里面卖。其中很多生意人都会赊账,那时候村里到城里一趟是非常不容易的,并且要买什么东西也都是去供销社很少有固定的商店。很多生意人就专门到村子里买东西,村里面买东西的也挺多。记得那时候经常会有买粉条的来村里,每次也都是赊账,说是如果回家吃了是真粉条才会来收钱。夏天的时候还会有卖西瓜的,卖西瓜的用豆子、面粉都能换,根本用不着钱。

当然这些生意人当中最神奇的一种就是——“赊锅人”,他们往往是几个人一起,外地口音,带着铁锅、剪子、菜刀之类的铁制品,到村子里卖。他们神奇的地方就是赊账的时间是不确定的,而且每次赊账的时候所说的付款时间都非常的神奇,比如说鸡蛋5毛钱一个的时候、大米一块多一斤的时候、红薯一块多一斤的时候、结婚彩礼过万等等之类的,到这时候赊锅人才会来要钱。但是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来看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时的鸡蛋最多几分钱一个,红薯可以说是主粮,价钱也是几分钱一斤,而白面家中几乎没有,结婚的彩礼只需要百十块钱而已。

而赊锅人卖的铁锅的质量听老人说还非常的好,而缺点就是价钱很贵。当时市面上的铁锅也就几块钱一个,但是赊锅人的铁锅的价钱却要高出正常价位好多,有些甚至要几十元一口锅。虽然价位比较高,但是村里面买得人还是有的,大家都是和赊锅人签好赊账的条子,按上手印就成交了。但是后来赊锅人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回到村里收欠款的。

和赊锅人类似的还有很多其他的生意人,比如当时村里面还有来赊雨伞、雨鞋的,说法是等到一头猪价钱过千元,玉米要从水里收的时候再来收钱。

赊锅人为何不要账了?

其实关于赊锅人为何没有来要钱,也是有很多的说法的。有些人说是因为这些赊锅人都是来自比较偏远的地方,几十年过去了,来一趟收欠款可能并不是十分的划算。还有人认为当时都已经做生意的生意人,现在应该都已经发家致富了,所以对于当时的哪些赊账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还有说法是,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当时赊账的人不好找,甚至有些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这些老账不好处理。并且现在的物价已经比过去不知道涨了多少倍了,当时的哪些欠款放在现在估计也没多少钱,所以很多已经老了的赊锅人就不再要这些钱了。(三)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几十年前,农村常见的“赊锅人”,为何没回来要钱?人都去哪了?

“赊卖”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当时的经济情况大多不好,购买商品的人大多都不能付得起钱款或者说着急把自己的货物兜售出去,所以就出现了拿货物的时候不能付钱就可以拿东西的购货模式,常见的有赊剪刀、赊米、赊油、赊锅等,能赊的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也不会很贵。但是在赊的时候一定要留下自己的姓名、字据或者具体的家庭住址,等到下次或者来年再来村里的时候统一再收齐所有的货物款,赊卖其实是一种很无奈的做法,如果商人可以收的够钱,自然不会采用这种方法了。


“赊锅人”相信很多年轻人都没听过,但在我们那个年代可经常会见到,而且很受大家的欢迎。记得,在我小时候就见到过赊锅人,这是我们当地的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走的时候所有家里都拿到了新的锅,而他却拿了一堆字据回去了,村里的人以为他第二年会回来,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就是没有等住,村里的人还经常会提起这件事,有些老人等了一辈子都没有见到他回来。

“赊锅人”没回来的原因其实特别简单,无非也就以下两个: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能把这个村里赊走的锅忘记了,毕竟这种生意人每年走南闯北,肯定要遇到很多的人,所以遇到记不清楚账的事也时有发生;第二赊锅人因为身体原因可能早就身亡过世了,赊锅人的年纪也大多比较大,身体大了以后出了什么疾病也经常会碰到,老人去世以后,即使自己的孩子知道有这么件事,因为钱不多,所以也就不想要了。


家里赊的锅如今早已经被家里人扔掉了破烂堆里,这笔账也就不了了之了。现在人们的经济情况越来越好了,赊账也早已经不存在了,但这种事情应该被我们后人知道,毕竟这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在你生活的地方你是否见过赊卖的做生意模式,赊锅人在你生活的时代有见过吗?


老农民说事


几十年前「赊刀人」下乡把锅和菜刀赊给农民,早已过了当时约定的期限,或者当时的预言都实现了,这些神秘人再也没回来过,货款都不要了吗?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其实,除了赊锅,赊刀、锄头、剪刀也赊,甚至还有人挑着鸡鸭苗赊给农民的,但这都被称为「赊锅人」。赊货可以理解,毕竟会来收账嘛,可鸡鸭苗却不一定会收钱,当时「赊锅人」放下话说,鸡鸭苗长大后按母鸡母鸭收账,公鸡和公鸭则免费赠送。


有些「赊锅人」确实如期而来收账,而有些却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他们都去哪儿了呢?

一、「赊锅人」的营销手法

赊锅确有其事,但刺楸认为这是营销手法,就像送优惠券一样,让人感到很划算,其实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消费。

况且赊购比现金购买要贵许多,有时还需要预付部分现金,其实预付的部分现金可能就是成本了,即便收不回来也不会亏。

有了这个噱头,一个村民会介绍另一个村民来,最后越来越多的村民都来围观,不想买的也会跟着买。



有这个营销方法,村民们对「赊锅人」很信任,加上「赊锅人」的三寸不烂之舌,现金购买的是绝大部分。

至于赊出去的锅,其实来不来收账都已不重要,钱早就赚到了。离开村子后,可能帐本都随便处置了。


三、放出「预言」,以神秘吸引人

有部分「赊锅人」很神秘,常说一些遥不可及的「预言」,当「预言」实现后就会来收账,例如「麦价涨到一元」、「猪肉价涨到10元」、「猪上千,牛过万」。在普通农民看来,这些话在当时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也许「赊锅人」是做慈善的。

其实,这部分「赊锅人」可能并非慈善家,也非预言家,他们也只是打胡乱说,只是打消农民赊锅的顾虑把锅赊出去,以此让农民放松警惕心,以便实施其他不太光明正大的事。以赊锅为名,形踩点之实,为做其他「生意」而掩人耳目。

三、时代变迁,没法再来收账了

有些「赊锅人」没准备放弃回来收账,但很无奈,时代发生了变迁,受不了。刺楸总结了以下几点。

1、「赊锅人」家庭变故,或者除了其他意外,那些货款并不重要了。或者「赊锅人」的生意越做越大,那点钱对就像一点角角票,不值一提了。

2、农民进城了,某些地方的村民已不多了,当年赊锅的村民已很难找到了。

3、「赊锅人」已老,无精力再去当年的那些村子收账了,儿女也不愿去收这点点,去一趟的盘缠可能比货款还多呢。



以上就是刺楸对神秘赊刀人再也没到农村收账的看法,要是觉得回答得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几十年前,农村常见的“赊锅人”,为何没回来要钱?人都去哪了?

铁锅厂在几十年前,都是国营或者是集体建造的,由于铁锅是地方生产资料,国家和集体独家经营。铁锅制造是没有计划,只有目标,盲目地发展生产,销售量是有限的,导致生产过剩。几十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那几年,铁锅厂实行自付营亏。铁锅厂工人多,每个人的每月工资却成了工厂的大问题,而生产的铁锅十分过剩,堆满库房,销售量基本稳定,非常难于销售,哪怕打开大门赊购,都是无人问津。铁锅厂制度暂时没有改革,产品销售不了,资金不能回收,工人工资无法兑现,只有发动工人,送锅下农村,进农户。

那时候农村改革刚刚起步,经济非常落后,农民手中的日常零花钱少之又少。就算家里缺少铁锅用,也无法购买。铁锅厂工人送锅上门,回收资金发工人工资,仍然收不到钱,于是,干脆将铁锅赊卖给农民,计上帐,打上欠条,约定几年内还锅钱。随后,铁锅厂实行改革,大量工人纷纷下岗,自谋生路,这些赊账成为一堆乱麻,没有头序,欠条上甚至赊账人地址都未留,清收非常困难,而且非常难找到赊帐买锅的农民。后来铁锅厂实行关停并转,国家或集体重新调整工厂,赊账工人基本全部下岗,赊账再无他人下乡收帐,赊锅帐却成了死帐。

总之,几十年前的赊锅人都成了下岗工人,赊锅欠条都移交铁锅厂。几十年后,这些赊锅人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在40年前农村的确来了一批赊锅的人,说话象唱歌一样,那时我才9岁,感觉这些人说话好奇怪,他们挑着铁锅吆喝着赊锅,要是买了锅,赊锅人说至少5年以后才来收钱。直到现在我觉得都是个迷,也没人来收钱。时间都过去40年了,我估计赊锅人早就死了。所以没有来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