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

梦幻之星V


年羹尧、隆科多被杀,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不把雍正放在眼里,恃宠而骄,骄横跋扈,更是胡作非为,更都是有造反之嫌。所以雍正怎么会放过他们呢?



而张廷玉,他终雍正一朝始终都恪守着为人臣子的本分,不骄不躁,雍正赞其:“和平端正,学问优长”,如此这么一个忠心耿耿,办事能力又是极强的张廷玉,雍正又岂能舍得杀呢?

年羹尧。康、雍名臣,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是雍正朝少有的文武全才。康熙四十八年,不到30岁的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地方封疆大吏,四川任上他兴利除弊,使四川获得大治,因此受康熙嘉奖。康熙六十年,因政绩卓越,被康熙晋升川陕总督,总揽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军政,成为清朝西北权力最大的官员。



雍正即位后,作为绝对的亲信,年羹尧更是平步青云。雍正元年正月,雍正下诏:“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 ,自此年羹尧总揽清朝西北一切事物,形同“古皇帝”般,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北诸省上至总督,下至府县,皆需听命于年羹尧。

同年十月,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西陲再起战火,清朝西境危矣。随后,年羹尧被雍正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总督各军,负责平叛事宜。雍正二年,年羹尧“分道深入,捣其巢穴”,青海叛乱遂定,“年大将军”威震西北。而后,雍正晋升年羹尧为一等公,其父年遐龄册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同时再赏一子爵,由其子年斌继承。



此后,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他不但赐予年羹尧可自行决定西北诸省官员的任用,且还下诏:“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就是让整个大清朝要世世代代记住年羹尧的功绩。

而后,雍正更是亲赐年羹尧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原皇族才能使用的非常之物,可以说此时的年羹尧俨然就是雍正朝第一宠臣,更是第一权臣。



可是就是受到如此待遇的年羹尧却始终不满足,他借着雍正对他无底线的宠信,开始变得越发的骄横跋扈,最终在接连做错了几件事后,逐渐失宠于雍正。

第一、擅作威福。当时年羹尧恃宠而骄,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逾越之事是越做越多。当时,年羹尧要求属下官员在接受他赏赐之物的时候一定要“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巡抚的文书本应该平等称之,可年羹尧却要擅称“令谕”,把原平级的官员视为下属;以臣子的身份让身为郡王的蒙古王族对他行跪拜之礼。



可以说年羹尧的行为已是十分逾越,更甚者在雍正面前,年羹尧也是举止失仪,“御前箕坐,无人臣礼”。最终这等作为让雍正的心中渐渐有了不快之心。

第二、结党营私。当时雍正为了表示对年羹尧的重视,他特别下诏凡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本来这等信任年羹尧应该好好珍惜,更应该慎之又慎,可是年羹尧非但没有珍惜,反而是借着这个权力结党营私,在西北完全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朝廷,他排除异己,任人唯亲,更是大肆贪赃枉法。



如年羹尧就曾借着手中的权力,冒领军功将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推上了直隶布政使和署理副将的职位。

第三、贪赃枉法。年羹尧在西北不足十年的时间就收刮了数百万两的白银,这等贪赃枉法显然是力主反腐的雍正所不能容忍的。

也就是如此,在年羹尧自己一步步的作死下,忍无可忍的雍正最终对年羹尧下重手了。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甲戌日曾经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被雍正以九十二款大罪下大狱,而后年羹尧自裁于狱中。



隆科多。名门之后,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他是由清一代被皇帝(雍正)公开以“舅舅”相称的大臣。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雍正在时任步军统领隆科多的帮助下,得以顺利继位,可谓是雍正朝第一功臣,因此深受雍正恩宠。雍正一即位,隆科多就被赋予总理政务的权力,并授吏部尚书衔。之后,雍正更是赋予隆科多在朝廷铨选官吏时,可不经请奏直接任用,故人称“佟选”。



雍正二年,隆科多与年羹尧一起被赐予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等非常之物。可以说隆科多与年羹尧同为雍正的左膀右臂,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两个人对雍正都有巨大的帮助。可隆科多却同样与年羹尧犯了一样的错误,那就是恃宠而骄,骄横跋扈,贪赃枉法。

他不但自己大肆收受贿赂,还纵容家奴索贿,同时更是与年羹尧狼狈为奸,结党营私,对清朝的政治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如此,雍正五年,雍正以四十一条大罪,将其幽禁于畅春园,次年病死。



综上所述,可以说年羹尧和隆科多死有余辜,他们曾经都深受雍正的宠信,雍正对他们可是掏心掏肺,不但赐予他们“年选”、“佟选”这样的大权,还都赐予了他们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等皇族才能使用的物件,只能说雍正对他们的厚待已是为人君者能给予为人臣子者最高的赏赐。



可是就是如此,隆科多、年羹尧却始终都不满足,他们不但不感激雍正的厚待,还借着雍正对他们的那份信任,行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之事,最终他们这等胡作非也就是惹怒了雍正,也让他们自己付出了血的代价。


澳古说历史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柯隆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关于这个问题小姐姐先给大家透漏三点原因,然后咱们再详细解说。

1,张廷玉身为文臣,不像年羹尧和隆科多一样拥有实权,手握重兵。

2,张廷玉之父是雍正的师傅,在身份上,张廷玉算的上为亲信之人。

3,张廷玉自身勤勤恳恳,对雍正忠心耿耿,又不恃宠而骄。



从康熙在世时,张廷玉就已经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开始崭露头角了,到了雍正皇帝继位的时候,更是深受重用,还曾被雍正立诏宣布死后可以享有太庙,是清朝唯一一个可以拥有自己太庙的汉人,由此可见他的受宠程度了。至于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受皇帝宠信?其实,张廷玉自己已经有答案了。


张廷玉曾在《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记述了雍正皇帝相中他,并对他寄予厚望的原因:一,“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有才干,其实就是指张廷玉学识渊博,气度不凡,有谋略,有才干;二张廷玉为张英之子,而张英曾教习雍正四书五经,为其师傅,所以,张英对雍正来说是一个可以为之重用的难得的贴己之人。而雍正能登基为帝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登基后的雍正就开始大力扶植自己的势力,培养亲信,而在这时,张廷玉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总的来说,张廷玉后来能步步高升,并一度成为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全是赖于雍正的一手栽培。


(张廷玉剧照)

尽管张廷玉深受重用,但并没有因此恃宠而骄,作出不恰当的举动来,这一点从雍正对其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雍正可是在九子夺嫡中获的胜利的那一个,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使用的手段都相当残酷,可以说是一个杀伐决断,心狠手辣之人,眼中也是容不得半点沙子,在这样一个人的手底下讨生活,可以说容易也可以说不容易。一方面,雍正对那些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还是不错的,看初期的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待遇;另一方面,雍正眼里又容不得沙子,是不可能允许有功高震主的人出现的。看隆科多和年羹尧后来的境况。


(年羹尧剧照)

而张廷玉这个人,雍正却对其十分的好,要不然也不会在临终前选派他辅佐新帝。据史料记载,雍正帝在临终前,命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顾命大臣在古代是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也是指代替皇帝掌管朝政的人,其权势应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而能被选中做“顾命大臣”的人,才能、品德一般都是文官中的翘楚,做事也都比较小心谨慎。除此之外,雍正还留下遗诏许张廷玉在百年之后配享有太庙。

再对比下年羹尧和隆科多,他们虽然都是辅佐雍正登基为帝的肱骨之臣,可后来却仗着自己是有功之臣而为非作歹,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况且他们手里还把有重兵,雍正皇帝自身疑心也比较重,他们两个还不知道收敛自己。

所以他们的存在严重威胁着雍正的皇权,还有就是他们跟随雍正多年,知道他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雍正就杀了他们灭口。


小姐姐讲史


真是历史上的张廷玉在康熙年间的地位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描述的那样,是什么上书房大臣。实际上,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张廷玉的身份还仅仅是一个吏部左侍郎,副部级官员。加之又是汉臣,其实际拥有的权力其实非常有限,压根儿就没有资格涉足储位之争。张廷玉的真正发迹,其实是从清世宗(雍正)即位之后才开始的。



张廷玉,康熙十一年生于北京,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二十八岁的张廷玉以进士身份入仕。此前一年,其父张英正式成为文华殿大学士,位列宰辅。但是,康熙四十年,张英便以年迈多病自请致仕,退休了。之后张廷玉一直在中枢系统工作,充当秘书之类的角色。康熙五十五年,四十四岁的张廷玉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成为副部级官员。之后,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张廷玉一直在礼部、刑部、吏部等多个部门的副职上轮转,始终没能更进一步。



但是,多年中枢系统的秘书生涯练就了张廷玉过硬的文案功夫,成为了其后来发迹的优势之一。据说,张廷玉每每代笔拟旨,皇帝随想随说,内容非常散、乱,且以白话为主。但是,张廷玉凭借过硬的文案功夫,通常情况下,皇帝的话刚说完,张廷玉以正式行文的格式拟出的圣旨也已经写完了,而且几乎全部都合乎皇帝的心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来的。



正因为这过硬的文案功夫,张廷玉最终进入了刚刚即位的雍正眼中。加之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和雍正又有师生之宜,张廷玉的性格也非常对雍正的脾气。而且,张廷玉也的确有两把刷子。因此,雍正即位之后对张廷玉大加重用。最终,张廷玉官至保和殿大学士,位列宰辅。并且成为了清朝最早被授予伯爵的文臣之一(清初,文臣授爵者很少,且爵位偏低,就连范文程这样的文臣领袖最终也只是得到了精奇尼哈番,也就是子爵的爵位),而且还成为了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到这里提问中的问题就明了了。为什么雍正除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尧,却没有除掉张廷玉。因为雍正初年,张廷玉的地位并不高,而且也没有涉足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正是雍正对他的重用,才使得后来张廷玉成为了文臣领袖之一(另一位是满洲官员鄂尔泰)。那么,雍正为什么要除掉张廷玉呢?雍正之所以除掉隆科多和年羹尧,说到底还是他们手中握着兵权,加之位极人臣的地位和高调的行事风格,已经对皇权造成了掣肘、甚至威胁。张廷玉作为文臣,首先手中根本没有兵。而且,张廷玉从事的基本还是中枢系统的文职工作,对雍正的皇权非但没有产生掣肘和威胁,反而起到了帮助和补充作用。试问,雍正为什么要除掉张廷玉?



再者,张廷玉和另一文臣领袖鄂尔泰一直面和心不和,汉臣和满臣以二人为中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党争之势,而这一点正好可以达到中枢权力平衡的作用。如果雍正除掉张廷玉,必然会使得鄂尔泰一家独大,这绝对不是雍正愿意看到的。那么,雍正就更没有除掉张廷玉的必要了。



此外,张廷玉在雍正朝的十三年里,是非常低调的。否则,以雍正的性格,张廷玉如果过于高调的话,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但是,雍正去世之后,形势急转直下,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清高宗(乾隆)对于张鄂党争本就反感,加之老臣当权已然对乾隆的权力造成了掣肘。张廷玉最终还是遭到了乾隆的无情清洗,被乾隆折腾得死去活来,甚至罢免了雍正赐给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但是,乾隆对张廷玉过往的功绩应当说还是认可的,整归整,却没有要了他的老命。而且,张廷玉死后,乾隆最终还是给了他配享太庙的殊荣。


农民工歪说历史


我是飞越沧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雍正其实并不是个杀人狂魔,他统治时期强制执行的官绅一体化,让官员、士绅们也要纳税赋服徭役,这得罪了许多读书人,因而被这些读书写文章的群体妖魔化,以致留给后世人的形像并不是太好。

雍正虽被称为冷面君王,却是个容易真情流露的人,他对待年羹尧、张廷玉的一些行为,是历代君王所没有过的。他的真情流露出来实在容易让人肉麻。

年羹尧和隆科多从宠臣红人最终祸至而身死,更多原因还是他们自身出现的原因而导致的。

第一宠臣年羹尧,不作死便不会死

年羹尧是镶白旗人,在康熙朝时就被康熙赏识,并被纳兰明珠拉拢,成为明珠的孙女婿,几乎成为八爷党。在康熙后期,年羹尧率军平定西藏和青海的叛乱,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重臣。。

年羹尧逐渐成为四爷党是在康熙四十八年,这一年,康熙把镶白旗划归雍正下属,并在康熙五十年时,把年羹尧的妹妹嫁与雍正为侧福晋,有了这双重关系,年羹尧才正式成为四爷党。

由于有了年羹尧这样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支持,雍正在九子夺嫡的激烈竞争中也是有了底气,在登上大位时,也才能从容的瓦解异己力量。雍正对年羹尧也是宠幸有加,圣眷不断,先是任川陕甘陕总督,又是封抚远大将军,一等公爵,太子太保,年家一大家子都被封了爵位,而年羹尧也是成了西北名符其实的土皇帝。

雍正大小事都要和年商议,西北地区上至总督下至知县的官员任免都是征询年的意见。年有个头疼脑热,雍正不惜千里之外,都时常下谕派人去问候赏赐医药,有了好吃的,像荔枝,为了让年吃到新鲜的,都命快马运送到西北给年羹尧品尝。甚至不怕肉麻的说道,“要我如何来疼你”,还感叹没能拥有十个像年羹尧这样的人来帮自己治理天下,雍正甚至还在谕中说,“希望能和年做个君臣相互知遇的千古楷模,”

在雍正几乎没有下限的恩宠下,年羹尧却是越加的狂妄而不知收敛,在西安行辕的时候,年羹尧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竟然大搞排场,吃饭的时候称“用膳”, 给人东西叫“赏赐”,而且辕门和鼓厅居然还画上了龙的图样,连总督、巡抚迎送他都要跪拜。

在他回京述职时,雍正用高规格来迎接他,文武百官不仅出城郊迎,而且王侯以下官员都要跪迎。年羹尧骑在马上对百官是眼睛都没扫一眼,只是对向他行礼的王公们微微点了点头。见了雍正也是大马金刀的坐下,毫无君臣之礼。

雍正对年羹尧的狂妄是一再容忍,也在给年羹尧的谕旨中不断提醒和警示,年羹尧对雍正的警示视若无睹,仍然我行我素,不守人臣之礼,最终雍正忍无可忍,抓住年在上表中颠倒成语“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以藐视君上为由开始惩治年,最后调凭为杭州将军,最后下狱赐自缢而死。年的死更多的是自己在作死。

隆科多之死,与年羹尧有些类似

隆科多,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从给康熙当侍卫起家,先是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在康熙五十年时,被任为步军统领,掌握北京的警卫力量。

隆科多并不像年羹尧那样早早的就是四爷党成员,反之,他一直是游离于四爷党之外,直至康熙去世前一刻才成为雍正的支持者。隆科多由于掌握的是京师的兵权,也一直成为各争嫡派系争取拉拢的对象,而隆科多也一直是持璧而估的态度。

“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这是雍正即位之初写给年羹尧的朱批,由此言语可见,连雍正自己都不知之前隆科多会拥立自己。

在康熙死后,隆科多宣布的康熙遗诏,由雍正继承大统,这才结束了夺嫡大剧。外有年羹尧,内有隆科多,都是手握重兵之人,才让雍正得以压服诸派不服的势力,得以坐稳皇位。

隆科多拥立雍正登位后,雍正也是投桃报李,封他一等公爵,加太子太保,总理事务大臣。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还在对他的诏书中,亲切的称呼其为舅舅,这也是开了诸朝皇帝对外戚之先河,可见隆科多之受宠幸,成为和年羹尧一样炙手可热的宠臣。

但一切在雍正三年风云突变,隆科多开始失宠,先是罢免了他的步军统领,接着又是削去太保及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到雍正五年时,最终被幽禁于畅春园旁,一年隆科多便幽愤而死。

雍正处置隆科多,在于隆科多和年一样,得宠后也开始恃宠而骄,专横妄为起来,吏部司官对他“莫敢仰视”,唯命是从,以至于时人称由他主持的铨选为“佟选”。 在清算“八爷党”的问题上,隆科多为与他交好的人开脱,这让雍正极为不满。在年羹尧获罪被调任杭州将军时,隆科多又与年有暗地勾连的举动,这让雍正更是大怒。

隆科多甚至有参与弘时与弘历的太子之位之争,这是触了雍正的大禁。这也是隆科多从宠臣一举成为弃臣的原因。

反观张廷玉,为人臣楷模,知进退懂收敛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雍正的老师,这也让他们的关系更为亲近,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在康熙朝时就受到赏识。雍正继位后,对这位能臣也是宠幸有加。先是提拢为礼部尚书,又调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雍正帝在临终时,任命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还遗诏,让张廷玉有配享太庙,这可是终清一朝,唯一享此殊荣的汉臣。

张廷玉与年羹尧、隆科多同为雍正时的宠臣,不但完满度过雍正一朝,在雍正临终时还受重托,享受到更隆重的恩赐,这是因为他懂得收敛知道为臣之道,知道如何回避君王的猜忌。

首先,张廷玉能够完满的配合雍正的工作,雍正为政时细致繁琐,对文字工作也要求极高,张廷玉又是个出色的文秘高手。由于工作配合融洽,君臣感情关系也好,一次张廷玉生病,休息了两时,病好后进宫,雍正对近侍说,“你们知道朕连日臂痛吗?”近侍一脸懵逼,雍正解释道,“大学士张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这不就是我臂痛吗?”。雍正这种真情流露,对年羹尧、隆科多、张廷玉都有过。这也说明,雍正对身边的近臣还是很交心的。这就要看这些得宠的近臣会不会处理好这种关系了。

在雍正十一年时,张廷玉回家省亲,走了几天后,雍正就开始想念张廷玉,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没有分离,我和你本是君臣,但情同密友。”

雍正和张廷玉的关系确实是超超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而张廷玉也很是知道进退,做人是一向谨小慎微,不事张扬,他这种性格也很合雍正之意。他的大儿子张若霭考取了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却请求雍正降低其儿子榜上名次。他的理由是“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鼎甲,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闻后自是龙心大悦,赞赏张廷玉的高风亮节。

一次,雍正突然要赏给张廷玉两万两银子,张廷玉连忙跪倒谢恩辞谢,雍正却颇动感情地说:“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领赐勿谦。”在拉帮结派走门串亲混杂的朝廷关系中,对张廷玉的评价是,在朝中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样的张廷玉,对自己毫无妨害,又怎会让雍正去处置他呢?


飞越沧海新史观


做人一定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

在雍正做皇帝的13年当中,年羹尧和隆科多一直为他尽心尽力。但是由于两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使得雍正觉得这两个人如果不除的话,肯定会威胁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就将两人除掉了。但张廷玉却躲过了一劫,这到底是为何?

小心翼翼,做事谨慎

有关于张廷玉是否触动了雍正的逆鳞,想必大家也不太清楚。但是他这个人是特别谨慎的,特别是一件事儿,乾隆对于他有点不太喜欢,于是就派人搜了他的家,看一看这个文人有没有写什么不满的东西。结果最后什么都没有发现。所以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办事儿特别小心。

出身低微,没有势力,可放心的用

他这个人是汉族人,在当时社会地位很低。无论他作为一个文人怎么厉害,但是还是不能比得上旗人出身的将军。还有就是对于雍正而言的话,这样一个人可能说得上是一个好帮手,况且他又不会带兵打仗。所以也就放过了。

恪守礼法,遵守为臣之道

他作为一个汉族臣子,在康熙39年的时候中了进士,后来就一直小心翼翼的再给皇家做事,所以想想看,他在康熙雍正身边都做过事。所以也算得上是一个老臣。并且他也没有做过什么犯上的事,所以雍正对于他还是很喜欢的。

雍正之所以杀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主要还是两个人得意忘形,渐渐忘了自己是谁。张廷玉之所以能安稳的活下来,除了小心之外,最主要的是不会做越矩的事。


说古明今


首先雍正皇帝又不是疯子,其次收拾张廷玉的不是雍正,而是他的儿子乾隆。

雍正皇帝其实是皇帝里面很少见的直男癌,特征就是勤勉,务实,爱才,直接。

你看看他批阅的那些奏折就知道——

“朕就是这样汉子”

不错,这就是货真价实的雍正的朱批。古往今来可能没有哪个皇帝的折子这么可爱了。然而雍正在历史上的名声却是残暴——杀父亲,杀功臣,杀兄弟。所以可能就给大家一个感觉,雍正是个和你玩着玩着就把你拖出去杀了的暴君。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怎么可能收拾得好康熙晚年国库空虚的烂摊子,又给乾隆留下作一辈子的几千万两白银的资本?

首先说杀父,雍正百分之一千是合法继位的,不存在弑君夺位一说,康熙遗诏说得很清楚,就是要传位给皇四子胤禛,满汉蒙三种文字,可不是你改一个传位十四爷成传位于四爷那么简单的。

但即便就是这样子合法继位,雍正也怕,怕自己说不清楚。如果他像康熙,乾隆那样正大光明的被传位,那自己也一定很骄傲很自信,而自己偏偏是一个太子不行了,临时替补上去的,还是秘密定位,这个说出去就很不骄傲。

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李世民,朱棣这样直接就是带兵反了的,谁BB砍谁,大多数不是正大光明继位的,事情都不好做。而康熙死之前,就没有公开宣布过自己对雍正的承认,而雍正又不能带兵到处砍不服的,所以这个皇位坐着,是随时担心有人质疑自己合法性的。然而他做的事情又是要得罪满清贵戚利益的,汉人、臣子说你来路不正没关系,但是如果黄家这些兄弟们也这么说,那自己的合法性就真的完了,这个一旦受到质疑,话语权,行政能力就算完了。

再来说兄弟,你做了皇位我就做不了,更重要的是,我不但做不了皇帝,还要被逼损害自己利益去改革,所以拼命造谣,而这样造谣一定损害雍正的合法性,所以必须收拾。

其中,隆科多就算是皇亲贵戚,他是康熙皇后的兄长,雍正的舅舅,虽然说他是亲雍正的,但是当雍正把其他反对派兄弟收拾殆尽,那么隆科多这里就是一家独大,一家独大又手握重兵,而且还勾结西北年羹尧,那隆科多就到头了。

而年羹尧其实只是一个汉臣,最后被一撸到底完全是自己不知道天高地厚作死咎由自取。但是年羹尧偏偏又必须作死。因为手上沾了太多鲜血,为雍正做事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而且在外打仗得罪敌人,得罪地方,在朝内,作为一个崛起的汉臣手握大权,得罪满清贵戚,自己如果不稳稳抓住权力作威作福,就会被人清算,但是自己抓权力太死,又会被雍正忌惮,所以年羹尧一开始就走的是不归路。历史上任何人做到年羹尧那个位子都是死路一条:

1. 不能主动退,退了的话,对手,敌人想碾死自己很容易。

2. 必须表现出贪腐奢靡,向皇帝表达自己其实就是贪恋名誉财富,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所以搞搞年选,见见蒙古公主,取一堆姨太太,这些都是正常封建官僚的做法,但是偏偏被雍正解读成了年羹尧要学自己,做皇帝。

3. 结交隆科多,搞年选。因为年羹尧怕呀,所以他需要京城里还有官僚系统里有人给他通风报信啊。换成是任何人都会这么做,但是这个被雍正理解为了年羹尧想谋反。

所以年羹尧本来不是皇家的人,去革人家皇家的命,最后的结果是不得善终,这是历史必然。除非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战死,或者累死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那就是完人,但是也不保证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自己一大家子人被清算。

再来说张廷玉,张廷玉没有碰实权,只是一个职业秘书而已,这个职业秘书就是帮雍正写文件和演讲稿的,有了军机处以后,连做决策的权利都没有,就是雍正口述,职业秘书写谕旨然后安排发出去。张廷玉说好听了是军机大臣,说难听点就是古代的人肉打字机,雍正如果把老张收拾了,那就自己写工作计划,写邮件,发邮件,寄邮件,收邮件,回邮件吧。

所以雍正到死都是很像把这个很好用的带有“人工智能”的人肉打字机带到另一个世界去的,允许张廷玉这唯一的汉大臣配享太庙。

但是乾隆就不这么看。

当张廷玉混到了乾隆朝,因为已经在康熙,雍正两朝做得很好了,雍正也答应让他配享太庙了,荣誉已经达到了汉大臣的极端,再往上走,就是犯错误,或者学年羹尧了。

张廷玉没有那么傻,希望见好就收,于是不停的给乾隆打报告——我老了,要回家抱孙子了,我给你们家干了大半辈子了,还是想多领点养老保险!

但是乾隆这个自恋狂偏不放——给我爹干就是干,给我就不是干?我哪点不如我爹?

乾隆需要张廷玉的存在,证明自己很牛逼,更重要的是,让他和鄂尔泰制衡。张廷玉害怕成为年羹尧,努力要退出——我一个汉大臣,哪里搞得过你们满清贵胄。

于是就上演了乾隆一直就批评张廷玉,张廷玉就一直消极怠工不情愿,两个人打打闹闹给满朝文武看。

张廷玉:你看,我真的没有多少野心,就想抱孩子,还有点贪恋名誉——配享太庙说好了的哦。

乾隆:就不准你走,我是十全皇帝,比我爸我爷都有魅力,你就是必须证明我。收拾你,就是树立我的权威。

所以张相爷辛辛苦苦一辈子精明,最后被乾隆收拾得差点晚节不保,如果再多活几年,恐怕和年羹尧就是一个下场了。但是乾隆和雍正不一样,作为一个泡在钱罐子里长大的皇二代,矛盾没有那么深重,杀机也不是太重。最后还是承认了张廷玉的一生功绩。

中国的封建官场,可能是比《纸牌屋》复杂更多的权力游戏。直接来不行,绕着弯更要注意,干得太差上不去,干得太好下不来。最后只要不扑街的,都是人中豪杰。

坚持优质原创,希望各位大佬们多多鼓励!


HannibalLecter


雍正皇帝之所以收拾年羹尧和隆科多,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人都威胁甚至险些动摇他的统治利益。保留张廷玉,亦是为了自己和大淸的江山社稷。

张廷玉,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他进士及第四年以后,就入值南书房,进入了国家的权力中枢,可谓仕途顺遂,扶摇直上。当然,张廷玉之所以官运亨通,肯定得益于他的大学士老爹张英,但也不完全是,自身卓越的才华才是他的制胜法宝,毕竟是国家的中枢机关,没有两把刷子,只是拼爹肯定不行。


张廷玉不仅才能突出,为人还很低调,从不结党营私,贪污腐败,一腔热血扑在了朝政上。这个优秀的品质被雍正皇帝高度赞赏,称其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次张廷玉请了病假在家休息,雍正皇帝对身边的太监说自己的胳膊有些疼,太监问是不是风寒所致,雍正说是因为我的左膀右臂张廷玉病了,所以我的胳膊感觉有些疼。一件玩笑之事,可以看出,两人除了冷冰冰朝堂之上的君臣关系,内心应该是惺惺相惜的。

这样低调又有内涵的张廷玉,雍正皇帝肯定是要大用特用的,当然他也没有让雍正失望。八王议政逼宫的时候,要不是张廷玉据理力争,雍正险些下不来台。他在军机处改革、赋税改革等方面也是功劳卓著。

这样一个为了大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重臣,于公于私,雍正皇帝也不会除掉。


斜杠小石


张廷玉和年羹尧二人恰好一文一武,是康熙皇帝为了拉拢汉臣所捧起来的两个标杆人物,乃一时之重臣。

可是,雍正皇帝即位之后,雍正为何收拾了年羹尧,却放过了张廷玉呢?

先说说雍正为何要铲除年羹尧。

年羹尧自21岁中了进士之后,便一直深受康熙的器重,仅仅过了九年的时间,他就已经从一个小小的进士升到了四川巡抚,并且还是实授的巡抚,不是署理的巡抚,掌管四川一省之军政。

康熙六十年的时候,年羹尧即被擢升为川陕总督。

雍正即位之后,逢罗布藏丹津叛乱,旋授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集川、陕、云三省军权于一手,人人称之为“年大将军”。

也正是因为年羹尧屡立战功,所以屡得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信任和重用,官职这才不断往上升,手中军权也才得以不断增重。

可是,年羹尧却居功自傲起来了,此乃人臣之大忌,没有哪个皇帝会喜欢这样的人。

他居功自傲到什么地步呢?雍正让他驻守边地,可是他却仗着自己立下的功劳和手中的兵权在边地耀武扬威,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去见他的话,便得对他行跪拜礼,不然别说见不着了,即便见着了也没好脸色;他奉召回京觐见雍正的途中,经过陕西、直隶等地的时候,竟然让陕西巡抚和直隶总督跪在路边迎接他;将入京城时,不仅得为他清路,还得让满朝王公重臣出城去跪迎。

这是一个人臣所能享受的待遇吗?这是皇帝才应该有的待遇呀,再让他继续骄纵下去的话,恐怕他得学多尔衮了。

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将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关了起来,对待这样一个骄纵、僭越的年羹尧,他会手软吗?

显然不会,所以年羹尧也就只有一死了,为了让他死得明明白白,雍正还让人罗列了他的九十二条罪状,哪一条都能成为他必死的理由。

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当时的雍正对年羹尧有多忌恨了。

实际上,隆科多获罪的理由也和年羹尧差不了多少,雍正能够坐稳皇位,是因为“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也是因为这份功劳,雍正才对他予以重用,并且以“甥舅之礼”待他,一直叫他舅舅。

可是,隆科多偏偏要仗着这份信任和功劳恣意妄为,以至于惹恼了雍正,被雍正罗列了四十一条罪状之后,被囚死于畅春园。

年、隆二人之所以落了个如此凄惨的结局,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他们试图用自己手中的权势去削弱雍正的皇权,触碰了雍正的底线。

所以,他们不得不死。

张廷玉则不同,年羹尧以文入武,执掌三省军务,张廷玉却始终只是一个文官。

张廷玉和年羹尧一样是康熙三十九年中的进士,但他却没有年羹尧这么幸运,康熙对他也没有像对年羹尧一样重视。

当然,这也不是说康熙不看重他,只是他和年羹尧走的路不同,年羹尧后来走了武将立功的路,他则是正正经经、规规矩矩地走文官的路,所以难免会走得慢一点,但这样也会走得更稳,毕竟是实打实地熬炼出来的资历。

雍正的即位,让张廷玉迎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一次转机。

雍正设立了军机处之后,张廷玉便是第一批入军机处供职的其中一人,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来他当时确实很得雍正的器重。

雍正在位时期,能够很好地平衡满、汉两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张廷玉也一直老老实实地给雍正出谋划策,他对雍正来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得力助手,也不像年、隆二人一样会对雍正产生威胁。

所以,雍正根本没有理由铲除张廷玉。

只不过,雍正驾崩之后,乾隆接手了清朝,曾一度让军机处内满、汉双方的矛盾濒临爆发,为了压住这个矛盾,乾隆只好放弃张廷玉。

张廷玉之晚景略有凄凉,曾一度被乾隆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不过,乾隆看他可怜,所以还是遵从了雍正的遗诏,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雍正对张廷玉,还是很不错的。


宁糊涂


雍正帝又怎么会除掉一个对自己忠心耿耿、不结党又低调做人的张廷玉呢?

年羹尧和隆科多之所以被杀,是因为恃宠而骄,威胁皇权,犯了皇帝的底线。怎么回事?



1、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舅舅,又是九门提督,相当于北京城的卫戍司令。在康熙帝晚年的“九子夺嫡”中,隆科多是支持四爷雍正帝上位、有拥立大功的功臣,所以,深受到雍正帝的宠信。



雍正帝不仅直接亲切的喊隆科多为“舅舅”,而且予以显赫地位、高官厚禄,以及各种荣誉,物质上精神上的都没有亏待他。从合众表现来看,雍正帝还是很感恩这位曾经助自己登上皇位的舅舅的。

怎奈隆科多恃宠而骄,飞扬跋扈,纵容家人作恶,劣迹斑斑,已触犯了雍正帝的忍耐底线。这样一来,只能把大恩弄成了大仇,任你隆科多有天大的功劳,最终也会被冲散的无影无踪。

2、年羹尧

年羹尧,与隆科多有很多类似之处。年羹尧,官拜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曾是雍正帝最得力的左膀右臂,红极一时,非常受雍正帝宠信。



原因也是在“九子夺嫡”中,作为雍正帝的铁杆亲信,手握重兵的年羹尧,是雍正帝顺利即位的有力后盾。同时,也是监视与制衡“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军事力量的有力保障。

雍正帝时期,年羹尧可以说权势熏天,总督川陕地区,负责西北诸省的军政要务,有权自行选拔任命官员(时称“年选”),并且有时还插手其他外省的官员任命,任用亲信,可谓军政民一把抓,已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了。

雍正帝本想和年羹尧“做一会千古君臣典范”,怎奈年羹尧也犯了恃宠而骄的毛病,在西北大搞个人权威,擅作威褔,生活奢靡无度。据说蒙古王公、地方官员,都必须要跪地迎接年大将军。



年羹尧还专门搞了自己的厨师团队,白菜只吃菜心那一点,其余的全部扔掉。并且就连在雍正帝面前汇报工作时,也是君前多有无礼,跋扈之态溢于言表。

同时,年羹尧的奢靡无度,也与雍正帝的厉行节俭相违背,并且年羹尧飞扬跋扈、不知收敛、招摇过市、越权行事等种种,已触犯了雍正帝的皇权和帝王尊严。那么,死也是他自己作死的。

3、张廷玉



张廷玉是三朝老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张廷玉是个汉臣,同时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人。张廷玉在雍正帝时,才真正成为股肱之臣,是雍正帝倚重和重用的心腹大臣。

张廷玉对雍正忠心耿耿,同时也是雍正帝很多新政举措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可谓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受到雍正帝的高度赞扬和宠信。所以,雍正帝允诺张廷玉,死后可配享太庙。这是当时清朝人臣的莫大荣誉了。

在雍正朝的科场舞弊案中,皇帝出题被泄露,雍正帝一怒之下杀了张廷玉的弟弟主考官张廷璐,而对张廷玉也只是责备和训示(也有警告张廷玉不要结党擅权之意),可见雍正帝对张廷玉的倚重和感情。

张廷玉是雍正帝的坚实拥护者,为人收敛低调。同时张为汉臣,虽身居高位和中枢,但从未结党也不擅权,不存在党朋之祸,而且对雍正帝是死心塌地,雍正帝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杀他。


峰子奇观


在雍正眼里,年羹尧、隆科多与张廷玉是不同作用的棋子,有些棋子用完必须得弃,否则,留在棋盘上会碍手碍脚;有些棋子用起来顺手,而且没有副作用,所以可以继续留在棋盘。

年羹尧的万丈深渊

年羹尧很早就是胤禛的门人,他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四川巡抚,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胤禛的运作。然而,年羹尧这位年轻的巡抚却不是很安分,对胤禛这位主子也没有做到忠心不二。

他在四川期间,时刻关注着夺嫡之事,可能是对胤禛继位没有信心,于是开始多方下注,居然与三爷的门人孟光祖搅和到一起。没有哪个领导希望看到自己的属下与其竞争对手通“关节”,事发后,胤禛大怒,但鉴于时局,在敲打后还是原谅了他,但这次事件也成了君臣不合的预演。

在雍正继位时,年羹尧功不可没,成功牵制了胤禵。

青海之战后,年羹尧成了朝廷炙手可热的明星。雍正多次强调年羹尧是“朕的恩人”,并相约永不负,还希望能树立一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

言犹在耳,两人的关系却急转直下,翻脸起来比翻书还快。这场君臣冲突,由三个原因酿成:

第一,许多朝廷大员,皆出自年羹尧门下。

雍正继位之初,曾对封疆大吏进行大规模洗牌,而年羹尧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换言之,他干涉了雍正的人事权。

陕西的范时捷、直隶的李维均、江苏的何天培都由年羹尧举荐,四川、甘肃的人事也是他主导的。封疆大吏的人事任免权,向来都是皇帝专属。年羹尧强势介入,必会引起冲突。

二,西北之王,割据一方。

青海之战,年羹尧已经成了西北的“土皇帝”。他是抚远大将军,统领十几万士兵。同时,他还兼任着川陕总督,其权势甚至可以媲美吴三桂等藩王。

为了让年羹尧安心打仗,雍正还将西北的人事权也下方给他,因而出现“年选”。

在打仗时,雍正可以迁就。仗打完了,年羹尧如果继续独霸一方,就会与朝廷相冲突。

三,过多地参与机密。

秘密工作干多了,很容易引起领导猜忌,甚至因此而消失。

雍正上位的前两年,年羹尧参与许多重大机密,尤其是对雍正对手的处理、重大案件。

年羹尧还有一张很大的私人“情报网”,特别关注京城的消息,在写给雍正的信里面,都会提到雍正的安全。这会让雍正感觉自己就在年羹尧的眼皮底下,也会对他感到可怕。

此外,年羹尧敢担当,个性强烈,雍正多疑又喜怒无常,君臣的性格特点也形成强烈反差。雍正是一个刻薄寡恩的直男,觉得年羹尧没利用价值,又令人讨厌时,就会让他成为一颗弃子。

隆科多被整顿

隆科多是康熙遗诏的唯一“见证人”,也是雍正顺利上位的得力助手,因而获得丰厚酬劳,又是袭爵,又是加官。这种康熙传位遗诏,是一个天大的秘密,涉及到雍正的合法性问题,只要隆科多变脸,雍正对天下都没有一个交代。

在雍正继位之初,隆科多参与机密,与雍正关系铁要不得了,还经常陪他喝酒。大红之日,往往就是大悲之时。

雍正二年,隆科多步军统领的职务由他的对手接管,这是一个不友好的信号。隆科多也觉察到,雍正不会永远信任他,君臣更像是临时性质的合作,因此,他很快连财产也转移出去。

在年羹尧被清理后,隆科多也就顺势成为雍正要打击的“第一号”权臣。雍正先给他安排一个差事,派他去阿尔泰岭,用意非常明显:一是先把他挂起来,要下手时再让他回来;二是远离京城,割断与朝廷的联系,为打倒他造势。

隆科多刚刚离京,胤祥就开始弹劾他。胤祥是雍正的铁杆兄弟,由他出面,说明隆科多影响力不一般,别人不敢轻易弹劾。这也给了外界一个信号,隆科多倒台已经成了定局。

后来,隆科多被人举报,又牵涉到“玉牒案”。玉牒是皇家档案,事关重大,隆科多居然敢私自收藏。雍正在打击兄弟的时候,对玉牒进行过篡改,是不能见光的。隆科多的行为,给雍正的感觉是要挟。

最后,雍正定了隆科多“四十一款大罪”,将其囚禁于畅春园。

张廷玉的青云直上

张廷玉和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的“同榜进士”,不同点在于,他比年羹尧更低调,更会做人。两人同进翰林院后,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就提醒张廷玉,年羹尧个性强,将来必会出事,劝及时远离。后来,年羹尧被雍正清理时,张廷玉能够置身事外。

张廷玉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人深谙“人臣之道”,几乎就是臣子的楷模。年羹尧仕途升迁速度很快,其实张廷玉也不差,只用了十二年,就从七品做到了正二品的礼部侍郎。

雍正继位后,对张廷玉特别欣赏,说他“气度端凝,应对明晰”,很快就将其提拔为礼部尚书。

张廷玉能够让雍正离不开他,几乎所有的朝廷政务,雍正都会找张廷玉商量;张廷玉生病了,雍正会说自己“胳臂疼”,以表示他是自己的股肱之臣;张廷玉回老家探亲,雍正都会在其奏折上表达思念。

张廷玉在朝廷发挥的才能,不同于隆科多与年羹尧功高盖主,他虽然位置也很高,但主要是充当雍正的秘书。雍正发布圣旨,都是口述,张廷玉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其转化为正式文案。此外,张廷玉的满语水平也特别高超,这一点对于他进入决策层极其重要。对于一个贴心秘书,雍正没理由拿下。

张廷玉处理事情没有明显表现出私心,在功名利禄面前也低调。既有过人的才能,让别人无法替代,也能谦让,为皇帝着想。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儿子本来被点为探花,他知道后,立刻进宫向雍正谦让,说要让给普通人。雍正听后,大为感动,于是将其子降为二甲头名。然后,又专门发布谕旨,表扬张廷玉公忠体国。

张廷玉为官异常谨慎,周密小心,不图虚名。他有一句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句话堪称是做人做官的精华,少说话,就能少犯错。他为雍正工作了十三年,几乎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有他的参与,但整部《清史稿》却又没有关于他特别大的功绩。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将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了雍正名下,而不提自己的付出。

秋媚说:年羹尧与隆科多的悲剧,是两人个性与行事作风的问题激化了君臣矛盾,让雍正不得不下手。张廷玉是朝堂的“老江湖”,将为臣之道领悟透了,多放照顾雍正的面子和立场,自己甘心当绿叶。他没有侵犯雍正的“领地”,所以能够躲过雍正的猜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