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进入2020年,日本经济可谓开年不利,其经济增长的势头依旧难掩疲态。2月5日,据公布的一项商业调查显示,今年1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8.8点,连续9个月位于50点的荣枯线之下,并且是该国制造业自2013年以来萎缩周期最长的一次。管中窥豹,2012年日本推出的"安倍经济学"三支箭明显后劲不足,效果不堪理想。

因此,在当下全球经济波谲云诡,国际贸易局势跌宕起伏,自身内需市场乏力的背景之下,今年日本经济仍将面临巨大变数;于是,即将带着荣耀到来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则被视为提振该国经济的"第四支箭",为深陷经济泥潭的日本洒下一缕阳光。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然而,时隔56年之后,日本能否再次重现奥运奇迹?该国经济能否复制当年辉煌?日本打的这一手如意算盘背后又存在哪些"硬伤"?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对决定日本经济兴衰的关键拐点做一个回顾及反思。

1、 此一时彼一时,日本奥运奇迹恐怕难以复制

2013年9月8日,是日本极为高光的一天。当天经过两轮竞投,日本东京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历史名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高调作秀的西班牙马德里,成为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这是继1964年首届东奥会之后,日本东京再次获得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成为亚洲唯一举办过两届奥运会的城市。

日本对于申奥成功的喜悦亦是毫不掩饰,举国欢腾的浪潮一波胜过一波,曾对外表示:"想让奥运会成为扫除15年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触发器",企图借助这股"东风"打一场漂亮的经济翻身仗,而该国的这份信心及期望并非没有依据。

回溯以往,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层层乌云笼罩之下,该国国力窘迫,经济发展落后。为了彻底摆脱战后阴影,重夺国际话语权,

1959年日本东京击败了底特律、布鲁塞尔和维也纳,成功拿下了1964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成为亚洲首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令世界惊讶的是,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对日本经济的拉动作用是超乎想象的。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在此之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扶摇而上,1967年便超过英法,1968年又超过西德,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因此,该国这种现象也被概括为"东京奥林匹克景气"。

回归当下,备受考验的问题是今年东京奥运会能否复制56年前的"日本奇迹"?梳理对比,至始至终被当作日本经济"救命稻草"的2020年东奥会,与当年的奥运盛宴有着3大方面的区别。

(1) 日本经济缺乏活力

1964年是日本重大的转折之年,在这一年里日本先是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后又加入经济合作开发机构(OECD),并以此标志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在日本全国兴高采烈的氛围中,在东京举办的奥运会成为战后恢复经济的日本回归世界的一场宏大庆典。以此为契机,在美国的帮扶之下,日本进入了高增长和国际化的时代,1961年到1969年该国的GDP一直保持6%到13%的增长速度。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此一时,彼一时。和当年刚刚起步充满希望的日本经济不同的是,现在的日本经济"暮气沉沉"。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一场巨大经济泡沫破灭以来,日本经历了令其痛苦的"失去的20年",这个阶段日本经济增长的步伐戛然而止,期间还受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1年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电站泄漏这些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可想而知,重振备受打击的日本经济,犹如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栽培花木,难以重获当年蓬勃朝气的生命力。

(2) 日本基建投资退潮

目前,日本基础设施人均占有量和密度,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哪怕是在日本相当偏远的乡村,也总能找到轨道交通的身影,正是因为无处不达的地面轨交,日本也被称之为"轨道上的国家"。这些成果,和日本四十余年的基建热潮分不开关系。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而这股热潮,正是始于1959年东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当年日本为了举办奥运会,调用了全国人力资源,至少有10万山区的日本农民组成的建筑大军帮助该国扩建了城市,改进了交通网点,兴建了体育场馆和其他服务设施。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日本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通讯等行业的强劲发展。

例如,日本东京与大阪之间往返的新干线列车就是在这一期间建成;还有东京的首都高速公路、东京高架单轨电力、东京地铁等大型项目都是乘此东风一气呵成,同时,遍地的高楼公寓、豪华商厦也在这块百废待兴的土地上雨后春笋般林立起来。这一系列的建设计划,使得日本经济得以快速复苏,该国GNP由奥运前的年增长10.1%一下猛增至奥运会后的26.1%。

虽说,2013年9月东京申办2020年的奥运会成功,将会激发该国一系列公共道路、体育场馆等的兴建及修缮升级的需求。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开拓",当前日本国内基建空间逐渐饱和,换而言之,这波日渐式微的基建热潮无法为日本经济的再次腾飞提供强大的动力。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3)日本债务雪球庞大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1940年便曾申奥成功,但是因为"二战"随之放弃举办权,在奥运史上留下罕见的空白。而在弃权之后,日本能够重获举办权显然是一个千载难逢自我证明的绝佳机会,因此日本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配置了前所未见的投资金额,仅计划投资就高达1兆日元,折合当时美元达30亿,这是一笔天大的巨款。

从这也可以看出,举办奥运会也是极其"烧钱"的一件事,即便早在东京奥运申请之初,囊中羞涩的日本就声明要走"节俭风"路线,最终2020年东京奥运会预算定为1.35万亿日元(约合124亿美元),但日本权威财经媒体经过计算得出,这次奥运会日本总体支出约为3万亿日元(约合280亿美元)。外界不得不为当下经济羸弱的日本能否承受得起奥运会的巨额花销捏一把汗。毕竟,与当年"无债一身轻"的日本相比,现在的日本是负债累累。

而日本债务的担子有多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截至2018年三季度,不含金融部门,日本总负债高达17.9万亿美元,占其GDP的370%。按目前1.26亿的总人口计算,日本国民的人均负债额约为14万美元。对此,IMF表示日本是主要发达国家中公共债务负担最重的国家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2、乍暖还寒之际,日本如意算盘面临诸多变数

据统计,自1997年至2017年,日本债务便增长了46%,但同期名义GDP仅增长了2%。在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的情况下,日本自然不愿错过奥运会这剂强心针。经济学上,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牵涉面广的一项体育盛事,毋庸置疑具备所谓的"提振效应"。IMF的数据显示,自1964年以来举办的13届奥运会中,有9个国家从筹办到举办奥运会8年中的年均GDP增长率超过了前8年的平均速度,在提振幅度上,希腊和西班牙最高达到了2.5个百分点。

而按东道主日本估算,从2013年东京获得奥运主办权到2020年,这届奥运会预计将累计为日本带来近30万亿日元(约合1.93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因此目前日本也通过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增加基础建设的支出等措施,试图将奥运经济的红利最大化。然而,日本在奥运经济方面的算盘能否打成,还存在诸多变数。举例而言,这两大关键事件的发生或将打乱日本的如意算盘: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其一,日韩两国"半导体之争"的升级,已经波及东京奥运会。受此事件影响,日本大概率会取消在奥运会期间发布5G的计划。此前,韩国民间环保团体便曾呼吁各国抵制东京奥运会,并要求东京奥运会取消在福岛的赛事活动。不过,后来韩国文体部表态称将会继续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但是考虑到日本国内污染问题,韩国参赛代表团将会自带食材。

其二,2020年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东京奥运会。对此,东京奥组委日前发表声明称,计划于7月24日开幕的东京奥运会将如期举行,并将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来对抗新病毒。实际上,这不是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第一次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2016年举办奥运会的巴西也因为爆发的寨卡病毒一度陷入"困境",但在巴西各界的积极应对下,当年里约奥运会最后是如期顺利进行,并为巴西动荡的经济注入"镇静剂"。

需要强调的是,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拉动并不打包票。除了"提振效应"之外,奥运会对经济发展也暗藏着负面影响,便是所谓的后奥运"低谷效应",即奥运会举办结束后,举办国由于种种原因,经济会遭遇疲软或硬着陆的风险。例如,"提振效应"不及"低谷效应"的情况下,1976年奥运会举办地蒙特利尔用了30年的时间才还清当年奥运会欠下的巨额债务。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从目前日本庞大的债务规模来看,如果日本将重振经济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这场奥运盛宴之中,很可能会步上蒙特利尔的后尘。另外,日本不少心中有数的经济机构都认为,东京奥运会难以成为日本经济的"救命稻草"。根据日本大和综研经济调查部发表的报告显示,奥运会之后,2020财年日本经济将出现减速,实际经济增长率预计为0.5%,远低于日本官方发布的预期1.4%。

3、重夺国际话语权,日本欲做全球自由贸易"东道主"

在诸多"硬伤"面前,日本奥运奇迹恐怕是难以复制。不过凡事都有好坏两面,即便东京奥运会对日本经济的刺激作用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日本在国际关系的走向有着关键作用,也可以说,站在世界聚光灯下,举办奥运会是日本在国际上打造"日本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近两年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遭遇严峻挑战之际,目前已有自贸协定(FTA)大量涌现,并且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力量。

有声音指出,尤其是巨型FTA的发展,使得FTA越来越有与WTO并肩齐驱的倾向。所谓巨型FTA则是为四个最大的经济体即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中至少有两个参与的协定。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在此背景下,日本借助FTA安排,明显提升了自身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在美国退出TPP之后,日本主导剩余11国继续签署该协定并重新命名为CPTPP,眼下,日本还在推进CPTPP扩员工作,与欧盟分道扬镳的英国便多次收到"邀请函"。另外,去年日本和欧盟达成的FTA则已经生效;也与美国重新签署了部分领域的贸易协定;而在亚洲地区,中日韩自贸协定的全面启动正在加速,同时,RCEP的商谈也稳步推进。

显而易见,日本正成为全球自贸协定的主导力量,并通过FTA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要知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上,日本是以典型的后起者身份出现的,即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发达工业国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便以精益求精和工匠精神而享誉世界,例如,家喻户晓的索尼、松下等品牌已成为日本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

时隔56年,日本或难重现下一个“奥运奇迹”?3个方面体现差别

而发展制造业对于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日本自近代崛起至今的近一个半世纪时间里,其经济发展的兴衰,即无论是取得辉煌的成就还是跌入曲折的境地,很大程度上都是与其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同时,发展本国制造业以促进出口,是日本景气的经典模式,也是日本首创并令整个亚洲效仿的成功模式。从这一点来看,制造业才是日本重振经济,重夺国际竞争优势的强力支点。

正是日本这种工业强国的身份与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日本仍然会把世界市场作为其主要的经济活动舞台。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因此,如何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经济话语权便是日本当前重中之重。有声音指出,未来世界贸易体系的主导者将会是美欧中日四家,其中,日本能否如其所愿成为自由贸易的"旗手",或许还是差了点"火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