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村得一些風俗,你怎麼看待?

汪汪汪王金林


對於農村的一些風俗,你怎麼看待?

風俗是一種文化,值得尊重和認可。「風俗」是一種當地人的文化傳承,都是意味著美好與懷念,不同的地方、時間、地點等,就有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有著不一樣等風俗,但不論是任何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也都是值得被尊重,因為不同的風俗背後有不同的含義。

如我們壯族有些地方過七十四鬼節,我們當地人稱“早三晚四”也就是說在農曆七月十三當日上午至十四晚為鬼節,從十三當天就買肉來煮飯,燒香祭拜,到了第二天十四當晚必須殺一隻雞來再次燒香祭拜,而別的地方有些是過農曆十二或十五的,所以從各地來看,雖然都是過同樣的節日,但選的時間和行動的形式有差異,可說不論是任何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應該被尊重和認同,有著不同的意義。

所以如題主提問,怎麼看待不同地方的風俗,其實我都尊重每一個不同地方的習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能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衡量大家的生活標準,中國有著很多的傳統文化,在百家姓中,不同的姓氏,或同一個姓氏在不同地區有些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去多瞭解一些不同的文化,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總之:對於不同地區的一些風俗,也都值得我們去發現,有著不同的感受和體驗,任何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風俗)都應該尊重和讚美,世界那麼大,都應該多瞭解瞭解,有空多看看,你說呢?(end)🌹🌹🌹


三農小管家


我在農村生,在農村長,每個地方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

比如說我們這邊結婚就是很奇葩的一件事情,迎接新娘快要到村口的時候就得改用牛車拉(在這裡解釋一下什麼是牛車:牛車其實就是我們農村裡的一種運輸工具,由於農村山路狹窄,其它的運輸工具無法進入,所以一直流傳至今),在嫁娶的路途中不能回頭看,說是對婚姻不好。

還有就是人去世了會在家裡停放很長一段時間,多則幾個月都有,辦喪事的當天必須要殺牛來祭拜死去的人。

其實在我們農村還有很的風俗,在這裡就不一一說了,下面我聊聊我對這些風俗的看法。

由於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生活方式質量都提高了,很多人過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這樣在人們的思維中就產生了這樣的念頭,既然生活好了,那我們是不是學習一下城市的生活,追求一下“土”,現在很多城市人都很嚮往農村,畢竟農村空氣好,還能吃上綠色健康的有機食物。這樣一來農村人更羨慕自己,我們就在自己的家鄉其實過得比城市還要好,所以就把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風俗流傳至今,其實我認為這樣很好,表示著我們這一代人沒有忘記前輩,沒有忘記歷史,更沒有忘記幾千年前的農村

總之,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們會努力在農村過上幸福的日子,更會讓這些民間風俗一直流傳下去發揚光大,這也是對歷史文化的追求。







鄉村窮小鄔


年底了,農村老家天天有人家在辦酒,不勝其煩。

在我老家,大家都熱衷於整酒,除了婚喪嫁娶這些傳統酒宴之外,各種名目的無事酒,你家整了我家整,成了一大毒瘤。

家裡大辦酒宴,稱為整酒,比如結婚酒、生日酒、搬家酒等等,這裡整酒成風,幾乎每天都有人家在整酒,有時候十天半月也不用在家裡做上一頓飯,甚至一天要吃多場酒,一家幾口人分頭行動,各走一家,如果遇到離得近的鄰居家整酒,還得去幫上一天忙。

本來這整酒是人家的私事兒,別人管不著,但是在這裡,整酒卻是大家的事兒,不管誰家整酒,也不管你和整酒的認不認識,只要他給你發了請帖,你就得去,稱為吃酒,不去不行,因為不去會受到所有人的鄙視。

吃酒當然不能白吃,要送禮,而且禮金多少還不能隨便,這裡有這裡的規矩,若是你和整酒的人家沒有任何親戚關係,以前也沒來往過,哪怕你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了,那最少也得送100元。

如果你們之前有過來往,那你得去查自家的人情帳,在這裡,每家都有幾本人情帳,有記錄送出去的,也有記錄收進來的,如果你查到最近一次人家送你的是100元,那你就得翻倍送人家,至少不能少於原來別人送你的,送少了也不行,有可能當場就會被主人家攆出來。

你問為什麼每天都有人整酒,哪來那麼多的酒?說起這個整酒呀,這裡所有的人都直搖頭,整酒如果只是婚喪嫁取,一個家庭幾年也整不上一回兒,那這些酒都是什麼酒呢?當然是無事酒,什麼叫無事酒呢?就是沒事兒找事兒的酒。

整酒的名目有很多,比如每年的生日,老人小孩,再加自己兩口子,一年就夠整幾回的了,或者給死人立個碑,給豬圈蓋間新房,或者有隻老母雞一天居然下了兩個蛋,又或者女主人從地裡拔出了一棵像人形的蘿蔔,這些都是可以整一場酒的。

本來大家對這個整酒都是深惡痛決的,每年光送出去的禮錢,比當年全家的總收入還高,為了這事兒,有人借上了高利貸,有人辭官遠避他鄉。

但為什麼大家又要繼續這樣整下去呢?

原因很簡單,送出去的錢總得想法收回來吧?

怎麼收?

當然是整一場酒了。

於是乎,你家整了我家整,我家整了他家整,無休無止,整死夭臺。

這裡還有一句關於吃酒的名言,叫“吃酒就吃酒,莫問麼子酒,吃了趕緊走”,對於吃酒這件事,這裡的人們早已經麻木了,只要聽到炮仗聲,帶上禮金去就是,也莫要問人家整的麼子酒,因為這也已經不重要了,自己吃了飯趕緊走人。

有人稱請帖為炸彈,也有人稱其為罰單,說是罰單,但這卻比罰單更有威力,如果只是罰單,也許還可以找關係說個情,或者緩兩天再交罰款,但人家送來的請貼卻不一樣,說是哪一天就是哪一天,時間一到,你就得按時把禮金送去,晚了還不行,家裡沒有借也得借了乖乖送去。

所以這裡的村民常說,人情不是債,頭頂鍋兒賣,你可以家裡沒煮飯的鍋兒,也不能少了人家的禮金。

一年到頭,錢沒掙到,回家老家大部分用來送禮了。

不知道你們那些地方有沒有這種惡習?


俯瞰山城


記得小時候,每當過年。家庭主婦將煮好的臘肉,供到灶神前。不讓小孩說話,虔誠的跪在灶神前,將心中的期盼小聲的說了出來。小孩子們覺得很神秘。民間傳說大年三十一這天,灶神會飛昇上天會見玉帝,所謂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大年三十一晚上十二點以後,不能動針線。初一那天不能說不好的事物。我鄰居跟我們同齡的一個小女孩,他聽大人說過年不能亂說話,要說吉利的話。初一早上一起來,便說,我家好有錢啊!現在想起來都很好笑。

關於過年說吉利話,大人們還講起了他們認為真實的事情。說鄰村的張大爺,大年初一的早上,他家的公雞在八仙桌上拉了雞糞,張大爺比較懶。他叫他老婆,老婆子啊!快來把桌子上的雞屎擦掉。就因為這句話,他家那一年養雞養一隻,死一隻。這是為什麼呢?大人們說,那裡邊有一個雞屎的屎字跟死同音。所以他家的雞都死了。

聽到這個真實的”案例“,嚇得我們這幫小孩,過年的時候話都不敢亂說。但是大人不在的時候,我們還是很隨便,但對”年”的敬畏一直埋在心底。

那時候,物資匱乏。生產力低下,科技不發達。人們覺得,冥冥中有神,在左右著人們的命運。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朋友們,你們那裡過年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文星山下一農人


中國傳統風俗數不勝數,各地風俗大不相同。我們最傳統的風俗春節和結婚生日辦酒雖然全國各地都過,但過法完全不一樣。對於這一點,我想遠嫁的姑娘們深有體會吧。情侶在熱戀時根本就不會考慮兩地不同的風俗對今後一起生活有什麼影響,但婚後這一差異卻也對夫妻關係有很大的影響。就拿我自身經歷來說吧,我老家在湖北北部,老公老家在湖南湘西。兩地方言完全聽不懂,而地形不同,農作物種植不同,所以導致飲食習慣完全不同。老公老家一天只吃兩頓飯,每頓都是米飯,炒菜就是一大盆葷菜加一碗白菜,其他青菜從來不吃。我家吃的很雜,主食有米飯,麵條,稀飯,饅頭,菜就是喜歡炒很多種類。老公家山比較多,人員密度小,大部分南下廣東打工,我老家平原地區人口密度,一大部分人都在本地工作。老公家過年時大年三十晚上跨夜要在12點鐘吃飯,睡覺了也必須得起來吃。從12點開始每家每戶陸續開始放鞭炮一直放到早上,一夜根本就睡不著。過年去親戚家拜年可以不買東西但一定要放鞭炮。我家是一定要買東西而不放炮。我老公家平時辦酒特別講究放鞭炮,一定要比別人家鞭炮放的多,才有面子。他那裡生日擺酒是滿月,10歲,20歲,30歲,我家是滿月,1歲,12歲…………作為遠嫁的我,深深體會到了兩地有太多太多不一樣的風俗,對於在故鄉生活了近20年的我,一開始當然很難適應不同的習慣風俗,所以產生了排斥心理。現在很多女孩子因為異地上大學或在外工作遠嫁的情況已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最後卻因男方老家經濟條件落後或者一些風俗習慣而分道揚鑣的也數不勝數。我認為隨著人口慢慢的往城市轉移和交通的便利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後人口在全國各個城市間流動就會像我們小時候走親戚般方便,一些地方的風俗習慣可能會逐漸被大城市的風俗而取代,小地方的風俗逐漸的消失,當然好的習慣還是會代代流傳下來,但是這應該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黃檬檬


大家好,我是隆昌大娘,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農村的一些風俗是永遠多是成在的,比如像敬拜老人們,每年過年和每個季節我多在給老人燒點錢,和老人的生日這些必須要做到這些,也就是一個傳統下來的,反正我這代人做到和我一個人做到,下代人能不能做到那就很難說了



隆昌大娘


農村有很多的習俗。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像我們老家。在每年大年三十的下午就要去墳場祭祖。然後回家後。就準備年夜飯。吃過年夜飯。有在家看春晚包餃子的。也有到祠堂敲鑼打鼓的。總之大年三十晚上就是高興。熬通宵的人很多。當然。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凌晨的時候(也就是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就要去祠堂祭祖。(只能男人去)凌晨一點左右起床。先開始燒香拜佛。給家裡面的各個神像開始燒香。然後燒爆竹(松柏)之後就要去祭祖啦。初一早上還要去廟裡燒香拜佛。求一年來的順利。保佑🙏。






寶雞小周


中國之大,風俗各異!我也很尊重各地的風俗習慣,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家鄉春節時的風俗吧!

初一,天還沒亮,鞭炮聲就響起來了,滿街都是人,去各自的長輩家拜年,孩子的爺爺奶奶給孩子壓歲錢。我們給給爸媽,叔叔,大伯,哥哥嫂子磕頭拜年!

初二,就要到舅舅家去拜年,舅舅家會準備一桌豐盛的午餐,一起吃飯,喝點小酒。

初三,去老丈人家拜年,我們幾個女婿都過來,互相拜年,一起喝點

初四,是我們朋友一起聚會的日子,十幾位老同學,一年不見,互相瞭解一下近況,工作怎麼樣啊!等等……

初五,請媳婦,請媳婦就是說村裡當年結婚的幾對小夫妻,做點好吃的飯菜。請新媳婦來家裡認認門,以後就認識了,一個個小媳婦羞答答的好不嫉妒。

我是廣哥,祝大家每天心情美美的!


新農廣哥


風俗習慣體現了當地人在某些時間內的文化習慣,也是一些地方的歷史生活狀態的印記和反映。

第一、女兒在孃家不能和丈夫在一起睡覺

這是聽當地的農民說的,在他們的那個地方結婚的女孩子回到孃家的時候是要遵守一些規矩的。最重要的一條是,如果女兒是和丈夫一起回來的話,兩個人不能在一個房間裡睡覺,如果在一起睡覺的話,會說女兒對家裡的老人不孝順,對家裡的其他兄弟姐妹們有一些不太好的影響。雖然現在遵守這條規矩的人越來越少了。

第二、幫人做一些縫衣服的活計的時候不能幫打結

其實,在農村,很多人會親手給小孩子做柔軟的貼身衣服,老人們眼睛花的時候,孩子會幫忙穿線。但是一般長輩是不會讓孩子幫自己給線打結。他們認為除了結婚的時候的同心結外,剩下的結都有一些不好東西比如,結仇,結怨,疙疙瘩瘩等等。

第三、結婚後在除夕的晚上不能回孃家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話廣為人知就是:三十晚上不能見孃家燈,見孃家燈死公公。其實,是因為女兒如果在除夕夜會自己家的話,他的丈夫會有折壽的危險。據說還有一種說法是女兒在這個時候回孃家,她的娘在新的一年裡會事事不順。

第四、鞋子不能是一隻,要成雙對

在農村,進門的時候鞋子是要擺好的,兩隻鞋不能離太遠,要緊挨著放,要擺放整齊,這樣家庭才會和睦,才會幸福。(雖然我感覺是父母編出來騙我們的)





小魚兒的嚮往


對於農村的風俗要分開來看,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於一些不合時宜的歪風惡俗應該堅決抵制,對於一些有利於社會健康發展的應該大力支持,鼓勵發展。那麼那些屬於惡俗呢?那些屬於值得宣揚的呢?這裡簡單的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僅代表個人觀點,大家不喜勿噴。

惡俗系列:

  1. 白事大操大辦,又是歌舞團表演又是藝人助興,親人在哭旁人笑,怎麼看怎麼彆扭。明明是一件悲傷的事情,大家一塊來緬懷一下先人,祭奠一下逝者無可厚非。但是又是唱又是跳的歌舞團表演,我就有點接受不了了。尤其是有些還有歌舞團還會找幾個穿著暴露的女性賣力的進行各種不雅表演實在是不堪入目,這到底是在慶祝還是在悲傷呢?

  2. 婚禮上的無下限的鬧婚。婚禮舉辦的熱熱鬧鬧的也沒什麼,但是總有些人藉著鬧婚去非禮人家伴娘就有點過了或者各種惡搞新郎。甚至有些結婚的明知道會有人鬧婚,就乾脆找幾個從事那種職業的女性當伴娘,直接告訴鬧婚者,隨便鬧吧。鬧婚可以但是需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太過了,你鬧婚是為了給主家制造熱鬧景象還是噁心人家啊?

  3. 重男輕女,吃絕戶。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很嚴重,村裡沒有兒子的老人去世了是不允許女兒繼承老人的固定資產。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意思是姑娘嫁出去就是外人了,而外人是不能繼承老人固定資產的。而侄子即便是遠點也是一家人,可以繼承。這就有地說不通了。

值得宣揚的習俗:

  1. 敬畏之心。很多人會把這點解釋為迷信,其實不全是這樣。人如果沒有敬畏之心是非常可怕的,等於是做人沒有了底線,什麼出格的事都會做的出來。為什麼很多農村老人總會積德行善,因為他們心中有一顆敬畏之心,相信因果報應,所以他們會積德行善來為自己換回福報。很多人做人毫無底線因為他們只相信自己,不信什麼報應不爽,只有自己過得舒坦管他什麼抱應呢。

  2. 祭奠先祖,尊重老者。農村的朋友可能對於農村祭祖的場景印象很深,其實祭奠先祖並不是在宣傳迷信,而是要時刻告訴子孫要牢記自己的根之所在。要牢記自己出身何處,以後不管你走到哪裡,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人活一生總歸要落葉歸根的。牢記根本,不忘家鄉的人才能懂得感恩。人總會有老的那一天,今天的老人就是你明天的寫照,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未來的自己。

  3. 家族親情看的更重。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親人都不管不顧,那麼一能指望他能友善的對待外人嗎?

  4. 農村更加註重傳統禮節。每當重要節日來臨農村都會有很多慶祝活動,當然慶祝活動必須是按照傳統禮節來進行的。比方說我們這裡每逢過年大家都會走捷徑的到各家去給老人拜年,以來是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二來不管之前有什麼恩怨,這一天都會一笑泯恩仇。藉著給老人拜年拉近彼此的關係,讓鄰里之間更加和諧,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