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殉葬制度?当时陪他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小刀刀说史


  大家好,这里是榴莲历史通。殉葬制度是奴隶社会一种非常残忍的制度,殉葬的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这个制度起始于商朝。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相信人死了之后,他的灵魂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而墓葬就是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奴隶主贵族死后,都要用奴隶来为他殉葬,这样在他死后,这些奴隶依然能供他差遣。而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便将父皇生前多的数不清的后宫女人都给处死了,这在当时遭到了天怨人恨。所以在刘邦当皇帝后,就废除了这一残忍的没有人性的陋俗。可以说是让文明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消失了几个朝代的殉葬制度,到了朱元璋当皇帝时,又死灰复燃了。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如此残忍的殉葬制度呢?

  

  一、 朱元璋承袭了一部分元朝的制度

  其实殉葬制度在元朝时就已恢复,并且还达到了一个顶峰。成吉思汗死时,凡是他灵柩所经过的地方,遇到的人都被杀死为他殉葬了。而成吉思汗是在宁夏战死的,他的灵柩是从宁夏运到了他的家乡蒙古。这一路,路途遥远,所以途中遇到的人也是极多,但这些人不幸地都成为了成吉思汗的殉葬者。成吉思汗的殉葬者不仅包含陌生的路人,而且当时还杀死了40名贵族美女来为成吉思汗陪葬,这种做法真是极为地残忍。不仅成吉思汗,还有许多贵族死后也是都让妻妾殉葬,有的甚至是让年幼的美女盛装殉葬。而元代的这种殉葬行为不仅仅出现在贵族之中,而且元代还鼓励民间殉葬行为。这在元史中,可以看到许多民间丈夫死亡,妻子自愿以身殉葬的事情。从这可以看出,女子的地位在元代是急剧下降。

  

  朱元璋就成长在元朝,对于这一制度他应该是习以为常了。而他自己又由于小农出身的局限性,也是十分地轻视妇女,并且认为女性就应该为自己的丈夫守节。所以朱元璋没有扭转元朝的野蛮风气,反而将这种野蛮的做法全盘接受,而且还变本加厉了。他是绝对不允许他的妃嫔不忠于他的,于是朱元璋就定下了,皇帝死后嫔妃必需陪葬的规矩。从这可以看出,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应该是对元朝殉葬制度的继承。

  

  二、朱元璋是受了武则天参政夺权的影响

  要说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肯定是希望自己所打下来的江山能够长久永固的。他要为自己的后代扫清朝政上的障碍,不让大臣专权,当然也不希望他的妃嫔在他死后作乱。喜欢看历史的他,在看唐代历史的时候,他观察到唐朝李世民去世后,没有让嫔妃殉葬。而一个叫武媚娘的才人只是送到了感业寺出家,谁知武媚娘还在皇宫的时候,就和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有过较密切的来往。而在李世民死后,李治因为爱情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专门到感业寺去把武媚娘接回了宫里。并且让武媚娘从才人一步步地高升,最后做到了皇后的位置。

  

  但是这还没有完,由于李治的软弱,再加上他身体不太好。最后武媚篡唐建周,华丽丽地转身夺取了李家的江山,成为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朱元璋很害怕这种现象会在他的朝代中出现,他担心没有丈夫的嫔妃们也会干出武则天干出的事。毕竟自己的嫔妃也都是年轻貌美的,保不准会在自己死后因为自己的地位,勾搭自己的后代,来搅乱他的大明王朝。因此为了保证朱家的江山永固,朱元璋选择了在死后,永久消除后妃干政的麻烦,只能选择让嫔妃跟着他到地下,为他殉葬。也只有这样,他在地下才会安心。

  

  其实那些陪葬的嫔妃们,在她们殉葬后,她们的父亲或兄长会得到一定的好处,就是有官可以做。而且在那个年代能陪葬也是一种荣誉。但是可怜的是这些陪葬的人并没有全都进入孝陵,有的是被埋葬在别的地方,但具体在哪,我们也不得而知了。但是朱元璋不管是因为何种原因,而恢复这种残忍的殉葬制,都是遭人唾弃的,是历史文明的倒退。

  

  可怜的是封建制度下的女子,处在那个不平等的社会里,给予于她们的是各种不平等的待遇。那些大好年华的女子们,就这样无辜地被封建制度给侵吞了。幸而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这个制度,要不然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女子死于这个制度之下。所以说,封建社会就是个吃人的社会,尤其对于女性这个弱势群体更是有太多不公平的待遇。幸好我们生长在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所以现在我们更要好好地珍惜这样的生活,好好地活好当下的每一天。


寻你and奔跑


据记载,给朱元璋殉葬共有妃子46人,宫女15人。至于殉葬方式据说有两种,一是灌服水银二是缢死,过程十分残忍毫无人道可言。

老朱当过和尚要过饭,当了皇帝后勤政程度古今罕见,眼看着要死了,自然想着可以在地下放松身心享尽荣华,于是在临时前给朱允炆下诏:责殉诸妃。朱允炆自然不肯违背爷爷的旨意,于是按照惯例,将老朱后宫中没有生育的妃子和十多个宫女一起殉葬。

据说当时殉葬的旨意发布后,那些定下来要殉葬的女人知道大难临头,立刻哭声一片。但她们再如何的不情愿,也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据记载,到了殉葬的日子,太监们在后宫的开阔地准备好了最后的美食,等这些殉葬的可怜女人们食用完毕后(估计没人还有心思吃东西了),就带着她们进到选好的厅堂之中。厅堂上都已经事先摆好了椅子,殉葬者站在上面,将头伸进悬挂的白绫中,太监撤掉椅子,她们很快就香消玉殒了!

至于那些不肯殉葬反抗激烈的女人,则灌服水银或者由太监直接用白绫勒死。


这些可怜的女人也不能葬入朱元璋的孝陵,而是被埋入帝陵周边事先建好的殉葬陵墓,如同在九泉之下仍服侍在朱元璋身畔。

朱元璋选择让后宫无所出者殉葬,后人推测有几个原因,一自然是为了在地下仍享受艳福,二是老朱一生节俭,怕留着这些女人吃干饭浪费粮食,三是怕自己死后她们秽乱宫闱。由此可见,朱元璋虽然是做了皇帝,还是摆脱不了他狭隘的本性。

后来朱允炆还假惺惺地冒充明君,把这些殉葬者的家人都封了官职,以表彰她们的牺牲。人都死了还做表面文章,简直是厚颜无耻。

殉葬这种事情自古有之,在商周时期,一般的殉葬者都是战俘或者奴隶。当时的战俘和奴隶的地位和牲畜没什么区别,不仅是殉葬经常用到,甚至在求雨、祭祀祖先、重大节日等等时刻,都会杀掉一些战俘和奴隶。

后来也有人认识到,用人来生殉过于残忍,于是出现了以陶俑代替人殉的方式,不过人殉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秦始皇虽然制作了数量庞大的兵马俑,但二世仍把后宫无所出的嫔妃都送进了始皇陵,另外殉葬的还有那些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同时实现了灭口和殉葬两个目的。



到了朱棣驾崩的时候仍有众多的嫔妃和后宫女子殉葬,方式和朱元璋如出一辙。号称仁慈君主的明仁宗朱高炽还亲自到了现场,和这些女子一一话别,大概也说了一些你们忠心耿耿我很感动,到了下面好好服侍先皇,我以后对你们家人一定很好之类的屁话,一方面显示他所谓的仁义,另外也监督整个过程。

不过他的孙子明英宗朱祁镇却十分令人称道,这位仁兄虽然听了太监的话以致于遭遇土木堡之变,但在殉葬这个问题上却是千古以来难得的仁君。他因为小时候见过活人生殉的场景,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另外在做异族俘虏,被弟弟软禁期间,只有一群嫔妃始终陪伴左右,他也不忍心让这些人活生生的殉葬。所以最后他开创性地下令:从我开始,不用人殉。

这可以说是朱祁镇一生最大的善良。


李飞叨


殉葬,就是个死去的人陪葬。

这项制度在先秦时代就有,某某国王死了,他的女人也要死,免得这位国王在地下寂寞。后来,在秦献公时代(公元前348年),秦国废除了这项制度,汉朝建立以后,也不允许殉葬。唐朝也没有殉葬制度。

但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一直坚持这个恶习,辽朝、金朝、元朝都有殉葬,朱元璋灭亡元朝后,也延续了元朝这个罪恶的制度。为什么朱元璋要延续这个被汉族废除了很久的制度?有私心。什么私心?来看看:

朱元璋从社会的最底层起步,建立了大明王朝,他虽然天资高,但是小时候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人本主义学得不够。再说,他希望建立一个万世一系的王朝,把嬴政同志当年没有实现的理想给他实现了!为此,朱元璋在军事政治上采取了许多处心积虑的改革,比如废除宰相,封藩制度,等等。

但是,他还觉得不够,还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宣传、弘扬愚忠、忠烈思想,不但鼓励妇女守寡,而且提倡妇女在丈夫死后陪葬,把三从四德的罪恶思想强加在广大妇女身上,这类妇女一旦被朝廷表彰,这家人将享有免除徭役等实惠的待遇,可谓名利双收。朱元璋期望通过这项制度,营造大家对主人、对上级的效忠气氛,让大家永远忠于丈夫,并推广到忠于明朝,期望明朝能永远存在。

朱元璋自己率先垂范,自己死后也将陪葬的妃子、宫女列了个名单,具体人数不得而知,大约40人左右,40个很多吗?多啊。真多吗?后宫佳丽三千人,也就百分之一左右,不算多。这项制度在朱元璋去世66年后的1464年被废除,废除这项制度的是朱元璋的孙子的孙子明英宗朱祁镇。从此,大明王朝再也没有殉葬这个制度,清朝入关前还有这个制度,但是1644年入关后,也废除了殉葬制度。


坐看东南了


不请自来,我是昊涛说史。奴隶社会时期,殉葬制度非常盛行。 很多奴隶主认为生前有很多佣人陪伴,死后也要有很多佣人。 汉朝的时候,朝廷正式叫停殉葬制度。 但是,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又恢复了殉葬。 这是为什么呢?

随着人文精神的觉醒,从春秋晚期起,这种野蛮的做法就不断遭到人们的抨击。秦国起于西陲,在诸国中文化最为落后,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殉葬者居然高达177人,秦人因此作了著名的《黄鸟》之诗,表达讽喻痛惜之意。殷商时期是中国殉葬制度达到的高峰。 从考古发掘的商代贵族墓中,发现了大批殉葬者的尸骨,这些墓葬中少则殉一二人,多则二三百人。 这种制度是惨绝人寰的,有些奴隶主死亡时已经七老八十,但是殉葬者很多人都是年轻人,给亲人带来了无限伤痛。西汉初年,制度性的人殉正式被废除。汉宣帝时,赵缪王刘元因逼迫奴婢16人殉葬,遭到了撤消封国的处罚。此后,虽然偶尔也有殉葬事情,但是官方从来不做要求,并且下令纠正殉葬的高官显贵。但是,这件事到明朝时期就发生了变化。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死后,以两名王妃殉葬,首开明代妃嫔、宫女殉葬之恶例。此后,朱元璋就规定,一旦皇帝和亲王死后,没有生儿子的妃嫔就要殉葬。朱元璋首开殉葬制度后,其后世子孙都纷纷效仿。《史料记载,明朝小史?卷三》载:“太祖崩,伺寝宫人尽数”。诸宫人中,张美人的女儿年仅4岁需要抚养得免一死外,全部殉葬。《明朝小史》卷三亦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46名妃嫔、宫女随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为治丧期间勒令从死。



殉葬制度就是“封建迷信”,人们认为人死了会进入另一个世界,权力者生前使奴唤仆,死了也想享受这种殊荣,所以他要杀死生前伺候他的奴仆和女人,死了让他们继续为其使唤。因为严重的地位差距,被殉葬者无力反抗,只能随这些权力者进入棺木。有的先被杀而埋,有的甚至被活埋。《墨子·节丧》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殉葬的人数:“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作为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起家就是贫苦百姓,为什么当上皇帝后恢复了已经停止了上千年的殉葬制度呢? 简单说来一是明朝以元朝为正朔,而元朝是蒙古人统治的,蒙古人是少数民族,文明程度低,他们是实行殉葬制度的,史载成吉思汗死后,“挑选四十名出身于异密和那颜家族的女儿,用珠玉、首饰、美袍打扮,穿上贵重衣服,与良马一道,被打发去陪伴成吉思汗之灵”,而朱元璋只是“元规明随”罢了;二是朱元璋由于生长环境特别,朱元璋的猜疑心特别重,他可以为了明朝江山杀害众多开国大臣,要知道这些人和他都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但在绝对利益面前,朱元璋仍然可以残忍下手。历史上后宫干政的例子有很多,例如从后宫一步步走到皇帝的武则天,所以朱元璋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最干脆的办法就是将所有嫔妃一起除掉。所以恢复了殉葬制度。三是朱元璋也有死后另一世界思想,让这些人到地下也要陪着他。



《朝鲜实录》记载:“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可见当时情景,实在是太悲惨。 不管怎么说,如果说朱元璋用残忍的手段诛杀功臣,还算有一些道理外,他把早已废弃千年的残忍“活殉”制度,又重新捡起来用,完全是历史的倒退。


昊涛说史


中国的殉葬制度,最早始于殷商时期。

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那个世界和活着的世界一样,先人们在地下仍然需要宝马香车,醇酒美女。

所以古代的丧葬是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的。

中国古代帝王墓葬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人殉。秦汉时期,这一制度还比较盛行,但到汉朝以后,逐渐废止。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朱元璋的墓中发现了很多尸骨,很明显,这些人都是陪葬的“人殉”。 朱元璋为什么要开历史的倒车,实行这样残忍的制度呢?

朱元璋墓:

其实在元朝,按蒙古风俗是有用人殉葬的。中国的殉葬制度,虽然自汉以后很少了,但元朝是异族当政,殉葬在这些蒙古贵族身上是很平常的事。

朱元璋执政的时候,政治制度是沿袭元朝下来的,所以他跟着学习元朝的制度,是一件他认为很平常的事。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身上有很浓厚的小农意识。他很在乎皇室的威严,全力维护皇帝的特权。他是一个很专制的君主。

朱元璋:



所以他担心自己死后,留下来的嫔妃们会因为种种原因或勾结朝臣,或秽乱宫闱,为他的继承者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与其这样,倒不如让这些妃嫔追随自己而去。从他大杀功臣,给儿孙接班铺平道路也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比较狠的,人命在他眼里根本不值钱。

只要有可能威胁到他老朱家的江山,不管你是谁,都得死。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读过前朝兴亡史。

历史上那么多后宫干政的事,让他的心里有着很大的阴影。特别是武则天、吕雉等人的事迹,让他不寒而栗。所以从根本上杜绝这种可能,在老朱看来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那些可怜女子活殉的原因。

这些陪葬的妃子们,死得很惨的。得知自己的命运是这样,那些女人们无力反抗,只能哭天喊地的大哭,整个皇宫充斥着不绝于耳的凄惨哭喊声。


这悲惨的哭喊改变不了她们的命运。 到了殉葬那天,她们被集中到在个大殿上,殿内早已放好了同等数量的高脚椅,上方都悬挂着白绫。

她们被迫将头伸进了白绫内,椅子随即被踢倒,挣扎几分钟便香消玉殒。也有胆小的此时已吓得魂飞魄散,怎么也没勇气爬上椅子。

内侍们便几人抬着一个,强行将她们扶上椅子,一阵折腾之后,这些女人带着不甘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老朱的墓中有多少不幸的女子呢? 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

“太祖崩,宫中有多从死者”,《明朝小史》也有关于他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的记载。

至于具体人数,一般采信明代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上的数字: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也就是说老朱死后,有46个嫔妃为他陪葬,其中有两个是死在老朱前面的,她们被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另外44个都是活人殉葬而死的。


从另外一个数字也可以间接反映殉葬人数。朱元璋大丧完毕后,建文帝王朱允炆对生殉后妃宫女的家属进行了封赏。

封赏中提到名字的家属共有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宾、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等十多户。

这些都是地位比较高的人殉的家属,他们被授以“千户”、“百户”之职,可以世袭。这些人家被称为 “朝天女户”,在当时享有莫大荣光。

有一首明宫词这样写道: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殡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

这首词生动反映了"朝天女户"的女儿们殉葬的情况。还有更多低一等的人殉,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幸好这个残忍的制度被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他的儿子宪宗也强调不要搞殉葬。

在两代仁慈皇帝的坚持下,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终于画上了句号。


刚日读史


朱元璋之所以要恢复殉葬制度,是和他手里掌握的皇权有关,他是皇帝想要做什么事情,就能做什么事情。

这样的人,当然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了。

朱元璋之所以要恢复殉葬制度,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他看来,生前享受的这一切,死后还可以享受。

只要他把生前这些妃嫔都给带走就可以了。

当然了最为主要的是,古人用过这种殉葬制度。在朱元璋看来,这种制度还是可取的。因此,他不但选择了让自己的妃嫔,给自己殉葬,另外他还寻找了一些宫女给自己殉葬。

朱元璋选择他们陪葬,就是让他们到地下陪自己,就是为了让自己继续享受这美好的一切。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这是天真了,事实上人死了就是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可是,朱元璋宁愿相信有。

因此,他才恢复殉葬制度的。

那么,朱元璋到底选择了多少妃嫔,为自己殉葬呢?

根据史料我们查询到的是46人,当然了这些人都是没有为朱元璋生儿育女的人。

那么,这些人是如何给朱元璋殉葬的呢?

大概有如下几种殉葬的方法:

自缢而亡

这也就是所谓的上吊,哪些被选来殉葬的妃嫔,他们会在太监的监视之下,全部上吊而死。等他们死后,就和朱元璋一起埋葬在墓室当中。

当然了这种死法相对来说还是很体面的,尽管来说没有那么人道。

毒杀而亡

若是不想让妃子知道自己是要殉葬的。太监就会在妃子的使用的食物里下毒,这样妃子用完膳之后,就会不知不觉的死去。当然了这种死法,是没有痛苦的。但是,未免有一点死的不明不白了。

活埋

这种死法是最为残忍的,毕竟这个就等于是等待死亡。因为活埋是把活着的人,赶到皇帝的墓室当中。

这些人被关押在墓室里的时候,墓室里是有空气的,他们还能活几天。

可是,随着墓室被封闭之后,氧气越来越少,他们也就渐渐的因为没有了空气而直接导致了窒息死亡。

不得不说这种死法,才是最为残忍的。

总之,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又恢复了这种制度,确实是十分不人道的。不过到了明英宗的时候,他又把这个殉葬的制度,给废除掉了。


史学达人


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当我们的命运,却被牢牢掌握在别人手,这就是殉葬制度的可怕之处,正常情况下,没人会预知自己的死期,但是正因为殉葬制度的出现,才让有些人被迫死亡。在我国古代传统的封建思想当中。人们死后是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延续生命,不论是天堂还是地狱。

活人殉葬作为最残忍的一种制度,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呢?

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惨无人道匪夷所思的行为,但其实我们和朱元璋还是存在一定的思维认知差,尽管贵为九五之尊,但是朱元璋其实也怕死,关键是即使你这一生有多么大的辉煌,能够留给这个世界的,无非就是残存在人们记忆中的一抹余晖,用来埋葬尸体的那方寸之间。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自然在他的思想意识当中,还是更希望自己的妃子们能够随他而去,在另一个世,也能同他一起享受荣华富贵。

朱元璋终究是有私心的,他自己得不到的,终究也不想让别人得到。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陪葬的习惯,无论是陪葬的金银财宝,还是陪葬的牲畜,都寄托了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憧憬,活人殉葬的制度,最早也是从我国殷商时期开始,就拿历史上大一统的皇帝秦始皇而言,展现给世人面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无非就是为了恢复他在世时的荣光,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传统,从这一点来看,朱元璋还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但是也不免有一定的思维局限性,朱元璋当然接受不了自己的妻妾,在他死后跟别人厮混,所以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跟随他一起下葬。

在我国古代,随着社会地位的差异,人命也是不等价的

普天之下,天子只有一个,但其他人就不一样了,所以在朱元璋看来,别人的性命,终究还是没有自己的高贵。能够陪帝王殉葬,也算得上一种殊荣,这也是其他人想拥有却不能的待遇。关键是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也更不希望后宫乱政,干扰到整个大明王朝的安危,从这一点来看,无疑是将大明皇室的子孙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牺牲一部分人的性命,换来大明王朝的稳固发展,这一切看似相当划得来。

当时陪葬朱元璋的妃子们到底有多少人呢?基本上可以说是尽数殉葬

据不完全统计,在朱元璋死后,他是陪葬的嫔妃,至少有46人,这样的数据也是根据明代毛奇龄所述,除了两名先前已经死亡的嫔妃。剩下的44人皆是被死亡,说白了就是活人殉葬,统一的死期,据说当时的死法也就是一个高脚凳,配合一匹白绫。当然除此之外,还包括当时侍奉了朱元璋的十余位宫人,让她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换来的就是对家人的赏赐。

活人殉葬,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朱元璋的思维局限性,但其实无论如何,在那个时代,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上,或许我们也会渐渐的习以为常吧,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对于生命的尊重也空前绝后,现如今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种种,其实也就是众多先祖用生命的代价给我们展示出的道理。好在这样残忍的制度最终被废除。作为历史的污点,也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科技历史说


殉葬制度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秦朝和西汉初期,仍然一度较为盛行。如秦始皇死时,秦二世杀掉了秦始皇所有的妃子给秦始皇殉葬,汉高祖和汉武帝下葬时,也有妃子陪葬。

汉武帝之后,殉葬制度逐渐废止,历朝历代也几乎没有搞殉葬。但是到了明朝时,明太祖开历史的倒车,下令恢复了殉葬制度。

明太祖为什么要恢复殉葬制度?这当然和明太祖的思想格局有关系。

明太祖认为,天下是朱家的天下,臣民都是老朱家的佣人或者仆人。既然是朱家人是主人,臣民是仆人,那么仆人给主人殉葬再正常不过了。

明太祖这么做,也是为了断绝后宫干政的可能。为了稳固明朝江山,杀几个妃子,对明太祖而言,简直九牛一毛。为了让明朝江山得以永固,明太祖连当初和自己一起打天下,为明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都敢杀,何况是区区几个妃子?

当然明朝的殉葬不是让活人殉葬,而是勒令妃子上吊自尽后,再给皇帝殉葬。明朝的历代皇帝基本都是这么干的。

有一首明宫词这样写道: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殡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

这首词反映的就是明朝妃子给皇帝陪葬氏的情景。

至于有多少妃子明太祖给他陪葬了,没有确切数字,一般采信明代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上的数字: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也就是说明太祖死后,有46个嫔妃为他陪葬。

明英宗时,有感于殉葬过于残酷,就下令停止了殉葬制度。但殉葬制度并未完全断绝,如明英宗下令停止殉葬制度之后,仍然有藩王让王妃殉葬。

一直到明英宗的儿子明宪宗时,殉葬制度才算在明朝彻底终结。


袁卫宇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十数人。

这是明朝文人毛奇龄在其著作《彤史拾遗记》中所记载的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为朱元璋殉葬的妃子一共有四十六人。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恢复殉葬制度呢?

首先,朱元璋本着“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来安排他的后事的。古人常以为死后“灵魂不灭”,就算死后在地下照样可以使灵魂享受生前荣耀,本着这种“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来安排后事,尤其以帝王陵墓规矩更是齐全,朱元璋的孝陵是按照秦汉陵墓仿照修建的,所以秦汉殉葬那一套一点没落下,全部按照当时的礼制执行的。

其次,朱元璋怕后宫嫔妃在他死后不安分,淫乱宫闱。前朝有着大量的例子,在先主殡天后,后宫妃子不安分,与太监、禁军、大臣、和尚甚至皇子等等发生一系列的丑闻,贻笑后世。朱元璋本身疑心深重,对此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于是临死前拉了这些嫔妃给自己陪葬,以避免以后宫闱之乱。

再次,为了避免外戚干政,为朱允炆顺利统治江山扫除后患。朱元璋生前为了朝政的平衡,接受了臣子们送上的秀女。这些嫔妃与朱元璋一没有感情,二没有子嗣,如果他死后极有可能被外戚所掌控,造成隐患。为了消除这种隐患,为朱允炆顺利掌控江山,不得不让这些嫔妃们进行殉葬。



最后,殉葬制度在元朝皇族中盛行,可能是沿用旧制。元朝皇族在蒙古实行的就是这种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因为蒙古人在当时生产力低下,他们保留下了这种制度。如果事实如此的话,则朱元璋就不是恢复殉葬制度,而是沿用这种制度。


人殉制度残忍之极,不管怎样,用了这种残忍制度,说明文明已然倒退。朱元璋还是叫花子的思想,不通透啊!

生前红颜,死后白骨,只为一人殉葬,是为当时女性之大不幸啊!


望风瑟瑟


朱元璋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原名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年少时父母相继去世,成为了一个流浪汉,也是我们俗称的叫花子。每天过得生不如死,为了能够吃到食物,不让自己饿死,受尽白眼。再后来,朱元璋当了兵,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成为了一名将领。朱元璋可说是打仗奇才。在他的指挥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经常发生的事。和陈友谅的决战中,朱元璋以20万的军队,战胜了陈友谅60万人的军队,再次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迹。

朱元璋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应该很了解民间疾苦,知道底层社会人民的不容易。按道理说,朱元璋会很体恤民间疾苦,可为什么后来却恢复了一千多年早已废除的殉葬制度呢?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独断专行,残忍成性

朱元璋,一开始还是很得民心的。可是,一旦政权稳固以后,朱元璋好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极其残忍,变成了一个杀人狂魔。从胡惟庸案看,朱元璋的疯狂可谓是疯狂至极,仅胡惟庸一案,就杀掉了三万多人!有人好奇了,为什么朱元璋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我们说,人生三大不幸:早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这三不幸,居然全部落在朱元璋身上!这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朱元璋作为皇帝也是如此。尤其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大儿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变得更残忍,一不高兴就杀人,官员都胆战心惊,可以说是朝不保夕。

二:元朝沿袭下来的制度

元朝是有殉葬制度的。等到了朱元璋这里,也是沿袭了这一制度。但准确的说,明朝其实是妃子陪葬制度,皇帝死后,由服侍过皇帝的妃子陪葬。这一制度,也是有很浓的迷信色彩。迷信认为,人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依然是延续活着时的生活,所以,不少皇帝相信这一说法,希望死后也能像活着时一样享乐,于是就有了殉葬的陋习。这一残忍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才得以废除。

陪朱元璋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呢?据史料记载,有40人,其中有两人死在朱元璋之前,也就是说有38位妃子为朱元璋殉葬了。

殉葬制度,是古代封建的陋习,直到辛亥革命后,这一残忍的制度才得以完全废除。这一制度的废除,也标志着社会走向了公正和谐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