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衰败真的是因为日耳曼人而衰败的吗?

我一定是蛋蛋疼


首先先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罗马帝国作为一个传承超过千年横跨亚欧非三洲的超级帝国,它的灭亡和衰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日耳曼人只能说是衰败原因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加速了帝国的衰败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的大帝国,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罗马帝国的前身是罗马共和国,共和国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大国。公元前30年凯撒大帝的干儿子屋大维打败了竞争对手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娄巴特的联军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也标志着罗马帝国的建立。

图拉真在位时98年-117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疆域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1453年,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从此以后也宣告了罗马帝国的彻底灭亡。

在我看来帝国的衰败和灭亡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 经济危机和过度依赖奴隶劳动,持续不断的战争和无节制消费大大地削弱了国库,同时,帝国还遭受了劳动力不足的打击。罗马的经济依靠奴隶耕种田地、充当手工艺人但是由于奴隶的紧缺导致奴隶主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只能进一步压榨奴隶致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 当时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将帝国分成两半,并且搞两帝分治东西罗马各两个皇帝相当于一个国家有四个皇帝中国有句老话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虽说罗马的国情和中国国情不同但是一个国家干四个皇帝能不乱吗,这也使得东、西两个帝国未能有效合作对抗外部侵略,甚至帝国之间常常内讧。
  • 再就是由于其内部的腐败和渎职而未能阻止皇帝们的荒诞行径导致内部政治不稳定。随着情况不断恶化,罗马人身为公民的自豪感逐渐消失,许多罗马公民对他们的领导失去了信任。

国力衰败必然导致国家无力抵御外来的入侵,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灭亡,所以在日耳曼人到来之前国家就已经衰败了,日耳曼人只是加速了这一帝国灭亡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对罗马帝国的大概介绍,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瞟遍天下事


罗马帝国的衰落有着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日耳曼人只是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谈到罗马帝国的衰败,就要从罗马末期说起。

戴克里的改革和罗马的东西分治

公元284年,戴克里成为罗马的统治者。当时的罗马帝国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垂垂老矣。帝国的肌体已经腐朽不堪。虽然一息尚存,但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于是,戴克里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收回了元老院的权利,削弱了禁卫军的势力等等。

他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环境,但是并未触及下层和上层社会根本的矛盾,所以这种不彻底的革新并不能挽救罗马帝国的衰落,最多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一下而已。

为了更加高效的治理帝国,戴克里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帝共治”。也就是将罗马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两位奥古斯都分别治理。而两位皇帝身边再各配一个助理辅佐。如此下来,罗马就被划分成了两部分,并被四位皇帝进行统治。这就开了东西分治的先例,同样,也就埋下了日后分裂的种子。

时间到了公元395年,狄奥多西成了帝国分裂的推手。他苦恼于两个儿子为争夺帝位而日趋激烈的纷争,又想起了戴克里实行的“四帝共治”,于是索性将帝国直接分给了两个儿子。东西罗马就这样彻底分开,再无干系。罗马的版图,也就此被撕裂。

西罗马帝国的消亡

公元4世纪,一支游牧部落在其首领阿提拉的率领下入侵欧洲。

这批人的名字很奇怪,被称为匈人。很多史学家认为他们是古匈奴的一支,然而却并没有太多的史料证明他们的来历。

这批来历神秘被称之为“上帝之鞭”的匈人战斗力极为可观。当时,散居在罗马帝国周边的日耳曼人还仅仅是一个个的部落,并没有建立统一的帝国。面对骁勇善战的匈人,根本难以招架,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生活在匈人和罗马人夹缝中的日耳曼人不得不将目光转向近在咫尺的西罗马帝国。原来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领土并没有欲望,但是今非昔比,大批转移到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不断因为土所地和当局产生争执,甚至战斗。

疲弱的西罗马帝国就这样被大举迁入的日耳曼人摧毁。公元476年,意大利国王宣布废黜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宣告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的覆灭

相较于西罗马帝国,扼守着东地中海的东罗马人地缘环境上要好的多。得益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各部纷纷在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了一系列国家。而后,他们之间陷入了持久的混战之中。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得到了喘息的空间,就这样,它一直延续到了中世纪。

公元8世纪之后,北方的维京人开始崛起。维京海盗的阴影顿时笼罩了整个欧洲,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大片领土被占领。而后,到了11世纪,东方新崛起的塞尔柱人,则再次重创了拜占庭帝国。

经历了两次重创的拜占庭已经摇摇欲坠。

14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帝国迅速崛起。1453 年,穆罕默德二世带领数十万大军围攻号称“中世纪最坚固的堡垒”的君士坦丁堡。

在新火炮技术的加持下,这座屹立了上千年的古老而又辉煌的城市被成功攻破。拜占庭帝国陷落。

罗马,这个延续了千年的帝国,最终在奥斯曼人的火炮声中徐徐落幕。


Crazy历史


历史上每个帝国的衰败都是由很多内因加上外因所致的!

西罗马的衰败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三世纪危机,塞维鲁王朝最后一个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杀后不久,帝国曾同时涌出六个皇帝;而瓦里安被波斯俘虏后,罗马出现了三十多位叛乱者自称皇帝,其中高卢帝国和帕尔米拉一度分割出去。诸帝征战,无休无止。

皇帝自身无论战功何等显赫,都难以自全其身。奥勒良、普罗布斯都是战功彪炳的帝王,但都死于无常的叛乱。

到戴克里先时,这种可怕的情况才得以改善。君士坦丁大帝登位后,更建立了严实可靠的传承体系,使得东部帝国皇位的合法传承有效维持到莫里斯皇帝7世纪的时期。

罗马开始衰败。

第二阶段的崩溃,起于瓦伦斯放纵哥特难民入境,以及在会战中决定性的失败,随后,狄奥多西大帝将无法控制的蛮族引入军队,使之成为军队主力。并在两场内战中摧毁了西部的军事力量。

紧接着就是狄奥多西大帝的突然死亡,并由他孱弱的儿子霍诺留接管纷乱的西部,霍诺留随后杀死了斯提里克,这一错误的直接后果就是罗马第一次被蛮族西哥特人攻克,紧接着是西哥特人占据了高卢西南部,法兰克人从附庸走向独立,苏维汇人、汪达尔人、阿兰人涌入西班牙。

西罗马开始崩溃。

第三阶段,霍诺留的死亡和西部罗马权臣的内斗,让汪达尔人征服了阿非利加和迦太基,西罗马永远失去了最繁荣的省份。

而埃提乌斯和瓦伦提尼安三世的先后死亡,不仅让西部帝国的行省走向独立,也让汪达尔人洗劫了罗马。

西罗马进一步走向崩溃。

第四阶段,西罗马的哥特将军里西墨掌管了意大利地区的军事力量,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先后杀害了约维图斯、马约里安、安特尼乌斯等罗马皇帝,使得西罗马中央政权进一步弱化,而且恶化了与东罗马的关系。

在马约里安死,及东西罗马联合讨伐汪达尔失败后,西部罗马走向毁灭的命运就不可避免。

第五阶段,安特尼乌斯死后,意大利地区实际上先后被哥特人里西墨,勃良第王甘多帕德,日耳曼将领奥列斯特和蛮族将领奥多亚克统治。

此时的西部罗马已经名存实亡,直至名亡实亡。

东部罗马又是很长很长。



疯狂的猫咪吖


从公元406年起西罗马的皇帝们就已无力阻止高卢、西班牙和非洲的法兰克人、物艮第人、西哥特人和江达尔人长期的大规模入侵,而且他们也未能制止410年和450年蛮族人两度洗劫罗马城这一奇耻大辱。最后,也就是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在日耳曼即匈奴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塞的通迫下不得不黯然退位。

这一事件虽然现在被普遍地当作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但在当时它只是说明帝国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分崩瓦解的过程已告结東,它并没引起多少注意。如果要了解“罗马陷落”的原因,那就必须弄清罗马帝国经历这一长期然而又是无情的衰落直至淹没无闻过程的动力是什么。

首先要对“罗马陷落”负责的当然是日耳曼蛮族。

因而,有位法国历史学家断言:“罗马文明不是自然消亡的,而是被扼杀的。然而,即使如此,也不是不可抵挡的游牧部落全凭数量上的优势去克敌制胜。据历史学家们估计,入侵意大利的东哥特人只有10万左右,征服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的西哥特人也只有10万左右,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的汪达尔人总共オ8万,占该地区土著居民的1%。

所以问题仍然是:罗马为什么会“陷落"?最近有位美国历史学家说:“虽然战争显然是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但帝国衰落的机制性原因是经济。

1、生产力的发展停滞不前

奴隶制度制度有多方面的危害。它使奴失去了改进其行业的传统操作方法的积极性,持接不断地阻止了技术革新。而且奴求制度在经济方面也抑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因为奴求显然无力购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就限制了国内购买力的增长。

2、财政负担日益严重

军队从前一直是获取奴隶和物质财富的必要源泉,但它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沉重而无法摆脱的负担。同样,扩张时期肿起来的官僚机构,到了收缩时期,也难以忍受精简的阵痛。过度的行政开支导致了最终无法控制的通货影胀。大庄园不仅拥有农业劳动者,还拥有各种工匠,因面它单个的自给自足的单位。 变得愈来愈自给自足。而大庄园愈是可以自给自足,帝国经济也就愈是分解为无数个自给自足的单位。

3、东西罗马政治上的分裂

当时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将帝国分成两半,西罗马帝国总部设在意大利米兰,东罗马帝国则设立在拜占庭,东、西两个帝国未能有效合作对抗外部侵略,甚至帝国之间常常内讧。因此,西罗马帝国“陷落”而东罗马帝国却没有同步崩潰。


第一站路灯


早期罗马曾经是一个崇尚俭朴提倡道德的国家,正因如此,罗马经过王政时代、共和国时期,到罗马帝国初期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达到空前繁荣和鼎盛。然而也恰恰在这个时候,罗马帝国的伦理正悄然无声地败坏,再也无法掩盖其内在的危机。最可怕的是,这场危机不是一般的社会呆滞,而是毁掉整个时代精神的道德衰败,罗马帝国赖以存在的精神文明渐失昔日的光辉,致使罗马帝国经济衰退、政治腐败、军队涣散、生活作风不正以及宗教道德约束力的减弱。这个强大帝国最终衰败了,衰亡原因虽然因素众多,但是罗马帝国伦理道德的丧失无疑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


伦理道德丧失导致经济衰败

伦理道德的丧失导致罗马帝国经济的衰败,主要表现为农业的衰落。罗马早期的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约翰·瓦切尔指出:“农业在帝国的经济中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因而被看作是唯一令人尊敬的行业,它为国家提供了巨额税收,这些地税满足了主要行政管理的需要。”罗马早期的农民们热爱劳动,专心耕耘。而罗马帝国时期,街头整日整夜游荡着大批的流氓、无产者。

3至4世纪,罗马的流氓既无收入又鄙视劳动,终日的兴趣只在于出卖自己的选票和观看野蛮的角斗。富人们以奢侈为荣,大部分农民抛弃土地,来到城市,游手好闲,过着靠政府救济的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这既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又使农村失去了大量有经验的劳动者,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衰退,农业市场的萎缩导致城市手工业失去了一个重要市场,工业日渐萧条,失业工人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衰落必然引起商业的萧条和城市经济的普遍不景气,罗马帝国的经济出现危机。恩格斯曾对此时的经济做出评价:罗马奴隶制在经济上已经不可能了,而自由人的劳动却在道德上受到鄙视,罗马世界从此陷入了绝境,只有一次彻底的革命才能摆脱这种绝境,罗马奴隶制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伦理道德丧失导致政治道德败坏

伦理道德的丧失导致罗马帝国政治道德的败坏。罗马用以领导和维持公民集团内部统一性的最强大动力是它的政治道德,罗马人把政治与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政治激情净化着道德行为,道德规范则约束着政治声誉,并保证了政治生活的公开化和政治手段的合法性与廉洁性。然而在帝国初期,这种政治道德土崩瓦解了,先前被公认为高尚的事物和品德,现在却遭到了普遍的嘲笑和遗弃,政治道德从此败坏了。政府高级官员肆意践踏既定法制,公开进行权钱交易,这是政治道德败坏的第一个征象。元老贵族丢弃既定的政治原则和理想,在政治斗争的风浪中左右摇摆,这是政治道德败坏的第二个征象。罗马人民丧失了先前的那种政治热情,为一己之利,不惜出卖公民的权利和破坏公民集体,这是政治道德败坏的又一重大征象。法纪的败坏,集体主义的崩溃及个人主义的猖獗必然激起整个社会的物欲,而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是政治道德败坏的最突出特征。

伦理道德丧失导致军队腐化堕落

伦理道德的丧失导致了军队的腐化,军队的腐化又导致军事上的篡权激战。早期罗马士兵勇敢、爱国、忠于皇帝且情操高尚,在他们眼里,国家既是对抗外敌的联合,又是其生命、财产和土地的保障。如今,罗马军队由地中海世界的主人蜕变为金钱财富的奴仆,他们忠于金钱、财富与土地。战争中暴富的罗马帝国将领们挥金如土,挥霍无度,军队的腐化迅速蔓延,充斥着整个罗马军队,从将领到普通士兵无一例外。这种行为极大地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性,到了帝国后期,罗马士兵实际上是一群无业游民和无赖,国家的命运由这样一些人决定,这深深地表明罗马帝国的衰败已达到无可换回的地步。

伦理道德丧失导致民众生活作风淫乱

伦理道德的丧失导致罗马帝国统治者及下层民众生活作风的道德滑坡。早期罗马人崇尚伦理、注重贞洁、生活作风严谨,然而经济繁荣、物欲横流的帝国初期,人们的生活作风急剧恶化,精神空虚,伦理道德观念丧失殆尽。马尔库斯,奥里利乌斯在公元180年去世后,科英德继位,他既是一位暴虐的皇帝,又是一位放荡的享乐主义者,他的后宫供养着来自各地的各种身份的300个美女供他随意享乐。在罗马城内,养娼妓、纳妾达到公开化的程度,某贵族妇女甚至跑到营造官那里区申请卖淫执照。为了安慰极少数正派贵族的自尊心,元老院于公元19年对上层妇女的淫乱行为进行干预,但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淫乱现象有增无减。生活作风的淫乱腐蚀了人们的灵魂,针对这种伦理道德的失控和世风日下,李维哀叹:“内部的腐败腐蚀了一个长期优秀民族的生命力。”

伦理道德丧失导致宗教影响消失

伦理道德的丧失使帝国时期宗教的道德影响逐渐消失。宗教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起着约束人们行为及道德的作用,信奉罗马宗教的人养成了忍耐服从、爱仇如己的高尚品质。公元1世纪形成的基督教最初流行于罗马下层社会,提倡平等、博爱、互助、共济,使罗马人民形成富于进取心、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情操。可是罗马人道德的放纵毁掉了对传统宗教的信仰,吉本说:“社会的积极向上的美德遭到了压制。”社会道德的败坏和古典文化的泯灭,为宗教唯心主义的盛行提供了方便,虔敬的情感陷于灭绝,社会各阶层都感到没有出路,宗教的道德影响逐渐消失,各种急功近利的迷信活动和巫术魔法便广泛流行,帝国晚期的整个社会、整个罗马民族完全处于精神委顿、愚昧无知和奄奄一息的状态。罗马人除祈祷、忏悔、高举圣像游行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精神生活,精神文明彻底衰亡了。

罗马帝国的衰亡是必然的,而伦理道德的丧失是其灭亡必然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道德的伦丧导致经济的衰败,政局的混乱,军队的腐化,宗教道德影响的逐渐消失以及人们生活作风的污秽,这些足以使罗马帝国的大厦动摇,罗马帝国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每个毛孔都被腐蚀殆尽。然而这个曾令世人瞩目的大帝国当然不会在地球上迅速消失,伦理道德的败坏使这个外强中干、表面繁荣富华的大帝国犹如一个没有精神支柱,没有灵魂的庞大躯壳,在它再也无法支撑下去的时候必将坍塌,它的伦理道德混乱到顶点之时,罗马帝国的丧钟就随之敲响了。无论罗马帝国后期怎样地呼唤和恢复道德,也只能是回光返照,一切都已无法阻止它迈向其坟墓的步伐。这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灭亡了,犹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但留给了后人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除此之外还有后人无尽的慨叹和深深地思考。


大黄扯点历史


罗马帝国因日尔曼人的迁徙而衰败,是一种典型的甩锅说法。从时间上来说,在罗马帝国盛期就有很多日耳曼人加入罗马的边疆军团,也有很多日耳曼、高卢贵族来过罗马进行学习。实际上在376年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境内之时,罗马帝国周边的民族已经相当“罗马化”了,他们有着对罗马帝国的认同,以及对希腊罗马文化的认同,也有了类似城市的聚居点,很难算得上是我们印象中那种披头散发、茹毛饮血的野蛮种族。

确实,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境内对罗马来说是一次不小的冲击。例如376年西哥特人进入沃尔玛,他们并不是安分守己的待在罗马境内当顺民,而是与罗马的总督产生了冲突,还起义反抗罗马,击败了罗马皇帝。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被一支从边疆进入境内的西哥特人打的七零八落,证明当时的罗马已经衰败了。正常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罗马衰败了,因此无力抵御日耳曼人的迁徙,而不是认为罗马衰败是由日耳曼人的迁徙造成的。

那么,罗马衰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将其归咎于经济因素:奴隶制危机。

公元三世纪之前,罗马帝国处于飞速的扩张之中。在公元前2世纪之时,罗马的领土还仅仅只有亚平宁半岛本身。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进入帝制之时,罗马的势力已经遍布东西地中海,并征服了高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中海霸主。等到了公元二世纪,不仅地中海地区与高卢,就连一部分日耳曼地区以及不列颠的一半都在罗马的控制之下。

罗马的飞速扩张,不单单为罗马带来了无尽的金钱、市场以及奴隶,还导致罗马的经济制度大大改变,由过去以家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迅速变为大土地奴隶制经济。这种经济制度往往需要有财力的大地主购买大量土地,并将数量繁多的奴隶投入到对土地的经营之中。随着罗马的扩张,对于奴隶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供应却远远赶不上需求,因此爆发了奴隶制危机。由于危机发生在三世纪,也被称为三世纪危机。

在政治上,皇帝的权威几乎消失,禁卫军可以随意废立皇帝,政治非常不稳定;经济上,奴隶起义四起,并随之出现了农业衰落、商业凋敝的现象;与此同时,大量日耳曼蛮族进入罗马境内,成为罗马领土上的不稳定因素。要注意的是,在这次危机之时,罗马不但无力对抗蛮族进入罗马,反而还需要这些新进入的蛮族人加入早已腐烂了的罗马军队。

综上所述,日耳曼人的迁徙应该被视为罗马衰败的标志,而不是原因。将罗马的衰败全部归咎于日耳曼人,就跟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一样(吉本将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视为基督教的泛滥破坏了罗马的传统,他只注重表面),忽视了罗马帝国经济的内在变化(由小农经济转向大奴隶主经济,以及因此产生的奴隶制危机)。而正是这个内在变化才导致罗马陷入了危机之中,最终导致衰败。


启蒙时代的余孽


日耳曼人只是一个外部因素。

罗马最开始的统治仅局限于意大利境内,在罗马不断扩大战线后,每次战事结束,一部分罗马军团就不得不留在原地驻守,所以在离开意大利后,罗马的许多军团就丧失了罗马公民的意识,军团将领控制着军队和被征服的国家,士兵们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统帅,因而与罗马的关系渐渐疏远。

罗马在意大利各族人民的帮助下征服了地中海和周边区域,也在把各种特权回馈给意大利各族人民,有了罗马公民的头衔在当时就相当于有了一切,但外族由于无法达到目的,就开始使用武力,罗马被迫面对各个民族的军队。正因为民族与文化不融合,所以说各地叛乱不断,这也是欧洲没有统一局面的一个原因。

到了帝国后期,接二连三的内乱爆发,皇帝只能与他信的过的人联手。戴克里先以国事为由设立两位皇帝和两位凯撒,认为这样能削减实力。可实际上对士兵叛乱最有效的方法是皇帝的赏赐。早期的皇帝们喜欢享乐,后期的皇帝们喜爱安适,导致皇帝与军人的联系变少,更加远离国政,君主仅凭着几个亲信报告国政,皇帝的影响力和权力逐渐减小,而皇权减小往往是一个国家覆灭的开始。

君士坦丁削弱首府之后,对边界实施打击,把驻守各个河流沿岸的部队调往行省。这使得阻隔外族的屏障不复存在,其次使得士兵天天花天酒地,战斗力下降。

后来莱茵河的50多座城池被蛮族占领,那里的罗马军团仗都没打就逃跑了。

对于那些入侵的民族,罗马人多次使用金钱进行安抚。罗马帝国在亚细亚及欧洲的周边民族,一点一点的耗尽了罗马帝国的财富,黄金白银流向其他国家,罗马帝国变得越来越虚弱。

金钱的流失导致了无力支付军饷,就没办法维持部队,到了后期罗马军团的士兵几乎全是蛮族人。

简单的说,罗马以自己的准则征服了地中海,然后共和政体无法适用,就开始转变政体,新政体与老准则截然相反,罗马的伟大就毁灭了。


调侃历史


不是,首先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以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东西罗马帝国。而真正衰败的原因是因为内部矛盾,和经济问题。

之后帝国的稳定性取决于皇帝同时被参议院和军队支持的程度。只要军队对其忠诚,一个皇帝就可以无视参议院的愿望或者威胁,而且某些皇帝就是这样做的,但这总归是有风险的。按照传统,具有古罗马军事执政官等级的参议员,通常控制着除埃及之外的所有军团,而领事级别的参议员被任命为主要边疆地区的长官,所以,如果他们发现一个皇帝真的让人无法忍受,他们就有能力发动一场军事政变;即使失败,参议员的财富和影响力也足以使他们雇用刺客去行刺皇帝。皇帝没有高度集权,则没有稳定的政体。

其次在后期大面积的土地陷入荒芜,许多土地无法种植或无人种植。导致了粮食的短缺,间接的影响了国家的税收,让国家经济陷入日益困难地步。在公元2世纪,便士(古罗马货币)下跌到仅是其自身价值的0.5%,货币的严重贬值让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国家内部矛盾也日益突出。

而日耳曼人只是最后给了西罗马帝国一个终结罢了,就算日耳曼人不出手,西罗马帝国也会亡于内乱,而西罗马帝国一灭亡,西方则开启了黑暗的中世纪。




牟春平364


蛮族的入侵只是加速了罗马帝国的衰亡。罗马帝国推行的“四帝共治”,也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把罗马分为东西两部分,一边各有两个皇帝,分为主副,主皇帝称奥古斯都,副皇帝称凯撒,主皇帝任命副皇帝,而且死后由副皇帝继任。

显然这种制度并没有解决罗马帝国的继承问题,反而加剧了混乱,戴克里先卸任之后,内战立刻开始,最后君士坦丁大帝重新统一了东部和西部,

但到395年,罗马帝国终究还是无可挽回地一分为二了。罗马帝国分裂后,不断被蛮族入侵,很快就到410年,西哥特人和匈奴人的联军攻破罗马,在476年罗马帝国彻底灭亡。

即便没有蛮族入侵,罗马帝国也明显在走向衰落。首先,由于罗马人的性格以及奴隶制的需要,罗马帝国始终通过不断扩张“以战养战”,但扩张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一旦帝国的扩张陷入停滞,庞大的军队和骄奢的官僚终将拖垮罗马的国力。罗马贵族出名地耽于享乐,喜欢大吃大喝。

在世界历史上,盛极而衰是文明的常态。繁华的文明帝国发展到一定时候总要走向腐朽,最终遭受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的清洗。


云暗雪山


公元395年,狄奥西多一世(确立基督教为国教,这也是基督教成为后来许多王国权威宗教的主要原因)将罗马帝国分为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两个帝国的正式名称都为:罗马共和时代的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公元410年,西哥特人(东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的首领阿拉里克率军侵入意大利,攻破了罗马城。

2、公元418年,西哥特人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公元452年,匈人(蒙古人种)阿提拉攻陷西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首都拉文纳,赶走了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3、公元455年,旺达尔人(古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攻陷罗马城,纵兵焚掠两个星期,大批罗马古文物遭到破坏。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

外族入侵只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外因,更重要的是帝国内部民族起义频起和其它社会制度等等不可忽视的内部原因。

二、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公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克并洗劫了君士坦丁堡,还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封建王国——拉丁帝国。直到1261年东罗马帝国才得以恢复。

2、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西罗马帝国(公元395-476年)定都梅蒂奥拉努(今米兰),但自建立之日起就没几天太平,时刻忍受着蛮族的入侵。

东罗马帝国(公元395-1453年)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也称拜占庭帝国,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和命运多舛的西罗马帝国相比,东罗马帝国不仅完美避过了西罗马帝国所遭受的困难,还几乎多活了整整一千年。在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征服时,东罗马帝国选择视而不见、交纳贡献以免也遭受那些爱好掠夺财富的蛮族入侵。

西罗马帝国的覆灭宣告着欧洲中世纪的开始,而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则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