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古诗词:袁枚《夜立阶下》

闪亮古诗词:袁枚《夜立阶下》



《夜立阶下》清·袁枚 半


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 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诗词译文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我独自站立在山脚下,只见辽阔的苍穹中,群星闪烁,时明时暗,一片幽静。空中偶尔飘落下几缕三点两点的雨丝,若有若无,给清冷的夜晚增添了几分凉意。这些多愁善感的梧桐树仿佛已经感受到了秋的气息。细雨洒在宽大的梧桐叶上,发出一些微妙的声音,好像是它们在低声互诉着衷肠,做好了告别的准备。


闪亮古诗词:袁枚《夜立阶下》

词语注释


1、立:站。

2、阶:这里指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

3、昧:暗,不明。

4、知:感受。

自相:相互。


专家解读


袁枚的這首五言絕句,語言質樸自然,看似平平而起,不著痕跡,卻在情感跌倒中包含著豐富的含義。


“半明半昧星,三點兩點雨。”這兩句把詩人廣闊的視覺觀察囊括其中,真實靈性地盡情寫景:夜幕籠罩,天上閃爍著半明半暗的星光,空中飄落著三點兩點小雨,若有若無。在詩人的眼中,大自然是那樣靜謐安詳,博大而美好。


這種脫離世俗,幹凈純潔的世界正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寫照。他經歷了多年的個人奮鬥、幾經宦海浮沈,人生態度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此時袁枚所追求的不再是以往看重的金榜題名、仕途升遷,恰恰是遠離塵世的煩囂,順應自己的情感和願望,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詩歌創作的快樂裏,隨心所欲地在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中,展現著他人生的另壹佳境。


詩人似乎有些傷感和孤獨,又顯得是如此瀟灑飄逸、超凡脫俗。“梧桐知秋來,葉葉自相語”是詩歌由靜到動的華麗轉身:習習的涼風仿佛又送來了些許秋的氣息,竟被那敏感的梧桐嗅到了,它們好像知道,秋天到來了,分別的日子不遠了,相互間在親切地訴說衷腸,到了深夜,還舍不得休息。巧妙地運用擬人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展現詩人被迫隱退遠離朝廷的惆悵,和對政治舞臺的留戀之情。


梧桐,在古典詩詞中,幾乎是寂寞、憂愁形象的代表。秋天本來就是壹個容易使人感到蕭條悲涼的季節,再加上秋雨梧桐就更易激起人的愁緒,比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然而,這首詩卻不同,袁枚用“葉葉自相語”使詩歌的調子突然變得高昂,繼而打破了孤獨,給幽靜的秋夜帶來了幾絲生機和活力。把自己內心世界的矛盾,藝術地包蘊其中,表明他是經過深刻的思考後,才從留戀仕途生活的黯然神傷、寂寞難耐裏勇敢走出,更加堅定自己“激流勇退”的決心。所以這首詩既是寫景的典範,也是表情達意的詩歌名篇。


闪亮古诗词:袁枚《夜立阶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1]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主要作品编辑袁枚撰随园三十六种三十五卷 袁枚撰随园三十六种三十五卷文集:《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随园食单》、散文 、尺牍等30余种;笔记小说:《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散文:《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所好轩记》等;骈文:《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手札:《袁枚《致尤荫手札》袁枚《致尤荫手札》;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袁枚“性灵”之主张。虽法度稍欠,然才情横溢,亦为佳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