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晩》中描寫了一個悠閒自在的什麼形象?

明月141853820


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村晚》的創作背景

從這首詩的風格來看,這首詩約作於作者晚年隱居,遊覽農家之時所創作的。

釋義

池塘四周長滿了青草,池塘裡的水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著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

詩歌鑑賞

《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村晚》的寫景文字集中在一、二兩句,寫的是山村晚景。詩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非常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後兩句寫牧童出場佈置了背景。瞧,"草滿池塘水滿陂",兩個"滿"字,寫出仲夏時令的景物特點,寫出了景色的生機一片。

"山銜落日浸寒漪",一個"銜",寫日落西山,擬人味很濃,一個"浸",寫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動形象。"橫"字表明牧童不是規矩地騎,而是隨意橫坐在牛背上,表現了牧童的調皮可愛,天真活潑,淳樸無邪。

這些景物,色彩和諧,基調清新,有了這樣的環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樂融融的了。同時,也表現出了牧童無憂無慮,悠閒自在的情致。

以上為個人觀點,希望能給你幫助。❤

另外,學會如何詩歌鑑賞推薦閱讀書目《在北大課堂讀詩》


夢夢的考研日記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村晚》

兒時初讀無味,長大卻不經意喜歡上它。

前兩句,讀在嘴中清脆響亮,念在心中,彷彿飄回幾千年前那個意境之中…

日暮時分,蒼山已沉,半個太陽浸在水中,微風拂過,絲絲入扣,擾亂心絃,幾根亂草探出頭來,水滿滿當當淹過池子,大概昨夜那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一掃幾日的浮熱。

心中冰冰涼涼的寒意慢慢入侵,愈發的平靜,清醒,大口大口呼吸著洗過的空氣,似乎空氣中還瀰漫著揮之不去的雨汽。

再晚一刻鐘,天就要全黑了。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此刻,月與你同升,星光與你同眠。整個世界全靜下來,越發寒冷,只剩你孤身一人的呼吸聲…

這時候,牧童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一瞬間,你不再孤單。因為你的世界裡出現第二個形象,牧童。

他歪歪坐在牛背上,隨著牛前行的頻率一抖一抖著,水塘的一靜,牧童的一動,讓整幅畫不再枯燥,平淡無奇的山水畫中有了生命力。

光有動作還不夠配合上音樂,悠悠短笛,沒有特定的樂譜,就是信口就吹,即興之作豈不快哉!

說到底,沒有人的田園風景只是一團死物,但凡有了生物,有了人,才有了建築,牲口,美感,平衡統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美不甚收的不是菊花,也不是南山。而是“採”和“悠然”。美本怡然,欣賞則美。陶淵明的不畏權威、瀟灑自在給原本無色的菊花增添了最明亮的色彩。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美不甚收的不是一汪水、一片星空。而是唐珙微醺臥倒在青草湖上,醉眼朦朧,天水合一的遼闊無垠,那個夜晚,承載唐珙的漁船星星全都亮了。

猛虎出山,細嗅薔薇。

美不甚收的不是猛虎,不是薔薇,而且一旁觀看的余光中意外發現猛虎薔薇的和諧奧妙,那一刻,溫柔擊中了他的心,感化之下,他寫出來如此細膩的句子。

因此,全詩實際上有兩個形象。

第一是顯露的牧童。

第二是隱藏的詩人。

一主一副,相得益彰。如果沒有牧童在池塘邊信口吹笛,詩人雷震孤單單在池邊,怕是隻剩寒意而不見悠然。如果只有牧童在放牛而少了欣賞的人,這也只是農村生活最常見的場景而已。

這兩個形象合二為一,詩人即牧童,牧童即詩人,詩人借牧童的眼觀察日暮美景,牧童借詩人的筆留下淡雅的田園詩供後人欣賞。

因此,《村晚》一詩,一人一牛一笛,超然絕世,悠然自得,豈不樂哉?


人類觀察員


  • 巜村晚》這首詩是宋代(雷震)創作:
  • 草滿池塘水滿坡,山銜落日浸寒漪。
  •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在一個長滿了青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山街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奏著不成調的樂曲。詩中描寫出一個悠閒自在的牧童形象。


冷雨似箭


《村晚》描寫一個悠閒自在的農村晚景的形象。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原文]

村晚 [宋]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寫景的藝術特色:《村晚》的寫景文字集中在一、二兩句,寫的是山村晚景。詩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非常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後兩句寫牧童出場佈置了背景。瞧,"草滿池塘水滿陂",兩個"滿"字,寫出仲夏時令的景物特點,寫出了景色的生機一片;"山銜落日浸寒漪",一個"銜",寫日落西山,擬人味很濃,一個"浸",寫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動形象。"橫"字表明牧童不是規矩地騎,而是隨意橫坐在牛背上,表現了牧童的調皮可愛,天真活潑,淳樸無邪。這些景物,色彩和諧,基調清新,有了這樣的環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樂融融的了。同時,也表現出了牧童無憂無慮,悠閒自在的情致……

2、詩歌的意境的創造:詩人是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寫村晚的,他十分滿足於這樣一種自然風光優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環境,所以他寫牧童,讓其"橫牛背",吹笛呢,則是"無腔信口",是詩人厭倦了塵世的喧囂,看破了"紅塵滾滾"呢,還是他天性好靜、好無拘無束呢?總之,這首詩描繪的確實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的佈局,都非常協調,而畫中之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


[寫作背景]

詩人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寫村晚,他十分滿足於這樣一種自然風光優美、人們生活自由自在的環境,故寫牧童,讓其"橫牛背",吹笛,則是“無腔信口”,是詩人厭倦了塵世的喧囂,看破了"紅塵滾滾"呢,還是他天性好靜、好無拘無束呢?總之,這首詩描繪的確實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的佈局,都非常協調,而畫中之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


海貝兒美文優質創作者


《村晚》描了一個悠閒自在的牧童形象。其實是作者所向往的一種迴歸自然,悠閒自在的田園生活。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龔彥生


具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