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為什麼抓到漢人俘虜後不殺死,反而優待他們在本族娶妻生子?

戴老師講歷史


在中國的古代,像匈奴等遊牧民族會經常南下中原打草谷,每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後,很多鄰近北方的漢人村莊幾乎就受到了滅頂之災。聽起來好像整個村莊都被殺光了,其實不然,匈奴人只是將漢人俘虜捉起來,並且將他們帶回自己的部落當中,更是將本族的女子送給漢人當老婆,這是為何呢?

首先是一個血統的問題,在中國的古代,中原一直是整個天下最繁榮昌盛的地方,不論是文化程度還是生活水平,跟匈奴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要說這些匈奴人不羨慕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他們卻又不明白,為何中原的生活就比他們好。

於是就有一些智者開始研究兩者之是的差距,然後發現中原的漢人更懂得創造等方面的技術。

其實這也是大家的生活習慣問題,遊牧民族居無定所,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安下心來研究如何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

而中原的漢人百姓住在某個村子裡,這一住或許就是幾代,所以就會留下很多傳承,這些傳承對於生活的品質有著巨大的影響。

但是匈奴這樣的遊牧民族不理解,他們單純的認為可能是大家的血脈不一樣,所以產生的後代也不一樣,可能是中原的漢人生下的孩子更聰明吧。

一開始這種想法還只是望風捕影,只有理論沒有實踐,可是當某個漢族百姓跑到匈奴來定居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這個漢人所帶的種種生活習慣,極大的提高了匈奴人的生活水平。

不論任何人都向往著美好的生活,所以匈奴人在看到漢人帶給自己的好處之後,打算好好的學習一下。

可還是因為生活習慣的問題,大多數匈奴人很努力的在學習了,結果卻強差人意。

但是這個漢人所留下來的後代卻可以輕鬆的掌握到這種技巧,說白了就是文化水平的差距,所以在理解方面的不同而已。

只是這麼高大上的觀點,身為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匈奴人根本就想不明白。

他們單純的認為漢人有一種傳統,就是隻會把這些寶貴的技能傳承給自己的兒子,除了自己的兒子,任何人都沒辦法從他們的嘴裡得到一點有用的東西,哪怕用生死來威脅也沒有用。

在使用了很多方法都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技術之後,匈奴人就開始改變了自己的策略。

也就是把自己部落當中的女人嫁給這些被捉來的漢人,讓他們結婚生子,等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自然就得到了所謂的技術。

還別說這種方法雖然見效慢,但卻是唯一可行的一種方法。

同時我們也明白一件事,就是混血的孩子基因更強大,身體更健康,但是古代的匈奴人根本就不懂什麼叫基因。

可是這些跟結婚所產生的後代,明顯要比同族的孩子們更聰明、更強大的時候,匈奴人就開始兩眼放光了。

其實這也是匈奴人自己的悲哀,雖說匈奴是個大勢力,但是他們卻是由一個個部落形成的,大多數時候都是本族人跟本族人進行婚姻。

一開始還好說,等時間長了之後,相互之間大多數都沾親帶故,於是生下來的後代當中就出現了各種的畸形人,或者說生下來的後代,明顯不如上一代人強壯。

而這些問題,自從捉到漢人俘虜進行結婚之後,全部給解決掉了。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匈奴人認為自己本族的人跟漢人結婚,就一定會產生更強壯的後代,而且因為還可以傳承到漢人的優良技術。

於是在這兩方面的原因下,匈奴人每年都會南下捉一些漢人俘虜,優待他們不說,更是為這些漢人解決了婚姻大事,然後自己的部落也因為這些漢人的加入,從而越來越強大。


虎頭山小妖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遊牧民族的特點決定的。

不單單是匈奴,蒙古西征大軍中也有很多的異族,很多還是戰俘。

為什麼這些遊牧民族不嫌棄異族,往往還給女人讓他們成家?

主要遊牧民族對於族群的數量特別看重。

下面內容少兒不宜,未滿18歲自動過濾。

沙俄東征西伯利亞和遠東曾發現,當地的少數民族部落,有少數竟然有群交的風俗。

沙俄雖比較野蠻,也不能接受這種風俗,認為式道德淪喪和亂倫行為。

但在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環境中,這種也是有原因的。

當時整個西伯利亞汗國才有15萬人口,地廣人稀到極點。

在這種殘酷環境下,部落美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

然而,如果一夫一妻制度,因為男人可能精子質量差,或者乾脆就不孕不育,導致女人無法懷孕。

在這些民族看來,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群交這種道德淪喪的行為,卻能提高婦女受孕率,在遊牧民族看來是必不可少的。

實際上,很多類似的部落根本搞不清孩子父親是誰,部落也是公有制,沒有私人財產,孩子也是整個部落的。

道理相同,匈奴人抓到異族男人後,不是做奴隸,就是作為戰士,總之不能隨便殺掉。因為人也是重要的資源,比牛羊和金銀更重要。

所以無論蘇武還是李陵,匈奴人都給女人,讓他成家生子。


薩沙


匈奴與西漢,在歷史上都處在敵對的狀態。但是,匈奴有一個令人奇怪的現象,就是抓到漢人俘虜之後,都不殺死,反而匹配匈奴女子,優待他們在匈奴結婚生子。如在《史記》、《漢書》裡面就記載,歷史上一些漢人由於某種原因,流落在一些匈奴國家,然後都被匈奴人優待娶妻生子。最突出例子就是通西域的張騫,他在出使大月氏的路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捕。之後,他一直在匈奴國家過著十幾年的流亡生活。在這十幾年中,他也娶了一個匈奴人的女子為妻子。如《史記》記載:

“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從這個“予”字,就表達張騫娶匈奴妻子不是自願,卻是匈奴人強迫的。另外,中國著名的“蘇武牧羊”故事中的蘇武,就是寧死也不願意投降匈奴。匈奴人為此大發脾氣,讓他一個人在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出小羊的時候,才能讓他回來。儘管受到這一種殘酷的待遇。匈奴繼續讓蘇武娶本民族的女子為妻。當蘇武離開匈奴的時候,他的匈奴妻子還生了兒子“蘇通國”。

除了著名的歷史名人外,漢人在與匈奴戰鬥中被俘虜的士兵,如李陵兵敗之後被俘虜到匈奴部落,單于卻把自己女兒嫁給他。之後,李陵與匈奴單于女兒的後裔不斷生息繁衍,形成了強大的黠戛斯族,一直演化為今天的吉爾吉斯坦人。現在就討論,為什麼匈奴喜歡強迫漢人俘虜與本民族女子繁衍生息呢?

戰略資源的需要

在古書中記載,匈奴人與後來興起遊牧民族不一樣在於,它不是單純種族的民族。在匈奴族中,有白種人、黃種人,更多也是混血的。造成這個現象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匈奴在戰爭中高度重視人口資源。

在古代戰爭中,土地和人口往往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戰略資源。戰爭的發生,加劇了人口的喪失和土地的荒蕪。所以,人口數量與土地資源,是決定統治集團是否成就的重要因素。如三國時候,劉備雖然被打得四處流竄,每一次他都是不忍心丟棄老百姓,扶老攜幼都要帶著老百姓逃離在另外地方。不是這些老百姓只有跟著他才能生存下去,卻是人口是劉備能夠東山再起的唯一資本。又如為了增加人口,曹操就率先娶了寡婦,規定女人的婚嫁年齡強行提前到了12-13歲。有了人口,就有了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也有了上前線打仗的士兵,戰鬥力也會提高。

中原王朝重視人口,匈奴這個馬背上的遊牧民族更是重視人口資源。匈奴也知道,如果過於注重血統的純正,沒有人口增長作為強有力的補充,民族也不會壯大。如匈奴襲擊中原的邊郡地區,通常是分為幾部兵馬傾巢出動。只有通過這一種戰術,才能保障每一次發兵的損失降為最少,收回卻是最大。如果兵馬一次被殲,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很難恢復元氣。

匈奴在襲擾漢朝邊境的時候,實際就是拿成年男子的生命去換取漢朝邊境上的重要生存物質,如牛羊、財富和人口等。所以,不管匈奴獲得戰利品多麼豐厚,代價就是大量成年男子人口的死亡。這也造成了匈奴民族形成了一種父親死了,兒子繼續娶父親的妻子。哥哥死了,弟弟繼續娶哥哥的妻子這一種粗陋的風俗。因為,匈奴成年男子在戰爭中死去,留下更多寡婦,為了繁衍人口,也只能讓這些寡婦與活著的男子搭配生育出更多的孩子,養出強壯的成年男子,不然打劫和打仗的士兵都沒有。

所以,這就是漢朝的張騫、蘇武、李陵、李廣利等被匈奴人捕獲,都會發配一個匈奴老婆。娶了匈奴老婆,這些漢人也會擁有一定的家產,代價就是一定要生孩子。在離開匈奴的時候,可以帶走老婆,孩子卻一定留下的原因所在。由於匈奴是奴隸制國家,漢人與匈奴女子生下的孩子,平日可以為奴隸主勞動,戰爭時候為國家承擔兵役,對匈奴發展壯大是非常有益處的。

基因改良的需要

如果一匹馬的質量不好怎麼辦?那就需要用基因變異的方法或者基因突變的方法,把這匹馬的質量給改良。在古代,就只能採取人口配種的方式,改良人口基因。

在古代,遊牧民族都居住在大草原地帶,是茹毛飲血的奴隸制社會。中原的漢人王朝是農耕社會,是封建制國家,文化自然比遊牧民族先進。匈奴人俘虜漢人,給予漢人優厚的待遇且要求娶妻生子,主要原因都還是文化的自卑感。匈奴人就是希望通過給漢人俘虜優厚的待遇,希望他們能夠在匈奴地盤上安家樂業,然後漢人向匈奴傳授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如當時西漢百姓掌握的先進軍隊製造、冶鐵技術、先進武器裝備,都被匈奴人先進,這些都使得匈奴人迫切希望漢人俘虜能為本民族服務,也特別優厚漢人俘虜的原因。

所以,可能是中原漢族百姓受到匈奴優待漢族男子,娶匈奴女子為妻的政策影響。漢朝時候,經常有漢人偷偷越過邊境地帶,投靠匈奴娶妻子的事件。“聞匈奴中樂”也就是這麼而來,也有漢族男子投降匈奴“樂不思蜀”,甚至願意冒著生命危險越過邊境私奔匈奴。《史記》裡記載:

衛律為單于謀劃,“穿井築城,治樓以藏谷,與秦人共守之”。顏師古注說:“秦時有人亡入匈奴著,今其子孫仍號秦人。”

可以看到,秦末大亂的時候,很多人都逃亡在匈奴中。在漢武帝秦末時候,已經有八十多年曆史了。這些匈奴籍的秦人起碼繁衍了三代以上,可看到秦人與匈奴通婚很久了。

如漢元帝的時候,就修建長城和鎮守士兵,不但是為了防禦匈奴,也是為了防止漢人越過邊境投降匈奴的現象頻繁出現。所以,長城的作用也不是簡單軍事防禦,可能也是防止漢人百姓投降匈奴。


七彩飛揚


其實不僅僅是匈奴,諸如突厥、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數民族,他們在南下是,並不是將漢人全部殺死,很多時候是希望生擒的。至於生擒的漢人,大部分會給他們分配妻子,讓他們留在部落之中。



至於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其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為了降低對方抵抗情緒。第二、學習漢民族先進技術。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增加人口數量。

首先需要說的是,歷史上不僅僅是匈奴人優待擄掠的漢人,漢人也會優待擄掠的匈奴人。

在秦朝之後,匈奴崛起北方草原,一度威脅到新生的漢帝國。當時,強盛的匈奴不僅統一了草原,而且還擊敗了東胡,趕走了月氏,迫使了西域諸國臣服,勢力可謂是空前強大。

這時,剛剛建立漢帝國的劉邦決定統帥大軍北伐。但不料卻發生了白登之圍,從此之後,漢帝國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和親政策。



在這半個多世紀中,匈奴人雖然接受了漢帝國的公主和禮物,但始終在不間斷的南下劫掠,在這一過程中,漢帝國也會生擒或者策反一些匈奴人。比如,漢景帝時期有五個匈奴王投降,漢景帝立刻冊封了這五個人為侯爵;

匈奴王徐盧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勸後。丞相亞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景帝曰:“丞相議不可用。”乃悉封徐盧等為列侯。——《史記》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匈奴王徐盧等五個人投降後,漢景帝想要封侯。當時周亞夫表示反對,不過,漢景帝最終還是將他們五人封了侯爵。



至於其中的原因,第一、分化匈奴人內部勢力,降低匈奴人抵抗情緒。畢竟這五個人是榜樣,其他的匈奴人看到投降之後不僅不會被殺,反而還會封官拜爵,自然而然會產生一些動搖,甚至在作戰的時候也不會拼死反抗了。

同理,匈奴人也是如此。他們在生擒了李陵、蘇武、張騫之後,給了他們非常好的生活條件,目的就是以他們為榜樣,希望中原漢人可以投靠匈奴,藉此以壯大匈奴人的勢力。

再有、匈奴人優待被俘漢人,也想借此學習漢人的先進技術。

當時,由於漢族百姓掌握著先進的冶鐵技術,軍隊製造、裝備的武器相比於匈奴人先進太多,也因此,漢族一個士兵的戰鬥力等於五個匈奴士兵;

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漢書》

也正是這個原因,匈奴俘虜到漢族百姓後並不會殺死,畢竟他們也希望俘虜的漢人能夠為他們服務。

當然,漢帝國俘虜匈奴人後,也有向他們學習的目的。比如漢武帝時期,霍去病俘虜了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後就被漢武帝封為了御馬監。

總體來說,雙方都希望得到對方先進的生產技術,這種競爭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的不斷地進步。



最後、增加人口數量

先說一下,北方遊牧民族的婚姻觀念比較開放,其目的就是繁衍人口,畢竟人口是爭霸的基礎。另外,偌大的草原上,地廣人稀,所以,讓部落發展壯大成為了每個人的共識。

在這種情況下,北方遊牧民族基本上都是收繼婚制度。

所謂收繼婚,就是女子的丈夫死後,其兄弟或者子侄全部繼承他的老婆(兒子除生母之外全部繼承)。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記》

另外,在古代遊牧民族的思想中,婚姻是沒有輩分可言的。

有時候,父子二人是可以同時娶姐妹二人為妻的,而且不同輩分的兩個女子也可以同時嫁給一個男人。比如,成吉思汗和其子拖雷同時娶了王罕的兩個女兒,另外,成吉思汗的妹妹帖木侖和女兒火臣別吉(射鵰英雄傳中華箏原型)也都嫁給了成吉思汗手下的將軍孛禿。



也正是出於增加人口數量的考慮,北方遊牧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環境下,誕生了相對淡泊的婚姻觀念。也因此,在遊牧民族南下俘虜了漢人之後,他們也會給俘虜的漢人配備妻子,讓這些人可以在部落裡繁衍生息。

當然,為了增加人口,遊牧民族不僅會南下劫掠漢人北上,也會主動吸引。比如宋遼時期,遼國為了穩定幽雲十六州,主動降低了賦稅,而且還會給那些北投的宋朝百姓免除幾年的稅收。


我是越關


我是津城,我來回答。

匈奴人為什麼抓到俘虜後不殺死,反而把自己民族的女人送給他們,讓他們娶妻生子呢?

我們都知道,在中原王朝眼裡,女人就像是自己的寶物似的,非常看重,把漢人的女人嫁給其他民族,大多數情況是出於不得已,很少是心甘情願的。



比如漢朝初年,因剛剛建立的大漢王朝力量有限,便採取和親政策,經常給匈奴人送去錢糧和女人,才能保持大漢北部邊疆的相對和平穩定。

再比如,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遠嫁吐蕃,也是情不甘心不願的事。吐蕃剛開始要和親,唐朝拒絕,吐蕃見唐朝不允,率領軍隊不斷侵擾唐朝邊境,最後唐朝才答應出嫁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和親。和親之後保持了想當長的和平局面。

那匈奴為什麼把自己的女人送給被俘虜的人呢?



因為匈奴人和漢人的習俗不一樣,社會情況也不一樣。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如果遇到災害天氣,牛羊凍死不少。惡劣的環境面前,人口相對稀少,匈奴人就更加重視人口的繁衍生息。

所以,當漢人被匈奴俘虜後,他們往往給他們娶妻生子,讓他們留下來,一方面直接充實人口,另一方面繁衍生息,增加人口。



比如張騫出使西域,中途被匈奴扣留,匈奴人給他匈奴女人,等張騫從西域回來之時,孩子都大了。

少數遊牧民族的環境,形成了很多中原地區無法理解的習俗,除了送自己民族女人給俘虜,更是有著弟繼兄媳、子繼父媳等很多習俗,都是中原人所不恥、對他們來說卻很正常的行為。



知歷史,明興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隨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津城沐雨


中原民族歷史以來跟遊牧民族就一直處於敵對狀態,特別是在劉邦被困白登之後,漢朝跟匈奴更是你死我活。但兩個王朝之間有個令人稱奇的地方就是,匈奴人往往抓到漢人後就出現一種半強迫性的婚姻關係。

在這些長期的兩國交往過程中,一方面匈奴以軍事為手段,強迫漢朝採用和親政策,將漢女子嫁到匈奴;另一方面,匈奴如果在戰場上俘獲漢朝男子,那麼他們就會被強迫取匈奴女子為妻。

看到這裡,我們就會出現一個疑問,為什麼匈奴會讓成為戰犯或奴隸的漢朝男子,取自己國家的女子為妻,並讓他們生孩子呢?

據《史記》、《漢書》記載,歷史上漢人因某種原因流落到匈奴國家的,大部分都設有娶妻生子的經歷。

首先就是張騫,他在出使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獲,匈奴國家流亡長達十幾年,而史料記載中,張騫曾娶了一名胡人女子為妻。

“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從上面的“予”字可以看出,張騫和胡人妻子的婚姻必定不是你情我願的,而是匈奴人強迫張騫取了胡人女子。

而為漢守節十幾年的蘇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時,蘇武寧死不投降匈奴,匈奴單于氣得把他丟在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小羊才能讓他回來。但儘管受到這樣殘酷的待遇,他們仍讓蘇武取了胡人為妻,從匈奴回來後還生了兒子“蘇通國”。

除了這些歷史記載的時節外,漢人還有因戰鬥失敗被俘的軍人,比如李陵。他在兵敗後被俘虜到匈奴國家,但單于未來拉攏李陵,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從此後李陵的後裔在匈奴裡生息繁衍,形成了強大的黠戛斯族,到如今黠戛斯人演化成了吉爾吉斯坦人。

為什麼匈奴人會喜歡強迫漢人取胡人女子為妻?

  • 首先來說,從上面的歷史記載來看,這些被俘的漢人都是國家精英級人士,漢人對家的概念又特別的看中。因此,匈奴人喜歡用家庭這種無形的枷鎖來困住他們,希望這些人可以長期停留在匈奴,在時間長久後進而為匈奴效力。而事實上,這其實就是一種美人計,用女人和家庭來軟化漢人男子的一種計謀,而這樣的計謀恰恰是最管用的。


  • 其次,匈奴人是希望可以利用這些女子來監視他們,預防他們逃跑或發動叛亂,從蘇武和張騫的經歷可以看出,漢人對家庭、同甘共苦的女人都特別看中,所以他們如果要逃跑或叛亂,一旦身邊有女人形成累贅,反而不容易逃跑。

  • 最後,從匈奴人的習俗上來看,他們的觀念很開放,並不反感將本族女子嫁給漢人。而歷史以來外邦國家對漢文化是極度的崇拜,如果這些漢人會因為美人計而留下來,那麼這對匈奴這種文明比較落後的國家,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鹽鐵論》:“匈奴處沙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天所賤而棄之。無壇宇之居、男女之別。”

再從軍事角度來講,匈奴人也非常希望漢男子來本族通婚。

根據歷史記載,匈奴最強盛時期的人口不過“漢之大郡”,而漢朝時期的一個大郡的人口在150萬左右,而匈奴的人口也差不多在這裡。為了能夠長期跟漢朝對抗,匈奴必須要維持更多的人口。

但是草原環境惡劣、食物來源稀少,而頻繁的戰爭導致男丁銳減,出現許多的孤兒寡母,女多男少的情況比比皆是,因此匈奴才會出現“妻後母”這樣的收繼婚習俗。

而讓漢人來草原娶妻生子在匈奴國家繁衍生息,消化過剩的女性,是增加人口的一種重要手段,這也是為了能讓匈奴的人口增長,來對抗漢朝的一種策略。

匈奴人,除了會優待漢朝精英人士,也會讓秦朝普通百姓和匈奴女子通婚。據《史記》記載:

衛律為單于謀劃,“穿井築城,治樓以藏谷,與秦人共守之”。顏師古注說:“秦時有人亡入匈奴著,今其子孫仍號秦人。”

秦末大亂之時,有大量的人逃亡到匈奴,而漢武帝時期到秦末已經有80多年,從“仍號秦人”這句話來看,這些匈奴籍的秦人起碼繁衍到三代了,而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秦人與匈奴人一定有過通婚的關係。

修長城是為了預防漢人跑到匈奴通婚?

或許是受到“優待漢男子,取匈奴女子為妻”的優待政策影響。漢朝時期,經常有人穿過邊境,投靠匈奴娶妻生子的事件,“聞匈奴中樂”也正是由此而來,漢男子頻繁投靠匈奴,造成“樂不思蜀”的場面。

漢元帝時,匈奴單于希望漢朝撤掉邊塞的士兵,以提供雙方國家休養生息的環境,而漢元帝卻說,鎮守士兵、修建長城,不但是為了防禦匈奴,也是為了預防漢人越過邊境,跑到匈奴那邊跟本族女子通婚。

邊境的漢人為了享受匈奴給予的待遇,甚至不顧自身的性命安危也要進入匈奴國家,這也體現了當時漢人亡入匈奴的普遍性。


歷史紅塵


趣談答案:因為匈奴人希望基因改良。

文化的影響力

在上高中的時候,曾經歷史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只不過確實非常心酸。

英國的大臣向鐵娘子報道說,咱們的電視機已經賣到了英國了,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銷量。

然後鐵娘子只是淡淡的問道,他們的電視節目賣到咱們這邊來了嗎?

然後大臣說道,還沒有,他們的節目,還沒有在咱們這邊。

鐵娘子說:哦,那就沒事,電視機願意賣就賣吧。

電視賣過去了,搶了人家的銷量沒有問題,但是鐵娘子唯獨害怕的是,我們的電視節目賣過去。為什麼呢?因為一旦把電視節目賣過去,就意味著我們的文化已經傳遞過去了。

匈奴的文化自卑感

可能咱們現在沒有什麼好的電視劇,也沒有好的什麼電影,更沒有好的動漫,也沒有好的動畫片兒。當然在十幾年前其實是有一部的,比如虹貓藍兔奇俠傳。

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咱們的文化幾乎可以說是整個世界文化的最火熱的爆發支點,無論是咱們的中醫文化,也無論是咱們的針灸、桑拿文化或者說咱們的造紙術,咱們的各種書籍幾乎都是同時在當中最頂尖的領航者。

而那個時候的匈奴儘管對咱們燒殺擄掠,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優勢,優勢叫做戰馬。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咱們漢人之所以打不過匈奴人,是因為他們騎馬打仗,而且騎馬打仗非常的厲害,可即便如此匈奴也非常的自卑。

這個自卑並不是體現在武力上面的,畢竟以匈奴的武力來看,好像什麼都不是個,他們最大的自卑就是文化的自卑。

匈奴人不懂得什麼時候種田,也不懂得什麼時候穿什麼衣服,他們僅僅是單純的憑藉這天氣、節氣或者憑藉著自己老祖宗給自己講的那一點點可憐的文化來過活,但是他們發現咱們不一樣,咱們有著成套的書籍,咱們有著成套的智慧體系。

改良基因計劃

如果說一匹馬的質量不好怎麼辦呢?如果在現在咱們當然可以用基因變異的方法或者基因突變的方法來改變這匹馬的質量,但是在古代只能採取配種的方式。

同樣的道理對於匈奴來說,漢人也可以採用配種的方式來提高匈奴人本身的質量。

我們就會發現絕大多數漢朝使臣一旦到了匈奴根本就回不來,只能會被強迫的去進行結婚生子。至於那些大將軍們,行軍打仗一旦被俘虜了,那也就別想回來了,一旦你回來必然會帶著7八個孩子一塊兒回來。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匈奴其實也算是個半奴隸制的社會,也算是個半母系的社會。匈奴大多數情況下對於人口有著天然的依賴性。

而既然對於人口有點依賴性,就必須要有多多的人口,而匈奴在沒有多人口的前提之下,只能通過俘虜一些漢人來讓他們強迫的生孩子。

當然這一點因素可能不太重要,說到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文化的自卑感。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現代中國人很難想象,在古代,甚至在現代的某些國家,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比如俄羅斯,國家喊出了“為祖國做愛”的口號,真叫人節操碎了一地。為什麼這樣毀三觀?就是因為俄羅斯人口出現了負增長,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古代中國也是這樣,不獨是少數民族。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史料中還記載國民每生一個孩子,國君勾踐都會親自去慰問,送上酒食。為什麼這樣?也是為了增加人口。

在人口貧乏的地方,有了人口就有了戰鬥力和勞動力,人口就代表著財富。所以匈奴人對於抓到的戰俘,不是殺死,而是“收編”,編在生產或戰鬥編隊之中,轉化為自己的人口。所以蘇武被俘,派他去牧羊;張騫被俘,給他分派了妻子(好像史料沒記載給他安排工作,但肯定不會是白養活了十幾年);《楊家將》中的四郎被遼所俘,也是招為附馬。

範圍稍大一點,《水滸傳》中梁山活捉了一丈青扈三娘,許給誰做老婆是一回事,但從來沒想過要殺了她。因為她是人才,是重要的資源。


棲鴻看紅樓


酸菜認為殺死俘虜是不明智的行為,也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匈奴人抓到漢人俘虜後不殺死,優待他們在本族娶妻生子是一種變相征服,這比直接殺死他們更有威懾力。下面有酸菜的3個觀點分析:

有少部分的俘虜是人才

在征戰中,匈奴人從一個茹毛飲血的野蠻部族,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具備一定文明的國家。統治者為了國家的長期興盛,展現出了對於人才的渴望。對於諸如張騫、李陵這種有才幹的人,匈奴人展現出了少有的耐心,為了勸降用盡招數。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為他們尋妻納妾也是最尋常不過了。

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大部分人活著

匈奴人生活在北方的沙漠和草原地帶,幅員遼闊,人口稀少,為了迅速增強的實力,就必須實現人口的繁榮。匈奴又是奴隸制國家,奴隸是最重要的社會財富之一。也是階級組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並且,平日作為勞力的他們在戰爭時期則可以為兵役使用。

為擴張贏得人心

匈奴王徐盧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勸後。丞相亞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景帝曰:“丞相議不可用。”乃悉封徐盧等為列侯。——《史記》

文章的意思是,匈奴王徐盧等五個人投降後,漢景帝想要封侯。當時丞相周亞夫反對,但是漢景帝最終還是將他們五人封了侯爵。匈奴人在生擒了李陵、蘇武等人後,給了他們非常好的生活條件,也是有先進經驗可尋的,目的就是感化漢人,進而讓更多的人投靠匈奴,以壯大匈奴人的勢力。


翠花的酸菜


匈奴在和漢朝的戰爭中,俘虜了很多漢朝的人,匈奴都沒有殺他們。尤其是一些俘虜的漢朝將軍。不但不會殺他們,而且還會把他們封為王,單于甚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把他們當成一家人。

(李陵劇照)

最典型的例子,是李陵投降匈奴以後,匈奴單于就把他封為王,把女兒嫁給了他。當時在匈奴,已經被匈奴單于封為王的,還包括早些時候投降過去的衛律和李緒,後來李廣利也投降了過去。

而且圍繞這幾個投降匈奴的人,還發生了很多故事。當時李緒是最積極投降匈奴的人,他不但投降了匈奴,還幫助匈奴練兵,用以攻打漢朝。李陵沒這麼做,但探子回去給漢武帝報告說,李陵在幫匈奴人練兵。因此,漢武帝把李陵一家老小全部給殺掉了。這件事,也造成李陵恨透了漢朝。

後來漢武帝去世以後,霍光和上官桀派人去匈奴,準備把李陵接回去。當時衛律招待漢朝使者,實際上是監督李陵,不許李陵回去。而李陵因為傷心和憤恨,堅決表示不回漢朝。

後來,李廣利投降了匈奴以後,匈奴也封他為王。但是,他和衛律爭鬥了起來,結果,衛律慫恿匈奴單于,殺掉了李廣利。

看看,漢朝的將軍投降匈奴的,不但非常的多,而且還在匈奴的高層中形成了派系的爭鬥,真是非常熱鬧。

(李廣利劇照)

那麼,匈奴為什麼那麼看得上漢朝將軍呢?

一、匈奴認可漢朝是上邦大國。

在古代幾千年的歷史中,北方遊牧民族一直認中原國家為上邦大國。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認識,是因為中原國家的文明高度發達,物產也非常豐富,禮儀制度各方面都比較健全。這讓北方遊牧民族非常羨慕。

北方遊牧民族雖然多次南下入侵中原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是眼紅。他們想獲得中原國家那些豐富的物質,乃至於入主中原這一片土地。如果打得贏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打;打不贏的時候,他們就會去求中原國家,希望中原國家能給予他們照顧。比如說賜給他們一些物資,比如希望中原國家的皇帝能夠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當妻子。等等。

他們仰慕中原國家,因此對中原國家的人才也就非常欣賞。在他們看來,無論是衛律,還是李陵、李緒、李廣利都是治理國家的大才。他們希望這些人才,能夠把中原國家先進的經驗帶到匈奴去。比如,他們讓衛律當了宰相,讓李緒幫助訓練軍隊等等。

既然是人才,因此他們當然不會殺的。

(漢武帝劇照)

二、匈奴軟化漢朝軍隊的意志。

漢武帝時期,漢朝的軍隊整體上對匈奴的軍隊構成一種攻勢。也就是說,匈奴軍隊一般都打不贏漢朝軍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當然不願意漢朝軍隊把他們往死裡打。如果俘獲了漢朝軍隊的將領以後,對他們給予很大的優待。那麼,那些漢朝將軍們在戰場上,如果打不贏就會投降。反正投降過去以後,都會獲得極大的優待,為什麼還要拼死打呢?

這一點,其實不只是匈奴人這麼做,漢朝也這麼做。當年,有五個匈奴將軍投降了漢朝,漢景帝就立刻把這五個人封為侯。因為這件事,漢武帝還和周亞夫爭執起來。周亞夫認為,投降的人品德上是很差的,不能夠封他們為侯。但是漢景帝認為,封侯會軟化匈奴軍隊的意志。

原因就在於,漢景帝時期的漢朝的軍隊,打不贏匈奴的軍隊。

(霍光劇照)

三、匈奴分化瓦解漢朝的朝廷。

以李陵事件為例,最能說清楚這個問題。

李陵在投降匈奴以後,圍繞李陵事件的問題,漢朝朝廷裡,很多人都捲入其中。大史學家司馬遷還因為李陵,受到了腐刑。朝廷中很多人也非常同情李陵,同時對漢武帝窮兵黷武的政策,越來越不滿。覺得漢武帝做法,實在是薄情寡恩。後來漢武帝去世以後,霍光和上官桀立馬就派使者去匈奴,想把李陵接過來。這就是他們不滿漢武帝的表現。

後來李廣利投降匈奴以後,漢朝朝廷內部又一次出現了極大的分化,甚至牽涉到了漢武帝立儲的問題。

而這些事情的發生,最終也讓漢武帝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晚年的時候,他調整了政策,不再對匈奴窮追猛打了。

由此可見,匈奴的做法,在漢朝朝廷中確實起到明顯的干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