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丑?

幽默小俊子


什么叫丑?答:丑是相对与美而说的。有天生的丑和后天的丑。我就是天生的丑,从小脑瓜子即头长的扁扁的,前后长,两边凹进去,前后脑壳凸出去,特别难看。从小就有人起外号叫我扁瓜头,人家还给我一句顺口溜,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打伞,我有大头。所以非常自卑,从小开始戴帽子,一年四季不摘。其身体和精神的痛苦一直压抑、伴随着我成长。为了躲避世俗的眼光,没法只好去人少的安静的地方,图书馆就成了我的第二个家,青岛市各个区大大小小的图书馆阅览室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人丑多读书,直到二十多岁才摘下来。改革开放后,理发店开始烫头吹风,我认识一个理发师,他说我给你试试,他用火钳把头发涂上矾士林(以后有了发腊),开始夹头发成大花卷,然后又吹成三七开蓬松的头型。使我有了出人头地的感觉。

其实丑就是心里的作用,记得上高中一个女老师特漂亮,只因为左手少一个指头,每次上课都戴着一只白手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个世界有男有女,有美有丑,所以人人都追求美,总想把丑藏起来,还好现在科学发达了,可以整容修美去丑。但内心深处的美还是需要读书和修养提高的,没有其他任何方法。相貌美丑基因定,人丑就要多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腹有诗书气自华。见谅。


行在路上8


什么叫丑?

通俗意义上可能大多数时候都会觉得是外貌上的形容,但心灵上的丑陋要远锋利于外表上的不堪。

小时候在农村,我亲叔婶的房子就在我家旁边,我们是泥土房,叔婶家是二层楼房。那时候一村子能买起电视的很少,我叔婶家就是最早那一批买上电视音响的,因为婶婶特别喜欢歌。还记得她那时隔三差五会在家放“美酒加咖啡”,然后拿着话筒在二楼走廊上唱歌。按说喜欢歌曲心里有乐的女人,心应该不会坏到哪里,可我却从来不觉得婶婶是个好人,她就是那种笑里藏刀的笑面虎。

其实叔对我还算蛮好的,因为家里穷,我小的时候瘦的就是皮包骨,他总是背着婶婶给我小硬币。

他们家养过一只狮子狗叫嘉兴。嘉兴是被它母亲某天早上肚子送到婶家门口的,早上他们起床开门就看见了小嘉兴。

以前农村有种说法,就是这种狗上门是好兆头。其实叔是做小生意的,他的心也是很好的,虽然婶婶有点不乐意,但他还是劝说一条生命,也就养了下来。

嘉兴长得很乖也很听话,可婶婶总是不待见它。有一次竟然直接把嘉兴从二楼楼梯上踢了下来,嘉兴哇哇直叫,可却还是瘸腿瘸脚的摇着尾巴去贴主人。

而这不是最狠的。记得那一年,婶婶家要搬去城里了,她不想让嘉兴再跟着,觉得它老了脏了,就逼迫着叔把它扔了,叔舍不得,毕竟要了多年也是有感情的。可叔是个耙耳朵(很听老婆的男人),没抗几天,他就骑着摩托把嘉兴装在袋子里放到了很远的地方。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嘉兴就找回来了,它不气主人抛弃它,反而更加听话更加卖乖,可这些都是没用的。搬家在即,婶婶亲自出手了,她狠狠的打骂嘉兴,一路追赶它,直到大马路上还怕它跟着回去,嘉兴浑身是伤。回家它是想的,可我婶早就或许从一开始就是厌弃它的,怎么可能给它机会。就这样来回着打骂追赶,嘉兴死在了大马路上,被车碾压而亡......

人性的丑陋才是真的丑,才是恐怖至极的。


正向人生


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告诉母亲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子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这则故事里,丑的是孟子还是妻子呢?严格来说,各有丑态,不过孟子比妻子更甚。

还有一个故事,也形象说明了美与丑的内在关系。有一天,苏东坡去找佛印禅师聊天。苏东坡对佛印说:“我最近学佛很精进,你看我现在的坐姿如何?”佛印赞叹道:“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佛印接着也问道:“那你看我怎么样?”苏东坡为了压倒佛印,就答道:“像一坨屎。”佛印听了也笑笑。苏东坡回去后很高兴,到处宣扬他这回胜了佛印。苏小妹听了以后,却对他哥说:“哥,你不要再四处宣扬了,其实是你输了。”苏东坡不解。苏小妹继续说道:“佛印心里有佛,所以他看谁都是佛。你心里有屎,所以看谁都是屎。

那么这里,苏东坡和佛印谁丑呢?

不消说,想必大家都明了了,很多的标准只在于我们站在了自己角度去看问题,没有换位思考,而且没有意识到自己说出去的话代表了自己内心世界。

我们生活中以貌取人还是主流居多,但真正影响个改变世界的人恰恰不仅仅是颜值,更重要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那些本质上的东西。


大眼心语


首先我们先划个范围,我们只讨论视觉能够感受得到一个人的的外在,不涉及到内在,因为内在没有人能第一眼就看出来的!所以如果只讨论一个人的外在,什么是丑!首先有一个基点在于,丑是相对于美而言的!第一点,有秩序是一种美,无秩序是一种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摆放整齐,一尘不染的房间,与一个杂七杂八,东西乱放的房间相比,哪个是美,哪个是丑呢?答案很明显是后者吧。因为后者没有秩序,前者有秩序!所以一个人如果着装整齐,干净利落,发型整洁,没有一根头发丝是乱飘的,那么这个人是有秩序的,所以这就是一种美。如果衣装不整,破烂不堪,且发型是乱糟糟的一团,那么这个人是没有秩序的,所以这自然就是一种丑了!

第二点,跟随主流是一种美,反主流就是一种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上世界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红配绿,且颜色比例是五五分,这就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美,那是当时的主流。但是如果今天你还穿红配绿且是五五分,那么就是一种丑。

第三点,美是一种后天的产物,丑是一种纯天然!举个例子来说,任何一张照片,精修过的就是美,底片就是丑!一个女人化妆是美,素颜就是丑。一个男人拾掇拾掇发型就是美,自然流露就是丑!可能会有朋友们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说人们都还是呼喊着素颜即为美呢?其实那不是美,那是真,而经过修饰的美本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人们才会渴望有真。再者我们文章开篇也已经说了,我们只讨论视觉层面的美与丑,精神层面的内在美丑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所以在我看来,美与丑没有固定的定义,但是却是有迹可循的。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追求美,在特定情况下,我也宁愿追求丑。因为美丑是我们的工具,不是判定我们生死的一纸证书,该美的时候美,该丑的时候丑,就是最为超脱的一种生活态度了。


绅潮星少


套用一句广告:美来自内心。 这里并非说什么心灵美心灵丑的腐朽话题。而是说,你觉得美的就是美的,你觉得丑的就是丑的,他人的美丑观如果没有你的认同,无论怎样对你都毫无意义。展开来说就是:离开自己,国家什么也不是,世界什么也不是。

那么其中一种丑,我认为就是口不对心,自己认为丑的,但总是找借口逃避,不肯承认,这就是最丑的行为。 比如,本身自己就是丑,得不到大家认同,自己心里其实也觉得自己丑,很在意;但是就是不肯承认,要扯什么心灵美之类玄之又玄的东西。这个行为,其实比相貌更丑。



盗德高点


有这么两个女人,都嫁人了。一个倾国倾城,一个满脸麻子,漂亮的好吃懒做,虐待父母(老公家)不管孩子,经常和邻居吵架,整天就知道花钱打扮买好吃的好看的,丑的长年累月的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老公家),对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上完班相夫教子,邻里和睦。你说谁丑?

忘恩负义就是丑

做人 你可以不优秀,但是不能不善良,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感恩,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良知。

良知是什么?良知是良心,良知是感恩,没有良心,人品不正,不懂感恩,心术不正。感恩,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感恩,是一个人最真诚的表现。不懂感恩的人,都是习惯了索取的人,把别人当成免费的苦力。人性最大的恶,是不懂感恩,人性最丑陋的一面,是忘恩负义。

不孝敬父母就是丑

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知孝敬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去谈美?

不知道在你心中,什么是丑呢?

感谢你阅读,我是悟文化。


悟文化


虽然经常把这个字挂在嘴边,但从未认真思索过它的内涵。

当年曾经倒是去查找过什么叫美,好不容易找到一本书,大概是关于美学的,没有看懂。只记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话,“美就是生活”。心中还嘀咕过,美就是生活,生活中的丑还少吗,岂不等于丑也是生活。找不到车老爷子请教,至今也与美学无缘,还是一个白丁。

但有一点记住了,美丑都在生活中。生活的经验告诉我,美与丑都是个人主观的感觉,一个是视觉感受,一个是内心感受。两双眼睛评价美与丑,有时候两双眼睛可以同时参与,有时候又会割裂开来。静态的观察人、物、景,主要取决于视觉的感受,许多人可以达成共识。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如果加上(事实上肯定不由自主的会加上)这些背景,共识就会进一步分裂,有的人会认为很美,有的人认为一般,有的人甚至认为不怎么样。

对静态的美丑共识度要高一些。那人们是用什么尺度衡量的呢?即使我参与了评判,得出了结论,同样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是一种愉悦,是舒心,是使用价值,是勾起了某种欲望,所以产生了美感?或者反之,产生了丑感?这种感受是直观的,是一种条件反射,并不需要经过思维。从这个静态的角度讲,美丑都是视觉感受的条件反射,原因吗好像还说不清楚。或者美学已经说清楚,自己孤陋寡闻不知道,不理解。

生活是动态的,美与丑的观念也会变化发展,比如“三寸金莲”,以前认为是一种美,现在却认为丑,是一种残疾。在动态的生活中,人们对美丑加入了情感判断,道德判断,价值判断,对于美丑的理解就要好办多了。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真善美,假恶丑。真与假,善与恶,成为一般人判断美丑的标准。也就是说,内心感受这双眼睛起了主导作用。

美人还是美人,你的视觉感受不会欺骗你,但是如果她有一副蛇蝎心肠,你立马会把她归入丑恶一类。视觉的美被内心丑的感受否定。同样,《巴黎圣母院》相貌丑陋却品德高尚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视觉的丑会被内心美的感受否定。甚至视觉感受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顺眼的越看越不顺眼;不顺眼的,越看越顺眼。

美是生活,丑也是生活,美丑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的感受。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的背景不同,知识的结构不同,情感认知不同,道德判断的标准不同,价值观的不同,那么对于美丑的感受就不同。人类社会在发展中逐步取得许多共识,感受美丑的认同度在不断提高。


老龙142346142


美与丑一对反义词,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用语言来定义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
我们来看看《说文解字》里怎么解释“丑”字的
丑(醜):可恶也。从鬼。酉声。
意思是:“丑”就像死人一样难看,是可怕的,导致人不愉快的东西。
《道德经》关于丑这样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意思是当我们都知道了什么是美时,就会懂得什么是丑的。

这就是说丑没有定义的,丑是美对立出来的,而美是丑衬托出来的。当某个特征的东西是美的,那相反的一定是丑的。

上图(美丑对照)

雨果在《克伦威尔》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我们可以从艺术和生活两个领域来理解“丑”

艺术领域

在艺术上,丑是一种艺术,属于美学范畴。丑本身也是一种美。

比如毕加索 的《亚维农少女》,画面上的女人按我们世俗来说,真丑,但其艺术价值已不是美丑的层次了。(长大才知道被教科书骗了,所谓少女不是什么少女,而是“妓女”)


贾平凹在《丑石》也里说过,丑到极致,便是美到极致。


生活领域

生活领域有两种丑,一种外在丑(长的丑),另一种是内在丑(就我们经常要说的内在美的反面)
外在丑,就是让我们不舒服的一切的事物,长的不符合大众审美,三庭五眼比例,高矮胖瘦、是否有缺陷等等
丑就是审美的外观上使人感到不快的东西。-------谷鲁斯
不和谐,不合比例,呆板无变化就是丑。 -------古希腊
但丑和美会随时间变化,比如唐朝以瘦为丑,现在我们以瘦为美。
内在丑,就是人性。人性都有丑的一面,只是显露不显露,比如我们经常说丑陋的行为、知人知面不知心、某个人的人品有问题这类。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点赞关注@鬼小姐怪说 有更多精彩内容等你

十三小姐


一个人的美丑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 。

史迈尔曾言:“人之风动一世,在品行,而不在地位;地位虽高,无品行,何得风动一世。”人活于世,一个人最大的资本,不是美貌,不是金钱,更不是学问,而是拥有好的人品,言而有信,懂感恩,持一颗善心,行善事。众所周知,好的人品,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也是一个人最高的学历,人活于世,可以没钱没势,但一定要有德有品。外表上的美丑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善良,说话要言而有信,做事要踏踏实实,知恩图报,待人真诚热情,为人善良端正。

丑(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戏曲中人物行当的分类,在各剧种中不太一样,以上分类主要是以京剧的分类为参照的,因为京剧融汇了许多剧种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数剧种的普遍规律,但这也只能是大体上的分类。具体到各个剧种中,名目和分法要更为复杂。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塑造小说人物是样貌是非常重要的参数,虽然正面人物可能也不好看,但坏人往往没法看,金庸小说人物丑角色:

1、柯镇恶:他相貌丑陋,五官不齐,双目失明,身上还有残疾,有着“飞天蝙蝠”之称,据说这一外号的由来与他的长相有关。在江南七怪去蒙古寻找郭靖的过程中,路遇梅超风和陈玄风,在打斗的过程中,飞天蝙蝠柯镇恶眼睛被弄瞎,再加上他的脸型腮比较尖,轻功又十分了得,因此便得了“飞天蝙蝠”这一称号。

2、钟万仇,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外号“见人就杀”。“只见他好长一张马脸,眼睛生得甚高,一个圆圆的大鼻子却和嘴巴挤在一块,以致眼睛与鼻子之间,留下了一大块一无所有的空白”。身形极高极瘦,一双小扇子般的大手垂在身旁,手背上满是青筋。

3、游坦之,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众的角色。游坦之身世可怜,在聚贤庄一战中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而后机缘巧合下学习了少林的易筋经,成为了一流的高手。但由于被阿紫给套上铁头套自此便毁容,在少室山一战中,游坦之的斗篷被打开成为了人人嘲笑的对象,最后为了阿紫也跳崖身亡,十分可怜。

4、段延庆,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要配角人物之一,段延庆年轻时遭遇劫难,不仅腿脚被废,连面目也全毁,面部神经和肌肉全都坏死。既不能说话,脸上也无法显露任何表情,连眼睛都不能眨,只能以“腹语”传意。

5、裘千尺,她是绝情谷谷主公孙止的夫人,但杨过与公孙绿萼在地穴碰见她时,她的形象已几与野兽无异。,头顶毛发洗漱,嘴中无牙无法直立行走只能爬行。她嘴中的枣核钉更是让人感到恶心,最后和他的丈夫公孙止同归于尽。


燚燊焱炎火


我是潼小漫,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今天来聊聊到底啥算丑?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好像都知道啥是美,因为有丑对比着,可是如果这世上上没有美,那丑还会不会存在呢?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也就是说知道啥是正确的那一对比,错误的也就出来了,可是老子人家智慧,为啥总强要”无为“和”绝圣去智“呢,就是让你把这些观念的东西都去掉来看。


那么我今天就大胆的把这一切都去掉来看看,到底啥是丑,在没有美的对照下,能不能看出来"丑”的形状来。


来看几个现象,中国大妈疯狂在法国奢侈店疯狂抢包,某中国旅客去日本旅行将酒店马桶盖拆卸,某明星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说台湾不属于中国。


当这些外表光鲜的人,干出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后,你作为一名中国人,此刻觉得脸上有光么?会不会觉得有点出丑。


其实啊,在我看来,丑可不是指外表,外表只能决定你之前的基因,再说人的外貌在30岁就靠自己掌握了,你的好看与不好看,都是看你自己平时的修行,毕竟长相只是你内在修行的一种映射。


而行为则让你奇丑无比,就像说美是根植于心底的善良一样,你的丑也是根植于你的内心,你的内心不纯净,不美丽,外表在美又能如何呢?


多年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在学校摆阔,穿名牌吃高档零食,后来老师调查发现,她的家庭并不富裕,而他家他是独苗,能给她的钱都给了,这孩子也花的心安理得。


有一次爸爸正好路过学校,想进去看看孩子,孩子看见他便赶忙过去和他说话,告诉他赶紧离开,恰巧这一幕被身边的小伙伴看到了,就问孩子这人是谁,这孩子转身就对身边的孩子说,这是我家农村的穷亲戚。


孩子身上的名牌衣服还是在彰显着自己的设计和材质,可是我觉得真“丑”,他穿什么都丑,不是因为因为的原因,而是因为他的心灵。


古人讲:“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是如今呢,太寒酸的父母让孩子抬不起头,他花着他们的钱,却不敢和他们相认。


这孩子的父母真可悲,这个孩子真难看。


所以我认为的丑,不是指外表,而是指这样的行为,因为这才是真的丑,哪怕拿上万多鲜花,也掩不住那些散发臭味的心灵,出丑的行为。


人丑多读书,用好书来洗涤洗涤心灵,否则你穿啥都不会好看。干啥都不会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