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為什麼總是會被西方制裁?

陽明山下青藤狗


伊朗不是被西方第一個制裁的國家,也絕對不是最後一個被西方制裁的國家,所以伊朗被西方制裁,絕對是一件不值得大驚小怪或者是"丟人"的事情!

伊朗總被西方制裁,還要從霍梅尼說起!

霍梅尼1964年由於反對巴列維國王經濟改革,伊朗與美國建立軍事同盟而被驅逐到伊拉克。然而當時的伊朗政權並沒有放過霍梅尼,為了削弱他的影響力,開始對伊拉克施壓,希望伊拉克能把霍梅尼驅逐出伊拉克境內。但令巴列維國王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此舉不僅沒有削弱霍梅尼,反而進一步增強了他的影響力,從此伊朗左派和白由派漸漸開始向霍梅尼表示效忠,並且使霍梅尼迅速成為革命領袖。

1979年,由於伊朗暴發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國內的示威和罷工抗議接連不斷,並且示威逐漸升級為血腥暴力衝突,伊朗社會陷入了嚴重的危機,此時伊朗的自由派和左派開始聯合起來共同反對巴列維王朝統治,眼見大勢已去的巴列維國王坐飛機離開伊朗後不久,霍梅尼返回伊朗,他領導的革命獲得成功。在同年伊朗舉行公投,98%的投票者同意將伊朗政制制度改變為伊斯蘭共和國,從此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誕生。

在伊朗大學生扣壓美國使館人員的“人質“危機事件爆發後,伊朗同美國關係從此破裂,感覺顏面掃地的美國從此開始對伊朗進行的漫長制裁。2005年內賈德上臺執政後,由於堅持核武器開發。因此感覺利益受到威脅的歐盟國家,也正式啟動了對伊朗的制裁措施!


相忘江湖71941665


並非總是!伊朗被西方制裁,只是近40年的事!

在伊朗帝國(1925年—1979年;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是不被歐美整體排斥的。而且伊朗和其中一些大國關係甚好。

1925年,禮薩汗廢黜了卡扎爾王朝,創建了伊朗巴列維王朝。禮薩汗具有看世界眼光,派遣數百人、包括他的兒子巴列維去歐美留學,致力於推行伊朗現代化,發展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修建跨國鐵路、建立公立教育、改革司法、改善醫療衛生等。

這一時期(至二戰前),伊朗與德國、法國、意大利走得很近,與控制了伊朗石油的英國關係稍差,僅迴避臭名昭著的沙俄(蘇聯)。

二戰中,伊朗表面中立,卻繼續與德國保持密切關係,被蘇聯英國聯手佔領。二戰後伊朗驅趕了蘇軍,加入美英冷戰陣營。當伊朗民選首相摩薩臺封殺巴列維國王,推行伊朗石油國有化時,美英聯手策劃並實施伊朗政變,最終讓巴列維國王重新掌權。

受過美歐教育的巴列維在伊朗推行西方世俗化的”白色革命”,大量西方資本、技術引入伊朗,加速了伊朗與世界融合的文明進程。


伊朗與美國關係也進入蜜月期。美國給伊朗提供了最先進、美軍剛開始列裝的F14(熊貓)戰機、


並在“兩伊戰爭”中偏袒伊朗,伊朗為投桃報李,不參加中東歷次“巴以戰爭”。

西方與伊朗的決裂,源於1979年伊朗宗教教士階層發起的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這個嚴格按伊斯蘭原教義“復古”的伊朗,推廣反西方世俗化運動,竭力排斥西方,擺脫西方對伊朗的經濟控制和全面影響。

西方厭惡這個神權“怪胎”政權,更痛恨失去了享有的伊朗經濟奶酪。

尤其是為逼迫美國遣返在美國治病(避難)的巴列維國王,伊朗竟然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押美國外交官及家屬長達444天。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德黑蘭人質危機”。

美國為營救人質,被迫將巴列維送到埃及(巴列維病死在那裡);還曾冒險派出特種部隊突襲德黑蘭,結果遭遇沙塵暴折戟沉沙,機毀人亡;後來美國被迫解凍幾十億伊朗資金和提供其它好處,才解救出全部人質。

從此,美國與伊朗情斷義絕,發動西方全面不間斷制裁伊朗40年。

而神權伊朗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伊朗窮兵黷武與西方對抗,在中東推行伊斯蘭革命排斥西方,還企圖擁核威懾叫板西方。

伊朗導彈齊射

於是惡惡相報,美歐不僅全面制裁伊朗,美國還列出了軍事摧毀伊朗的選項。

美航母編隊進入霍爾木茲海峽

諶人


這個問題要分幾個層次來分析,首先是宗教矛盾,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當中,至今任然存在著一種流傳已久的盲目的自信,他們認為只有基督教才是正統的宗教,其它宗教信徒都是異教徒,甚至不惜發動戰爭來消滅異教徒,這就是十字軍東征,到了今天,消滅異教徒的想法雖然已經上不了檯面了,但是這種極端的想法依然在西方世界根深蒂固。其次是意識形態之爭,伊朗在中東控制著包括它自身在內的眾多政治和軍事組織,這對於美國當前希望在中東重塑政治地位的想法產生了巨大的阻礙,所以在政治上打壓伊朗也是美國的基本方針。第三則是由石油貿易而產生的經濟矛盾,伊朗是海灣地區的重要的石油輸出國,更何況美國曾經因為海灣諸國聯手操縱油價吃過大虧,控制伊朗,進而控制石油是美國永不動搖的夢想。第四就是伊朗以石油經濟為基礎不斷壯大起來的軍事力量和核能力,這也讓美國和西方世界如坐針氈。總而言之,在中東地區,對於美國來說,伊朗是一顆始終想要拔掉的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