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裡的小食光》撲街的無聲無息,於正作品真的那麼差嗎

《紫禁城裡的小食光》終於正版視頻上線播映。這部脫胎於綜藝節目《演技派》的電影,和自己的綜藝母體一樣,撲街的有點無聲無息。上線已經兩天,但形成的電影彈幕非常有限,而該片在豆瓣也只形成了15條短評,絕大多數都是一星差評,只有一條三星評論,認為“就,還行吧”。

《紫禁城裡的小食光》撲街的無聲無息,於正作品真的那麼差嗎


於正跟風演技競技類節目的《演技派》,本身就撲街的有點無聲無息。這檔綜藝雷聲大、雨點小。首播兩三期之後,網友們猛然發現,於正這根本不是做演技節目,而是把自己拍攝電影的內容,跟拍成了一個絮絮叨叨的綜藝節目罷了。因此,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演技派》後續播出乏力,熱度“居低不下”。

而這部《紫禁城裡的小食光》,正是《演技派》忙乎了這麼好幾個月之後的產品。最終,這個電影產品卻只能在豆瓣獲得只有十幾條的評論,還是以一星差評佔據主要份額。於正這部電影作品真的已經差到觀眾連批評他一下都不願意了嗎?

《紫禁城裡的小食光》撲街的無聲無息,於正作品真的那麼差嗎


該片主演張靜初,曾憑藉《花腰新娘》、《孔雀》等電影拿到過國內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大獎。顯然,這位已經步入中年的女演員,也算是中國當下較為不錯的演技派。可是,張靜初是演技派,那於正是創作好劇本的優質編劇派嗎?《紫禁城裡的小食光》顯然把於正老師再次“打回原形”。

對於這部電影而言,與其說它講了什麼,不如說它什麼都沒講,絮絮叨叨地搞出一出皇宮裡邊的鄉村愛情故事罷了。女主角是“守寡”的格格,男主角是皇帝的廚子,倆人曾經有過一段情緣,後續要在劇情當中卿卿我我罷了。該片最令觀眾吐槽的地方在於,絲毫不講人物智商,所有的角色,都是想一出是一出的小孩子過家家。

《紫禁城裡的小食光》撲街的無聲無息,於正作品真的那麼差嗎


其實,被廣為詬病的《鄉村愛情》系列劇,也是這麼問題。劇情當中的人物,為了符合自己的戲劇氣質,只能在非正常智商的層面上胡編亂造一些故事內容。對於《紫禁城裡的小食光》而言,皇宮紫禁城只是幌子,所有人物都降低自己的智商,滿足於於正式的低端故事內容,從而試圖讓故事看似合理,實則漏洞百出。

人物性格和故事智慧和劇情環境不符,就容易出現這種被群嘲的場面。一群小孩子談戀愛,拍攝成了古裝劇,就成了於正《紫禁城裡的小食光》這樣。而一個小孩子和中年女人談戀愛,被拍攝成為科幻片,就成了《上海堡壘》那樣。它們的通病就是,都以戀愛為主要內容,戀愛之外,沒有什麼有效的乾貨,人物生生死死、愛來愛去,但智商永遠低下。

《紫禁城裡的小食光》撲街的無聲無息,於正作品真的那麼差嗎


其實,角色智商太低,正是編劇創作智慧不足的表現。對於於正老師而言,他善於在這種愛情故事當中找存在感。可以說,於正的一多半都是瓊瑤的。因此,他們兩位在創作風格上有太多的類似,甚至於在劇本是否原創問題上,都存在嚴重的分歧。於正想要學習瓊瑤,已經到了發狂的地步。但是,瓊瑤風格更為撕心裂肺,演員腔調,對二十年前的國人而言,也是新鮮的。

反觀現在,觀眾們早已對那種撕心裂肺式的表演方式如坐針氈了。演員們自帶的某些觀眾並不熟悉的腔調,也算是正式落伍了。瓊瑤式的鬧劇愛情故事,早已成為新時代電視劇產品遺棄的東西。而於正依舊堅持這種審美風格,卻無法實現瓊瑤式的觀眾環境,就只剩下被群嘲了。

《紫禁城裡的小食光》撲街的無聲無息,於正作品真的那麼差嗎


乃至於,群嘲都是好的,因為網友們群嘲一部作品,至少還是要看這部作品的。於正《紫禁城裡的小食光》連群嘲都算不上。上線已經兩天有餘,豆瓣只能形成十五條的觀眾評論,這或許已經說明,於正不進步,但觀眾早已進步了。而觀眾的這種進步,是建立在連群嘲都懶得群嘲的基礎上的。

其實,在《演技派》當中,不少的“老戲骨”手把手地教青年演員們如何學會有演技,如何表演等等。但是,當我們看到《紫禁城裡的小食光》之後,免不得會發出感慨:這樣的劇作內容,有演技的演員們,誰會去演呢?您讓宋丹丹、李誠儒演《紫禁城裡的小食光》,人家演嗎?

顯然,演員只有降低自己的演技要求,才能出演這樣的電影作品。反之,於正老師呈現的劇本,根本沒有層次感可言,是不需要演技的。演員不過是個說臺詞的機器罷了。當節目在苛責青年演員演技的時候,真的不如苛責一下於正式的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