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宣宗朱瞻基会放弃安南地区的疆土?

南渡唐后人


背景:

宣德元年安南人黎利反叛,屡次打败官军。黎利请示朝廷,请求重新立陈氏之后为安南国王。朱瞻基认为国中疲惫,远征无益,于是答应了他,册封陈暠为安南国王,罢征南兵。后来黎利篡夺陈暠之位而自立为王。派人入朝纳贡谢罪,请求皇帝册封群臣。有人请求皇帝讨伐黎利,朱瞻基不许,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自此以后朝贡不绝。明宣宗朱瞻基为何放弃安南地区的疆土?细说原因:

明宣宗朱瞻基祖父连年兴兵,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明朝政府已陷入财政困境危机。

1.建文元年朱瞻基祖父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南京。虽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可近多年皇权争夺的内耗,国家资源耗费巨大,文臣武将死伤无数,社会经济,兵力,劳力都需要长时间恢复与发展。

2.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南征安南,发起望海埚之战,虽大大稳固了边疆开创明初盛世。但由于常年对外作战,耗损人力物力财力,明朝可谓元气大伤,永乐朝后期,国家已经出现民生凋敝景象。国家需要及时休养生息。

北疆游牧民族一直是明朝防御重点,安南战事消耗明军战力。

1.虽然经过前几朝的连年兴兵大大削弱了元朝等北疆游牧民族的势力,暂时稳定了北疆,可元朝等北疆游牧民族的残余势力一直没彻底解决,秋高马肥时北疆游牧民族经常侵犯边疆,不断南下袭扰明朝边境。

2.明军的战力,经过几十年的太平生活以及多年的征战用兵,战力严重下滑,已没有初期横扫蒙元的实力,慢慢筑城坚守。为了有效防御蒙元的入侵,明朝从东到西修筑了一万多公里的明长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安南人抗明

安南自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成为中国领土,至五代十国时吴权割据安南脱离南汉,逐渐独立。此后越南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自中国明朝收复安南不久,因安南人独立已久,视明朝为侵略者。安南各地多有反抗,虽然多次遭明军平定,但起兵潮流仍此起彼落,持续了二十年,最后更成功驱逐明人。详细原因:

1.民族因素:明朝收复安南后,统治不利,安南人已经脱离中国已经有几百年了,已独立很久,已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了,视明朝为侵略者。

2.明朝官府的压迫:明朝派来的各级官员巧立明目,横征暴敛,安南各地激起反抗。

3.陈朝支持者的企图恢复旧业:1407年十月,明朝灭胡朝后不久,便有简定帝陈頠的起兵,务求“兴复陈室”,历史上称为后陈朝。 到重光帝陈季扩领导时,更是“豪杰从风响应”,声势浩大。

4. 黎利暴乱:黎利不满明朝的统治,便隐居山林,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群众。多次领兵与明军交战,各有胜负。凭着严格的军纪,黎利军所到之处,都得到群众的响应,军势壮大。明军由于主将阵亡,全军败退,黎利再派军大举追击,于是获得大胜。此次决定性的战役,迫使明军不得不议和。虽然安南人每次反抗起义都被明军成功镇压了,但多年的兴兵明军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

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言:“兵兴以来,天下无宁岁,今疮痍未起,而复勤之兵,臣不忍闻。且求立陈氏后者,太宗皇帝心也。求之不得,而后郡县。叛乱相寻,至深廑先帝忧。今因其请,抚而建之,以息吾民,于计大便。汉弃珠,相史荣之,安在为示弱乎?”上曰:“卿二人言是。先帝意朕固知之。”明日,出表示群臣,且谕以息兵养民意,群臣顿首称善。于是以礼部侍郎李琦、工部侍郎罗汝敬充正使,通政王骥、鸿胪卿徐永达为副使,诏谕安南,言:“黎利表言,前国王遗嗣尚在老挝,国人乞封王,永奉职贡。头目耆老其以实对,即遣使受封,朝贡如洪武故事。”又敕通等即日班师,内外镇守、三司、卫、所、府、州、县文武吏士,携家来归。《明史纪事本末》

总上所叙,困朱瞻基实行全面战略收缩休生养息的政策,且当朝国中疲惫,远征无益,所以撤兵安南。但这一事件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在西洋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虽全面收缩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有助于明朝的休养生息,但失去了安南意味着失去了西洋,这一点恐怕是朱瞻基也没有料到的。


白话历史1973


放弃安南地区(今越南)主要有两个原因:1、当时越南是穷苦之地,几乎没有什么赋税可收2、越南人并没有真心归附明朝。

1402年,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为帝。安逸日子还没过几年,越南就发生了内乱,原来的国王被赶下台,其孙子陈太平流亡到明朝寻求帮助。朱棣派5000精兵护送陈天平回国,不成想,越南新国王派兵在半路上杀死了陈天平,还将朱棣派遣的5000精兵给消灭了。

朱棣大发雷霆,哪里还顾得上父亲的禁令?当即派遣30万大军,号称80万人马南下。这是一支在“靖难之役”中冲锋陷阵的精锐部队,虽然是万里南征,但战斗力还是颇为可观。经过一番血战,终于征服了越南全境。

战后,朱棣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下设15府、三36州、180余县,依照内地的行政区划模式对越南进行直接统治。这意味着,当时的越南已成为明朝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可是,朱棣死后, 1427年,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就放弃了越南,从越南撤回行政机构和军队。这时候,离朱棣收回越南还不到30年。

朱瞻基是朱棣最疼爱的孙子。实际上,当年朱棣之所以发动“靖难之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朱瞻基的原因。因为朱瞻基出生时,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父亲朱元璋亲手将一个象征着权力的大圭赐给了自己,还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不过,朱瞻基不是朱棣那种开疆拓土的皇帝。朱瞻基更像是一名守成之君。由于朱棣的连年征战,造成国家虚空,人民疲惫不堪,因此,朱瞻基必须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越南自古就是化外之地,自然、地理环境极为恶劣,经济发展极为落后。明朝很难从越南征收到什么税赋。根据记载,明朝从越南征收的税赋,最高一年才7万两银子。

相反,明朝还必须为驻军和行政机构支付巨额的费用。每年明朝要扔300万两银子在越南。心疼啊。所以,经济因素是朱瞻基决定放弃越南的第一个原因。

朱瞻基放弃越南的第二个原因是越南人并没有真心归附明朝。几百年以来,越南早已形成事实上的独立国家,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民族信仰,很难接受外来力量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越南民众会将明朝的统治视为侵略。他们在历史书《大越史记全书》里记载:“北寇凶残,南民困屈。”你看,明朝每年花了300万两银子,就买了这么一个差评?

因此,自1407年驻军越南以来,越南民众就不断反抗明朝的统治,让朝廷焦头烂额。更让人头疼的是,南方有越南人捣乱,北方有蒙古人侵扰。明朝军队再强大,也难以在两条战线同时开战。“两害相权取其轻”,在重北轻南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放弃越南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

好笑的是,当朱瞻基放弃了越南,从越南撤回行政机构和军队后,越南的态度变得“温顺”下来。他们像以往一样,对明朝纳贡称臣。明朝也落得一个解脱。这件事就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知行合一2020


【無古無今】


历朝历代以来,不论是哪位帝王,都以能否开疆拓土作为在位最大的功绩。但明宣宗朱瞻基不一样,他在位十年,却极少对外用兵,非但没有为大明扩充疆土,反而将一块领土直接给放弃了。而朱瞻基这样做的原因则要追溯到他爷爷朱棣那个时代去了。

反复叛乱的疆土

越南古称安南,也称交州、交趾,自汉唐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末战乱时,安南趁元廷无暇顾及,从而趁机独立,就此脱离了元朝的统治,在大明建立后,安南陈氏王朝臣服于大明,成为大明的属国。

一直到“明建文二年”(1400年),这个时候的明朝正处于战乱之中,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与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打了起来。而此时的安南也处于风雨之中,“陈氏王朝”的权臣胡季犛造反,趁机篡夺了皇位。

公元1403年,靖难之役结束,朱棣以大胜之姿成为了庞大帝国的新皇帝。而在安南方面,胡季犛也将皇位传于了自己的儿子“胡汉苍”。胡汉苍得知大明硝烟已散后,立马遣使向刚即位不久的明成祖上表,称陈氏王朝无嗣,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拥戴为皇帝,请求朱棣册封其为国王。

事实证明,朱棣并没有那么好糊弄,他没有听信胡汉苍的一面之词,而是派人前往安南调查此事真想。但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朱棣派去的使者竟然被胡汉苍收买了。既然收买了,带回去的自然也就是假消息了,胡汉苍被顺利的封为了国王。

明征安南之战

永乐二年(1404)年,有一人唤作“陈天平”,自称是“陈氏王朝”遗孤,前往京城觐见朱棣,并向朱棣诉说胡季犛篡位的经过,请求朱棣发兵,恢复陈氏统治。

但朱棣考虑再三并未发兵,而是将陈天平送回安南,并传旨,命胡汉苍将皇位还于陈氏,而陈天平却被胡氏杀了,朱棣因此震怒,派朱能(靖难功臣)为主将,沐晟(云南沐王)、张辅(张玉之子)为副将讨伐安南。

在这一战中,明朝的损失是极大的,跟随朱棣靖难多年的朱能病死在了安南,但名将的逝去造就了另一位名将,在将星并不闪烁的永乐一朝,他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永乐第一名将:张辅

张辅的父亲是靖难第一功臣张玉,而张玉早在靖难途中便战死了,因此张辅继承了其爵位,并且在征安南一役中展现出他非常高的军事天赋,后又三次平叛安南,三次随朱棣北征鞑靼。

简单来说,在张辅的领军下,这次出征不出意料的大胜,而这次大胜的原因无非在于两点:

  1. 张辅的军事指挥素质高,明军作战能力强;
  2. 胡氏在安南残暴不仁,不得民心。

胡朝灭亡后,胡季犛父子也被带回大明关押,而朱棣则借口陈氏已无后人,在安南设置三司,将安南化为大明一郡。从此,安南再度成为中原王朝领土。

但令朱棣头疼的时候还在后面。虽然朱棣派去官员、送去书籍,想要以精神上的方式教化安南人,从而使安南人潜移默化的融入大明。

但显然他的目的没有达到,张辅每次带兵回朝后,安南就会发生叛乱,虽然不久以后就会被张辅带兵镇压,但是长此以往也极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直到明仁宗朱瞻基即位后,安南人黎利叛乱,且向大明皇帝上书,请求重新立陈氏之后为安南国王。

朱瞻基考虑再三后,同意了黎利的请求,于是安南重新成为大明的属国,从此朝贡不绝。

结束语

在我看来,朱瞻基放弃安南不是没有经过考虑的。

可能在他的眼中,安南区区弹丸之地,有没有都可以;

第二点便是此时的大明正属于后世所称的“仁宣之治”,朱瞻基是一个守成君王,一心提升大明国力,对于疆土没有太大的野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安南实在是一个战争泥潭,从永乐年朱棣攻占安南,一直到朱瞻基放弃安南,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安南反复叛乱。叛乱即代表着需要出兵镇压,而出兵就等于耗费极多的钱财资源。因此,朱瞻基对安南没有太大的兴趣。


無古無今


安南也就是越南,宋朝初年独立,在明朝时期被明成祖收复,但是在明宣宗时期变成了一个战争泥潭,这使得明宣宗不得不放弃安南。

明朝和属国安南的战争开始于1406年,结束于1407年。当时的明朝正处于在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下,朱棣发动的强硬战争使得安南成为明朝的土地。

明朝收复安南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安南陷入了内乱,安南当时正处于改朝换代,安南的陈朝末年,外戚黎季犛于公元1400年篡夺了皇位,他由于是外戚,在谋朝篡位的过程中大肆屠杀陈朝的王室陈氏宗族,打压忠于陈氏的力量。他还自己改姓胡,改国号为大虞。不久让位给次子胡汉苍,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掌朝政。

这个时候明朝正处明成祖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的靖难之役之中,明朝无暇管理安南。明成祖在南京登基之后,派人宣告安南,明朝皇帝登基的消息。黎季犛知道后,立刻派人送去了文件,他自称是陈朝的王室外甥,陈朝的后裔灭绝。自己被百官推举为国王。黎季犛在这封文件里希望得到明朝的敕封,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但是这个时候安南和明朝的矛盾又爆发了。明朝直辖的土官思明总管府下属有丘温、如嶅、庆远、渊、脱五县,这五县在元末明初的时候被安南侵占,明成祖让安南返还,安南不听。同时安南又和当时的占城国大战,明成祖下诏让安南和占城修好。但是安南阳奉阴为,侵掠如故。这个时候,陈朝的旧臣裴伯耆前去明朝告状,他向明成祖控诉黎季犛的罪状:

贼臣黎季犛父子弑主篡位,屠戮忠良,灭族者以百十数,臣兄弟妻孥亦遭害。遣人捕臣,欲加诛醢。臣弃军遁逃,伏处山谷,思诣阙庭,披沥肝胆,展转数年,始睹天日。窃惟季犛乃故经略使黎国髦之子,世事陈氏,叨窃宠荣,及其子苍,亦蒙贵任。一旦篡夺,更姓易名,僣号改元,不恭朝命。忠臣良士疾首痛心,愿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荡除奸凶,复立陈氏后,臣死且不朽。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鸣阙下,惟皇帝垂察。

这个时候刚好明朝的另外一个属国老挝,他们送来了陈朝的后裔陈天平,陈天平也向明朝皇帝请求救援陈朝。

当时黎季犛正在派使者向明成祖庆贺正旦。朱棣向安南的使者团出示陈天平,使者团都错愕下拜,其中还有哭泣的人。裴伯耆向使者团晓以大义。最后朱棣派人指责黎季犛,黎季犛派人谢罪,请求迎回陈天平。朱棣先派聂聪前往探查情况,聂聪回来后,说黎季犛可信,于是朱棣派人送回陈天平。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黎季犛在路上设伏,杀了陈天平。这使得朱棣大怒,于是征伐安南的战争开始了,以朱能为征夷将军,担任总兵官。沐晟为征夷副将军,担任左副将军。张辅为右副将军,李彬、陈旭为左、右参将。明军南征。但是朱能到了龙州病卒,大军由张辅带领。

在张辅的指挥下大军所向无敌,很快就平定了安南,黎季犛被抓住后送往南京。安南的耆老一千一百二十余人到达明军的大营,他们说:

“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于是明朝改安南为交阯,正式设立郡县制度。

连绵不断的明越战争,最终变成了战争泥潭。

明朝大军在占领安南之后很快就退回了,但是战争依旧在继续。1408年,陈朝的故官简定在投降明朝之后,本来是要被带去明朝的南京,但是在路上简定和他的党羽陈希葛逃去,最后与邓悉、阮帅等人谋乱。简定于是建号称帝,国号大越。他们攻下盘滩咸子关,扼守三江府周边的来往道路,攻打交州。而且慈廉、威蛮、上洪、天堂、应平、石室等州县都响应简定,交趾大乱。明朝在1408年时派沐晟征讨,但是沐晟被安南人打败。于是在1409年,明朝再度派张辅领兵攻打安南的叛军。张辅打败安南的叛军,当时安南人立陈季扩为帝,被张辅打的四散而逃。在1412年明朝大军击败叛军,逮捕了陈季扩,安南才平定一段时间。

永乐十五年(1417年),宦官马骐在安南采办,马骐索要安南境内的珍宝,安南人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安南再度爆发大乱。阮贞,黎核、潘强与土官同知陈可论、判官阮昭、千户陈忷、南灵州判官阮拟、左平知县范伯高、县丞武万、百户陈已律等人一时之间再度造反。这些人被李彬讨灭。

但是紧接着俄乐巡检黎利、四忙故知县车绵之子三、乂安知府潘僚、南灵州千户陈顺庆、乂安卫百户陈直诚,乘机作乱。

随即范软起兵俄乐,武贡、黄汝曲起兵偈江,侬文历起兵丘温,陈木果起兵武定,阮特起兵快州,吴巨来起兵善誓,郑公证、黎侄起兵同利,陶强起兵善才,丁宗老起兵大湾,范玉起兵安老。

李彬四处征讨无功,永乐十八年(1420年)荣昌伯陈智为左参将,带兵进入安南再度征讨叛军。叛军再度被击垮。其中有一个人黎利逃亡老挝,朱棣派人质问老挝,老挝于是放走了黎利。黎利就变成了安南最大的反叛者,他寇掠不止,一直到了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朱棣驾崩,朱高炽继位,但是朱高炽不久病死。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安南的叛乱还为停止。

1426年,朱瞻基命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都督马瑛为参将,再度讨伐黎利。结果王通无能,一败再败,王通甚至擅自割清化以南的土地给黎利,尽数撤回官吏军民返还东关。于是朱瞻基命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副官,又命沐晟为征南将军,兴安伯徐亨、新宁伯谭忠为左、右副将军,从云南进兵,两军共七万余人。开赴安南,再度清剿黎利,同时让王通坚守。

柳升带兵前往安南,黎利称有陈氏后裔,要进献给明朝皇帝。柳升让人送书给朱瞻基,但是柳升在带兵前进的时候,在倒马坡遭遇安南的伏兵,战死沙场。王通得知后大惧。于是和黎利议和。最后朱瞻基决定撤出安南,于是安南被黎利所得。但是黎利不敢擅自称王,于是他派人到北京宣称陈氏的后裔去世了,当地人选举自己称王。但是朱瞻基不允许,黎利终其一生只是暂摄国事,同时假装寻找陈氏后裔。

黎利去世,他的儿子黎麟权署国事,但是名不正言不顺。一直到黎利之孙黎浚在位期间,明英宗让光禄少卿宋杰、兵科都给事中薛谦持节册封他为国王。至此安南重新成为明朝的藩属国。

其实安南在永乐年间已经是烽火四起,明朝四处镇压,花费众多,而且屡次镇压都平定不下叛乱。明朝的统治无法得到安南的认同,而且财政压力增大,这使得明朝被迫放弃了安南。


人者仁义也


明成祖朱棣派遣英国公张辅征服安南,并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将安南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但他的孙子明宣宗继位后,明朝主动放弃了安南地区,恢复其附属国地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安南局势不稳定,安南自征服以来,时有反叛,明王朝多次派兵围剿,连年兴兵,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当时朝廷有意让天下息兵,所以明宣宗改一味剿灭为剿抚并用的政策。

2)当时明王朝的主要力量在北方,防备和打击蒙古人,以当时明王朝的国力无力进行南北两线作战,为避免与安南人陷入无休止的战争,只能放弃安南。

3)下西洋国策的放弃;明成祖征服安南一方面是开疆扩土,另一方面是为下西洋的战略服务,而宣宗时已基本放弃这一国策。所以安南的战略地位就不在那么重要。

4)明王朝迁都北京,安南距离政治中心太远,官员派遣和兵马调动都要大费周章,所以朝廷无力管理。

5)宣宗时,明王朝进入文官统治局面,为打压勋贵,自然不希望大兴武力。





另类小历史


公元1427年,明宣宗宣布从越南撤军,结束了明朝对越南长达20年的直接统治,随后的越南宣布复国,重新建立黎朝,至于原因,我们细细分析。

历史前瞻

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古代称为交趾,位于中国的南部,古代一直属于中国版图,据专家考证,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天下设置三十六郡,其中的象郡就管辖着今天的越南北部和中部,一直到五代十国,中央政府一直有效管辖越南。公元939年,越南地方势力趁中原内乱,击败南汉获得独立,称安南国,此后的越南开始脱离中央直属,成为中原王朝的属国,遣使进贡。这种宗藩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明朝初期。

占领越南经过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坐拥中原正统地位,此时的安南自然奉明朝为正朔。到了十四世纪末,安南的陈朝逐渐衰落,政权逐渐旁落到了权臣胡季犛手里,并篡位自立为王。由于是非法夺位,忌惮明朝皇帝的干预,一直隐瞒此事。1403年,朱棣取得皇位不久,胡氏认为朱棣也是篡位,惺惺相惜,可能不会干预自己,遂上表朱棣,谎称陈朝子孙绝灭,自己受百官拥戴不得已登位,请求大明皇帝正史册封为安南国王。这一策略竟然瞒过了朱棣,不过好景不长,陈氏子孙陆陆续续来到中原控诉胡氏篡权,1406年,朱棣派兵护送陈氏后裔回越南途中,遭胡氏政权派兵围剿,全军覆没,陈氏子孙也被杀害,这件事成为朱棣派兵的导火索。

1406年7月,明军分两路进入安南,不少越人“厌胡氏苛政,罔有战心“,明军势如破竹,攻克多个要塞并歼灭胡军主力 , 于1407年在5月将胡氏父子活捉。

灭掉胡氏政权后,朱棣为了更好的统治越南,宣布在越南设置交趾郡,进行直接统治,明朝迎来了短暂的直接管辖越南。

大明朝放弃越南的原因分析

其一、越南自五代十国独立已近400年,越南当地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民族觉醒,不甘心被外来民族压迫,因此各地起义军此起彼伏,大明军队镇压起义,疲于应付,伤亡惨重。

其二、明朝初年,北方的蒙元实力依旧雄厚,明朝的主要国境压力来自北方蒙古各部,蒙古军队频频突破长城,侵扰边镇,对大明形成严重威胁,明政府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必然需要抽调其他地方的军事力量,如果南北两线作战,大明军队是吃不消的,鉴于此,三杨内阁建议从越南撤军,增强北方防御。

其三、明朝在越南的统治横征暴敛,掠夺当地民生资源,越南在古代被认为是化外之地,蛮荒之地,派往越南的官员大多是皇帝贬谪过去的,他们要不是素质低下,要不就是贪婪小人,到了当地只会苛捐杂税,收受贿赂,又加紧掠夺当地贵重民生物资,开采金银矿产,搜刮珍禽异兽,直接运回内地,导致当地百姓民不聊生,激起民变。

结尾

到了明宣宗一朝,安南人犁氏反叛,多次打败官军。此时的明朝,在越南统治已是疲惫不堪,力不从心,1427年,明宣宗经权衡再三,决定裁撤交趾郡,从越南撤军,承认黎氏政权,结束了对越南的直接统治。


一切都付笑谈中


嘚嘚认为是这么几个原因,让明宣宗朱瞻基放弃安南(今越南)地区

  1. 安南地区财政支出,给明朝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 最初明朝进军安南地区的理由不正当
  3. 安南贵族对明朝的统治非常不满

那我们先说说为什么安南地区给明朝带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别说几百年前的明朝,现在某国这么发达的交通工具都不能满足这么长战线的物资的供给,更何况明朝时期了,一是安南发生叛乱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二是明朝在越南战线拉的过长部队供给费时费力费钱,还有就是明朝统治安南时期,安南地区还不能满足自给自足。所以明宣宗感觉安南地区有点累赘,就主动放弃了。

最初明朝是以怎样的理由进去安南地区的。

明成祖朱棣趁安南地区内乱,以帮助逐渐陈氏复国为由,出兵安南并取得胜利,后来设置交阯三司,就这样安南地区纳入明朝版图。这样的理由攻下来安南,人心肯定不会服气。


安南贵族对明朝不满,是明朝政策不好,还是其它原因呢

并不是明朝对安南政策不好,反而明朝采取了一系列企图缓解矛盾,增加认同的政策。就这样根本不得人心,陈氏旧官多次起义,安南的叛乱持续很长时间,主要是不想受到压迫和殖民。安南的叛乱也是消耗明朝财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嘚嘚说史


越南古代称为“安南”,自秦汉时期就被纳入中国版图。直到唐末,由于军阀混战,中央威权不盛,安南才脱离中囯自立,直到永乐五年(1407年)时隔四百多年后才被再次纳入中囯版图。

但是到了明宣宗时期,明宣宗果断的放弃了已经统治了二十余年的安南,使其再次独立。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明朝在越南(安南)的统治不得人心,遭受普遍抵制。所以安南当地人对明朝政府没有所谓的认同感。他们在当地鱼肉百姓,横征暴敛也导致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抗。

2、为了维护明朝在安南的统治,对反政府的民众大力征剿。在这一过程中也耗费了明朝巨大财力,也仅军队伤亡惨重。而安南人靠着地理优势却越战越勇,明朝始终无法在军事上取得彻底的胜利,反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以上因素是明宣宗放弃南安的主要原因。


王玉洁507


事实上,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就定下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其中之一就是安南(另外十四个分别是: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而理由是“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简单来说,就是这些都是弹丸之地,过于偏远,即便是打下来了,也不划算。

朱棣登基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非要征讨安南,当时大才子解缙曾经拼命阻拦,但朱棣一意孤行,虽然最终打了下来,但也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而且此后安南经常闹独立,明朝不得不花费巨大的精力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朱高炽登基以后,为了改善这个地区的状况,更换了明朝在此的负责任,结果形势更加恶化。

朱瞻基登基以后,朱瞻基仔细分析了之前的形势以后,选择战略放弃这块地方,一方面明朝在这个弹丸之地花费了很多财力物力,但收益却寥寥无几,另一方面,朱瞻基是守成之君,也不愿意为了这点巴掌大的地方而大费干戈。


文史并蒂


1406年安南国内部动荡,明成祖朱棣派大将张铺出兵平定.1407年安南地区被征服,朱棣随即在安南地区设置交趾布政使司,派出流官,按照中原模式进行治理.但是这些官员仗着天威,天高皇帝远在安南当地横征暴敛,很快激起当地的反抗.

当时明朝国力强盛,朱棣对于安南地区的叛乱一直是采取高压态度.从1407到1417的十余年间,张辅作为明朝在安南的镇守将领,4次平定安南地区的叛乱,始终牢牢掌控着安南.

由于朱棣继位后多次派郑和下西洋以及常年对蒙古作战,耗损人力物力,明朝可谓元气大伤.永乐朝后期,国家已经出现民生凋敝现象.

明仁宗继位后,马上宣布停止了一系列的扩张行动,国家政策转入休养生息.

这样一来给了反抗者黎利巨大利好.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派出的平叛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安南地区的控制范围也仅剩几个重要城池.如此情况下,明朝南下平叛困难重重.

虽然张辅主张继续对安南地区平叛,但此时的明朝由于国力的常年损耗,已不复当初,无力平叛.从修养生息的角度考虑,明宣宗朱瞻基最终选择放弃安南,封黎利为国王.而黎利也力主与明朝修好,安南地区再次成为明朝的藩属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