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什么惊人的巧合?

饮茶闲谈


历史上惊人的巧合,在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都会由盛转衰,直到灭亡,我觉得是一个最大的巧合

隋朝和秦朝出奇的相似,隋朝之前,南北朝也是同样面临着政权归属何处的局面,最后还是隋朝争夺了宝座,这就是秦朝和隋朝第一个相同的地方,两者都相似的结束了分裂,完成了统一

隋朝和秦朝另一个相似之处,就是特别的短命,都到第二世就灭亡了

还有一个巧合,我觉得应该是每一个历史的大人物出现都会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发生,例如刘邦斩白蟒的故事,电闪雷鸣等

三家分晋和三国归晋也属于一个巧合,韩赵魏三家分晋,三国以后,魏蜀吴三个政权国家有归属于一统,此时统一天下的恰恰就是晋朝





历史榴芒教授


人类五千年的历史,总会发生一些神奇的的巧合。

由于太神奇,会让人怀疑人生。

难道真有一股力量在操纵着世界?

历史上难以置信的4大巧合,巧到让人恐怖的程度。

第一个巧合是有关朱元璋的。众所周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那个年代连肚子都吃不饱,所以起名也非常随意。朱元璋父亲叫朱五四,爷爷叫朱六九,朱元璋因为在家里排第四,在家族弟兄中排第八,所以就名叫朱重八。

巧合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朝真的只是经历了二八十六个皇帝,这真是匪夷所思。

第二个巧合是隋炀帝杨广的。杨广本来不是太子,他的哥哥杨勇好学,善于写诗,可惜不会表演。在独孤皇后、杨素、杨广的陷害下,杨勇被废。等到杨广继位后,立刻伪造杨坚的诏书,将杨勇赐死。

巧合的是,几千年后,一个扬州的开发商为自己的商场挖地基,一不小心就挖出了杨广的墓地,而这个开发商,正好叫杨勇。这可真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第三个巧合是诸葛亮和汉献帝的。史书记载,诸葛亮和汉献帝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还是在同年同月同日死,两人名字还都带一个“龙”字。不过不同的是,汉献帝年少出名,之后默默无闻;诸葛亮年少隐居,成年后出名。

所以,现在史学家都猜测,汉献帝是便衣跑到南阳,隐居避世,等待刘备的召唤。原来的诸葛亮,早已被掉包了。

第四个巧合是关于刘邦的。早前刘邦起义时,遇见一条蟒蛇,将它从中间劈成两半。蟒蛇不服气,临死前还说要报仇。最后,果然汉朝分为西汉、东汉两半,中间夹着王莽。真是太巧合了。


双龙出鞘


人类五千年的历史,总会发生一些神奇的的巧合。

由于太神奇,会让人怀疑人生。

难道真有一股力量在操纵着世界?

历史上难以置信的4大巧合,巧到让人恐怖的程度。

第一个巧合是有关朱元璋的。众所周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那个年代连肚子都吃不饱,所以起名也非常随意。朱元璋父亲叫朱五四,爷爷叫朱六九,朱元璋因为在家里排第四,在家族弟兄中排第八,所以就名叫朱重八。

巧合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朝真的只是经历了二八十六个皇帝,这真是匪夷所思。

第二个巧合是隋炀帝杨广的。杨广本来不是太子,他的哥哥杨勇好学,善于写诗,可惜不会表演。在独孤皇后、杨素、杨广的陷害下,杨勇被废。等到杨广继位后,立刻伪造杨坚的诏书,将杨勇赐死。

巧合的是,几千年后,一个扬州的开发商为自己的商场挖地基,一不小心就挖出了杨广的墓地,而这个开发商,正好叫杨勇。这可真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第三个巧合是诸葛亮和汉献帝的。史书记载,诸葛亮和汉献帝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还是在同年同月同日死,两人名字还都带一个“龙”字。不过不同的是,汉献帝年少出名,之后默默无闻;诸葛亮年少隐居,成年后出名。

所以,现在史学家都猜测,汉献帝是便衣跑到南阳,隐居避世,等待刘备的召唤。原来的诸葛亮,早已被掉包了。

第四个巧合是关于刘邦的。早前刘邦起义时,遇见一条蟒蛇,将它从中间劈成两半。蟒蛇不服气,临死前还说要报仇。最后,果然汉朝分为西汉、东汉两半,中间夹着王莽。真是太巧合了。


方大杰


《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里说:“可见天意有定,如此巧合。”这就是巧合一词的来源。历史上发生的巧合多的不胜数,而中国这三个朝代的巧合,巧得让人惊奇,巧的让人感叹。

第一个巧合,小编要跟大家讲一讲汉朝巧合之刘邦兴于蛇又亡于“蟒”的故事以及两个“子婴”的故事。话说刘邦当年在芒砀山起义,在路上遇到了一条白蛇,刘邦一剑将其砍成了两段。这个传说呢,把刘邦说成了是赤帝之子遇到白帝之子即白蛇。

刘邦将它砍断,也寓意着起义的胜利。神话传说中说道,白蛇当年对刘邦说了以后要它还账,这么渲染了下面的故事。刘邦攻打进咸阳,当时的秦二世即子婴吓得魂飞魄散,亲手递上了降表。刘邦看在他这么有诚意的份上也没有杀他。然而,两百年之后,当年白蛇的传说应验了。刘邦亡于蟒的故事也开始了。王莽是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在汉平帝死了以后,从刘邦的后代候子婴即史称“孺子婴”的皇太子手中夺得了皇位,并且也没有赶尽杀绝。也因为如此,东西汉就如被刘邦一分两半的那条蛇一样各占了两百年历史。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第二个巧合也是这种风水轮流转的故事。曹操当年让刘协即汉献帝当傀儡皇帝,自己手中大权独揽,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是呼风唤雨。但是,他还是没有光明正大地去篡夺皇位,皇位是不是自己的没关系,只要皇帝听自己的话就行。曹操亡故,把魏王的位置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

儿子曹丕忍不住了,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给自己,还假惺惺地说以后天下的好物两人可以共同分享。之后风水轮流转的戏又上演了。假如你听到人家说司马昭之心,你肯定能接出下一句,路人皆知。司马昭父子二人篡夺曹操后代皇位的故事和曹操父子二人篡夺汉献帝的故事可谓是一个套路。司马懿与曹爽辅佐曹芳治理天下,然后又一举灭了曹爽一党,形成自家独专的一面。司马懿的大儿子在司马懿死后废了曹芳,立了十三岁的曹髦当傀儡皇帝。之后司马昭又杀了曹髦自己当了皇帝,把天下从曹家手中夺了回来。

第三个巧合那就是宋朝的事情了。公元900年左右,赵匡胤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胁迫了周恭帝让位给自己。当时,后周也只剩下年仅七岁的皇帝和一节女流符太后,只能俯首称臣,把皇位让出来。不过当时的宋太祖也对周恭帝(柴宗训)仁慈,没有赶尽杀绝,还规定了柴家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等。然后巧合又来了,赵匡胤打下的江山在自己的后代宋恭帝手中废了。而当年周恭帝投降的情景又类似地在宋恭帝这里出现。蒙古军兵临城下,此时朝中又只剩谢太后个宋恭帝孤儿寡母,宋朝的天下又被蒙古人所夺,可以说,是一报还一报吧。当年欺负人家孤儿寡妇,现在自家的孤儿寡妇也被别人欺辱。

中国历史很长,巧合很多。而像这样三个朝代风水轮流转,情景一直再现的巧合确实会让人联想这是不是穿越了。


听墙角的小er


下面说说中国历史上十大惊人巧合

一、夏朝的开“启”与终“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世袭王朝。根据现代考古学研究结果,夏王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灭亡于约公元前1600年,延续了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先后出现了17个君主。

现代考古学研究已经证明,在大禹做原始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但是“公天下”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并没有改变。“家天下”的世袭制代替“公天下”的禅让制是从夏启开始的。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根据禅让制的规则,做了舜的继承人。同样按照禅让制的规则,大禹的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本来是要传给伯益的。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并且杀死了伯益。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部落的首领,以期获得联盟各部落对他地位的承认。有扈氏对夏启破坏禅让制的做法十分不满,坚决不出席钧台大会。夏启调动军队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族。这次征讨巩固了夏朝的统治。

夏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的政权才被重新夺回并得到巩固。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以后,夏朝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与东夷搞好关系。然而到了夏桀统治天下的时候,夏朝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夏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受的暴君,想尽办法残害忠臣和百姓,重用乱臣贼子。因此,四方诸侯纷纷要求推翻他的暴政,使得夏桀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

商汤看到推翻夏桀统治的时期已经成熟,便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联合四方诸侯向夏朝发起了进攻。在鸣条之战中,商汤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夏桀在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了。

夏的“家天下”世袭王朝是由夏启开启的,而终结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则是夏桀。

“启”就是开启的意思,而“桀”的谐音就是终结。这是历史的一个巧合,还是冥冥之中就已经注定了呢?

二、三家分晋与三国归晋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三国后期,魏、蜀、吴三个政权又归于一统,而此时统一天下的,恰巧就是晋朝。

三家分晋指的是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分封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就是从这一事件开始记载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联合废掉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了。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的重要分界点,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从此,韩、赵、魏都成为了中原大国,再加上原有的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三国时期是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等三个政权并立。三国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最后归于晋朝的大一统。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之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汉主刘禅投降,蜀汉为魏所灭。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公元279年,晋朝兵分六路,由北、西两面向东吴进发。公元280年,晋军成功攻克建业,孙皓投降,东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了天下。

三、盛极一时的短命王朝

秦朝和隋朝都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大一统,都建立了强盛的东方帝国。然而更加巧合的是,这两个统一强盛的王朝都一样的短命,都断送在了二世的手中,并且这两位二世皇帝还都是被自己的臣属害死的。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世袭王朝,它的建立者是秦王嬴政。嬴政消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消灭六国之后,北击匈奴,南下百越,使得秦帝国的疆域迅速扩展,建立了强盛的东方大帝国。然而仅仅在15年之后,秦朝的第二代皇帝,就把大好江山葬送他人之手了。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进一步增加苛捐杂税,加重徭役刑罚,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广大民众的生活异常困苦艰难,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公元前207年冬天,宦官赵高杀死李斯,自己当上了丞相。后来赵高又施计谋杀了二世皇帝胡亥。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几年后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割据的局面。统一的隋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由于二世皇帝隋炀帝的暴政,如此繁荣强盛的大帝国很快就灭亡了。隋炀帝公元604年即帝位,年号大业,在位13年。在位时期,他修建长城、大运河和东都洛阳城,三征高句丽,同时对国内百姓横征暴敛,导致了北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命令修治丹阳宫,准备迁居那里。在他所乘坐的龙船到达江都的时候,部下共谋推举宇文化及为首,发动了兵变。宇文化及逼迫缢死了隋炀帝,盛极一时的隋朝就此灭亡了。

四、汉朝与唐朝的巧合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和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之为两汉。西汉的创建者是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东汉的创建者是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两汉是中国在世界上非常辉煌的历史时期。汉高祖至文景两帝时期的汉朝,经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成为东方第一经济强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都闻而惧之。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匈奴战败后被迫向北逃窜。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大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发生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将中国人称为“汉人”,而汉朝人对这样的称谓也很满意,“汉”从此成为伟大的华夏民族恒久的代号。

而多年以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唐朝,也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控制。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称神都,史称武周,也称“大周”。“大周”国号一直延用到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唐朝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朝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这两个强盛的帝国之间有很多巧合之处:

都前承一个强大而短命的王朝,都继承了其丰富的遗产,并且除名义上的改朝换代外,实质上都几乎是前朝的延续;都有一个中兴的过程,东西汉的承接与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都历尽艰险而不亡;在开国初期,都有一个女人掌握朝政大权(汉朝是吕雉,唐朝是武则天),并且在权力回归后,都有一个中兴时期(文景之治和开元之治);都面对一个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而且都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并最终迫使北方民族走向衰败;都大力发展西域,并统治西域广大地区。

五、南朝的军人政变

五胡乱华十六国并起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长期分裂对峙的历史阶段,史学界称之为“南北朝时期”。

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更迭的现象。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宋,萧道成取代宋建立齐,萧衍取代齐建立梁,陈霸先取代梁建立陈。这些政权更迭都是掌握军权的重臣发动政变而造成的,故事情节如出一辙。

刘裕本是东晋北府兵的将领。公元404年,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后,就牢牢地掌握了东晋政权。接着,他通过发动北伐,使自己的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元420年,晋恭帝被迫让位,刘裕即位称帝,建立了南朝宋政权。刘裕死后,皇族内部斗争激烈,并且相继出现了几个残酷的暴君,政局一度非常混乱。

在混乱的局势之中,南兖州刺史萧道成逐渐坐大。公元479年,宋顺帝逊位,萧道成自立,改国号为齐,南齐政权建立,萧道成即为齐高帝。齐高帝和其子齐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措施,下令禁止大族招募佃客和占山封水,减免赋税,发展教育。齐武帝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皇位而相互残杀。齐明帝萧鸾通过流血政变登上皇位以后,大肆杀伐,先后诛杀了12位亲王。东昏侯萧宝卷更加残暴,前代皇帝的子孙被他诛杀殆尽。

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进建康,次年三月接和帝萧宝融东归,途至姑熟(今安徽当余),迫其退位;四月,萧衍在建康即帝位,改国号为梁。萧衍在位时,努力调和国内社会矛盾,遴选贤才,重视农业生产,然而与此同时,他又大力提倡佛教,不断加重刑罚。萧衍统治后期,朝政日益昏暗。公元548年八月,河南王侯景作乱,攻入建康,并在次年三月攻入梁武帝萧衍居住的台城。五月,梁武帝萧衍饿死于台城。侯景立太子为帝,即简文帝。公元551年,侯景干脆自立为帝,建国号汉,第二年被王僧辩和陈霸先等人打败。

公元555年,陈霸先诛杀王僧辩,并把当时的皇帝萧渊明赶下台,扶植萧方智做了皇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自立,改国号陈。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机。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率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使得形势有所好转。陈朝政权维持了32年,最终被隋朝灭亡。

六、杨家江山送给“李”

我国古代历史上,杨氏建立的王朝总是被李氏取代。杨隋被李唐取代,五代十国中的杨吴也被李氏的南唐取代。

公元617年,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杨侑即为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缢死。同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废杨侑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又把他杀害。杨坚建立的隋朝存在了38年之后,就这样灭亡了。李渊称帝后,改元武德,都城仍然定在长安,李渊即是唐高祖。

到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天下大乱。其中,杨吴是江南较有实力的割据势力之一。吴国在杨隆演嗣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权旁落于大将徐温之手。徐温的养子徐知诰藉助徐温的势力,逐渐掌握了吴国的政权。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大大缓和了杨氏旧臣对他的敌对情绪,而且还拉拢起北方和江南的两股势力。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终于废黜吴帝杨溥,登上皇位,改国号为大齐,年号昪元。第二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就这样,李氏建立的政权再一次取代了杨氏。

七、灭唐朱温被唐灭

朱温夺取唐朝政权,建立了后梁政权,可是灭掉后梁的就是后唐,而且这个后唐的政权也姓李。

朱温出生于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朱温幼时,随母在萧县刘崇家当佣工,后来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随军进入长安。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黄巢以朱温为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同年九月朱温叛变,降于唐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节度使王重荣,又被僖宗任命为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第二年,朱温改任宣武(今河南开封)军节度使,加东北面都招讨使。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朱温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同年,宰相崔胤召朱温入关,杀死劫迁昭宗的宦官,送昭宗出城。

昭宗回到长安以后,朱温尽诛宦官,废神策军,从此昭宗便处于朱温的掌控之下,成为傀儡。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随即遣人杀之,立其子哀帝,后又贬杀宰相独孤损等朝官三十余人。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温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升汴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

后来,朱温与据有太原的沙陀贵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连年征战,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物,并且逐渐丧了失军事上的优势。晚年,因皇位继承人未定,皇室内部矛盾尖锐。干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被次子朱友珪杀死。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称帝于魏州,就是庄宗,改元同光,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十月,后唐灭后梁,十二月,迁都洛阳。就这样,朱温在灭掉了李家唐朝仅仅16年之后,其政权就被另一个李姓的后唐灭掉了。

八、大宋皇位继承人

北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而从第二代皇帝起就开始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及其子孙了;然而南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是赵光义的子孙,从第二代皇帝起就又重新回到了赵匡胤的子孙这一脉上。赵匡胤一脉的子孙从失去帝位到重新登上帝位,时间相隔长达186年。

赵匡胤通过发动陈桥兵变登上了帝位,建立了北宋王朝,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因为治国方略得当,使得北宋王朝的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公元976年,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从此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后世许多人认为,赵匡胤的猝然死亡与其弟赵光义有很大的关系。宋太祖的死亡蹊跷离奇,但赵光义抢在太祖之子赵德芳之前登极却是事实。太宗的继位也就留下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团,因此,历来便有太宗毒杀太祖的说法。

赵光义在位21年,死后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即宋真宗。以后北宋又历经了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等六帝,他们都是太宗赵光义一脉的子孙。

北宋被金国灭亡以后,徽宗第九子、钦宗的弟弟赵构逃至应天即帝位,建立南宋。高宗赵构在位初期,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以宗泽为东京留守,发动军民抗金。不久,他罢免了李纲,启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把宋军防线由黄河一线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从而使抗金形势逆转。使得金军分兵三路轻易地渡过了黄河,并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之内就占领了西自秦州、东至青州一线的广大领土。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到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

虽然赵构纵情享乐,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他却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死之前将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赵昚,即宋孝宗。孝宗之后又有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祺、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惇和卫王赵惇等,他们都是太祖赵匡胤一脉。

赵构为什么要将帝位还给太祖的后代呢?即使自己无子,也可以传给太宗一脉的其他子孙呀。究竟是他自愿的,还是仅仅是个巧合呢,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九、亡于异族叹两宋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异族所灭,投降后,皇帝和皇族都被掳往北方。

北宋是由后周将领赵匡胤建立的。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左膀右臂。周世宗死后,继位的周恭帝年幼,赵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显德七年春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做了大宋的皇帝。后来,北宋经太宗、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这一时期社会趋于稳定,经济规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极一时。

公元1126年,金国灭辽后,决定向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金军很快打到了宋朝京城开封。宋徽宗非常恐慌,赶忙退位,让太子赵桓继位,自己则逃到南方的镇江去了。宋钦宗即帝位,年号“靖康”。抗战派主将李纲主持开封事务,得到军民的支持,士气高涨,打退了金兵。金兵北撤后,北宋统治者以为万事大吉,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

金军在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后,再次南侵。这时,控制朝政的是主和派,他们根本不组织力量进行抵抗,一心只想求和。没过多久,开封陷落,宋徽宗与宋钦宗皆被金兵俘虏。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正月,金军将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宗贵戚等3000人全都掳往北方。当时的开封城中几乎被劫掠一空,北宋王朝也至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的“靖康之变”。

金朝在靖康之变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却是其中的一个漏网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他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水平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软弱、外交无能的一个王朝。南宋在宋孝宗、宋宁宗时期比较安定。宋宁宗以后,国势日衰。

蒙古汗国灭金后,又相继灭亡了西夏、畏兀儿、吐蕃和大理等政权,威胁着南宋的安全。公元1271年,蒙古定国号为元,并于当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6岁的宋恭帝和太皇太后等人被掳往北方。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陆秀夫背着9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至此南宋灭亡。

十、明清两朝的巧合之处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专制王朝,一共有16位皇帝。明朝的疆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行省之外,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全境的中央政权,统治者是满族人。这两个君主专制王朝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值得讨论。

它们都是在打败异族政权后,建立的自己的王朝。1356年到1359年,起义军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占领了江南的半壁江山。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率领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结束在全国的统治。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统治中原的明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灭。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

两个王朝都有三位皇帝没有后代。明朝的建文帝、明武宗和明光宗三位皇帝没有子女;清朝的同治帝、光绪帝和宣统帝三位皇帝,同样在死后没有子嗣。

明朝和清朝开创之初,皇权都受到过叔父的威胁。明朝建文帝被叔叔朱棣赶下了台。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建文帝的叔叔即当时的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于1402年攻克南京,夺取帝位,并且杀害了方孝孺等人。清朝顺治皇帝一直生活在叔叔多尔衮的阴影之下。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一月,多尔衮凭借自己的权力,改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用皇帝的口气批文降旨。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纵追封自己的生母、努尔哈赤的大妃纳喇氏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现。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福临对诸王大臣回忆当时的事说:“那时墨尔根王摄政,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报告。”

王朝快要灭亡的时候,明清两朝都遇上了皇帝无子兄弟相传的情况。明熹宗是明朝第十五个皇帝,在位七年,因为嬉乐过度成病,死于1627年,终年23岁,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明熹宗有三男两女,无一长成,最终遗诏只好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同治帝是清朝第十代皇帝,1862~1875年在位,死时年仅19岁,无子女,其帝位只好传给了堂弟光绪。

明清两个王朝都亡于内忧外患。明朝在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和满清的打击下,走向了最终的灭亡,可谓内忧外患。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列强纷纷争夺势力范围。孙中山、黄兴等人同时发起了民主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寰宇世界历史地理姿势


所谓无巧不成书,世界上总是存在着很多无法解释的巧合,难道冥冥之中我们的命运都被安排好了?还是说世界上真的存在因果循环?我为大家搜罗了一些惊人的历史巧合。

先说几段国外的

一、1660年12月5日,一艘船在英国南部的多佛的一条航道上沉没,唯一的幸存者名叫休·威廉姆斯。1767年12月5日,另一艘轮船也在相同的水域沉没,127人丧生,唯一的幸存者也是名叫休·威廉姆斯。1820年8月8日,一艘野餐游艇在英国着名的泰晤士河翻船,只有一位幸存者,同样叫做休·威廉姆斯。1940年7月10日,一艘英国拖网渔船不幸的被德国水雷炸毁,只有两人生还——一位男子和其侄子,他们都叫休·威廉姆斯。小编感觉整个人都休·威廉姆斯。

二、1893年一名叫做亨利·希格兰的男生与其女友分手了。女友知道消息后,悲痛万分,毅然的结束了自己脆弱的生命。他的哥哥把妹妹的死因全都归结到了亨利身上。于是其便拿了一把枪在亨利家附近徘徊。恰巧在花园发现了亨利,朝其开了一枪。然而子弹并没有打中亨利,只是擦过了其头部,嵌在了树体中。1913年,20年后,亨利重新规划花园,用炸药打算把树给炸掉,结果子弹从树体中飞出来射进了亨利的脑袋,其当场死亡。

三、1996年的一个深夜,巴黎的街道上两辆车惨烈相撞,两个车主同时死亡。警察调查了后,惊人地发现其是已经离婚的夫妻二人。警察刚开始以为两者是相约自杀,但是两者已经分开了好久了,根本不可能知道对方在当夜开车,并且出现在相同的地点。

四、1990年,北威尔士阿尔戈高中有一名普通的学生要参加中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他的名字叫詹姆士,他的试卷编号是007。詹姆斯·邦德(JamesBond),是《007》系列小说、电影的主角。

五、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年,英国的一位骑兵军官萨摩福特少校在佛兰德斯的战场上作战,然而不幸的是一道闪电将其劈落下马,导致下半身瘫痪;六年后其移居温哥华,一次外出钓鱼再次被闪电所击中,右半身再次瘫痪;在康复两年后的一个夏日,其来到公园散步,再次被闪电所眷顾,全身瘫痪。两年后死去,然而死后第四年,闪电再次光顾了其墓穴,劈碎了其墓碑。这难道是你得罪了雷神吗?

六、曾经有一个商人丹尼·德托伊特在南非当众演讲,题目是:要当心,因为死神可以随时把你带走。在演讲即将结束时,他把一颗薄荷糖塞到嘴里,而后就被噎死了。这,兄弟你是在告诫自己吗?

七、美国有两名都叫帕特丽夏的妇女,由于计算机的系统错误而产生了同一个社会保险号。当她们被工作人员叫去纠正错号时,人们惊奇的发现:她们出生后都取名为帕特丽夏·安·坎贝尔,父亲的名字都叫罗伯特·坎贝尔,生日都是1941年3月13日这一天,都是在1959年嫁给了军人,结婚日期仅差11天,分别在19和21岁时有了两个孩子,都爱好油画,学过美容,都干过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这难道上辈子是亲姐妹吗?

说了几个外国的再给大家讲几个中国的历史巧合

一、汉朝的巧合

刘邦在芒砀山〝拔剑斩蛇〞,起义诛暴秦,后尊怀王之约,西略地入关,兵伐咸阳。

子婴投降后,众将都建议杀之以谢天下,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遂宽宥了子婴。

刘邦建立了大汉朝,200年之后出了一个投机钻营的〝安汉公〞王莽,他是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汉平帝驾崩后,王莽立汉宣帝两岁的玄孙广陵侯子婴为皇太子,并改名曰〝孺子〞,史称〝孺子婴〞,由王莽居摄,总揽朝政。不久他就〝顺符命,去汉号〞,篡权改国号为〝新〞,并策命孺子曰:〝咨尔婴……诗不云乎?‘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封尔为定安公,永为新室宾,呜呼!〞

看到这儿有什么感想?很相似吧?

刘邦兴于蛇,而亡于〝蟒〞;西汉从秦朝的子婴处夺得江山,王莽亦从西汉的子婴处夺得江山,且两位子婴均得以〝宽宥〞。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关于刘邦兴于蛇而亡于〝蟒〞的巧合,后来还演化出了一段神话故事:

刘邦斩蛇前,白蛇说:〝你今天欠下的帐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刘邦大怒,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完,一剑把白蛇从正中间斩为两段。所以西汉传到平帝,白蛇转投胎王莽,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后经光武中兴,灭了王莽,才又恢复了汉室,建立了刘氏东汉王朝。而东西汉恰巧各传200余年。

二、魏晋的巧合

东汉末年,权臣董卓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灭亡,曹操迎汉献帝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自为丞相,封魏公,进魏王,加九锡。杀死汉献帝怀孕的董妃,〝幽死〞伏皇后,鸩杀二皇子,但他碍于〝道德包袱〞,终一生为汉臣,没有篡权,要做〝周文王〞,把篡权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儿子曹丕继魏王位不久,于公元220年,逼迫汉献帝让位,曹丕建立魏朝,是为魏文帝。封汉献刘协为山阳公,〝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献帝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还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汉献帝活到54岁,也算得以善终。

这逼宫受禅的曹丕并不长寿,只活了36岁就死了,其子魏明帝曹睿活到30多岁也扔下了孤儿寡母辞世了,遗命司马懿和曹爽(曹操的孙子)辅幼主曹芳继位。曹爽乃一介武夫,不久,全家(包括婴儿)被司马懿一锅给〝烩掉〞了,朝政大权落到司马氏手上。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开始主宰魏朝廷,甚至径行废立,司马师暴死,继其位者是他弟弟司马昭,司马昭也自为丞相,并逼曹髦封他为〝晋公〞,加九锡。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的切齿之言。后来司马昭杀掉曹髦,另立一个宗室子弟曹璜来当新傀儡,司马昭把新君曹璜改名曹奂,不久又被进封为晋王,等到司马昭一死,其子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公元265年,司马炎就效曹丕故例,逼迫十五岁的曹奂禅位于他,建号曰〝晋〞,史称〝西晋〞。

曹魏四十五年篡来的天下被司马晋夺去了,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公元302年去世,时年57岁,也得以善终。

曹操父子对汉献帝玩弄的把戏,在孙子曹爽、曹奂身上被司马昭父子反过来淋漓尽致地重演了一遍。

三、宋朝的巧合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恭帝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当时,周恭帝柴宗训只有七岁,小符太后(周恭帝的小姨)20岁,孤儿寡母无力纠缠,只得禅位于赵匡胤。周恭帝在禅位的诏书中说:〝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封柴宗训为郑王,并赐他丹书铁券,相当于尚方宝剑,可免一死。

谁知,三百多年后,公元1276年,蒙古兵临临安,宋使请和,元将伯颜云:〝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于小儿,其道如此,尚何多言!〞不得已,也是七岁的宋恭帝与祖母谢太后、母亲全太后奉表降元。宋恭宗在投降诏书中写道:〝臣眇然幼冲,遭家多难。……今天命有归,臣将往焉。〞宋恭帝等被押往大都,忽必烈封其为〝瀛国公〞,也算是善待他了。

同是孤儿寡母,同是〝七岁〞,同谥〝恭帝〞,就连诏书言辞都何其相似。(图片来自网络)






尘客人生


历史上有什么惊人的巧合?我觉得是非"袁姓不能称帝"莫属!袁术和袁世凯,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束[泪奔][泪奔][泪奔]

先说袁术,四世三公家庭,袁术在他的巅峰时代,是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但是称帝后的袁术,很快就被群殴,不久之后便去世了。而在一千多年以后的清末民国,又出了一个袁世凯,袁世凯和袁术都是河南出生的,一样一样的名门望族。后来袁世凯也是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可是做皇上没多久也被群殴了一顿,然后同样没多久就去世了。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还都有一个叫张勋的部下。袁术和袁世凯简直是太像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程小满的文史日记


1、秦朝、隋朝——短命的大一统过渡朝代

我们都清楚,秦朝和隋朝的建立都是建立在发生很久的战乱时期的基础上的,那时的人们渴望着和平统一,渴望着安居乐业,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民心所向的前提下建立的王国就那么短命呢?上述两个朝代都是因为暴政而被人推翻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朝代都对社会的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秦朝统一文字、设立郡县制,隋朝的三生六部制、还有科举制。

2、晋朝、宋朝——双胞胎的相似

晋朝、宋朝这两个朝代的历史就像双胞胎一样相似,被克制过去的,这两个朝代建国都是靠篡权取得政权,一个朝代抢夺了另一个朝代的政权;它们的都城又都是在河南省,而且他们的都城最后都被屠城了;而且这两个朝代又都分别封为两段时期,晋朝分为了东晋和西晋,宋朝分为了南宋和北宋等等

3、明朝、清朝——相似之处何其多

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都比较的勇猛,都是打败了异族建立的王朝政权,国家灭亡之际都出现了皇帝没有儿子,反而是传位给兄弟了,最终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朝廷王宫腐败不堪。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国历史上的巧合轮回,一次比一次玄乎,难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吗?


纪录影像


关于刘邦的。早前刘邦起义时,遇见一条蟒蛇,将它从中间劈成两半。蟒蛇不服气,临死前还说要报仇。最后,果然汉朝为西汉、东汉两半,中间夹着王莽。


地球我们都是未知的


隋炀帝杨广杀害兄长杨勇。一千多年后,名叫杨勇的开发商挖出了杨广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