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对社会性流动资本的管控有哪些论述?

好心人206509562


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监管能力,循序渐进地推进入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国际资本流动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我国的资本管制措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和本国投资者进入国外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二是对借款的限制;三是对直接投资的限制。从管制形式看,我国资本账户管理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对跨境资本交易行为本身进行管制;另一种是在汇兑环节对跨境资本交易行为进行管制,即对资本账户交易相关的跨境资金汇入、汇出以及外汇和人民币的兑换进行管制我国资本管制的主要模式是以行政审批、数量控制为主的直接管制。目前,我国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范围和可兑换程度已经比较大,而且越来越大。对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资本项下43个交易项目,我国完全可兑换和基本可兑换(经登记或核准)的有12项,占28%;有限制的16项,占37%;暂时禁止的有15项,占35%。因此,我国目前资本账户的管理可以称为有限度的资本管制。

2003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十分迅猛,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加大。为缓解这压力,我国外汇管理当局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具体包括:一是改革外汇账户管理,扩大企业灵活使用外汇的自主权。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可保留现汇的比例从20%提高到30%或50%;对于因实际经营需要而确需全额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进出口及生产型企业,可以按企业实际外汇收入的100%核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二是放宽境外投资外汇限制,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三是有选择、分步骤地开放证券投资,拓宽资金流入流出果道。四是允许移居境外的中国公民将其境内资产转移至境外,允许境外居民将继承的境内财产转移至境外。五是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关于我国的资本流动现状,不仅仅是存在资本流出的问题,而且还存在资本流入的问题。后者自2002年以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出现这一现象与中美利差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有关。2001年以来的几年里,美国进入经济衰退周期,其货币当局以降息为主要手段刺激经济增长,这加大了中美利率差异。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预期逐渐从贬值改变升值预期。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入可获得利差和汇差的双重收益。即使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也可以稳赚利差,因此资本流入猛增。

如果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观察我国的资本流动,就会发现1994~1996年这段时间,我国资本流动的性质与2002年以来情况如出一辙。1994年人民币汇率完成并轨改革,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为控制经济过热,大幅度提高利率以拉制通货膨胀,此时资本流入也存在获得双重利润的机会。一方面,人民币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另一方面,并轨之后的人民币汇率刺激了中国出口,导致经常账户的顺差,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这双重利润的诱惑导致几年内资本流入显著增加。

这一资本流入的过程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打破。1998~2001年的这段时间内,在周边国家汇率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面临了巨大的贬值压力。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出现萧条,通货紧缩问题日益加剧,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降息8次刺激国内经济。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利差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严重,这便刺激了国内资本的外逃,因为现在资本外逃可能获得双重利润


血泪的狂暴


个人觉得问题的表达有点问题。应该是对资本流动的管控。资本流动是经济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标准,我国之所以要对其进行管控,相对的概念是国际资本流动。因此“跨境”是内在核心,即政府对国内资本的流出,或国际资本的流入均抱有谨慎态度。

第一,对资本流动的管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上,比如《外汇管理条例》、《证券投资法》、《直接投资法》、《金融产品管理办法》等的出台,对资本流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多监督机构的协作。海关,工商,税务,外管局,银监会,证监会等多机构合作运转。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