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

不带走一片花瓣


我非常相信:3岁决定孩子一生。

想以自己为例,因为本人已经三十多了,回想自己的童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一,三岁以前谁照顾,孩子跟谁亲。三岁以前,我被送到外婆家养,阿姨和舅舅经常陪我玩,我与他们之前的亲密度远超过与父母的亲密。

第二,三岁以前的经历决定孩子的性格。三岁以前被放养的我,经常在土地上玩,抓蚂蚱,逗蚯蚓,捉知了,特别放松。这种经历让后来的我非常乐观活泼,热爱大自然,喜欢跟朋友玩耍,很少为结果纠结。

第三,三岁以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由于被父母放在外面养,感觉被抛弃,所以对世界缺乏安全感,缺爱,对别人的关爱特别珍惜,对于离别容易过分悲伤。

当然,我的经历也许是个例,供您参考。希望三岁以前,所有的父母都能好好陪伴自己的孩子。


人鱼妈妈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非常相信这句话;

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我一直坚信,三岁之前一定要亲自上阵照顾小孩,让小孩从妈妈身上获得完完全全的安全感,所以从我儿子出生到现在两岁都是我自己在带,从未假手于人;从小我和孩子互动,陪他玩,给他念书,给他读诗,陪他找小朋友玩,所以我家小孩特别开朗,从小都特别有安全感,谁都可以抱,谁抱还要和谁笑笑,并不粘我,我不在他也可以自己玩,和小朋友玩,也不怕黑,特别胆大,勇敢,出去玩小朋友害怕虫子,他会去抓虫子,扔进垃圾桶里面或者放生,让他和小朋友玩,自己屁颠屁颠地去和小朋友握手、拥抱、拉手、帮忙,他特别会自己玩,自己看书,自己拆卸东西,自己去捣乱,现在撇家里我去考驾照,他自己乐颠乐颠的和爷爷奶奶玩,对此我很欣慰;

带娃出去玩,经常遇见爷爷奶奶姥姥带娃的,确实他们带娃也很细心,也会利用自己的经验做到很多妈妈做不到的,但有一点,孩子的安全感都依赖于爷爷和奶奶,爷爷奶奶会把所有该做的事都做好,不会给宝宝机会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像宝宝正常的发展阶段,例如吃手、朝嘴里塞东西、自己吃饭什么的都要干预,要知道这是宝宝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你的干预和阻止会让他失去探索和创新的兴趣,甚至阶段性的发展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会弥补在人生的其他阶段,例如成年人吃手指头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获得满足,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特殊癖好、情感受挫等问题;小孩会走路以后,奶奶经常会说,这脏不可以,那危险不可以,宝宝天天听到的就是不可以,不进无法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甚至阻碍宝宝兴趣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去探索,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孩子才会变得果断、勇敢和独立;

另外小孩耳濡目染真的很重要,往往观察过孩子你会发现,监护人带的孩子身上都有监护人的一些特质,比如,网络视频上经常发的奶奶带娃,娃都是广场舞高手,奶奶喜欢唱戏,娃也唱戏,奶奶喜欢读书娃也读书,如果妈妈带的孩子,陪孩子看书读诗去旅行,通常所带的孩子也和奶奶带的孩子不同;这一点真的深有体会,我家儿子,现在喜欢说英语单词,会背诵很多的诗,会配合你玩很多的游戏,我自己觉得孩子还有很多要提高的,但是出去和其他爷爷奶奶带的小朋友一比,我觉得睡觉都要高兴醒了;

三岁是小孩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获得了充分的安全感,与人交流能力得以发展,这样的小孩往往形成外向型人格,反之如果从小未获得足够安全感,又缺乏与人的交流,就会形成内向型人格,甚至有的小孩在小的时候,生理心理未获得足够的满足,甚至出现变态性人格;

所以三岁之前重不重要你自己该有些数了吧


万米先生


我认为3岁的孩子性格,随着父母引导逐渐的发生变化,因为孩子他每时每刻都在模仿着大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父母有温和性格,大部分的孩子的性格也错不了,我的小外孙女就是我给带到3岁,我在小外孙家里,做家务活,我的小外孙女就说姥姥,我帮你洗碗.扫地.打扫卫生,我的小外孙女那时还不到3岁,她就会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所以孩子3岁性格是随着父母引导教育,还有父母榜样,父母善良可爱,愿意在做一个贤妻良母,这样3岁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这样孩子长大了,她的性格也是特别温柔,而且性格特别随和,所以说3岁孩子的性格,都在父母的引导和鼓励培养,这样孩子长大了,孩子将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




严化萍


就拿我几个同龄表兄弟和我弟弟来说吧,我大表哥三四岁就喜欢下象棋、围棋、五子棋,经常赢过大人,好胜心及极强,后来上学读书很聪明,考上了北京一所著名学府,又考上研究生,在北京工作买房买车,过着很幸福的生活。我二表哥从小喜欢玩玩具,新买的玩具他都会玩,不过他读书不怎么样,大专毕业后外出打工,动手能力非常强,收入还是过得去,只是很辛苦。三表哥小时候生活较优越,后来上中专时,家中突遭变故,性格变得忧郁,工作是接他爸爸的班,但是又感觉很不满足,在个人感情上又遇挫折,从此变得很颓废,对婚姻也不抱期待。我弟弟两三岁的时候非常好动,四五岁都不会说话,不爱上学,家里当时忙着赚钱,没有注意他的异常情况,等他长大了才弄明白他得了自闭症 ,可是已经晚了。所以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此言不虚,所有的父母都应注重这一阶段,以后才不会误孩子一生!


爱思敏儿


我们这边有个习俗,就是说在孩子满岁后就要“大吉”。在这一天宴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庆祝宝宝满一周岁了,同时有个传统的习俗,在《济公》电视剧里应该能看到。就是在孩子面前摆上各类工作的代表性物件,我觉得是这样理解的。济公不是当时拿了一串佛珠吗,后来真成了佛,做和尚去了。

我家孩子当时摆的是:笔、纸、算盘、小电脑、笛子等几样,孩子直接伸手去拿了小电脑,当时就感觉这孩子是不是要往科技方面去发展。我觉得真得有点意思的,然后小学里特别喜欢学机器人编程,而且都被老师叫去比赛之类的,也一直能拿奖,反正感觉确实对这方面感兴趣。

我就慢慢看到了他往这方面走的趋势,现在学的也是计算机编程。我觉孩子的一生可能在3岁里就能看到。所以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


山涧育语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不太喜欢这个说法的,凭什么说三岁看大七岁看看。一个人的一辈子有无数的可能性,凭一个3岁就决定一生太绝对了。

我小时候不是很调皮的那种,但是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生气,所以我妈未此没少打我,而且她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最让我伤心的一句话就是:才几岁你就这样子,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到读大学,我已经变了很多。我不再会轻易的暴怒,不会说话不过脑子,不会惹妈妈生气。

因为我知道,一个当妈的,不容易。她为了你苦吃过累受过。……母爱伟大

用我妈的一句话来说。当年没你我不知道多自在潇洒呢。

小时候我老找我妈要零花钱,她是断然不会给的有也就一两块,还不够吃个冰激凌呢。

ps:但是妈妈让我在家吃饱喝饱,学习上有需要也会给。

为什么不轻易给零花钱,我现在也是渐渐懂了,一个人一旦轻易拥有成习惯,就会无限索取。一旦不合心意就会发脾气,想七想八。比起跟孩子协商,不如尽量少给。ps:个人观点,轻喷。

我读大学了,自己有钱了,也会懂得怎么去用。

你父母再怎么教孩子控制用钱。都不如他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然后自己支配学得快。

3岁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声,他以后得到的教育。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故事,遇到的人,都能教他如何做人。

我的学习成绩,我妈初中小学尤为注重。考差了。就是一顿打,可是我贪玩好动,打瞌睡。书依旧没读好,到了高中,我妈却反而不怎么管我了,不是说管不动或者放弃了。而是她自己也意识到,打打骂骂或者强制补习班并不能让你成绩高升。

而我自己也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且高三的大气氛是紧张的。也努力读书,认真上课,虽然最后只考到大专,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高中努力过。

亦或者。妈妈小时候就会带我去工厂打打工,我放假也会去打打暑假工,虽然我并不出色,但是我很快乐做一个普通人。并且我也愿意变得更好。

如果是三岁看大。那我可能是真的废了。

一个人最重要的我觉得是反思,你有时候静下心在安静的时候,你是否会想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一点很重要。就算你去实践改变自己再少。也好过以前的样子。

ps:答主活了20多年,没啥技能没啥本事,但是唯一庆幸自己懂得反思,不让我自己变得堕落。

如果你的孩子3岁看起来就不像个乖宝宝的话,请当父母的教会孩子看到好的坏的都有所思,并且与父母交流。这一点比会读书重要多了。

总结:三岁的确可以看出你的性格,但玉不琢不成器,自省与交流可以帮助你塑造好的性格与人品。

……感谢读者。


阿卡皮卡丘


3岁看大,7岁看老,我觉得这个说法太过片面了,孩子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一棍子打死了。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会经历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伤心的事情。

就像我们亲戚家的一个男孩子15岁了,和他姐夫家一起生活,上班,他母亲还在的时候,和姐夫一家人相处的并不融洽。后来他母亲去世了,一下子这个男孩就长大了,懂得用成人的思维解决问题了。每个孩子的成长期都是不同的,孩子的各方面发育也都是不相同的,有的孩子两岁了才学会讲话,我们寸有个9个月就会讲话的小姑娘,你能说两岁讲话的和九岁讲话的,后者聪明吗?

发明家牛顿小时候也是个不爱讲话的孩子,老是喜欢一个人发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孩子会成为发明家呢?

想要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有人说孩子就像一张大大的画布,你把它绘画出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改变孩子先从自己做起,反思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尽力去改正,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孩子会被你潜移默化的改变而改变。



懒妈日记


为什么我3岁前的事我都不记得,却要说3岁决定一生呢。首先是同意这个观点,这几年是宝宝人生的第一课,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一次与人交流,所以自私的环境带出的孩子自私,乐观的环境带出的孩子乐观,勇敢的环境带出的孩子勇敢,这里我有个心得是当宝宝经常摔倒的时候,我也摔倒在地上,此时宝宝破涕为笑,然后和宝宝一起爬起来。我想摔倒时简单的,但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摔倒是会有的,疼也会有的,哭也会有的,但爸爸妈妈会陪着你。而如果宝宝摔倒了,迅速把宝宝抱起来,爸爸妈妈互相埋怨,怎么不好好看着。宝宝会觉得摔倒是坏事,而且摔倒爸爸妈妈会抱。。这句话主要对象是对爸爸妈妈在说,多用心跟孩子交流。


男人三十综合征


3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现在一般都建议孩子3岁之前最好能陪着他一起长大。有了孩子以后我就全职在家,新手妈妈也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通过网络,书籍,慢慢的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的成长特点,从小开始亲子阅读,讲普通话,锻炼他们独立性和动手能力。现在大宝四岁半了,二宝也快三岁了,都很懂事,喜欢看书,不怎么看电视玩手机,有时间观念,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情。相比较老家里的那些孩子,因为父母在外地打工,都丢给爷爷奶奶带,两个老人带几个孩子,能教会孩子什么,除了玩还是玩,学习也没有几个好的,所以孩子3岁之前还是自己带比较好,前3年可能会比较累,但大了就轻松多了。


坚强不过是逞强罢了


三岁看大,这句话这样理解,你看对吗?三岁前,如果得到了父母良好的培养,孩子未生的人生就有了基础和可能;但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孩子的未来就会大打折扣,或者可以说没有好的可能性了。

(1)假设一个孩子三岁了,任性霸道、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打同伴,抢玩具,争食物;吃饭困难,追着喂;自理能力也很差,同刚出生一样什么都要靠父母,仍不同父母分床睡;并且语言表达也不好,难于表达,吐字不清。你说是什么造成的?不是天生的吧?

(2)上述这个孩子,如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加倍的培养,后面会怎样呢?上学了,他与同学之间搞不搞得好关系?他听不听得懂老师讲课?他上课注意力能不能集中?父母是不是要陪作业,陪着陪着是不是会发火生气、吼叫打骂?这样恶性循环,孩子的成绩是不是越来越差?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意识是不是全被挫没了?

(3)再这样继续下去,到了青春期,会不会同父母“水火不容”?孩子会不会“破罐破摔”?沉溺于游戏、寡言少语、同父母炒闹,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这是不是孩子的画像?

(4)回过头来,三岁看大。这是上千年的经验之谈,也是现代大脑神经学、行为科学所证实的。三岁前,孩子的身体和心智是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三岁前,孩子有大量的发展关键期。三岁前,孩子这本书全是空白,要由孩子自己亲手谱写这部壮丽的诗篇。

(5)孩子三岁前,父母做什么呢?亲情陪育!用亲情和爱温暖孩子的心灵。用亲情和爱陪孩子玩耍,在快乐的玩耍中让孩子得到安全感,养成独立自主能力,养成社会适应能力,塑造良好的秉性。这一切都是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可能性。不是吗?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