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上官、独孤、欧阳等等这些复姓都去哪儿了,复姓的人怎么这么少见?

過期馒头


在古代的时候,因为文化的交融等现象比较频繁,所以复姓之人大有人在,但是到了近现代,复姓之人却越来越少了。

首先看一下司马姓氏

司马这一名称来源于西周,西周时期,设有三有司,分别为司马,司徒,司空,其中的司马本是官职名,但却被延续了下去,成为了司马姓氏,司马姓氏繁荣的时期主要在西晋,西晋帝王之姓即为司马。

再看一下上官姓氏

上官姓氏却是与司马姓氏略有不同,司马姓氏是以官职为姓,而上官姓氏却是以封邑为姓,战国时期,楚怀王曾经将自己的一个儿子封为了上官邑大夫,这也是上官姓的开始,后来这个儿子的后人就以封邑名为姓氏。

独孤之姓

独孤之姓其实与刘姓大有渊源,独孤姓氏的鼻祖本就是刘家后裔,刘家自然就是汉光武帝刘秀那个刘家,南北朝时期,刘秀的后人在一次攻打匈奴人的时候失利了,兵败被俘,后来他的后代又被单于看中,封为独孤部,后来独孤这一姓氏就流传开来,独孤这一姓氏还是鲜卑族最显赫的姓氏之一。

欧阳姓氏

在众多复兴之中,流传到现在的,人数最多的应该就是欧阳姓氏了,欧阳这个姓氏起源还是比较古老的,竟然能追溯到夏朝,传闻还是当时的夏朝君主,封自己的儿子到一个地方任职,后来他的地盘没了,被迫换了一个封地,为欧阳亭侯,可以说这个姓氏也是跟爵位息息相关的。

曾经复姓之人数目众多,但是到了现在,复姓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很多姓氏,都是追求简化为主,曾经的复姓很多都因为太过冗余,被抛弃了,其次就是历史原因了。

在历朝历代之中,很多姓氏都发生过重大变化,比喻非常出名的司马迁,就是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了宫刑。

司马迁被判刑以后,他的两个孩子为了躲避祸乱,就修改了自己的姓氏,一个改为了冯姓,而另一个却改为了同姓,与这类似的改姓之事常有发生,特别是每逢改朝换代,很多贵族为了躲避祸患,都会修改自己的姓氏。

其次就是复姓虽然在汉人中占据的比例也不小,但是主要还是少数民族使用的,而众多的少数民族,在融入汉族时,都会为了方便,修改自己的姓氏,像是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不少民族融入中华文化的时候,姓氏都是一并改了的。

现在的复姓,的确十分稀罕,不是说复姓的人变少了,只是不少复姓之人,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都将复姓改为了单字姓氏,虽然复姓比较好听,但的确还是单字姓氏更为广泛。


魏青衣


司马、拓跋、慕容、耶律、完颜、独孤、欧阳、上官等复姓人口在现在人口数量统计占比上比较少。有很多复姓姓氏的人口全国只有几万十几万人,少的只有几千人,中国有人口十几亿,人口少自然见到的概率也就少了。

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复姓是欧阳,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有90.1万人,人口数量排名在169位(2013年排名)。

复姓人口数量为什么少?

在古代复姓人口数量也比较少,但是也有不少复姓的人口比较多,这是为什么呐?

一、姓氏简化。姓氏简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古代也有被简化的姓氏。最厉害的应该是汉字简化的过程中,姓氏也跟着简化,复姓的姓氏也不例外了。

1.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宣布简化汉字,第一次改了常用字324个,陆续应该有1300个常用字。主要依据钱玄同制定的《常用简体字表》。

2.1955年,新中国成立了简化汉字委员会,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汉字的简化也兴起了简化姓氏的潮流。

简化汉字公布后,好多复姓的人改了姓氏。比如:慕容姓氏有的改为陈姓,欧阳姓氏的人有改为欧姓,有改为阳姓的,钟离复姓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有好多原来的复姓改回原来的姓氏,不过在改姓上户籍程序比较复杂。

二、改姓

1.习俗改姓。改姓一般都是特殊原因,比如过去的上门女婿的孩子都跟随母亲的姓氏,现在好像也是这样的。这里涉及复姓改姓的比例是非常低的。

2.避祸避难改姓。大规模改姓的复姓应该首推司马姓氏。西汉司马迁写《史记》,为了避免汉武帝的打击报复,自己的后代改姓司、同、马、冯等姓氏。司马懿的后代在晋朝灭亡时遭到屠杀,很多司马姓氏的人逃跑他国或者改变姓氏。尤其是司马姓氏,他们的祖先被世人所不齿,因此好多人改姓后没有改回来。

3.政策性改姓

。比较典型的实例是北魏拓跋皇族的改姓汉姓,好多鲜卑的复姓变成了单姓,拓跋皇族自己改姓为元,其他贵族改姓李、刘等汉族望姓。

当然也有自己更改姓氏的复姓人士,但是比较少了。

三、人口繁衍增加的几率。复姓人口本来就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繁衍发展成长的基数比较低,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战乱等情况。人口增长的速度也是比较慢的。

综合以上几个主要原因,复姓人口少也是在清理之中的。

复姓建立的六个王朝,这些复姓人口为啥没有暴涨?

按照传统观念,建立王朝国家的姓应该人口众多,比如:汉朝的刘姓、隋朝的杨姓、唐朝的李姓、宋朝的赵姓等,现在这些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名都在前二十名以内。为啥复姓建立王朝的姓氏没有火起来呐?

一、建立晋朝的司马氏。晋朝分西晋东晋,享国155年,司马氏的人口处于一个爆发时期。不过“八王之乱”导致北方生灵涂炭,被少数民族灭亡,是所谓“五胡乱华”的肇始者,很多北方人士族和百姓南迁。刘裕灭亡东晋后,自上而下屠杀司马氏族人,原来积攒怨恨都释放出来,很多司马氏被杀,也有很多人改姓,并且改姓后基本都没有改过来。(司马炎像)

历史评价低,司马氏成了阴险狡诈的代名词。不像刘姓、李姓等源流有加入。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司马姓氏的人口2.8万,人口排名549位

二、建立北魏的拓跋氏。北魏的建立者是鲜卑拓跋贵族,拓跋氏主要有两个来源,黄帝的子孙有姓拓跋氏的,第二是鲜卑的拓跋部。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汉化政策,拓跋氏皇族改姓为元,其他拓跋姓氏仍然为拓跋氏。改汉姓和不断的战争妨碍了拓跋姓氏人口的增长。(北魏孝文帝雕像)

目前拓跋姓氏的人口比较少,排名应该在300名以外了,也就有一两万人左右。

三、建立北周的宇文氏。北周是西魏权臣宇文泰建立的,立国只有24年,后被外戚杨坚夺取,建立了隋朝。宇文姓来源比较单一,是鲜卑宇文部而得姓,后来建国后也有赐姓,建国时间比较短,人口源流单一,繁衍自然受到限制了。(宇文泰像)

根据统计宇文姓氏人口排名551位,人口数量2.1万人

四、建立辽国的耶律氏。耶律出自于鲜卑宇文部,契丹迭剌部耶律家族,以家族为姓氏。辽国灭亡后耶律多改为萧姓,不过也改了很多其他姓氏,多是汉族比较常见的姓氏。汉字简化姓氏后,耶律姓改成了耶姓,现在父母有这个姓氏的都可以改回来。

耶律这个复姓的人口数量目前来说应该是很少的,陕西曾经有整村的耶姓改回了原来的耶律姓氏。

五、建立金国的完颜氏。建立金国的完颜氏,在灭国后,完颜姓氏因为是皇族姓氏,为了避免被杀害,纷纷改姓,改成了:颜、王、符、汪、完、顾、银、金等姓氏。

目前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有一个完整的完颜姓氏的村庄,全村有5000余人,绝大部分姓完颜。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的后人,也就是金兀术的后人。他的子孙为了躲避金海陵王的屠杀搬迁到这里,繁衍到现在的规模。

目前完颜姓氏的人口大概在11000-13000人之间,主要聚居在河南鹿邑县、甘肃泾川县、安徽肥东县这三个地方。

六、建立诸燕的慕容氏。慕容氏出自鲜卑族,曾经建立鲜卑国。自慕容慕容皝建立“燕”后,慕容氏先后五个“燕”国: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主要在现在的渤海湾附近区域,包括山东、辽宁、河北、山西等地。慕容姓曾经改姓为等姓氏。

慕容氏现在人口约有13.5万人,人口还是比较多的,遍布全国各地。

这也复姓的皇族改姓的应该比较多,主要是为了躲避战火的屠杀。


穿越再现彼岸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百家姓》是中国幼儿的启蒙读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一个字的姓氏很普遍,然而多个字组成的复姓就不常见了。虽说是不常见,但是中国的复姓现存的仍有81个。



在生活中,为什么碰不到很多像司马、上官、独孤、欧阳等等这样“高大上”的复姓呢?为什么感觉现在复姓的变少了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复姓在中国所有姓氏中所占比例小据统计,中国在历史上出现单姓共计有6931个。复姓源于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封邑,居地或少数民族,所以复姓自然比单姓少的多。

在古代,复姓也是少数群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姓氏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不可避免地就会有些家族的姓氏,因为没有子嗣后代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姓氏无法延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流传至现代的复姓更加地少了。



二、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单姓。中国的一部分复姓是源于少数民族改姓,如拓拔姓和尉迟、万俟等。然而在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单姓。

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复姓改为单姓,就连拓跋氏本身都改成了“元”;独孤氏改成了“刘”等等这样,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复姓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三、历史上还有不少复姓的人,为了避罪而改姓,例如,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

四、政府通过法令要求改姓。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因为大移民需求,强令禁止蒙古姓,将公孙、土孙、叔孙等改姓孙;将司寇改姓司;将完颜改姓王。

到了清朝灭亡后,复姓改单的运动还在持续,比如清朝太后叶赫那拉一脉的后人改姓“那”,爱新觉罗氏多改成金,知名歌手那英就是叶赫那拉氏后人。

五、两个字的姓氏太复杂,被简化和分化了,如如欧阳这个复姓,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钟离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等。


最后我们也来简单的了解一下题目中列举的司马、上官、独孤、欧阳这几个复姓。

司马:西晋国姓,中华姓氏之一,复姓。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现在司马姓氏人口2.8万人。

上官:战国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现在上官姓氏人口约7.5万人。

独孤:出自刘姓,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以独孤为氏。现多简化为单字“独”姓或转化为“刘”姓。

欧阳: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无余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欧阳姓是今天汉族人口最多的复姓。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欧阳姓人口超过了90万。


历来现实


查了半天才明白,汉族人中自古便有双字复姓,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发现“复姓至我朝则益少矣”的奇怪现象,他认为原因是出于方便、删繁从简。像公孙、叔孙、长孙、王孙这种先秦两汉很常见的复姓,都改成“孙”姓;公羊、公沙、公乘等,则都改姓公;司徒、司空之类。


图省事,复姓要多写字,后来把他简化成单姓,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简化成司.上官简化成官,独孤简化成“独”姓或转化为刘姓.欧阳,简化成欧.皇甫简化成皇,搞得人们不知原来姓什么。尤其在1949年以,姓的简化进程很快。不用说复姓了,即即使单姓也会简化,如萧,简写成肖;傅,简写成付。


有的家族改姓,有的是改回原姓,如姓第一或第二的,他也可能因某种原因改成田姓或陈姓。还有的,避难改姓以及当养老女婿改姓等原因不一而足。


有的家族人口少,自然存在的机率就小;除非他家代代生男丁,而且又碰不到战争和自然灾害。


大风起兮偶飞扬


我是慕远,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复姓起源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复姓的起源,复姓的起源有很多种,有的是依据封地而来的,如令狐、羊舌、段干等,它们以前都是地名;还有的复姓从官名来的,如太史、巫马、乐正等,在古代都是官职的名字,如太史令;还有一些是以居住地而来的,就是一群人一直住在某个地方,久而久之就变成姓氏了,如东郭、南郭和闾丘等;还有一些是以先祖名字而来的,如公良、公羊和颛孙 等;也有的是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如拓拔姓和尉迟、万俟等,复姓的起源多种多样。

为何少见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查找信息非常方便,即使如此,复姓也不多见,在我看来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其一、在古代复姓的人数就不多,在《百家姓》记载的大姓中就没有复姓,多数还是李,王,赵等;

其二、有些复姓在历史的洪流中就消失了,有的改姓了如拓跋改成了元,独孤改成了刘,有的被灭亡了,还有的由于地方的消失或者改名,也慢慢消失了;

其三、很简单的一个理由,就是图方便,不想搞另类,就自己改成其他姓氏了,或者将复姓变成单姓,如欧阳变成欧,姓司马的,有的改成了司,有的改成了马等等


总结下,复姓的起源有很多,有依据封地的,有从官名来的,有先祖名字而来的等。慢慢少见是由于人数就不多,要么就已经消亡了,要么就是为了方便,图个简单。


慕远看历史


复姓一般有两种来源,其一是以官职、地名等为姓,其二是少数民族姓氏。现代社会,复姓相较之前少了很多,这种变化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复姓简化为单姓。

如“御龙氏”,本刘氏,刘累之后,因“刘累学扰龙,以事孔甲,以事孔甲,封于实沉,改为御龙氏”,秦以后又改回刘姓;还有段干氏,本姓李,老子的儿子李宗,于魏文侯时封于段干,后裔遂以段干为氏,后来又简化为段氏;宗伯氏,周大夫宗伯后人,后裔以职官为氏,称宗伯氏,后简化为宗氏。

少数民族复姓曾出现数次大规模的复姓简化,如北魏孝文帝时推行汉化,将鲜卑姓氏诸如拓跋、达奚等姓氏简化为汉姓元、奚等姓,又如清亡后,不少满族姓氏简化为汉姓。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另外一个现象,即在现今社会,因为姓氏自由,所以出现不少新的复姓,如郑张、李周等,将父姓与母姓结合,组成新的复姓,这也有可能形成新的一批复姓。


楚邾


复姓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逾千个,但随着时间的洪流,现在的复姓越来越少了。复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不少是官职,封地以及贵族名号等构成。所以古时复姓的人都是达官贵人,比如司空,司徒之类的古代官名而上官欧阳则是封地名称,公羊,子车就是王父之字。

历史上我国有过多次复姓改名潮:

1.先秦改姓:在先秦时代,我们比较熟悉的,东方,西门之类的姓氏家族因为没落,为了避免遭受政治迫害,就开始复姓改单姓。比如东方就改方,西门改姓门,南宫改姓宫等。

2.北魏太和改姓:在五胡十六国入主中原后,带来了大量复姓比如贺兰,拓跋之类的,后来北魏孝文帝下令这些胡人改汉姓,纥骨氏改为胡,丘穆陵氏改为穆,贺兰氏改为贺等等

3.洪武改姓:明朝从元朝夺回政权后,开始了洪武大移民,并且禁了蒙古姓,并且汉人也要改单字姓,从此公孙,士孙等都变成了孙,司寇改司,完颜改王,这次大改后,中国的复姓就已不多了。

4.五十年代人口普查改姓:解放初期,大部分都不识字,为了民众识字方便以及人口普查户口登记等能顺利进行,不少复姓也改成了单姓,比如轩辕的改成轩,鲜于改成于等。


而现在复姓的聚居地主要分布;

1.欧阳,主要在于广东,湖南

2.上官,主要在于江苏,浙江,山东,湖南

3.端木,主要在与山东,安徽,浙江

4.司徒,主要在与广东,河北

5.慕容,主要在与安徽,湖北,广东

6.司马,主要在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西,福建,贵州

7.夏侯,主要在于北京,上海,山西,江西,湖北

太多了,就不一一说明了,话止于此吧...


鸣鹿鹿爱吃炸鸡腿


对中国人的【姓氏】,本人多少还是了解一些。为什么近年中国的【复姓】有减少的趋势,这确实是存在的事实,究其原因无非是自己改姓者较多。

因为姓名在现代中国人的人称都是沿袭着【姓】加【名】,称为姓名,而姓多为单姓【一个字】,名以【两个字】居多。而姓名两字,三字被人叫着顺口。这是复姓改姓的原因之一。

二是有些复姓由于历史典故的原因,可能不被复姓后人所接受,比如【东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而【南郭】很容易进入【滥竽充数】故被后人自行改【姓】。

三是复姓后人,近代崛起有了出人头地之人而自改姓氏,如原【令狐】改姓【令】就是一大例证。





杨老帅


中国的姓氏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部落时期。而中国的姓氏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只要你看见的字基本上都有,中国的姓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5662个,这个还只是在在一些文献中有记载的,很多姓氏还没有出现在文献中的是没有统计的,而其中单姓就有3484个,复姓2032个,还有三字姓,甚至还有四字姓,五字姓的,据说中国最长的一个姓氏有17个字。

可以看到单姓还是最多的,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历史上,复姓都是比较少的,更别说三字,四字的这些了。

但是复姓的名人在历史上是不少的,比如说司马姓,从司马迁,还有建立晋朝的司马家族,还有司马光等等。唐朝时期著名的上官婉儿。姓欧阳的比如说欧阳修等等。记得以前小学同学就有一个姓欧阳的。

现在的复姓人口其实一点也不少。比如说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将军中,就有欧阳平少将,还有欧阳文中将,欧阳毅中将等等。现代的名人也有很多,欧阳夏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央视主持人。还有上官鹏飞,2009年中国散打武术冠军。

其实复姓在整个历史上都是比较少见的,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复姓少是少,但是也是出了太多的名人,比如前面说到的这些,建立晋朝的司马家族等等,是这些人的存在给人的感觉就是古代复姓的人比较多,其实不然。纵观整个历史单姓的名人还是要明显多于复姓的,毕竟单姓的人口基数摆在这里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姓名是由祖辈传下来的姓和自己取的名称组合而成。祖辈们的这些姓氏也被收录进了百家姓里面。这本《百家姓》在北宋初期成文,收录了单姓(也就是一个字)444个,复姓(两个或两个以上)60个。成为一种历史文化一直流传至今。

受这种偶像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热衷给孩子取好听的名字,名字可以随心所欲,但是那些姓氏却是固定的,恨自己的祖先没有给自己传承一个好听、优雅的复姓。仔细盘点下,古代非常常见的复姓如:西门、独孤、司马、上官等复姓在现代变得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复姓直接就消失在人海。当我们问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些复姓也就都去哪了。

说起中国古代复姓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一是根据自己居住的地方来做姓氏。在春秋时期,有一个郑国的人居住在城的西门处,其子孙便以西门来作为姓,还有南门,南郭,东郭等复姓也是如此得来。

第二是根据官职来取姓。西周时期,国家为了方便管理军事、土地、人口、工程等事宜而又不集权于一人就设立了三个职位,司马、司空、司徒,将国家的这些权利分摊给这三个职位。这样掌控国家命脉的职位一度让族人觉得是十分光荣之事,于是就一直将这些官职作为姓氏流传下来。

第三是根据君王封邑来做姓氏。一些有功之臣在古代通常都会得到君王赏赐,除了金银财富就是封地来作为奖励,一般被封地的大臣或者储君后裔,会享受这份荣耀,用封邑地名子子孙孙繁衍生息不断继承。最有名的就是上官这个复姓的来源。

第四十根据少数名族的的姓氏而来。在古代,华夏大地之上有很多的复姓少数民族,各种征战,占领,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入侵中原,交替存在,民族交融十分紧密。来自鲜卑族拓跋部落的复姓拓跋,宇文,慕容亦是来源于鲜卑族。这些胡人或者杂胡人的姓氏与汉人相结合,融洽,有些就保留下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姓之人越来越少,一是因为人们为了简化复姓,有些外族人为了融入汉文化都会给自己取一个新的汉人名字,就像久居中国的外国人也会给自己取一个中文名字一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官职复姓和封邑地名复姓的官场人士得罪君王,被革职,或者屠杀,为了躲避这种灾祸,其后代族人隐姓埋名,或者取新的单姓来生存下去。

历来朝代更迭,自然会有一番动荡时期,得权人欢喜,失势人忧愁,那些前朝后裔官僚等为了活命也会改掉一些贵族姓氏,这也是导致了复姓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