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清宫剧经常出现的历史谬误总结

清宫剧是宫斗剧的主流,雍正、乾隆时期又是清宫剧的主流,但是笔者认为这是很欠妥当的,因为清朝是封建社会等级最为森严的时期,从雍正开始,宫斗出现的概率极低。大家从笔者的《历史上的宫斗远比电视剧中的残酷》一文中可以看出,最为残酷的宫斗出现在汉唐时期。

【复习课】清宫剧经常出现的历史谬误总结

笔者在之前的《【科普】追清宫戏需要了解的一些历史知识》、《【科普】宫斗剧误导人的历史,九成人信过》、《【科普】影视剧中一些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历史错误》等文章中陆续介绍了一些清宫剧中出现的历史谬误,今天笔者想给大家上一堂复习课,为大家总结一下清宫剧中经常出现的历史谬误。

【复习课】清宫剧经常出现的历史谬误总结

谬误1:在清宫戏中,皇帝经常留宿妃嫔寝宫。

据历史学家阎崇年先生介绍,在清代,皇帝一般是不留宿妃嫔寝宫的。从雍正帝开始,妃子们侍寝的规则是这样的:妃子们先被传到养心殿后寝殿的东围房和西围房的侍寝值房,在那里等待皇帝的宠幸。一般在晚饭后,皇帝叫太监呈上绿头牌,上面写着侍寝妃嫔的名单,皇帝通过翻绿头牌的形式选出侍寝的妃子。侍寝结束后,她们要离开皇帝的寝宫,回到自己的寝宫。至于这么做的原因大概是为了以防不测吧。

【复习课】清宫剧经常出现的历史谬误总结

谬误2:在清宫戏中,皇帝的妃嫔与王爷可以频繁见面,甚至还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据历史学家阎崇年先生介绍,这种事情在清代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清代宫规森严,戒律很多。在清代,王爷和妃子是很难见面的,就算参加宴会也是男女分开。皇帝宴请王公大臣是没有女眷的,皇后宴请公主福晋也是没有王公大臣的。后妃除了皇帝和太监以外,在宫里一般是见不到其他男人的。

【复习课】清宫剧经常出现的历史谬误总结

谬误3:在清宫戏中,太医可以面对面给妃子看病。

据历史学家阎崇年先生介绍,这在清代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清代太医给妃子看病时,妃子的病床前有帷幔遮挡。太医不仅见不到妃子的脸,甚至都摸不到妃子的手,太医号脉是通过一根丝绳,也就是所谓的“悬丝诊脉”。中国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对于清代的后宫女子来说,更是重视避嫌,她们又岂敢越线?

【复习课】清宫剧经常出现的历史谬误总结

谬误4:在清宫戏中,后妃和宫女走路时经常抡着手绢。

据清宫文物专家朱家溍先生介绍,在清宫里,不论是八旗女子还是汉人女子,她们在生活中都没有抡手绢走路这个习惯动作。反而是在曲艺“什不闲”的表演中常常出现抡手绢走路的动作。笔者觉得导演们想必是弄混了曲艺和历史。

【复习课】清宫剧经常出现的历史谬误总结

谬误5:在清宫戏中,经常会出现宫女跟着后妃们的车轿在路上跑的画面。

据清宫文物专家朱家溍先生介绍,宫女随着后妃出门,都是一起坐车的,是不可能在路上跑的。笔者仔细一想,这在逻辑上也说不通啊!人哪里跑得过车呢?难道后妃们到了目的地以后还要等着宫女来吗?笔者希望导演们不要再出现这种低级失误了。

【复习课】清宫剧经常出现的历史谬误总结

谬误6:在清宫戏中,嫔妃的侍女整天都跟在妃嫔的身边,一刻不得闲。

据历史学家纪连海先生介绍,清制,对于后宫妃嫔们的随身侍女数量也做了明文规定:皇后配12名侍女;皇贵妃、贵妃配8名侍女;妃、嫔配6名侍女,贵人配4名侍女,常在配3名侍女,答应配2名侍女。宫女们也是轮流当值的,她们不用每天都随身侍奉主子。往往是越得主子宠幸的宫女当值越多,所以可以通过宫女当值的次数判断她们的地位。

【复习课】清宫剧经常出现的历史谬误总结

谬误7:在清宫戏中,出现小主、主儿、本宫、哀家等称谓。

笔者翻阅《清史稿》,未见小主、主儿、本宫、哀家等称谓。据历史学家阎崇年先生介绍,他纵观清代文献和档案,也没有见过这类的称呼。而“小主”、“主儿”这种称呼见载于金易的《宫女谈往录》,但是这本书的可信度其实不太高。其实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妃嫔的自称是很接地气的,比如说“我”之类的,年龄稍大的女子还自称“老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