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作者 / 周燚

在浙江的“改稻為桑”從一開始就是一步死棋,這個“死結”最終體現在:沈一石把買田的糧賑濟了災民!田買不成了,“改稻為桑”的國策破產。

為找到這個“死結”,筆者梳理了五個派系在“改稻為桑”上的較量。

1.嚴黨:嚴嵩、嚴世蕃、胡宗憲、高翰文

2.清流黨:譚綸、海瑞、王用汲

3.地方貪腐系:鄭泌昌、何茂才

4.宮裡:嘉靖帝、楊金水、錦衣衛

5.製造局:沈一石

其中,沈一石、胡宗憲、高翰文、海瑞都未按“既定的軌道”運行,導致了“改稻為桑”的“死棋”。

清流黨則把在“改稻為桑”山的較量當成了倒嚴的戰場。浙江戰場上嚴黨和清流黨各派自己黨派的人,但是最終嚴黨“自己的人”胡宗憲、高翰文卻“端了嚴黨的碗,砸了嚴黨的鍋”。

胡宗憲上疏朝廷緩辦“改稻為桑”是從維穩大局考慮

身為浙直總督又是嚴嵩學生的胡宗憲,深知改稻為桑這一“國策”將在浙江引起內憂外患,上疏朝廷緩辦嚴黨力推的“改稻為桑”。

奏疏落到嚴黨手中,嚴世蕃和嚴黨在朝中的重臣認為胡宗憲是受了譚綸的遊說,意在投靠裕王。

嚴世蕃急於功成,私自駁回了胡宗憲的奏摺,密信鄭泌昌、何茂才趁端午汛期掘開新安江九縣堤壩的閘門,毀堤淹田,以賤價兼併災民的田地。

收到批覆的胡宗憲明白當初譚綸不來,自己還可以向嚴嵩進言,也可以向嘉靖帝上奏疏說明事由,事緩則圓,大勢尚有轉圜的餘地。但因為譚綸,胡宗憲便成了黨爭之人!譚綸在浙江已使胡宗憲處於兩難境地。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杭州知府馬寧遠帶淳安知縣常伯熙、建德知縣張知良揹著胡宗憲掘開了新安江九縣堤壩的閘門,九個縣面臨被淹的危險。得知大堤決口,胡宗憲率戚繼光、譚綸調兵親臨大堤,和民眾奮力抗洪,最後被迫在淳安縣和建德縣分洪。淳安建德遭受重災,另外七縣倖免於難。這給嚴黨兼併九縣土地的企圖受挫。

胡宗憲追究災情,楊金水鄭泌昌和何茂才無法交待,推出馬寧遠、常伯熙、張知良、李玄頂罪。胡宗憲明白局勢嚴峻牽連頗多,秘密提審了馬寧遠,為穩定大局先斬後奏,斬了馬寧遠、常伯熙、張知良、李玄。又上疏朝廷,請求緩辦“改稻為桑”,並懷揣馬寧遠的供狀,進京面聖。

浙江是朝廷的賦稅重地,又有倭寇入侵,百姓還得安撫,東南只有胡宗憲能鎮得住。

之後,胡宗憲被調配去前線抗倭。

無論是抗洪還是抗倭,胡宗憲都是大明“維穩”的頂樑柱。

這就是為什麼:嚴嵩讓胡宗憲剿滅倭寇時,不可不剿,不可全剿。

這就是為什麼嚴嵩對嚴世蕃說:胡宗憲在,嚴家就在。

嘉靖帝需要靠“改稻為桑”去斂財

國庫空虛,嘉靖帝明知嚴黨層層盤剝,也還得靠嚴黨去斂財,浙江的事必須儘快執行。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嘉靖帝接受了嚴嵩的建議,讓胡宗憲辭去浙江巡撫的兼職,只任浙直總督一職。令其既能夠把握大局,又能專心剿倭,打通海上的商路,保證對外貿易正常進行。

高翰文“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成一紙空文,提出應不以三十石稻穀一畝買災區的田

高翰文科考時是嚴世蕃的門生,因浙江實施“改稻為桑”中出現災情,便提出“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奏議,受到嚴世蕃和同黨的激賞,任命他為杭州知府。

胡宗憲對高翰文說浙江受災缺糧、豪強勢必藉機賤買百姓土地、大搞土地兼併的現實,高翰文提出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也會成為一紙空文的嚴峻形勢。海瑞也不迴避“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弊端。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鄭泌昌、何茂才等浙江的大小官員讓高翰文認可他們賤買災民田地的議案。高翰文看完,果然不出胡宗憲所說,議案通篇說的是如何讓絲綢大戶趕快把田買了,趕快改種桑苗。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至於買田的大戶會不會趁災壓低田價,對那些賣田的百姓能不能過日子,卻一字未提,於是高翰文毅然提出重新議定此案,海瑞和王用汲也當即激烈反對。

鄭泌昌、何茂才用“美人計”迫使其就範。翌日,又拿出一字未改的“改稻為桑”的議案,高翰文被迫準備簽字,海瑞王用汲挺身而出制止。

楊金水得知打著宮裡的名義去賤買田地是往嘉靖帝頭上潑髒水

楊金水得知鄭泌昌、何茂才讓沈一石打著宮裡的名義去賤買農民田地,明白這是往嘉靖帝頭上潑髒水,大驚之下用織造局的公函以八百里加急直接把消息送到宮裡。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楊金水也深夜暗訪高翰文,讓其不必為芸娘之事受人要挾,並委託高翰文到淳安後,摘下織造局的旗子,為嘉靖帝洗清罵名。

呂芳向嘉靖帝呈上楊金水的八百里加急文書,髒水潑到了嘉靖帝身上,嘉靖帝震怒。

嚴嵩嚴厲示下嚴世蕃:為防民變田價不能太低

髒水潑到嘉靖帝身上,嘉靖帝急召嚴嵩查問此事是否與嚴世蕃有關。

嚴世蕃力辯浙江之事都是鄭泌昌、何茂才乾的,自己沒有指示他們打著織造局的名義去賤買農民田地。嘉靖帝姑且放了嚴世蕃一馬,令其查辦此事。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嚴嵩嚴厲示下嚴世蕃,為防民變田價不能太低。

國難下商人沈一石的悲劇是註定了“改稻為桑”從一開始就是“死棋”

沈一石最終把買田的糧賑濟了災民。老百姓十分感激嘉靖帝“送糧賑災”。

沈一石的家最終被抄,沈一石點火自焚。沈一石的悲劇是註定的:

沿海倭寇最近必定會有舉動,東南即將有大戰事。仗要打贏,就要花大錢。但國庫是空的,嘉靖帝還要靠嚴嵩父子支撐局面,他們拿不出錢便會拿有錢的開刀。眼下有巨財能填補國庫虧空的只有沈一石,朝廷拿他下手是遲早的事情。

沈一石臨死前,是將整個局勢、改稻為桑的“死棋”看得最透徹的人:

沈一石自己買了田、產了絲織成綢一多半要去補國庫的虧空,剩下的利潤還要給鄭泌昌、何茂才以及京裡嚴黨的貪官們分成,只能與二人勾結用十石稻穀買一畝田,才能不賺不賠。而高翰文、海瑞、王用汲的到來,使得“十石稻穀買一畝田”的計劃落空。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製造局是被逼到前面去的!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嚴黨和清流黨在“改稻為桑”上較勁,嚴黨和清流黨都想贏得民心,贏民心就不會以低價買田。低價買田“罪名”就由製造局擔,由於製造局牽涉到皇上,沒有人敢說不。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鄭必昌、何茂才正是看中了利害,在中間撈好處。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沈一石故意瞞著楊金水打著製造局的牌子去買田,是在保護楊金水。

大明王朝:為什麼說在浙江的“改稻為桑”是一局“死棋”?

後續,海瑞堅持一查到底,一查到底就會牽扯到宮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