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说书法中怎样做到不俗?

亦雲星辰


要做到书法不俗,先弄清什么是书法中的俗。

书法中的俗有两种含义:一是通俗,二是庸俗。

因为书法是从书写中的笔法升华而形成的,从毛笔字的外形很难区分书写和书法,所以古人就以毛笔字的笔法和意趣作为标准来区分:

凡用笔法写出有意趣的毛笔字就叫法书,否则就叫俗书,或称俗体、俗笔。

写得较好的俗书就是通俗的实用书写,宋黄庭坚诗说:俗书喜作《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写得很差或做作的毛笔字就是俗书中庸俗的丑书,古人是不敢出示的。

弄清了这个书法的原理,就可以做到尽量去学会笔法,写岀有意韵的书法,才能做到书法不俗,具有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这个法书的欣赏价值不是一般顺眼看着好看的价值,因为通俗的俗书也有顺眼好看的价值,如古代院体、写经体、台阁体、馆阁体都写得很好看的。

只有写出符合笔法原理的书法,即临摹欣赏过传统书法经典的书法后掌握笔法写出具有个性、具备造诣的书法,才是不俗的书法。

不俗书法的外形有时看起来不好看,是因为专业的法书是重在神韵意境的。较少接触和不了解书法性质者往往不能接受,这就是人们所说高书不入俗眼。一般的人大多喜看写得端正规范的书写,但这类字往往不活而无神釆,正是俗书。





王乃栋说书画


从八十年代书法热的兴起到现在四十年间,书法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和爱好者,鉴于学习书法的便利性,学习书法的人很多,特別是很多老年朋友退休后,学习书法的热情很高。在创作出很多比较优秀作品同时,也出现很多庸俗之作,出现"江湖体","老干部体"等等俗书,究其原因,肯定是临帖这关没过,没把握方向,取法不高,就是你过了临帖这一关,写得不错了,能独立创作了,但还是是写字,跟书法没关系,还无法免俗,要做到不俗,勤学苦练,博采众长的同时,做到下面这几点,肯定有效果。

一,多读书,读古今中外文学精典之作,诗词歌赋,古人云,"疾病好医,唯俗病难医,医俗之法,惟读书矣!读书能改变气质,自能下笔有神。熟悉书法史,懂得各种书体演变过程,丰富自已的学问。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有那个不是饱学之士,有些甚至是文学大家,诗人。字写得好,没文化,终究是写字匠,没有高度。也就不能免俗!

二,多接触姊妹艺术,国画,音乐,戏剧,舞蹈等,其实跟书法都有相通之处,国画中用笔用墨的虚实,干湿浓淡,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舞蹈中的轻重缓急等等。多多领悟,对书法创作有很太的帮助,唐朝时期草书大家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出草书笔法。

三,树立正确人生观,有高尚的人品,古人论书云,人品不高,其书必俗,人品既高,其书不得不高,历史上秦桧,蔡京的书法在当时很有名气,但品德不行,后世不认可,被历史无情的

淘汰,也就俗了。

四,多游历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名山大川,开阔视野,到博物馆看古人真迹。多交书法朋友,向名师求教。

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要求也就自然高,功夫在书外,愿爱好书法的朋友创作出不俗的好作品。








黄石书画


古人论书"雅”与“俗”的文章很多,今人说的也不少。暂且不谈,我想从几十年的书写体验中,啦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什么是“媚俗”

当我们遇到一个人,特别是男人,浓装艳抹,故做恣态,人称“媚俗”。书法亦然,如果我们只徒字形漂亮,而故意写得柔媚,线条无骨,则如人同。

二、什么是“病俗”

人人都以健康为乐,以面色红润,肌肤饱满,也就是气血充盈为美。书法线质如干瘪无神,气韵呆滞,可谓“病俗"。

三、如何脱俗

a 初学书法,先从篆隶开始,最是得法。要点在于,不图字形,专求笔法。蔵锋入笔,方圆兼施。行笔涩进,得中锋之要领,立不俗之根本。

b 楷书可从魏碑入手。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其用笔斩截有力,其结体变化多端,朴拙中情趣盎然。笔法中、侧兼备,可得拙趣之基础。

c 行草入晋。看王羲之手札,圆则浑厚虬劲,方侧斩截入木。如握以上二法之门钥,再进二王之圣门,可谓如龙戏水,尽得其奥妙定不远矣。

d 还要切记一点,必须多读诗书。如同花木一样,若无肥料相助,则命丧,人若无文脉诗韵相伴,其书更是俗不可耐。

e 总而言之,欲去其俗,唯有一途,即得古人之笔法,入古人之神韵,得文化之精髓。别无他径可寻。

f 如若有人说咱缺乏时代色彩,可一笑置之。当今时代之主流,便是大爱。其核心即“仁”,放之行为则是行善助人。把自己放入生活的大潮之中,其书法自有浩然之气,并非奇形怪状。所谓强调“时代色彩”者,正是当下一俗耳!

最后,再多说一句:古人经典的东西越多,您的书法则越雅。您自己的东西越多,您的书法则越俗。











林边书屋


近几年由于国家对书法教育的支持,书法似乎像上了热搜一样,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纷纷加入书法练习的浪潮里。由于书法门槛低,准备好笔墨纸砚就可以学习,其中定会有大部分人不得其法而走进自己的世界,从而越写越俗,要想让自己的书法不俗,那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取法乎上

古语有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因此在我们选择字帖时一定选魏晋时期或者唐代时期进行临摹学习,再后面学习宋元明清或者近代大家表现手法,作品才能进入方家法眼。

二:临帖深入

选好了字帖应该沉下心来临帖,耐得住寂寞,每天坚持练习,刚开始练习可以放慢速度,体会原帖的笔画的味道,理解和掌握字帖的结体方式和特征,尽量临摹得像,有一定基础后就可以适当加快速度临写了。

三:拜师友

学习书法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多拜访老师,在别人的指点下自己进步更快,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解决,不至于养成不好的习气,多交一些书法朋友,没事就请别人指点,走进书法大圈子里面,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书法技法,书法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四:多看展览

尤其是兰亭展和国展都是应当去看的,代表着中国书写最强的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各种字体都有,是很宝贵的学习机会,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就会有努力的方向。看展览还能提高自己的眼界,大脑中积累的优秀作品越多,你就越会远离低俗的作品。

低俗的书法都是在笔法字法和墨法上面不讲究导致的,用笔随意,用墨只为吸引别人的眼球故意为之。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和生活中经常有,我们应当有所甄别,我们能做的是认真临帖,在经典碑帖中完善自己,不断打磨自己。






我心非我心


书法中所谓的俗,是指一个人随心的写法而得不到大众认可的自创体,要做到大众认为的的不俗,我总结如下几点。

1鸠占鹊巢,写楷书时加入草书,这样显得突兀。

2不自己创新自由体,不随心所欲的书写,不写一些夸张变形的字,创新总是困难重重,失败几率高。

3循规蹈矩的临帖,学写现有得到大众认识和认可的字,书帖一般是经过历史的检验,得到认可的符合现有审美观点的字帖,照着写一般没有问题。

所以要做到书法中书写不俗,步伐不要迈得太大,脱离大众的审美观点,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残墨


在雅自然不俗。藉古人论琴之雅以辨今人书之俗。《溪山琴况》有论雅一则:

古人之于诗则曰“风”、“雅”,于琴则曰“大雅”。自古音沦没,即有继空谷之响,未免郢人寡和,则且苦思求售,去故谋新,遂以弦上作琵琶声,此以雅音而翻为俗调也。惟真雅者不然,修其清静贞正,而藉琴以明心见性,遇不遇,听之也,而在我足以自况。斯真大雅之归也。 然琴中雅俗之辨争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炎闹则俗,指拘局促则俗,取音粗则俗,入弦仓卒则俗,指法不式则俗,气质浮躁则俗,种种俗态未易枚举,但能体认得“静”、“远”、“淡”、“逸”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

音乐乐乎耳,翰墨乐乎目,五蕴本乎心。耳听之乐旁通目视之乐哉。


千尺井


书法的俗和书法的艺术,是密切相关联。所谓书法的俗,就是人人都会都懂都明白的书法技能技法的方式方法,书写的书法,叫书法的俗。所谓书法艺术,就是书法之上的脱俗的,供人们审美观念需求的书法,叫书法艺术。从这个定义里不难得知,要使书法不俗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懂得汉字结体法则。

二、闲熟并能运用书法的笔法的运转规律。

三、大自然法则规律在书法中的应用原则是什么。

四、在遵循书法法的基础上,懂得并甜实施书写书法的实践创作中的书法的气和书法的韵,以及书法气韵如何合一。

做好以上四点,书法的不俗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在人们面前,书法的艺木价值随之而出,书法的不俗自然营造出来。总之,临帖要出帖,自然不俗。


李行子


学习书法,一定要临古帖。不临贴,没有任何的书法功底,自己就随意写,写出来的字就会“俗”。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捷径,是伴随书法学习的全过程。大书法家王铎也是经常坚持临贴,在临帖的基础上进行再进行自己的创作。






永州农村农业


书法俗的评判。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笔法体系。要有古意,要有出处,有渊源。没有常年对法帖的临习做基础,书法作品难免入俗。二是书法修养。要有文人的修养。要有对书法史,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积淀。没有文人的素养,写出来的作品一定会俗。书法体现了时代文人的整体素养。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人素养,都有不同的时代烙印,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意境。只会写字没有这样的素养,是写不出不俗的书法的。





本无斋


所谓俗与不俗我认为一是看结构,是否臨过帖,没有臨过帖就是我字体,江湖体或是老干体。再是看线条,那些线条无质感,软弱无力,漂浮或是充满江湖气,匪气,流氓气,有功底的线条充满着文气,雅气,艺朮气,使人赏心悦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