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刺客追杀,王阳明是怎样金蝉脱壳的?

郑极夫


先说一下王阳明为什么被追杀。这个倒霉事跟当时的皇帝有关。

当时的明朝皇帝叫朱厚照,年号正德。如果说王阳明是一个顽皮的官二代。那朱厚照就是一个顽皮的帝二代。

我们说王阳明十五岁那年偷偷跑到塞外,拿箭射人家鞑靼人。朱厚照也干过这种事情,当皇帝上着班,突然开溜跑到塞外,带着军队跟鞑靼人打战,回来写日记,这一次我亲手干掉一个。可以说,他们在顽劣上倒是有共同语言。不过,王阳明虽然顽皮,但最终还是成圣了,而朱厚照也是顽皮的,最终历史上把他定性为一个昏君。

为什么呢?

环境不一样。

王阳明再顽劣,还有他的父亲在约束他,教导他,王阳明虽然皮,但还是听话的。

朱厚照呢?谁来约束他?他当太子时,他皇帝老子还在,还能约束他,等自己他一当皇帝,就是老子天下第一,谁还能还敢来约束他?

在朱厚照的身边,有八个太监,号称八虎,每天想方设法哄着朱厚照去玩,每天骑着马跑出宫,带着弹弓打人家玻璃,飞鹰走犬,调戏良家妇女,什么事都干。

按明朝官员的想法,这还了得,皇帝应该是道德模范啊,老老实实处理国家大事,这每天跑到外面生事,天下还不大乱?

大臣们管不了皇帝,就迁怒于这八个太监,准备联合弹劾这八个太监。可是,保密工作没做好,八虎提前得到了消息,反告了一状,把这些大臣们给免职了。

八虎取得了胜利,完全把控住了朝局,气焰更嚣张了。而明朝文官也不愿意认输。领头的虽然不在了,但下面的这些言官没事还是要进行弹劾的。

这其中有一个叫戴铣的人,在南京上班,也上书弹劾八虎。八虎的头叫刘瑾,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听到戴铣弹劾他之后,刘瑾勃然大怒,把戴铣抓到牢里。

当时王阳明病假休完了,已经回来工作,在兵部上班。他看到戴铣下狱之后,就上书皇帝,替戴铣说情。

好,你要替戴铣说情是不是?那你也去牢里呆着吧。

刘瑾把王阳明也抓了起来,关到牢里,先打四十大板,刘瑾还特地派自己的亲信到牢中监督执行,所以这四十大板打得结结实实,皮开肉绽。

说起来,刘瑾还是王阳明父亲王华的粉丝。刘瑾没当太监之前,曾经跟着王华的同乡一起读书,听闻过王华的事迹,很崇拜王华。他知道王阳明是王华的儿子后,就托人给王华带信,说我们是故人了,你过来我们聊一聊,我保证你能入阁当宰相。至于你儿子的事,那都不是事。

王华不去。他不愿意跟太监扯上关系。对于儿子的入狱,他还特地鼓励儿子,你做得对,你坚持住!我精神上支持你!

那王阳明能坚持住吗?

锦衣卫的大牢里还是很苦的,他在狱中写过一首诗《岁暮》,里面有二句:高檐白日不到地,深夜黠鼠时登床。

白天看不到太阳,晚上还有老鼠跑到你的床上来。

非常惨,屁股还沾着血,老鼠上床了,你还不好翻身赶他。但是王阳明很快就调整了过来。因为他在狱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狱友,每天在一起谈天说地,讨论学问,到了后面王阳明出狱时,还有点依依不舍,感觉还没有谈够。

出狱之时,他写了一首诗《别友狱中》,里面写道: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

谈得太开心,都忘了是在监狱里,忘了自己有罪在身。

最终,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可是,他的危机并没有结束,出狱之后的他反而陷入到更大的危险当中。

入狱后的第二年春天,王阳明出来了,被正式贬放到贵州龙场,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那王阳明得罪刘瑾的事情是不是就结束了呢?

想得太天真了。

这个事情还没完,王阳明前脚离京,王瑾就派出了杀手,准备在路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跟自己唱反调的人。

那有没有抓住王阳明呢?

有!锦衣卫出马,还有抓不住的人吗?

虽然王阳明猜测到刘瑾会下手,所以他出京城后,没有直接去贵州,而是往老家方向走。到了杭州的时候,王阳明寄居在一个寺院里。一天下午,他正在寺里乘凉,突然出现了两个人,腰里带着刀,说话是北方口音。让王阳明跟他们走一趟。

王阳明当然知道这是来找自己晦气的。就说自己有病,走不了。这两人二话不说,上前挟起王阳明就走。走了大概三里地,机会出现了。后面追来了两个人,说他们就住在寺院附近,知道寺里住着王阳明,也听说王阳明是个好人。你们两个把他抓到哪里去?

一看有吃瓜群众干涉,这两人干脆亮明了身份,我们是大内密探,这一次来就是奉刘公的命令来杀王阳明的。

两位群众没有放弃,说这个王阳明也不是普通人,人家父亲也是当官的,他自己名气也大,你们要是随便把他杀了,地方上不好交待。

两个锦衣卫想了一下,也有道理,就拿出一根腰带给王阳明,说你自杀吧。

这个怎么可能忽悠到群众。两位群众苦笑了,用刀砍死跟勒死有什么区别吗?

这个时候,两个锦衣卫发火了,猛地把刀拔了出来,说这个事情反正我们要办的。

这时候,两位群众提了一个建议,说你们看,这旁边有河,到了晚上的事情,叫王公自己投河而死。这样一来,死无全尸,尸体也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地方上就没有责任了。你们也可以交差。这不是很好吗?

锦衣卫一听,这也是一个办法。于是就把王阳明抓到房间里。两位群众又提议,说王公今天晚上就要死了,咱们给他喝点酒,让他忘记忧愁,这样呆会投江时也方便些。

锦衣卫一听,也对啊,就买来酒肉,大家一起喝了起来。喝着喝着,两位群众就哭了,想着王阳明吃完这最后的晚餐就要跳河了。

王阳明却不伤心,还安慰起对方,说我得罪朝廷,该有一死,我都不伤心,你们又何必为我伤心。

说完,王阳明还写了一封信,拜托这两位把信带给他的家人。信的最后写道:阳明已入水。

就是我已经投河了。

酒也喝了,肉也听了。时间也不晚了,两个锦衣卫催促王阳明赶紧跳河,他们好回去交差。

王阳明出来后,带着他们朝河走。这时候,夜色朦胧,路已经看不清。两位锦衣卫也喝了酒,河水又涨了潮,所以跟着跟着就不跟了,只是远远的看着王阳明朝河里走。看了一会,扑通一声,听到落水的声音。王阳明的身形不见了。

在岸边,锦衣卫看了半天,也没看到王阳明,认定王阳明确实是跳河自尽了。但想了一下,这得找点物证啊,不然刘公公也不收货啊。

于是,两个人就沿着河岸找,找了一会,发现河中飘着王阳明的头巾。又在河边找到了王阳明的一双鞋。

这下确定无疑,王阳明跳河自杀了。

两位锦衣卫拿着鞋回去交差了。两位群众拿着王阳明的绝命书送给王阳明的家人。大家听到了消息,纷纷跑到王家参加王阳明的追悼会。

那王阳明到底有没有投河自尽呢?

当然没有,要有,我们下面的节目就没办法录了。

到了第二天,锦衣卫走了之后,王阳明又出现了。

王阳明不是已经投河了吗?怎么又活过来了?

王阳明并没有投河,那一天,他故意往河的滩涂地走,滩涂地泥沙多,锦衣卫不愿跟上来。远了之后,王阳明搬起一块大石头往水里一扔,制造了跳河的假象。当然,为了让两位锦衣卫好交差,他把自己的鞋给脱了,又把自己的头巾扔到水里。然后他沿着河滩一直往前走,找到一个洞穴躲了一夜。

接下来,江湖上突然传出很多王阳明写的诗。比如有一首《武夷次壁间韵》,里面有一句:海上曾为沧水使,山中又拜武夷君。

王阳明跑到武夷山写了这首诗。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王阳明写的诗,一会说我王阳明登武夷,风光好啊,一会说我王阳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啊。

那王阳明到底去了哪?

其实上王阳明是回了老家,去看望刚被刘瑾免去职务的父亲。毕竟投河自尽的信已经送出去了,要是不出现,父亲肯定要担心。但他又害怕锦衣卫追杀过来,所以故意写了一大堆的登山临海诗,搅乱锦衣卫的视线。

在老家,他见了父亲后,就在附近的山上躲了一阵,等风声确定过去之后,他才正式前往贵州龙场,开始他的成圣之路。


脑洞历史观


1、王阳明以自杀逃过刘瑾追杀,隐姓埋名,而且还遇见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无为道长,无为道长劝王阳明:

“汝不有亲在乎,万一有人言汝不死,逆瑾怒逮尔父,诬以北走胡,南走越,何以自明?汝进退两无据矣”。

让他隐姓埋名一段时间,不要连累自己家人,并送给他盘缠!

王阳明为此题了《泛海》,表达自己正义的豪情和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2、王阳明隐姓埋名一段时间,巧好其它朝廷大员开始弹劾刘瑾,刘瑾与明朝名臣杨一清和另外一个太监张永黄金搭档进行殊死搏斗,哪还有机会派人刺杀微不足道这个六品小官。让王阳明逃过一劫!

3、据《王文成公全书》记载:

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鳺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

说白了,就是有野兽、夷人出没,在这样的环境,常人是很难生存,刘瑾即使知道王阳明没有死,也想借老天的力量收了他。怒怒不平之下,把王阳明的父亲王华(龙山公)也给免职了!


历史不留名


王阳明

明武宗朱厚照把王阳明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做个站长,其实就相当于招待所长。这算是躲过了狱中死劫这一鬼门关。王阳明计划先南下看望在南京任职的父亲和在老家余姚的祖母以及妻子。他的妻子不久前因为丈夫下了诏狱悲痛至流产。

阳明一生与佛、道有缘,长途跋涉行至杭州,就在圣果寺歇歇脚,当夜,两个黑衣男子就追了进来,来者不善啊,随即将阳明揪了出来,准备带离。

锦衣卫刺客

当时的王阳明不知道另有计谋还是听天由命,我们不得而知。吉人自有天相,圣人自有贵人助,圣果寺边上住着一位大爷叫沈玉殷,他比较敬仰阳明先生,因为王阳明不畏生死敢于长文谏言为戴铣等忠臣辩护,这才惹怒了明武宗和刘瑾而下了诏狱的。

王玉殷看到两个操着北方口音的陌生男子,且又推拽着阳明,预感不妙,他会怎么办呢?

他急中生智,就对两位陌生男子说,要给阳明敬酒,以示诀别,还打听了他们的来意,得知是刘瑾派来的锦衣卫刺客准备了断王阳明的性命。沈玉殷一听,心中大惊,但表面装作如无其事,赶紧对两位刺客和声和气地说,反正人都在你们手里,不如我请你们先到酒馆里痛饮几杯吧,解解乏。俩刺客一听,何尝不可,反正人都抓到了,喝完酒后再杀也不迟。

宦官刘瑾与皇帝朱厚照

这一喝就喝得酩酊大醉,等刺客酒醒来一看,天也亮了,卧槽,人跑了,只听见江边一人在嚎啕大哭,哭者正是请他们喝酒的王大爷。而另一外“王大爷”已经投江自尽,只留下外衣鞋子和一封家书。家书大概意思就是,儿子王守仁不孝,如今投江自尽了,不能尽孝了,对不起家人什么的。刺客见状亦认为王阳明已死,即便不死,也可借此回京复命了。

此事传开后,阳明先生的弟子们纷纷痛苦不已,唯独他的妹婿也是他的大弟子徐爱淡定自若,认为师傅金蝉脱壳了,绝不会就这么投江自尽的。

他说:“先生将昌千古之绝学,岂可忍轻于一死乎。”事实果然如徐爱所料,阳明先生在死亡绝境借机金蝉脱壳,保住了性命。这才有机会开创阳明心学,并在赣闽桂剿匪、平宁王朱宸濠叛乱中实践他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一西兰


导读:王阳明因上书天子想要保御史戴铣等人,触怒了了大太监刘瑾。刘瑾权势滔天,揍了王阳明四十板子贬到贵州为官。刘瑾暗中派锦衣卫追杀,王阳明被打了四十板子怎么也逃不过锦衣卫的追杀啊。所以只能伪造跳水自杀的现场,让锦衣卫以为王阳明已死而放弃追杀。至于怎么操作的,咱们接下来详述。


王阳明被锦衣卫追杀背景

正德元年,内阁重臣刘健、谢迁奏请明武宗诛杀大太监刘瑾。刘瑾大怒,着手罢黜二人。戴铣等二十一人联名上疏请求保刘、谢两位大臣。刘瑾进崔谗言导致这批人全部逮捕,王守仁上书力保戴铣又被揍了四十板子并被发配贵州做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也许这就是大明朝士人的风骨。

刘瑾还不罢手,暗中安排锦衣卫追杀王守仁。王守仁打算回家看看父亲和妻子,途中在盛果寺休息的时候被锦衣卫追上。此地已经到了文风鼎盛的江浙地界,即使寺院的人都同情王阳明的遭遇。当看到彪悍的北方人来到寺庙还总是打听王阳明的消息的时候,就偷偷的告诉王阳明。

王阳明大惊,立刻联想到可能是刘瑾派来的。于是偷偷写下绝命书:大意是几十岁了一事无成,还被贬到贵州做什么村长大的芝麻粒官还不如死了。然后赶紧离开了寺院连夜跑到了河边。漫天大雨下,河水暴涨。前有大河拦路,后有追兵要命,阳明先生何去何从?

当锦衣卫发现绝命书沿着王阳明泥泞的脚印追到河边的时候,只在河边看到王阳明的一只鞋和衣服。另外一只鞋在远处的河面上飘着。联想到绝命书中的内容,即使是这几个锦衣卫也认为是王阳明已经跳河自杀了。所以就回京向大太监刘瑾复命去了。

王阳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布置了一个自杀现场,刚好赶上了一艘船就坐船逃离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趁刺客不注意,一下就跑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