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無情,親情無價,婆婆的細心照顧,讓重病的公公“起死回生”

疾病無情,親情無價,婆婆的細心照顧,讓重病的公公“起死回生”

2019年的8月,在河北保定的老家,剛60出頭的公公因腦血栓摔倒昏迷被120送往醫院搶救,醒過來後再也沒能離開病床,不過後來的好轉卻是個奇蹟。

2019年的12月,一場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市悄悄蔓延,很快這場病毒就席捲了全國乃至世界,帶給了每個中國人一段不可磨滅的記憶。

一場小家裡的疾病和一場大家裡的病毒,讓我們全家2020年的春節過得極不太平。在關注武漢疫情和公公疾病的這段時間裡,不僅看到了醫護人員對病人起著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也看到了親人對病人起到的不可忽略作用。

可以說,是婆婆耐心細緻的照顧,公公才能從鬼門關撿回一條命。

公公這幾年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又缺乏運動,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高一直伴隨著他,期間住了多次院。這次最為嚴重,搶救過來後整個人幾乎陷入了癱瘓狀態,大小便失禁,全身不能動彈,食物吃不了,眼睛看不見,話不會說,智力下降如幾歲的孩童。

在醫院住了近一個月,沒什麼好轉,醫院床位緊張,不讓公公繼續住下去,說再住下去也是這個樣子,沒多大意義,不如接回家去好好陪著。

言下之意,就是讓親人陪著走完他人生最後的這段時光。

我們也做了最壞的打算,老公和婆婆把公公接回來後,除了吃藥,每日只能喝點奶粉充飢續命,別的什麼都吃不了。

十一假期,我帶著孩子和老公一起回去看他,原本很高大肥胖的公公,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睜著卻什麼都看不清,嘴巴只會口齒不清地發出“嗚啊嗚啊”的痛苦聲。

我們暗地裡都以為他的人生路會在2019年劃上句號,婆婆甚至已經為他準備好了壽衣,所有親人也都對他不抱什麼希望了。

疾病無情,親情無價,婆婆的細心照顧,讓重病的公公“起死回生”

但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回到家裡躺了兩個多月後,僅靠著藥物和每日幾百毫升的牛奶,公公的病情竟然慢慢好轉了起來。

春節我們回去看他,雖然還是隻能在床上躺著,但聽他說話有力氣多了,還能說完整的句子,眼睛也能看到近物了。一頓能吃一碗餃子或麵條,還能自己抓著東西慢慢往嘴裡放,身上的肉也長了些,比起國慶節那會,看著好了很多。

公公的好轉,在所有親人看來都認為是個奇蹟,我想這跟婆婆的耐心和細心照顧是分不開的。婆婆是個性格非常樂觀開朗的人,很愛笑,不管生活多麼艱難不如意,總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

她在公公的病床對面支了一張小床,每天就睡小床上,只要公公發出點信號,婆婆就會起來看看,是拉了還是癢了還是背部潰爛的傷口痛,傷口一天要上好幾次藥。

白天婆婆忙完活,會站在公公的病床前,跟他嘮叨一些以前的事,不管公公有沒有在聽,她都會堅持每天說,然後還會問公公一些問題,比如:你有幾個孩子呀?你兒子叫什麼名字呀?他們去哪裡了呀?

公公從國慶節那會什麼都不知道答到春節時已經能用句子回答婆婆的問題了,我和孩子去叫他,他也知道我們是誰了。雖然不知道公公還有沒有機會再站起來,但看到他的這些好轉,已經給了我們莫大的安慰和信心。

公公的這場大病,不僅讓我看到了一個樂觀堅強的婆婆,也讓我對生活、對人生多了一些更深的感觸。生活再忙碌,也不要忽略了這三點的重要性。

疾病無情,親情無價,婆婆的細心照顧,讓重病的公公“起死回生”

一、疾病無情,不要讓身體健康成為一句空話

疾病是奪去人類生命的最大殺手之一,每年死於各種疾病的人數不勝數。再強大的生命在疾病面前都不堪一擊。

誰都知道健康很重要,但真正為了健康而付諸行動的人又有多少?在這次抗疫前線,我們看到了一個身體健碩、神采奕奕的身影,那就是我們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

一個84歲的老人每天奮戰在抗疫前線,還要應對很多媒體的採訪,並且記憶力還非常好,這跟他多年來不間斷的健身是分不開的。想想一般80多歲的老人,能呆在家裡不需要家人照顧就已經不錯了。

去查了鍾老的資料,在一次採訪中鍾老表示自己在2004年的時候,因為身體過度透支,得了心肌梗死,做了一次心臟支架手術。從那以後為了有個好身體來工作,開始了堅持每週做運動的好習慣。一週會進行兩三次慢跑、單雙槓或者是室內划船、引體向上等,84歲的鐘老16年來從沒有停止過健身。網上可以看到很多鍾老健身的視頻,看他的狀態、動作、肌肉,完全不像是一個已經七八十歲了的老人。

鍾老說:“鍛鍊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建立一種觀念,就是要一輩子運動,這樣才能享有比較好的生活質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

再回過頭來看看現在普遍的年輕人,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不間斷的運動健身?可能不僅沒有運動、健身,還經常熬夜、透支身體。缺乏運動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這樣談身體健康只能是一句空話。

疾病無情,親情無價,婆婆的細心照顧,讓重病的公公“起死回生”

二、親情無價,善待另一半,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年輕時,很多人的婚姻生活都在打打鬧鬧中度過,爭吵、打架幾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為了一點小事而大動干戈的夫妻不在少數,可能很多夫妻一輩子都是在彼此折騰中度過的。

我的公公婆婆也是如此,柴米油鹽、鍋碗瓢盆的日子裡有太多的瑣碎和無奈,兩人磕磕碰碰的過了大半輩子,吵嘴、打架、鬧離婚。說真的這樣的日子沒有多少歡樂可言。

可即便這樣,兩人相守幾十年建立起的那份親情,依然牽絆著彼此。

這次春節回去,常能看到婆婆喂病床上的公公吃東西,那份耐心細緻,和兩人相互對視眼神的場景,讓我不禁想起前段時間看過的葉廣芩那本《豆汁記》書中的一個片段:年老的莫姜在丈夫劉成貴癱瘓後悉心地照顧他,一勺一勺的喂他吃糊糊,用手巾一點一點的給他擦拭嘴角流出來的汁水,那份細緻和耐心,就像在照顧一個嬰兒。

這樣的場景,看著真像我婆婆照顧公公的場景。年輕時的公公婆婆和書中這對爭吵打鬧了大半輩子的夫婦有相似之處,年老後也如此相似,讓我看著不能不感慨萬千。

在我們的一生中,其實另一半才是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那個人。和父母、兒女真正相伴的時間大概在二三十年,長大後就會離開這個家去打拼各自的生活。而和另一半相伴的時間,四五十年的夫妻有很多。人老後疾病不斷,雖有兒女的照顧,但兒女都有各自的生活,很難指望兒女能寸步不離的守在身邊。這個時候,唯有那個相伴了大半輩子的另一半才能毫無怨言的照顧自己。

善待自己的另一半,換句話說,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疾病無情,親情無價,婆婆的細心照顧,讓重病的公公“起死回生”

三、父母老了,不要讓彼此的人生空留遺憾

“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此。這次的武漢疫情,被奪去生命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老人。老人抵抗力低,身體機能差,這場來勢洶洶的病毒很輕易就擊垮了他們身體的最後一道防線。

有些兒女可能還來不及和自己年老的父母說上幾句話,來不及給父母一個擁抱就被隔離了。一部分幸運治癒出院的,兒女還有機會陪伴父母左右,而另一部分不幸被病魔奪去生命的,兒女可能連見父母最後一面的機會都沒有。

這將成為父母和兒女一輩子的傷痛和遺憾,並且永遠沒有機會彌補。

我們阻擋不了疫情的發生,但能做的就是在父母身體安康的時候多陪陪他們。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遠離家鄉,在別的城市工作生活,一年裡可能也見不到父母幾次,只有過年過節回去呆個幾天。這是目前普遍的一個社會現狀,一時半會無法改變。但有一點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就是儘可能多的放下手機,把刷手機玩遊戲的時間用來陪父母多坐一坐,多聊一聊。

你一定對這樣的畫面很熟悉,父母在一旁熱切地與久未回來的兒女說話,兒女一邊刷著手機一邊應付性的回答兩句。低著頭刷手機的兒女都選擇性的忽略了父母那雙暗淡無光的眼睛。

即使是父母在身邊一起生活的家庭,可能真正陪伴父母的時間也很少,白天在外忙工作,晚上回來享受父母準備好的晚餐,空閒時間可能都交給了自己的孩子、電視、手機,而留給父母的時間少之又少。

武漢疫情和公公重病,讓我意識到,不可控的疾病,一天天老去的父母,留給我們相處的時間真的不太多。

疾病無情,親情無價,婆婆的細心照顧,讓重病的公公“起死回生”

最後,我還想說幾句老生常談的話:世事無常,人生多舛,只有活著才是硬道理,沒有這個前提,一切都無從談起。有了這個前提後,如果再能擁有身體健康,夫妻恩愛,父母健在,兒女可愛,那也算不枉此生在世走的這一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