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作者|宁镜诚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寄生虫》

如果你问我,2019年看过最震撼人心的电影是哪一部,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这部韩国影片的名字一一《寄生虫》。

该片于2019年5月30号在韩国本土上映,不到3天时间,其观影人次就突破了230万,并连续六天夺得韩国票房冠军。

上映53天后,《寄生虫》就一举突破1000万观影人次,票房达近亿美元。要知道,韩国总人口刚刚过 5000 万,这相当于每5个韩国人中,就有一位曾进入电影院观看此片。

其在韩国的火热程度,相比去年我国的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这部影片的口碑经过近九个月的发酵,豆瓣评分高达8.7分,有60余万人参与了评价。

不仅如此,《寄生虫》还在去年5月21号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主竞赛单元<strong>金棕榈奖,它也成为韩国首部获得该奖的电影。

就在今天刚刚结束的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寄生虫》又成为最大赢家,它一举斩获了<strong>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四项大奖。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导演奉俊昊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

这也难怪,影片导演兼编剧奉俊昊从2013年就开始准备剧本,历经6年精心打磨而成,这四项奖励可谓实至名归。

但鲜为人知的是,导演最终将这部影片称做《寄生虫》之前,它其实还有自己的另外一个名字一一《誊印》。

誊印,本是指一种用来复制的图印。誊,就是抄写的意思。

本片以地面为分界线,地上、地下互为镜像:

地面之上,生活着有一对儿女的朴社长家庭,他们是韩国最富有的那一群人,住在豪宅之中,终日沐浴阳光,连他们的地下室WiFi信号都很强;

地面之下,生活着金基泽夫妇和儿子基宇、女儿基婷,他们全都是无业游民,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内,终日见不到阳光,蹭个WiFi都得跑到卫生间的固定角落,因为那儿信号最强。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找WIFI信号

正如导演奉俊昊说得那般:“虽然生活在一个国家和城市,但富人和穷人可能都没机会相遇”。

但就是这两个表面上看绝不会产生任何交集的家庭,却因为基宇在朋友的推荐下,去朴社长家为其17岁的女儿多惠补习英语,两个家庭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

基宇先是通过伪造妹妹基静的学历,骗取了朴社长妻子的信任,从而让基静顺利地成为朴社长的儿子一一多颂的艺术治愈老师。

随后,基宇一家又精心地设局,借女主人之手辞退了家里原本的司机和管家,让金基泽夫妇顶替。

基泽一家自以为从此将会高枕无忧,他们趁朴社长一家外出露营期间,肆无忌惮地在豪宅之中享受,但随后的一场大雨不仅让他们发现了前管家藏在地下室中的秘密,也让他们彻底认清了现实。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豪宅外的雨景

大雨滂沱,不得不取消露营计划的朴社长夫妇听着窗外的雨声你侬我侬,惬意地在沙发上沉沉睡去;

从豪宅之中仓皇出逃的金基泽和儿女三人,则开始在雨夜中竭力抢救早已被水淹没的家,地下室的积水已经没过腰部,倒灌的马桶喷出污水,他们被淋得浑身湿透。

女儿基婷只能坐在马桶上,通过点燃一支烟来安慰自己局促的灵魂。

影片中金基泽的妻子忠淑喝着啤酒,借着些许醉意感慨道:“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

但一切真的就如忠淑说得那般简单么?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01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寄生虫?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是这么说得:“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而《寄生虫》反映的,其实就是在韩国日益严重的阶级固化问题。

2018年的平遥电影展上,《燃烧》的导演李沧东就和贾樟柯谈起了韩国的社会问题,他说:

“韩国年轻人在毕业之后很难就业,他们面临着生活成本和房价的大幅上涨,对生活其实没有希望,这是现在韩国社会很大的一个问题。”

而早在2015年的8月,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名为《对阶级上升阶梯的国民认识》的调查结果就显示:每10名国民中约有8名(81%)表达出“即使努力,阶层上升的可能性依然很小”的观点。

在这种大背景下,《寄生虫》受到韩国民众的追捧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朴社长和夫人

如果从表面上看,金基泽一家显示就是朴社长一家的“寄生虫”:金基泽是司机;妻子忠淑是管家;两个孩子是家教。

一旦朴社长改了主意,这一家都得面临着失业。

影片中也借由各种事物来隐喻两家人之间存在的差异:

1.地势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金基泽的家

朴社长一家住在地势较高的豪宅之中,而且他们的卧室都在二层,一层只是人家的厨房和客厅。

那场大雨之后,金基泽和儿女三人从豪宅一路而下,穿过灯光昏暗的柏油路,顺着破旧不堪的阶梯才到达了自己的地下室。

地势的高低反映了阶层的差距。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破旧不堪的阶梯

2.气味

“气味”可以说是本部影片的点睛之笔。

朴社长在IT公司做老板,每天上下班车接车送,衣着总是那么地光鲜亮丽,显得很体面。

他们一家的衣服会有管家专门负责定期清洗,经过阳光的晾晒散发出宜人的香味;

反观金基泽一家,因为住在地下室的原因,他们的衣物因为潮湿,常年散发着一股霉味。

如果他们找到工作,也只能在地铁和公交中挤出一身臭汗,这种气味想要掩盖也掩盖不住。

也正是因为朴社长不堪忍受金基泽身上的气味,让后者的蒙羞,这个早已不受控制的中年男人才拔刀冲向朴社长……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不堪忍受的朴社长

3.身材

朴社长和妻子二人由于经常健身,再加上合理的饮食和定期的保养,所以身材控制的很好,皮肤状态也保持的不错;

再来看看金基泽夫妇,早已人过中年的他们,身材日益臃肿,本身就是无业游民的他们,一天连饭都吃不饱,何谈有时间和精力去健身?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金基泽一家只要有需要庆祝的事,就围坐在一起喝啤酒、吃披萨或是自助,在饮食上的放纵也反映了金基泽夫妇的自制力确实要差一些。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日渐发福的金基泽夫妇

4.衣着

光是从宣传海报上我们就能分辨出谁是富人,朴社长一家衣着得体,衣物的每个角落都被管家细心地烫平,显得是那么光鲜亮丽;

而金基泽一家穿着廉价的衣服,海报上他们甚至夸张地没有穿鞋,衣服上的褶皱不是他们首先要担心的问题,因为有合身的衣服穿,就已经很知足了。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穿着对比


5.阳光

这一点其实尤为明显,朴社长一家终日沐浴在阳光下,是光彩熠熠的上流社会;

金基泽一家想要晒个太阳必须出门,大白天都需要开着灯,否则屋内灯光太暗,做什么都看不清。

这也就揭示了为什么儿子基宇在朴社长一家外出露营时,会选择在豪宅内洒满阳光的草坪上读书,因为在阳光下看书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6.WIFI

蹭过网的人都知道,一旦网速降下来我们就怀疑一一邻居是不是又把密码改了?

影片开头就是基宇和妹妹基静找WiFi的画面,因为没钱交网费,地下室又没手机信号,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蹭咖啡店的WiFi,因为一旦断了WiFi,他们一家就相当于失去了和外界的联系。

WiFi之于他们,就是与这个信息社会连接的通道。

反观朴社长一家呢?他们连地下室的WiFi信号都很强。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但如果换一个参照对象,把那栋豪宅比作“宿主”,那么无论是这栋房子最初的拥有者南宫贤子还是朴社长一家,亦或是一直寄居在地下室的前管家的丈夫。

<strong>这些人一直在变,唯有房子巍然不动,对于房子而言,他们都是“寄生虫”。

02

越是活得艰难,越要互相伤害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因为下雨,金基泽的家被淹了

鲁迅先生曾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也会经常互相伤害着。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是遇到比他们更凶的兽时便现羊样,遇到他们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

影片中金基泽一家在面对前管家夫妇时就显露出了“凶兽样”,他们先是用计将前管家赶走,接着在事情败漏后担心朴社长知道真相,于是又将那可怜的夫妇二人捆了起来。

你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会告诉你一一都为了生活。

影帝黄渤在成名前就有类似的遭遇,成名前,他如果去剧组拍戏报道晚了,就不时会有工作人员冒出来挖苦他几句:“你知不知道自己干嘛来了?能不能拍,不能拍换人!”

他也只能忍气吞声,继续赶下一个片场。直到出名之后他才感慨道:“这时候周围好像都是好人。”

黄渤的经历让我想起《喜剧之王》里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被剧组里管盒饭的人刁难辱骂,尹天仇那一句“其实我是一名演员”,让无数感同身受的人不禁落泪。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因为境遇同样糟糕,我就要压你一头来显示出我的高人一等;

因为境遇同样糟糕,你想要奋发图强的时候,我能拖你后腿,就暗中给你使使绊子;

因为活得同样艰难,所以才要互相伤害,永远让对方在困境的沼泽中难以脱身。

这是多么大的悲哀,多么令人羞耻的讥讽!

影片中,妻子忠淑说:“半夜灯只要打开,蟑螂就会四散开来。”

言外之意是朴社长一家如果露营后回来,我们一家也只能像蟑螂一样从豪宅之中逃窜出去,见不得光,而自然界中,如果在食物和水源短缺的情况下,蟑螂之间亦会自相残杀。

<strong>《大话西游》结尾,夕阳武士对着至尊宝说:“那个人好像一条狗耶”,在《寄生虫》中人们看到彼此落魄的模样大抵会说:“那个人好像一只蟑螂耶”。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03

人的贪欲,最终只能让自己跌入痛苦的深渊

诗人艾青曾说:“自私与贪婪相结合,会孵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 ”

人一旦学不会控制自己的贪欲,很容易会被后者反噬。

影片中的基宇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历经四次高考落榜,非名校不上,但家里的条件却难以支撑他继续考下去。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进入朴社长家,给17岁的高中生多惠补习英语。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第一次到朴社长家的基宇

因为外貌英俊,他和多惠开始偷偷恋爱,并欺骗自己说:“等到多惠考上大学,我就要正式和她交往”,那样的话朴社长就会成为自己未来的岳父,自己也就是这栋宅子将来的主人了。

但是他大概忘了,自己连大学的毕业证书都是妹妹帮着PS的,基宇还美其名曰“我将来终归会考上,只不过提前利用了毕业证书的便利而已。”

如果说不得不PS一张假的毕业证书是无奈之举,那么基宇的自我安慰实际上就是在自欺欺人。但贪欲让他奢望更好的生活,憧憬一个不切实际的未来。

连现实都不敢面对的他,真的敢于直面自己和多惠的“爱情”么?

这份贪欲不仅伴随着基宇,也时时刻刻伴随着金基泽一家。

退一步说,如果光是基宇兄妹两去朴社长家当家教,其实事情败露的可能性会很低,但因为考虑到父母也是无业游民,只能靠平时替披萨店折一些披萨盒这样的散工度日,所以司机和管家这样相对体面的工作也就自然为金基泽夫妇所觊觎。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除了贪图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职位,他们还有点贪吃:金基泽一家一遇到让自己高兴的事,就放肆吃喝;基宇第一次去朴社长家,嘴几乎没停过。

而朴社长一家之所以会对基宇他们的所作所为还算以礼相待,除了表现自己所谓的高素质之外,就正如叔本华说得那般:“礼貌是不要钱的假币,傻子才会吝啬礼貌。

他们内心或许是不满的,但嘴上却打着哈哈,好像大家都是朋友一般。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朴社长表面不在意,实则在测试金基泽的驾驶技术

最终,贪欲让基宇一家付出了不可挽回的代价,妹妹基婷去世,父亲为了躲避通缉在豪宅的地下室中苟活,而基宇和母亲只能回到原先的地下室,重复之前的日子。

他们最终还是跌入了深渊。

影片最后,基宇将朋友送给自己的那块石头重新放回河中,连同自己的妄念一起,任河水冲刷。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他梦想着自己将来能够通过奋斗赚到足够多的钱,到时候将那栋豪宅买下,然后再让父亲堂堂正正地从地下室走上来。

尽管导演奉俊昊经过计算推测出基宇未来的收入,他大概需要547年才能买下那栋房子,在某一方面实现所谓的阶层跃迁,这几乎是痴人说梦,但谁又能磨灭一个孩子想要重新见到自己父亲的希望呢?

虽然影片洋溢着一种无力感以及满屏的悲伤情绪,但我还是希望,奇迹能够在基宇身上发生。

我希望在大家普遍认识到“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这一现象的同时,还能直面现实,勇于做出尝试和改变。

<strong>这,才是一个勇者面对生活时,应有的姿态。

共勉。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普通人能否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

一一END一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