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贝卡的笑声

丽贝卡的笑声

有一部拍摄于1940年的希区柯克电影《蝴蝶梦》,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人们描述了发生在曼陀丽庄园里的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希区柯克不愧惊悚悬疑大师,全剧让人始终处在诡异的氛围当中不能自拔。影片讲述,“我”梦游曼陀丽,庄园已经面目全非,残垣断壁,杂草丛生,颓败而凄凉,勾起了“我”对昔日庄园生活的回忆。“我”在21岁那年,与长“我”二十余岁的德温特先生萍水相逢。虽然年龄悬殊,但情投意合,不久便双双坠人爱河,既而结为连理同返曼陀丽庄园。丹弗斯夫人是庄园的女管家,曾经服侍过德温特的前妻丽贝卡。丽贝卡驾艇出海遇难后,女管家忠心不改,庄园里的一应生活起居,皆依循丽贝卡生前的方式,任何人不得变动。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其实是丽贝卡,不曾正面出场的死去的丽贝卡。

从进入曼陀丽庄园开始,“我”的生活就被可怕而压抑的阴影所笼罩:偌大的城堡藤蔓缠绕,女管家脸色阴沉无处不在,死后阴魂不散的丽贝卡,到处都是带有她名字缩写的物品,连绵的石楠花墙像鲜血一样,有种诡异、艳丽又放纵的美,幽深的走不尽的走廊,风吹过房间飘起的长长窗帘,广阔门厅中一只不声不响的家狗,凄凉的海滨小屋,还有一位自称是丽贝卡表兄的不速之客,种种惊悚迹象背后隐约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影片最后揭开迷团,丽贝卡并不是出海遇难淹死的,实际上是她癌症晚期将要病死,明知时日无多,于是她让丈夫和她一同出海,故意激怒丈夫杀了她,最后被抛尸海里。即使撒手尘寰,丽贝卡也要让罪恶感和恐惧填满丈夫的一生。内疚也许比残存的爱意,更能让一个人终生不能释怀。在现实中,很多女人和男朋友和丈夫分手离婚时,也会通过种种自残的方式,让他背负沉重阴影,终生不得安宁。

丽贝卡的笑声

《蝴蝶梦》原名《丽贝卡》,是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发表于1938年。达夫妮·杜穆里埃在本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女性丽贝卡的形象,此人于小说开始时即已死去,除在倒叙段落中被间接提到外,从未在书中出现,但却时时处处音容宛在,并能通过其忠仆、情人等继续控制曼陀丽庄园,是一个强悍的超级存在,直至最后这个庄园被疯掉的女管家烧毁。那个阴森的忠仆女管家,除了不动声色地刁难新任德温特夫人,还瞅准机会,在丽贝卡的房间窗前,贴在新任女主人身后,以魔鬼般的语调羞辱她:“你以为你能成为德温特夫人,住在她的房子里,用她的步子行走,用属于她的东西!但是她比你强得多,你无法战胜她——任何人都不会比她强,永远不会!她最后失败了,但打败她的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而是大海。”“为什么你不走,为什么你不离开曼陀丽庄园?他不需要你……”

如果一个女人与其伴侣不是青梅竹马共同长大(初恋能够成功的,实在少之又少),丽贝卡式的完美又阴魂不散的前任,都会成为一个长久的恶梦。在影片《蝴蝶梦》中,那个女管家幽灵般出没,面无表情,她是丽贝卡的NC粉,她和丽贝卡一样对男人包括男主在内怀有蔑视和敌意,美丽的曼陀丽庄园与其说是男主的家产不如说是丽贝卡的作品(她改造了原本充满荒凉原始美感的曼陀丽,使之成为明信片上的风景)。在女管家眼里,连男主都只是堂而皇之地使用丽贝卡的遗泽,何况除了年轻一无所有、呆蠢天真的女主?丽贝卡,轻轻越过横亘的如烟岁月,发出阴森森的笑声。其实,连女管家也是丽贝卡留下的遗产,丽贝卡虽然死了,但是整栋房子包括房子里的人,处处都充满了丽贝卡的痕迹。

丽贝卡的笑声

闯入其中作为第二任夫人的“我”,虽然以故事叙述者身份出现,虽然是喜怒哀乐俱全的活人,实际上却处处起着烘托丽贝卡的作用。新的女主人尝试着熟悉新环境,却一次次碰壁,所有这些痛苦经历似乎都在给她一个暗示:她的丈夫将永远而且只爱丽贝卡。她的猜疑、丈夫的沉默,在这对新婚夫妇之间划下了越来越深的裂痕。最后一场大火烧毁一切,这对夫妇走出了古堡废墟一般荒寂的庄园,并永远地离开了,但梦境中的惶恐还是会以某种无法预见的形式卷土重来。比如,陷入梦境的女主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变成了丽贝卡,德温特先生为她梳头冲她微笑着。也许,丽贝卡从未真正消失过。

其实,这样一个作为永远阴影的前任,不仅出现在《蝴蝶梦》中,在《简爱》中她是那个阁楼上的前妻,在《甄嬛传》里她是被永远怀念的纯元,神级般的存在。为什么前女友或前妻,总是这样一个让人充满压力的存在呢?也许因为,爱得越深,越患得患失,这就是佛经所说的“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对一个身陷爱情的女人来说,越在意,越醋意,即使那是一段来不及参与的过去,也要莫名奇妙地耿耿于怀、心神不安。

一个男性从男孩到男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的观念和对待感情的方式,除了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之外,更受到感情经历的影响。如果真心爱过,一段感情留给他的印记多半是刻骨铭心。和一个女人分开之后,身上必然遗留着这个女人对他的影响。慢慢地,几段感情的影响,改变了他对待感情的方式和对感情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最后走入婚姻的他,和最初的他已迥然不同。那些温柔体贴的好男人,多半都是女人调教出来的。初恋的时候,彼此往往不懂得珍惜;经历了一些情感历练,男人更会珍惜身边的女人,因为他的前女友教会了他太多太多。凡女人都是学校,而男人只有上过学之后才会长大。所以,所有仇恨“丽贝卡”的人,都应该知道,你所享受的,正是“丽贝卡”建设和改造的成果,他身上处处都充满了“丽贝卡”的痕迹,如果你能看到这一切的来龙去脉的话。在那些曾经的岁月中,“丽贝卡”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过他的生活和喜好,并将自己的兴趣和意志缓缓地植入了他的脑中,留下了终生的精神纹身。这就是人生的出场顺序,你无法改变,只能接受。

丽贝卡的笑声

为什么“丽贝卡”在遥远的过去,发出示威般的笑声?其实,“丽贝卡”的余威之所以那么强盛,多半是源自心理因素,那些“由爱故生怖”的女人,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不必要的假想敌,甚至成为“被害妄想狂”。就像《蝴蝶梦》中疑神疑鬼的新任德温特夫人,对丈夫抱怨说:她不让我们幸福!——听得人真是胆汁都要出来了!同时也说明了一点,凡是经历过的一切,都不会被遗忘,只不过是被埋藏,“丽贝卡”确实存在,她也将永远存在,在时空的某个区段之中。所以,也不要太相信男友或丈夫对“丽贝卡”的吐槽,就像《简爱》中的罗切斯特,他口中的疯女人妻子未必有他描述的那么不堪,但罗切斯特要在简爱面前把自己打造成楚楚可怜的受害者形象。就像《蝴蝶梦》中,男主人就一味的向自己后来的太太诉说丽贝卡是多么疯狂的一个人,其实,可以想象,他们也曾有过非常快乐的时光,正如女管家说的,他曾经非常用心的为丽贝卡梳头发,丽贝卡即使不像传说中那么溢光流彩,也肯定如花盛放过。不过,理性的男人希望时间的切割,也希望抚平身边新人的惶惶不安,所以他们信约旦旦,取悦新人,贬抑旧人,为了绕过危险漩涡,获得情感重生。于是,《蝴蝶梦》中,在“我”最终了解“丈夫从未爱过前妻丽贝卡”的瞬间,“我”感觉到她的阴影再也不会来打扰“我”了。她似乎终于战胜了这个已死之人,不必再幻想丽贝卡和丈夫在一起的甜蜜场景折磨自己。这部小说来自于女作家,不免是站位于女性立场,沾染着女性的心理色彩,真相到底如何?我并不相信“从未爱过”,任何绝对判断都是有问题的。认为男友离开前任,都是前任的错,这种思维和思考模式,不也是太傻太天真吗?隐藏的真相如同蝴蝶翅膀上的花纹,层层叠叠,错综复杂。——不问也罢!

也许,最好的态度是,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愿你的未来,都有我的存在。所有的理想关系,都必须有一种不可缺少的肥料,那就是爱。真的,就是爱。你不爱什么,什么就枯萎,所以“丽贝卡”是已经死去的。但枯萎会重新绽放吗?会的!那是一种歇斯底里、恨不得全世界都变成颓败的棕色。不必让枯萎重新绽放了,“丽贝卡”的笑声就会逐渐远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