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拒绝了郑和从西洋带来的侍女呢?

shi兔子


朱棣一来为了寻找自己失踪的侄子建文帝,二来为了宣扬大明朝国力,大笔一挥便安排了自己的心腹郑和开始了漫长的行动,为了能够掩人耳目,便将郑和从水路找建文帝的行动,称为郑和下西洋去进行邦交,顺道向西洋列国展示展我中华之富饶。

在接受了这项任务后的郑和,率领了规模有2万人的船队浩浩荡荡的开往了印度以西的地界中。传说郑和在下西洋回来后,为永乐大帝朱棣带回了很多西洋诸国的美女,可是在朱棣知道了此事后,非但没有接受,反而让郑和将他们都放了回去。

俗话说男人爱美女,更何况是一个拥有了天下的男人;其实朱棣不接受这些美女倒不是因为他不喜欢女人,而是因为其他的方面。

这些西洋美女的归属地

其实就郑和来说,他一共在朱棣生前下过六次西洋,而在这这一系列下西洋的行动中,他最远才只是到达了非洲以南的地区,所以就此来推测,郑和带回的美女大多是皮肤黝黑的美女。这里面有印度裔的,也有黑人裔的,而看惯了东方美女的朱棣,自然就看不上这些所谓的”黑珍珠”了。毕竟朱棣是一个传统的帝王,对于黑色皮肤的美女可能一时间接受不了,如果郑和在西洋中带回的美女大多是金发碧眼,我想朱棣皇帝是一定不会拒绝的。

一种天生的看不起

要知道,当时的朱棣是中华民族的皇帝,他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而且他是天朝上国的皇帝(中华的古代帝王,总是将自己称为上国)如果他欣然接受了郑和所贡献的所为“黑珍珠”美女,不仅会受到言官的弹劾朱棣无道,而且还会被史官记下朱棣好色不光彩的一笔,所以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他是不会接受郑和所贡献的美女。

除此之外,我们在之前说过,中华的历代皇帝都喜欢将自己称呼为上国,各国的宗主国,所以他们对一些蛮夷就会有一种天生的看不起,就比如举个例子。在黑人贸易时期,有多少身份高贵的奴隶主会将身为奴隶的黑人作为自己的性伴侣,或者的小妾,甚至是情妇?我想这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语言不通

除了有上述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语言不通。如果说朱棣欣然接受了这些美女,但是每天交流都很费劲,再加上朱棣身为一国之君,每天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毕竟朱棣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本是用来享受的西洋美女,但是交流都费劲,你让身为一国之君的朱棣怎么和她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满屏都是一个个大写的尴尬。

因为稳固国与国的关系

朱棣身为一个国家的君主,所想到的一定不会太过于肤浅。正是因为他生为皇帝,所以他想让后人对他留下好印象,也正是因为他是皇帝,他才想让自己的国家留给其他邦国以优良的形象。所以出于这个层面的考虑,他不能接受郑和带回来的这些美女,因为他要照顾这些女子国家对我中华天朝的看法,照顾我中华天朝留给他国的印象,他才要郑和将这些美女统统放回去,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一箭三雕。

首先通过此事,朱棣向他国展示了大明王朝的大度,已经大明朝国君的圣明,不被女色所干扰的修为。

其次,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他让这些美女回到各自的国家,让他们和自己的家人得意团聚,也是想这些邦国的子民宣扬了天朝的宽容。

最后便是封住了那些言官和别有用心史官的嘴,保持了自己自律好皇帝的形象。


木剑温不胜


据记载,郑和二下西洋归来时,曾给朱棣带回了26个西洋美女,只不过朱棣见后,便下令将这26个西洋美女关入了铁笼之中,最后索性趁郑和三下西洋时,将这群西洋美女一并带走。一向喜欢美女的永乐大帝,为何会如此行事呢?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秘密吧。

西洋美女源自何方?

郑和下西洋,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此举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同时也打通了明朝的丝绸、陶瓷的海上贸易通道。郑和一下西洋时,便和当时许多南洋,西洋国家建立了交往,到二下西洋,在经过锡兰(如今的斯里兰卡)时,由于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和睦的邻友精神,每到一处,必授予当地大量物资,因此锡兰的国王对郑和一行非常欢迎,在郑和一行临走时,不但让郑和带走了许多珍贵的香料、矿石,还特地挑选了26个当地美女,让郑和带给大明皇帝。

朱棣为何将26位美女关入笼中?

郑和远洋归来后,将这26名美女带入了皇宫,并向朱棣说明了这事,开始听说是西洋美女,朱棣是非常感兴趣,不过见到这26名美女后,朱棣是大失所望。为什么呢?没错,就是因为丑,在朱棣的眼中,这些个所谓的西洋美女与“怪物”无异。

大家可不要对这个“西洋”产生误解,认为西洋美女就是如今泛指的欧美美女,当时的西洋可没有这个局限,我们知道斯里兰卡是位于印度洋海中的一个热带岛国,这里的人肤色普遍较黑,当然这26位精挑细选的美女也是如此,她们不仅皮肤黝黑,而且眼睛略带蓝色,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和黑色的嘴唇相映衬,想必大家看非洲人笑时深有感触。

而这让朱棣深感头皮发麻。加之语言不通,于是朱棣便将这群美女都关入了铁笼。

只可怜这26个姑娘,不仅别离亲情踏上异国他乡,而且还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在笼中被关整整两年,真是可悲啊。到朱棣让郑和退回这些姑娘时,已有5人病死笼中。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答:朱棣为何会拒绝郑和从西洋带来的侍女呢?通常的说法,就是说那些侍女是锡兰人,而锡兰属于印度洋海中的热带岛国,长年日照充足,皮肤黝黑,丑,不合朱棣的“胃口”,被朱棣退货了。

但此事存疑,很可能是民间好事者胡编乱造,故意埋汰锡兰人,以博看官一乐耳。

郑和当年七下西洋后,编写有《郑和出使水程》,里面包括有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帐目,以及人员的增减、输出和购入各种物资等等。

但《殊域周咨录》记: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来一直保存在兵部。成化年间,明宪宗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好几天都查不到。怀疑是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就去质问刘大夏。刘大夏的回答是:“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大批郑和档案是否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但大批郑和档案失踪,却是个铁一般的事实。

现在研究郑和下西洋,首当其冲的史料当然是《明史·郑和传》。

但《明史·郑和传》全文只有七百五十余字,所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少得可怜。

当然,读者也不要指望能在《明史·郑和传》里看到“朱棣拒绝了郑和从西洋带来的侍女”的香艳情节。

所幸,昆山人费信曾经在永乐七年、十年、十三年、宣德六年,四次跟随郑和下西洋,著作有一本《星槎胜览》。

另外,会稽人马欢,因为“善通译番语”,也分别于永乐十一年、十九年、宣德六年,三次跟随郑和下西洋,著作有一本《瀛涯胜览》。

再有,宣德六年,金陵人巩珍奉宣宗之命,担任总制之幕,跟随郑和遍谕诸番,“所历二十国,于风土人物,询诸通事,转译汉语,缆缕毕记”,也著作有《西洋番国志》。

这三本书可作为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权威材料。

实际上,当年张廷玉等人编写《明史》,为郑和立传,就是参考和借鉴了这三本书。

这三本书之外,凡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轶事、趣闻、笑话的记述,大都是拍脑袋的胡编乱造。

按照这三本书记载,郑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凡三十余国,带回了“明月之珠,鸦鹘之石,沉南、龙速之香,麟狮、孔翠之奇,梅脑、薇露之珍,珊瑚、瑶琨之美”,但没有提到“朱棣拒绝了郑和从西洋带来的侍女”。


覃仕勇说史


朱棣拒美女。



1.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目的有两个。一是朱棣为了寻找自己失踪的侄子建文帝,怕这个侄子回来和他争夺帝位,二是为了明目张胆地宣扬大明朝的国力,通过间接的武力炫耀,达到震慑周边小国的目的。为了掩人耳目同时又达到目的,朱棣便派郑和从水路寻找建文帝,当时他们可能也没有料到,这一举动创造了历史。



2.下西洋的副产品。

郑和下西洋,除了达到上面的两个主要目的,还有一些副产品。原来,郑和还带回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美女,估计当时郑和也想让皇帝换换口味,可是朱棣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不但没有接受这些带回来的美女,还把她们派人又送了回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了非洲地区,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一下,郑和所带回来的美女多数是黑人美女,那么作为一个传统的东方帝王,朱棣对于这些皮肤较黑的美女不感冒,况且黑人身上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气味,朱棣怎么可能有兴趣。所以,估计当时的情况就是看一眼不想再看第二眼,干脆,不如都送回去。朱棣让郑和下西洋这种行为是很官方的,一方面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侄子建文帝,当然这也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朱棣本人可能是非常不希望建文帝还活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扬明朝国力的强盛,说白了就是出去显摆。那么如果他接受了郑和带回来的这些美女,那这次下西洋就名不正言不顺了,有失国威所以朱棣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是不会接受的。再就是一种可能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不通,因为朱棣肯定是不懂英语,这些带回来的美女当然也不可能会汉语,朱棣根本和她们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还不如都送回去,我们假设一下,假如当时郑和带回来的是日本的美女,估计朱棣也不会拒绝,反正换成我,我是不会拒绝的😂


智者说历史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回了很多西洋奇珍异兽。据传,郑和前几次下西洋的时候还曾带回过西洋女子,并挑选了一些容貌较好的女子献给明成祖朱棣。

然而,对于这些西洋佳丽,朱棣并没有什么兴趣,不仅没有充入后宫,反而还勒令郑和将这些女子送回了西洋。

朱棣为什么对西洋女子不感兴趣呢?说到底还是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当然也和朱棣的个人秉性分不开。

在历史上,华夷之辨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之君一般都是贵中华而轻夷狄,对于夷狄都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与轻视感。因此,历史上的众多王朝,可以看见外夷之主缕缕向中原王朝求亲,但是鲜有中原之君迎娶外夷之女的记载。这不一定是外夷女子不够漂亮,根本原因是贵贱之分入不了帝王之眼。

其次,朱棣是历史上少有的雄主,郑和进献西洋佳丽,看朱棣的态度,郑和的举动事先应该并没有得到朱棣的首肯,而属于郑和的自作主张。这个对于朱棣来讲,自然不只是郑和的忠心那样简单,为了防微杜渐,朱棣拒绝这些女子,也是帝王心术的体现。更何况,对于这些来路不明的女子,朱棣或许也并不放心。此外,远纳外藩女子,对朱棣的名声或许并不好。由于大明王朝初建不久,朱棣还不想落得隋炀帝这样的下场。

虽然拒绝了西洋女子,但是同时期的朱棣对高丽女子还是乐此不疲的。由于高丽女子同受中华文化沐浴,有外藩之风情,也有中华之底蕴,一直深受明朝帝王喜爱。而郑和进献的西洋女子,相比高丽女子,或许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苏绽


1405年,郑和奉永乐帝之命,第一次下西洋。

然而第一次根本没有到西洋,只是到了爪哇,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算是南洋。

第二次到达了锡兰岛和印度半岛南端的柯枝、古里,锡兰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在这一次西洋之行中,郑和向锡兰的佛寺里布施了金银、丝绸、香油等,为此专门立了布施碑刻,至今还在斯里兰卡保存。

紧接着的第三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中出发的时候带上了一位巨头人物,他就是姚广孝,他是专程去锡兰迎接释迦摩尼的佛牙舍利去的,这一次下西洋收获颇丰,除了带回来了佛牙,还把“锡兰山王”亚烈苦奈儿也“请”了回来。这位“锡兰山王”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国王,而是架空了真正国王的权力的大臣,这个家伙组织人马偷袭郑和的船队,目的是为了船上的财物。

但郑和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将军,很快就使出了围魏救赵、擒贼擒王、反客为主这一系列连环计,把亚烈苦奈儿全家逮住了,平定了叛乱。

题目中说,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侍女,我看到网上说就是第二次从锡兰带回来的,但本人并没有查证到。

但是第三次回航时的确有位“叛王”亚烈苦奈儿被带回来了,所以倒是有一定可能也捎上了一部分他的家眷随从,中间也包括女性。

设想一下,假如有几位锡兰姑娘站在了永乐九年间的朱棣的面前,朱棣到底会不会感兴趣?

一、锡兰人大部分是僧伽罗人,少部分是泰米尔人,僧伽罗人与北印度人种相同,带有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的特征,但与土著人融合的更加深入,再加上斯里兰卡远比北印度更靠近赤道,肤色极深。从朱棣的感官上来说,这些相当于“昆仑奴”的黑姑娘未必能引起他的兴致。

二、永乐九年时的朱棣,已经保持了十九年没有生育出一个孩子的记录,可以断定,他的生殖系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三、这几位女性,在长达数月的海上航行中,全面暴露在两万七千多名船员视野中,似乎也难逃一些嫌疑。

四、沟通交流存有严重障碍。

所以,朱棣没有把她们留在身边,反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选项,换做是你,也不见得有这般重的口味。


历来现实


据史料记载:1405年,郑和奉永乐帝之命,第一次下西洋。然而第一次其实没有到西洋,只是到了爪哇,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算是南洋。第二次到达了锡兰岛和印度半岛南端的柯枝、古里、锡兰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郑和下西洋带回26个绝色侍女。


那时这个国家叫锡兰,郑和是个穆斯林,和国王有很相同的信仰。于是,为了表达锡兰对明朝的敬仰和对郑和本人的敬佩,国王让郑和带走了很多珍贵的香料、矿石,还送了26个西洋绝色美女给郑和带回去,希望这些美女们能够当朱棣的侍女。

朱棣为何不敢碰还把她们关进笼子?


郑和远洋归来后,将这26名美女带入了皇宫,并向朱棣说明了这事,开始听说是西洋美女,朱棣是非常感兴趣,不过见到这26名美女后,朱棣是大失所望。 朱棣虽然见多识广,可这26名女子,不仅皮肤黝黑而且眼睛有些发蓝,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和黑色的嘴唇相映衬,让朱棣不禁头皮发麻。加上他们语言难懂,朱棣感觉这26个人像是怪物,下令把她们关进笼子里,他甚至都没有碰她们。

朱棣为何不留下享用?真是因为丑吗?

其实在永乐九年时的朱棣,已经保持了十九年没有生育出一个孩子的记录,可以断定,他的生殖系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而且语言不通,沟通交流也存有严重障碍。

1409年郑和再次下西洋的时候,朱棣让郑和把这些“西洋美女”带回去,当时26个女子已经被关到笼子里面两年了,其中有五个因为生病死亡,知道郑和要送她们回家,个个都仰天大哭


盲客


朱棣为了展示大明强盛的国力,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在有一次郑和从西洋回来,还特意带回了26位美女准备献给朱棣。不过当朱棣看见这26位美女之后,竟然下令将她们关进笼子里,后来又将她们送回了她们的国家,为何朱棣拒绝这些美女?



首先,这些所谓的美女在她们自己的国家可能是美女,但是在大明绝对算是怪物。郑和从西洋带回了这26位美女皮肤黝黑,眼瞳蓝色,这让朱棣如何能接受?从郑和的航海路线来看,这些美女极有可能来自泰国或者印度。


其次,朱棣生性多疑,这些美女的身份不明,来到大明可能有其他目的,因此朱棣为了安全起见,是断然不可能轻易就让她们成为自己的枕边人。

再者就是朱棣后宫佳丽三千,他的身边处处是美女,又怎么会差这26位美女。倘若朱棣收下这些美女,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落个好色之徒的称号,历朝历代皇帝都想落个好名声,朱棣自然也不例外。并且朱棣本身就得位不正,是夺了侄子的皇位,所以他绝不能在让身上出现其他污点。


麦地传奇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朱棣攻入南京,夺去了侄子建文帝的帝位之时,建文帝在南京的一场大火中不知所踪。

建文皇帝

有传言说,建文帝并没有王于战乱,而是从朱元璋设计的南京皇城密道中逃出,远渡重洋,跑到了很远的地方。

朱棣为了远扬国威,让躲藏在远方的建文帝看到自己的煊赫武功,于是就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的船队完成了世界史上惊天动地的大航海,不论是船队规模,还是时间上,都比同时期的西方领先很多。

郑和的船队到达东南亚的国家时,这些国家的民众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有这样大的船,云帆蔽日,浩浩荡荡,带着珍奇的瓷器,茶叶,丝绸,黄金等物。

对于那些不听从大明话的国家,郑和发兵对其征讨,对于那些表示臣服的国都,在贡献当地宝物的同时,郑和也代表大明对其进行赏赐。

这些运往大明的宝物,有香料、珍奇异兽,包括明人认为是麒麟的动物,其实就是长颈鹿。其中比较特殊的,还有一些战利品——不服从大明天威的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及其家眷。

当郑和将这些战利品,包括外国的美女献给永乐皇帝时,朱棣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把一群人都释放了。

为什么朱棣对外国的美人不感兴趣呢?可能是朱棣要树立大国的形象,不愿意去欺负小国的居民,也可能是这些外国的女人,不符合朱棣的审美。还有人分析,可能是朱棣后宫嫔妃太多,忙不过来。

永乐皇帝朱棣像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有关“朱棣拒绝郑和从西洋带来的侍女”的话题很是热门。据说,郑和下西洋回国后,带来了很多西洋美女,并献给成祖朱棣。朱棣看到后,直接拒绝了郑和的“盛情”,并且将这群美女都关入了铁笼。

朱棣拒绝郑和从西洋带来的侍女?老套路,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真实与否。

对于历史人物或事件,要证明真实发生与否,要么是史书记载,要么是考古遗迹,如果只有前者,则不是绝对证据,但我们可以姑妄信之;如果两者都有,就一定实锤了。单就侍女一事,考古遗迹就不要说了,我们直接看史料吧。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外交通史上的壮举,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尽管非常重要,有关历史资料却非常缺乏。

大家知道,航海应该有航海日志,出使应该官方文书。所以,郑和下西洋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档案。据《殊域周咨录》记载,这个档案就是《郑和出使水程》。档案原本封存兵部,后来明宪宗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车驾郎中刘大夏则称档案已经销毁。从此,《郑和出使水程》在历史上消弭不见。

目前,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主要集中在《明史·郑和传》《西洋番国志》《瀛涯胜览》《星槎胜览》以及《皇明纪略》等文献资料上。

《明史·郑和传》是清人张廷玉等人编写,参阅资料广泛,是官方正史,可信度较高。但遗憾的是,传记不足八百字,整体线条较为粗略。《西洋番国志》是明朝南京人巩珍所著地理志,主要记载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经过以及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巩珍曾跟随郑和下西洋,该书的可信度较高。除了巩珍之外,与郑和同行的还有马欢、费信二人。他们分别著有《瀛涯胜览》《星槎胜览》等海外闻见录,这些书籍共同构成了郑和下西洋的原始史料,也是《明史》等官方正史的重要参考。《皇明纪略》是苏州人皇甫录的个人笔记,其中就有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但是该书有史实,也有传闻,或相互交织,真假难辨,可信度大打折扣。

以上资料并没有郑和带回西洋侍女的直接记载。

唯一可疑的出现在《明史·郑和传》中,文中有写“(永乐)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郑和出使锡兰山(斯里兰卡)时被困,后来郑和突围,转败为胜,并将俘虏献给朝廷。成祖朱棣宽宏大量,释放了这些俘虏,并让他们回国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俘虏其实就是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有没有侍女呢?我们不得而知。如果真有,这些皮肤黝黑的锡兰女子也是不符合朱棣审美的,难怪朱棣要送他们回国。

当然,这是我们的主观臆断。既然郑和带回西洋侍女无从谈起,又何来朱棣拒绝一说呢?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而且还有“香艳”的情节渲染,这样的传闻,我们不信也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