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消化道恶性肿瘤

拥有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消化道恶性肿瘤

——专访北京医院普通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肖刚

文/高超 王淑君

如何远离消化道恶性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胃癌和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2015 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67.9 万例,死亡病例49.8 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2 位;结直肠癌新发病42.9 万例,死亡28.1 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3~5 位。消化道肿瘤无论是胃癌还是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所有癌症前列,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损害。消化道肿瘤究竟如何发生?是否可以早期发现和预防?一旦发现只能手术治疗吗?带着这些疑问,本刊采访了北京医院普通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肖刚教授,请他详细解读这些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何远离消化道恶性肿瘤

【专家简介】

肖刚,主任医师,北京医院普通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MDT 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医师分会大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分会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胃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胃肠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委、北京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内外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临床营养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中华老年医学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手术电子杂志》编委。

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30 余年,1995 年以来多次赴日本研修微创外科腹腔镜手术、胃肠道肿瘤的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在消化道疾病及胃肠道肿瘤的治疗、腹腔镜手术、外科营养支持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及其他外科疾病诊治方面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何远离消化道恶性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诱因

消化道是人体重要器官,负责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废物的排泄,维持生命运转,消化道疾病主要集中在胃和结直肠。

肖刚主任指出,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 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盐、熏烤、腌制、油炸类食品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熏烤、腌制、 油炸食品会产生多环芳烃、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高盐饮食除了会损伤胃黏膜外,还会在体内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 克,但人们日常摄入量仍普遍超标。我国不同地区胃癌患者数量具有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和地区的环境和饮食密切相关。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暴饮暴食也是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② 幽门螺杆菌: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约为50%。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确定为致癌因素,并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一个致病因素,可使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2 倍。胃癌高危人群(萎缩性胃炎尤其是全胃萎缩、胃溃疡、残胃、一级亲属中患有胃癌的患者)应该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并进行根除治疗。根除治疗一般使用四联药物,服用两周,因为幽门螺杆菌有传染性,密切生活在一起的亲属应该同时做检测并进行治疗。③ 吸烟:胃癌分布具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吸烟会导致肺癌已成为社会共识,其实它对整个消化道也存在不良影响。有资料显示,吸烟量越大,患胃癌的风险越高。烟雾中的焦油、尼古丁会刺激人体消化道,并通过消化道进入胃,从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引起胃黏膜缺血、缺氧,长期吸烟可能会导致胃癌。④ 遗传:胃癌在少数家族中显示有聚集性,胃癌患者一级亲属患胃癌比例显著高于二、三级亲属。遗传因素与共同生活的环境因素相互交错,有时候难以分开。⑤ 其他因素:某些职业暴露,比如煤矿、石棉、橡胶行业工人胃癌相对高发,微量元素锌、镍含量增高、硒缺乏与胃癌发病呈正相关。

如何远离消化道恶性肿瘤

结直肠癌发病与胃癌有类似的原因。① 饮食因素:研究发现,结直肠癌高发的国家或地区,人们以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精制食品为主。② 肠道细菌:结直肠内有大量细菌,特别是厌氧菌,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细菌可以分解食物残渣,产生致癌物质。③ 化学致癌物质:亚硝胺是导致肠癌发生的强烈致癌物质,亚硝胺广泛存在于咸肉、火腿、香肠、咸鱼以及熏制食品中,该因素与胃癌类似。④ 遗传:遗传易感性在结肠癌的发病中也具有重要地位,结直肠癌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恶性肿瘤。如携带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家族成员,是结肠癌的高危人群。⑤ 其他因素:结直肠的癌前期疾病,如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

如何远离消化道恶性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

世界公认的老龄化社会的警戒线是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2014 年我国这一比例已达到10.1%,我国早已经正式进入老龄社会。恶性肿瘤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年龄上升,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成倍提高,这可能是胃肠道恶性肿瘤致病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肖刚主任强调,研究发现,75 岁以上老年人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是人群平均水平的5~6 倍,死亡风险是人群平均水平的7~8 倍。我国肿瘤登记点人群发病和死亡年龄资料显示,从55 岁开始,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风险持续增高,一般到80~84 岁年龄组达到高峰。 无论男女,无论胃癌还是结直肠癌,85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风险出现高峰后的回落,而死亡风险却在85 岁以后仍持续上升。

我国老年人胃肠道恶性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据《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报告,在我国老年人口中,70~79 岁者吸烟率30.6%,男性达到67.5%;饮酒率18.8%,男性达到48.2%,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比例达到41.8% (80 岁以上更高,为58.0%);超重率为 29.0%,肥胖率为 5.4%。这些因素多系老年人累积一生的生活习惯。

如何远离消化道恶性肿瘤

如何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

对待所有恶性肿瘤都是“三早”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也是一样,早期胃癌的5 年生存率高达90% 以上,而中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低于20%。因此,早期发现胃癌对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 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 年生存率仍低于30%。我国40 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将40 岁作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如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作为胃癌的危险人群接受筛查:生活于胃癌高发地区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前病变者、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以及存在胃癌的其他高危因素者,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而结直肠癌的报警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 黑便、血便等)、消瘦、腹泻、腹部肿块、排便习惯改变等。肖刚主任指出,早期诊断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早期癌的5 年生存率超过90%,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5 年生存率仅为14.0%。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结直肠癌控制项目的数据显示,美国50~75 岁成年人中有67.0% 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下降。相比之下,我国这方面还有差距。

如何远离消化道恶性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一旦诊断,处理原则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相对年轻的早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最佳治疗方式就是外科手术,治愈希望很大。对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比较复杂,有些可以直接手术,有些要先放化疗再手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对于老年人,因为多合并内科疾病,手术风险较大,限制了手术治疗,尤其对于80 岁甚至90 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否采用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为老年人代谢缓慢,肿瘤发展也比较慢,我们会从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疾病、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临床上观察到,有些患者进行支持治疗而不手术,反而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和较好的生活质量。所以具体如何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全面衡量之后再决策。

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我们前边提到了危险因素,那么就应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危险因素均具有累积作用,从年轻时就应该注意。同时胃肠镜作为一个有效的筛查手段,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及时进行筛查,发现一些早期病变,早期处理。尤其是结直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疾病是腺瘤,从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15 年或更长的时间,这就为筛查发现早期病变并进行有效处理提供了可能。目前胃肠镜检查比较普及,而且可以在麻醉下进行,痛苦很小,能早期发现病变还可以进行治疗,有条件的患者均可以采用。

总之,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危害大。肖刚主任建议,公众应该尽早进行综合预防,规律筛查,降低发病率、死亡率,老年人发现了胃肠道恶性肿瘤应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邮发代号:82-33, 欢迎订阅,订阅有好礼!

我们竭诚欢迎广大医护人员(撰写医学科普)和社会人士(撰写人生感悟、名人养生)踊跃投稿,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备底稿。文稿不拘文体、格式,力求通俗易懂,具备科学性、普及性、实用性、新颖性,字数以2000 字内为宜,请勿一稿多投,否则本刊拒付稿费。文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