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在當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為您推出“園林線上課堂”,持續推廣科普教育。

中國刺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是中國在世界上又一張獨具特色的靚麗名片。自殷商時期已運用到章服制度至清末止。古代刺繡有漢繡、汴繡、顧繡、魯繡、甌繡等,現代蘇繡、粵繡、湘繡、蜀繡合稱中國四大名繡。

我國是蠶絲的故鄉,也是刺繡工藝的發祥地。現代的蘇繡、粵繡、湘繡、蜀繡等刺繡,各具藝術特色。而揚州寶應刺繡屬於“蘇繡”一脈,其工藝細緻雅潔、靈動多變,風格獨樹一幟。冬日的中國園林博物館,浮動著蠟梅的暗香,展示著刺繡的光彩,為新春增添一味文化底蘊。



點擊觀看視頻

“中華錦繡——當代寶應刺繡非遺技藝展”中的寶應刺繡


“中華錦繡——當代寶應刺繡非遺技藝展”由中國園林博物館主辦、揚州市一然繡研究院出品。本次展覽遴選的40餘幅刺繡作品包含了節日民俗、靜態花卉、山水園林及表現人民幸福生活的當代寶應刺繡作品,營造了一個熱鬧的節日場景。

刺繡是我國傳統手工藝之一,由繡師穿針引線在特定的織物上形成圖案的傳統工藝形式。“盡其精微,而至遠境”,大致由《中庸》裡“致廣大而盡精微”演繹而來,通常寓意工筆畫的創作境界。而面對寶應刺繡,這樣的評價名副其實。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中國園林博物館“中華錦繡——當代寶應刺繡非遺技藝展”

最早的寶應刺繡作為日用品,用來裝飾衣物、門簾、荷包、鴛鴦枕等生活中的日用品,且每件物品上的圖案各不相同。圖案都有如榮華富貴、四季平安、福壽吉慶、和合如意、蓮生貴子等吉祥寓意。


我們精心挑選了其中精美的亂針繡作品,共同領略婉約細膩的江南風光、清新典雅的傳統花卉、熱情奔放的人民生活。

下面這幅《圓明園》刺繡作品,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軍成與第一代影視美術設計師、北京電影學院宋鴻榮副院長合作完成,依據後者在電影《火燒圓明園》中的“大水法”場景氣氛圖手稿創作而成,是寶應刺繡中的佳作。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圓明園》手工刺繡(1-4絲)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牡丹》手工刺繡(1-4絲)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董其昌《仿古山水冊頁》之仿梅花道人山水

手工刺繡(1-4絲)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虛實繡 《江南風景》手工刺繡(1-4絲)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築、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觀、可居,另一方面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同時,更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我國現存的古典園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築藝術瑰寶。它不僅是人們審美要求的體現,也是特定歷史時期文化、權力的象徵,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價值。可見,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的文化博大精深。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她用古典園林的精巧佈局出現代經濟的版圖,她用雙面繡的絕活實現東西方的對接。”園林和刺繡成了蘇州的代名詞,是很多人對蘇州最深刻的印象。

用蘇繡這種“以針為筆,走線為墨”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古畫,首要的是尊重原作,而不是照搬原作,必須對原作品進行再創作。需在生活中觀察花鳥、動植物的姿態,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心有所悟,再將之蘊含於針腳,繡品便會多一絲靈動氣息,多一份文人韻味。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揚州刺繡屬蘇繡一脈,自西漢起歷經了宮廷繡、廟堂繡、文人繡、閨閣繡、民俗繡、名畫繡,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當代揚州刺繡以水墨寫意繡和仿古山水繡而聞名遐邇,於2014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揚州的亂針繡法是傳統常州亂針繡的發展與創新,其工藝細緻雅潔、靈動多變。兼具了蘇繡絲理和順、絲光亮麗以及油畫對比著色、補色相托的原理,既有絲線的絲光特色,也有畫理的藝術效果,使之具備了“不是繪畫,勝似繪畫”的藝術效果。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園林線上課堂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

春節期間,欣賞壯美秀麗的山水園林和細膩婉約相結合的蘇繡作品,品味江南人文氣韻與中國傳統園林的一脈相承,領略我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永恆魅力。


廣大觀眾朋友們

假期在家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園林”

線上觀展 線上逛園

學科普 愛生活


溫馨提示

1、關鍵詞“宅”,不串門、不走親戚,我們相信關係不因距離而疏離;

2、電子拜年,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心意送到,見屏如面;

3、在家吃飯,避免公開聚餐,親自下廚,傳承媽媽的味道;

4、增強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健康當季最時尚;

5、拒吃野味,人人承諾,不獵奇,不貪嘴,守法守規好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