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用《鹊桥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精神恋爱

秦观用《鹊桥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精神恋爱


“七夕”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据史书记载“七夕”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从古至今歌咏七夕的名篇佳作不计其数,但惟有秦观在《鹊桥仙》一词中,所表达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令世人神往和推崇。

秦观作为北宋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大文学家,不仅在词赋创作方法独树一帜,而且也兼有诗、文和书法等方面的才能。作为一个博采众长的宋代文豪,因其在词作方面的突出成就,而被后人誉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秦观用《鹊桥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精神恋爱

秦观作为豪放派代表作家苏轼的入门弟子,不仅位列“苏门四学士”之一,而且也跻身于“苏门六君子”之列。

这足以证明他在宋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婉约词创作方面的文学造诣。

作为宋代婉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秦观在其创作的词作中,所表达的缠绵悱恻的爱情,以及对真挚、纯洁爱情的向往之情。不仅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触,而且也为后世开启了,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之门。

北宋著名“婉约派”一代词宗秦少游

“词”虽然并不是产生于宋代,但是却在宋代时达到顶峰。经过千锤百炼和大浪淘沙之后,“宋词”最终分化成了两个主要分支,即“豪放派”和“婉约派”。二者在宋代文坛上的文学地位,可谓既相辅相成又各有千秋。

秦观用《鹊桥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精神恋爱

秦观作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不仅展现出了比较独特的词作境界,而且在“婉约感伤”词作上的的艺术成就,也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秦观一生所作诗、文、词、赋无数,流存于后世的诗词作品数量就高达近千首。

这不仅再一次鉴证了秦观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而且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这位被誉为“一代词宗”的大文豪,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文如泉涌的不世之才。甚至当后世人提起宋代婉约词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少游。

1.少时丧父,借书苦读

公元1049年秦观出生在北宋高邮,据史书记载秦观“少时丧父,侍母家居”。由于其父亡故所以家庭陷入困顿,但是少时聪颖的秦观并未因此而放弃读书。“借书苦读,博览群书,研习文词,喜读兵书”,就是这一时期秦观酷爱学习的真实写照。

正是因为少年时期的坎坷经历,以及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再加上“个性豪隽,抱负远大”,而且还曾有“纵游各地”的经历,才为他后期能够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奠定了十分必要的客观基础。

秦观用《鹊桥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精神恋爱

2.“有屈宋之才”的秦观

公元1085年已经36岁的秦观才进士及第。过了而立之年才登科进士,这在古代绝对算不上显于少年。但是秦观在未考中进士之前,他的词作就已经闻名于京师。并且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苏轼的赏识。当然这也与秦观四处奔走“拜谒”息息相关。

公元1077年28岁的秦观前往徐州,拜谒文坛领袖苏轼。并将自己创作的《黄楼赋》赠予苏轼。“有屈宋之才”就是苏轼看过此赋之后的感慨。同时,在秦观进士及第的前一年,曾自编诗文集《淮海闲居集》。

元丰七年已为“苏门四学士”的秦观,在老师苏轼的帮助之下,将其诗词推荐于王安石。这位北宋大文学家看过秦观诗词后,盛赞为“清新似鲍谢”。至此秦观诗词、歌赋,一时间在汴京城内,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场面。

秦观用《鹊桥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精神恋爱

3.一代词宗的婉约词风格与特色

纵观秦观所撰写的词作中,十之八九都为婉约词。在他的词作中多以描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为主题。风格上由于受欧阳修和柳永影响,所以也多用“慢词”样式,但是又完全区别于柳永的“慢词”创作手法。

风格上虽然大有“文丽而思深”的特点,但是由于秦观一生坎坷,所以其婉约词风基调,多以情思沉重、气氛悲凉为主。并且尤以寄托身世的词作风格最为深沉,虽然感人至深但阅读之后,总有会一种心情压抑的悲凄之感。

秦观用《鹊桥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精神恋爱

一曲《鹊桥仙》“天上人间,俱是相思”

1.《鹊桥仙·纤云弄巧》创作背景

关于《鹊桥仙·纤云弄巧》,还有一段既浪漫又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唐代才子佳人的故事流传甚广,但是宋代文人墨客与艺妓之间的风流韵事也不少。据说公元1096年“秦观南迁,取道长沙”,邂逅了一位貌若天仙、才德兼备,名为义倡的艺妓。

在与这位艺妓相处的日子里,秦观不仅感受到了难得的男欢女爱,而且也对这位艺妓产生了爱慕之情。义倡也“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乐府”。但由于秦观身不由己不得不离开,在临别之际许诺北归重逢后,定于义倡双宿双栖。

秦观用《鹊桥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精神恋爱

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一别居然阴阳相隔。据史料记载清官之所以没有北归,是因为身患重病而死于广西藤县。对秦观情深意重的艺妓义倡,闻之秦观已死的消息,不惜步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并哀恸而死。

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创作于1097年也就是秦观与义倡,分别一年之后的七夕之夜。整首词都是借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即本来相爱但却不能在一起的悲凉,进而表达了他对长沙艺妓的思念之情。

秦观用《鹊桥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精神恋爱

2.《鹊桥仙·纤云弄巧》赏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稀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莫测,转瞬即逝的流星仿佛传递着相思的愁怨。我悄悄地趟过天上的银河,只为与心上人见上一面。秦观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自己与义倡分居两地,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哀愁。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秋”指代秋天,“玉露”一般泛指白露时节。在这首词中则暗喻的是七夕节当天。在秋风飒飒的白露时节,即使能够在七夕之夜匆忙的见一次面,也比人间那些虽然能够长相厮守,但貌合神离的夫妻要强上百倍。

秦观用《鹊桥仙》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精神恋爱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在七夕当晚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两人相互倾诉着似水的柔情蜜意,以及对彼此的思念之情。但是一年一次的会面,就像一场虚幻的梦一样,当分别的时候来到之后,我们谁也不忍心从“鹊桥”原路返回。

实际上这一句词写出了,秦观与长沙艺妓之间的唯美爱情,但现实却是彼此相思但无法见面。所以秦观在这阙词的最后一句,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罢了。

笔者认为秦观所撰写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可以说是用最美的语言,描绘出了最虐心的相思之愁。全词意境高雅、相思之情恳切,借用牛郎织女双星的爱情故事,真正达到了“天上人间,俱是相思”的完美境界。


结 语

笔者认为秦观作为北宋婉约派一代词宗,以及“苏门四学士”中,在婉约词领域最有成就的大文豪,虽然无法与其师苏轼相提并论。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位在宋代文坛上,开宗立派的一代词作大家。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秦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李调元在《雨村词话》卷一中,也说秦观之词“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秦观用丰富的情感和鬼斧天工的行文技巧,为宋词与唐诗比肩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厚艳芬《鹊桥仙会第一篇——品秦观词《鹊桥仙》》

王力明《秦观《鹊桥仙》的情与爱》

赵秀莲《秦观《鹊桥仙》赏析》

李小荣《性别心理:秦观《鹊桥仙》的别样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