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三國時期的郵書質地及其封皮你有多少了解?


對於三國時期的郵書質地及其封皮你有多少了解?

且將詩筆耕堯壤,寧記書囊集漢帷。又到工作日了,前去上班的朋友們要注意防護呀。本篇依然是關於郵驛,來聊聊郵書的質地及其封皮。

在漢代文書的主要載體是簡牘,比如蔡邕在《獨斷》中提到的策書、制書、詔書、戒書,策書即“策者簡也”,說明東漢時期策書用到的還是竹簡,策書的長度為2尺或者1尺。而詔書的長度為一尺一寸,也就是“尺一詔”,從《後漢書·陳蕃fán傳》註解中提到的“板”來看,東漢時期用到的還是“詔板”或者“詔版。”

“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篆書,起年月日,稱皇帝曰,以命諸侯王三公”——《獨斷》

“尺一謂板長尺一,以寫詔書也”——《後漢書·陳蕃傳》註解

三國時期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東漢的制度,嘉平六年(254年),也就是魏國曹芳時期,這時還在使用“詔版”,

李豐、許允等人就偽造了“尺一詔”,找了個人趁著天沒亮把詔版交給了許允的門吏。

“天未明乘馬以詔版付允門吏,曰‘有詔’,因便馳走”——《三國志·夏侯尚傳》

另一方面,三國時期也出現了紙質詔書,比如魏景初二年(238年)曹叡採納了孫資、劉放的建議,準備用黃紙詔讓司馬懿入朝。吳國也用到了紙詔,比如陸凱上表孫皓時就提到了“臣拜紙詔”,說明孫皓時期也有應用紙詔。

“帝納其言,即以黃紙授放作詔”——《三國志·劉放傳》

“臣拜紙詔,伏讀一週,不覺氣結於胸,而涕泣雨集也”——《三國志·陸凱傳》注引《江表傳》

再者,李嚴勸說雍闓kǎi不要一意孤行時,曾給雍闓寫了6封書信,而雍闓只回復了他“一紙”,可見三國時期簡牘與紙都有應用到了西晉時期更是出現了“青紙詔”,

至少在晉惠帝司馬衷時期就已經應用了,而這也離不開三國時期的鋪墊。

此外,曹髦時期,曹髦在找來王業等人時,就給他們看了“黃素詔”,“素”本來是一種白色織物,這裡應該被染色了,而“素”則是又一種詔書材料了,也可能是倉促之間找來的,或者類似於“衣帶詔”。

“出懷中黃素詔示之,言今日便當施行”——《三國志·高貴鄉公紀》

再來看看郵書的封皮,案《漢官儀》,秘密上奏都需要放在皂囊裡,也就是黑色的書囊。其實在漢章帝之前,秘密上奏還要一式兩份,一份給天子,一份給領尚書者,後來因為霍山經常截留上奏,在魏相的建議下才取消,不過王莽時期似乎一度恢復了這個制度。

“《漢官儀》曰‘凡章表皆啟封,其言密事得皂囊’也。”——《後漢書·蔡邕傳》

案《漢書·丙吉傳》,西漢時期在發佈“奔命書”或者“犇命書”時,郵書是需要裝在赤白囊中的

。順帶一提,案《後漢書·輿服志》,東漢時期驛卒的服飾是“赤幘絳韝”,紅色的頭巾配合絳紅色的袖套,與赤白囊還挺搭的。案《漢舊儀》,詔書是需要放在青布囊中的,這個書囊內部是白色的。

“此馭吏邊郡人,習知邊塞發奔命警備事,嚐出,適見驛騎持赤白囊,邊郡發奔命書馳來至”——《漢書·丙吉傳》

“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裡,兩端縫尺一板中約署”——《漢舊儀》

除了“囊”,文書還有可能放在“函”或者“篋”中,“函”指的是木盒,“篋”指的是小木箱。西漢時期印綬就會放在篋中,並且在外邊包上綠綈,也是一種綠色織物。到了三國時期,曹操就曾用把寫給太史慈的信裝在篋裡,並且裝上當歸。至於函在三國時期的應用,要麼是像曹操一樣用來裝密令,要麼是像諸葛誕、孫權一樣準備裝首級。

“即日斬首,函頭驛馬傳送”——《三國志·諸葛誕傳》注引《世語》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