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口輕原因多,餌料的動態效果、味型,刺激魚的視角、嗅覺是關鍵

魚情複雜多變,是如今魚愈發難釣的重要原因,輕口魚的存在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所以稱為輕口魚,是由於絕大多數類似的魚吃餌動作緩慢、輕微,力量小,反饋給浮漂的信號微弱,釣魚人也不宜觀察漂相。本文討論的重點便是輕口魚形成的原因及垂釣情況魚的幾個技巧。

魚口輕原因多,餌料的動態效果、味型,刺激魚的視角、嗅覺是關鍵

輕口魚形成的外因、內因

任何事物的成因、結果往往有外因、內因,輕口魚的形成也不例外,那麼兩者是如果致使魚的正常攝食變得口輕呢?具體如下。

1、輕口魚形成外因

首先是水溫,每個魚種都有其最適宜的水體溫度,這是魚長期生活在水裡逐漸適應環境的結果。比如鯉魚的最佳水溫是20-30℃,水溫一旦低於或高於這個數值,其活性或多或少受到影響,特別是冬季水溫低,水溫在0-10℃的區間時,鯉魚開口動作緩慢,常用嘴唇輕觸餌料,或緩慢吸食,或咬餌後再轉身離開,覓食不積極、口輕的情況突出。另外當水溫劇烈波動時,魚需要通過體液調節體溫,有強烈的不適感,此時魚口也輕,嚴重時毫無覓食慾望。

其次是溶氧量,水體裡含有的溶氧量越多,魚越興奮,活性越高,魚喜歡逆水遊弋便是具體的表現之一。

而溶氧量少特別是陰天、氣壓低的時候,魚會上浮到上層溶氧量高的水層,夏季常見的浮頭現象便是溶氧量過低所致。此時如果揚竿釣魚,魚口都偏輕,也會出現魚缺氧而停口的情況。除去上述兩個常見的原因,水質、魚受到驚嚇都會引起魚吃餌口輕,這裡不再詳述。

魚口輕原因多,餌料的動態效果、味型,刺激魚的視角、嗅覺是關鍵

2、輕口魚形成內因

輕口魚的產生有外因,也有內因,這裡的內因主要強調的是魚自身的物理方面的健康狀況。常見的黑坑及封閉水域的老釣點,活躍在這裡的魚被多次鉤掛後,強烈的疼痛感不斷刺激魚的神經,久而久之形成記憶,再次遇到同樣的鉤餌,攝食變得謹慎、小心,吃餌動作輕緩,有時變得還非常狡猾。除去最為常見的上述原因,有些魚在春季、夏季,水溫回升過程中,容易被寄生水體、食物的有害細菌感染、生病,魚又明顯的不適感,行動緩慢、開口攝食動作遲緩、輕微。同樣,除去上述兩個常見原因外,還有其他這裡不再贅述。

魚口輕原因多,餌料的動態效果、味型,刺激魚的視角、嗅覺是關鍵

輕口魚的垂釣技巧

上文對輕口魚形成的原因做了描述,不管內因、外因,對魚的影響大致相同,要麼活性低,見到食物不幸福;要麼吃餌動作輕微,不宜鉤刺,所以垂釣情況魚的垂釣、方法技巧,也基於上述原因展開。

首先在餌料商品面餌上做文章。與蚯蚓、紅蟲等活餌相比,面餌的味型可調,適口性可改,優勢明顯。鉤餌入水後,下落過程中,不斷與水流接觸、碰撞,外層粉末狀的細碎餌料脫落,進而霧化當鉤餌鉤餌就位後,會在下方形成柱狀霧化帶,氣味分子向周圍傳播、擴散。氣味濃度以鉤餌為中心,向外延伸逐漸淡化。這個過程中餌料對輕口魚的吸引通過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氣味刺激魚的嗅覺,激發它的攝食慾望;二是餌料不停脫落、霧化,極具動感,刺激魚的視覺神經,激發它的捕食興趣。因此,不僅要求餌料味型適合魚的偏好,而且餌料儘量做到蓬鬆、霧化好。

魚口輕原因多,餌料的動態效果、味型,刺激魚的視角、嗅覺是關鍵

其次人為改變釣餌的動作軌跡,刺激魚的覓食興趣,最為經典的便是逗釣。長竿短線傳統釣法,先把長竿伸到釣點上方,鉤餌接觸水面,下壓竿稍,鉤餌緩慢入水,直到設定水層。緩慢上提竿稍,鉤餌徐徐上移,再慢慢下落,反覆多次。餌料上下浮動類似在水中不停遊動的小蟲,魚對小蟲的熟悉度遠大於餌料,加之餌料的濃郁的氣味,兩者在動態及味型分別刺激魚的視角、味覺,效果顯著。

魚口輕原因多,餌料的動態效果、味型,刺激魚的視角、嗅覺是關鍵

後調整垂釣方式,飛鉛釣法便是其中的代表。與普通線組相比,飛鉛線組的鉛墜並非緊靠8字環,而是上拉10-15公分,極端情況下,緊貼浮漂的下腳,相當於最大程度的延長子線長度。當鉤餌入水後,鉛墜質量大,迅速沉入水中,帶動鉤餌下落,並且以浮漂為中心做鐘擺運動。浮漂、鉛墜就位後,鉤餌以鉛墜為重心繼續做鐘擺運動,直至鉤餌著底。

整個過程起到兩個作用:一是鉤餌緩慢下沉,餌料不斷霧化、脫落,動感十足,刺激魚的視覺神經,激發魚的捕食慾望;二、餌料穿越不同水層,兼顧各個水層的魚種,最大程度的不錯失各個魚口,特別是對於輕口、魚情差的情況,格外重要。不難看出,調整的垂釣方法,也是誘魚吃餌。

魚口輕原因多,餌料的動態效果、味型,刺激魚的視角、嗅覺是關鍵

寫在後面

本文首先對輕口魚的成因,包括內因、外因做了介紹,再對針對輕口魚所採用的垂釣技巧、方法做了描述。可見,魚的輕口是各因素作用後的結果,主動攝食的興趣、慾望大減;釣魚人所採用的技巧、方法,不論是餌料的霧化,餌料的挑逗,還是鉤餌緩慢的下落,均是在氣味上誘魚,視覺上刺激魚,從而激活魚的攝食慾望,促使其吞食上鉤,其本質也是主動誘魚,最大程度地激發魚的攝食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