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角度解构《别告诉她》背后的哲思与情感

对于这部片子,很多观众只观众影片中呈现的中美文化差异,这未免显得或许局限。想要真正理解导演拍摄影片的意义所在,必须要从多角度来进行结构。@陈冰研


《别告诉她》是由华裔女导演王子逸指导,美国亚裔女演员奥卡菲娜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19年7月12日在美国上映后,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演员奥卡菲娜,更是凭借其精湛的演技,一举夺得第77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在一个美国华人家庭中,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在选择是否告诉奶奶病情的事件上产生了分歧。中式思维的善意隐瞒以及西方思维的坦然告知,成为了家族的核心矛盾。最终,大家假借一场婚礼的名义让所有家人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家族的开心和误会,就在这红白喜事中一一展开。

影片根据导演王子逸的亲身经历所改编,并在故事发生地中国长春取景。电影以异国文化差异作为切入点,但并没有拘泥于两种文化的孰对孰错。导演以幽默的情节消解病重带来的悲痛,向观众传递的是家族中的互相理解与脉脉温情。人们在观影中身临其境,在看完后不经泪目。

所以,今天我将结合《别告诉她》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将从"镜头语言、象征意义、电影价值"三个方面入手,对该片进行解读。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将结合自己的观影感受,谈谈影片带给观众的普世意义。

从多角度解构《别告诉她》背后的哲思与情感

01、镜头语言:灰调的阴郁,细节的刻画,使画面与情节相辅相成

影片的呈现手法,不复杂却深入人心。这种朴实贴近现实的手法,调动着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沉浸其中。虽然电影的结局免不了别离,但却不能算作悲剧,人们最终感受到的,还是这个家族血浓于水的亲情。

整部影片的镜头语言细腻真实,通过松散平缓的节奏,将画面与情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且看导演是用如何运用色调以及通过家庭琐事的细节刻画,向观众娓娓道来这个悲喜交加的故事:

①色调:以阴郁的灰色为主色调,与奶奶的癌症情节相契合,渲染了压抑沉重的氛围

该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导演用一种柔和清冷的色调作为为主色调,贯穿影片的始终无论是从冰冷的医院到萧瑟的纽约街头,还是从雾蒙蒙的长春到灯光昏暗的宾馆,导演通过阴郁的灰色,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与众人隐瞒奶奶病情时的苦闷和悲伤不谋而合。

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强颜欢笑,忍受悲痛,只为让奶奶欢度余生。作为顶梁柱的父辈们,选择隐瞒,因为怕母亲知道得癌病情的真相后,过度惊吓而适得其反。作为小辈的比莉,也陷入告诉与不告诉的矛盾中,自我挣扎。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比莉从纽约赶回长春,头靠车窗,看着缓缓倒退的景色。此时的天空灰蒙蒙的,空气也不好。路边鳞次栉比,到处是未完工的高层公寓。一切看上去都没有生机,就像此时比莉的心情一样,五味杂陈。

在我看来,导演作用浓郁且深沉的色调,既是片中奶奶身体状况堪忧的真实处境,也是家人们隐瞒真相心情复杂的体现。电影色调与人物情绪相契合,有效地模拟出身临其境的感受,使观众跟着剧中人物一起,体验着面对现实难题时的挣扎与纠结。

从多角度解构《别告诉她》背后的哲思与情感

②细节:家庭中的琐碎真实而又无奈,但却是华人家庭无可比拟的情感体验

在逐渐褪去虚构者全知全能的视域后,电影并没有通过夸张的反差和戏剧性的设计来凸显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转而以诚恳的方式描摹出生活真实的面目。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对这几个家长里短的细节留下深刻印象:

  • 奶奶询问比莉近况时,招牌三连问:"你那边冷么,穿得够么,戴帽子了么。"老一辈的嘘寒问暖,相信很多小伙伴都领教过;
  • 家族成员聚餐时,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攀比,从教育聊到收入,从人生理想聊到社会现实,表面都笑语盈盈,内里却刀光剑影;
  • 大家庭在墓地给爷爷扫墓时,摆放贡品,点烟倒酒,祈求逝者保佑小辈工作顺利,学业有成,以及无数次的三鞠躬。

导演捕捉到这些中国当代正在发生的细节,通过中景与远景的交替呈现, 故意把镜头放慢,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去观看。这种观看趣味无穷,是电影艺术独有的动人力量。

从家里人进人出、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的中,刻画了华人大家族日常真实生动的相处细节。剧中的姑姑与母亲,会相互互怼,却也会转身为张罗饭菜而忙碌。亲戚们分别许久会生分,却也会为寻找新娘的耳环而竭尽全力。在全片色调的压抑气氛中,导演通过细节的刻画,向我们展现了家庭的琐碎以及血浓于水的脉脉亲情。

在我看来,通过这些生动的相处细节,电影的情感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之前郁郁寡欢的苦闷转变为温情脉脉的讥诮。镜头节奏会在众人酒酣时突然加速,也会在剧中人物悲伤痛哭中放慢下来。生离死别的悲伤被编织在阖家团圆的喜庆中,其中蕴含着华人家族中的无奈,也是特属于华人家庭的真切情感体验。

从多角度解构《别告诉她》背后的哲思与情感

02、象征意义:鸟的出现贯穿始终,具有象征意义,引起观众的深度思考

《别告诉她》中,除了色调与家族互动的细节刻画令人印象深刻,片中鸟的出现,也为这部以人为主角的影片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鸟的出现贯穿始终,它们绝非导演随意堆砌在影片中,而是具有象征意义。下面我就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①导演以鸟喻人,影射个人与家族的重要关系

首先,鸟分别以个体与群体出现,象征着人独居与群居的两种生活状态;

影片中,鸟一共出现了三次。在前两次的出现中,小鸟都是以个体出现,分别出现在比莉独居的纽约出租屋以及独自下榻的长春宾馆。第三次出现,是群体出现,随着比莉在纽约街头的一声大喊,画面切到老家的书上,一群鸟展翅飞翔。

在我看来,个体出现的小鸟,形单影只,画面悲凉。而一群鸟的展翅飞翔,富有生机与气势。

导演以鸟的个体与群体形象穿插在影片剧情的关键节点,是想以鸟喻人,突出远离大家族的每个人,即使光鲜亮丽,却免不了感觉孤独。而当大家族团圆在一起时,即使免不了磕磕绊绊,却充满温馨与活力。这或许就是华人自古喜欢群居,寓意合家团圆的价值所在吧。

其次,鸟以个体与群体出现,揭示中西方对于生命的不同看法。

形单影只的小鸟,依照自己的行动轨迹活动,表明个体独立。而以群体出现的小鸟,以族群的行动为指南,各自分工,承担责任。

在本片中,对于是否告诉奶奶得病实情,出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西方思想的比莉,就如同以个体行动出现的小鸟,认为生命只属于个人,奶奶有权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自己的生命走向。而以父辈们的中式思维来看,奶奶的生命不只属于个人,还属于集体、家庭与社会。不告诉她实情,是家人在为她分担思想压力,让她分忧。

在我看来,导演以鸟作为隐喻,引出中西方对于生命归属于个体与群体的不同看法,并不是要一争高下,而是让观众跟着比莉一同成长,明白求同存异。

两种思想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看似两个极端,却有唯一的共识:就是希望奶奶生活快乐,没有遗憾。那这份初衷,就是这家人彼此难以割舍的亲情维系。

从多角度解构《别告诉她》背后的哲思与情感

②鸟贯穿始终,反映出不同处境下人物的情感

观众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不同情境下,鸟的出现折射出比莉当下不同的内心情感,丰富了剧中人物的形象,也层层推进了故事的发展。

比莉心情随着小鸟出现的变化如下:

  • 小鸟第一次出现时,比莉内心迷茫无助。此时的比莉,没有申请到奖学金又拖欠房租,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
  • 小鸟第二次出现时,比莉觉得孤单寂寞。多年后回国,亲戚们的疏远以及在饭桌上的互怼,让她觉得家乡陌生又冷漠。
  • 小鸟第三次出现时,比莉已返回纽约。临行前奶奶对她的鼓励,让她正视了自己负面的情感,获得了爱与勇气。此时的她,脸上淡定从容,内心释然无畏。

在我看来,导演以鸟的出现作为线索,不仅使画面变得生动,也在无声中完成了比莉一路走来的情感转变。无需高潮的情节以及强烈的情感宣泄,让观众在这缓慢而平淡的情境中,走进比莉的内心世界,感知她从冲突隐忍中,学会了释放与收敛。这样的情节安排,真正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多角度解构《别告诉她》背后的哲思与情感

03、电影价值: 基于《别告诉她》这部电影,根据我自己的观影体验并结合故事情节,谈谈这部电影传递的普世意义

本片借由是否要告诉奶奶病情作为切入点,让观众跟随比莉从家庭里的矛盾挣扎,上升到民族与文化对于生命的不同注解。但在我眼中,这并不是一部严肃死板的剧情片,其背后想要表达的,是超越文化差异与种族分别的人间温情。

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部影片,了解其背后的价值所在,我会结合《别告诉她》的情节内容,谈谈该片所传递的普世意义。

①家人的心里充满爱,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源于爱

影片的前半段,比莉的心中都充满疑虑和不解。她无法理解父辈们隐瞒奶奶病情的做法,认为这是剥夺了奶奶的知情权。所以随着剧情的推进,她不断向周围人求证着答案。她问父母、问姑姑、问大伯,得到的决定都是隐瞒。那一刻,她屈服了,虽然她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这种做法。

在堂弟的婚礼上,一家人从原来的拘谨,到逐渐的释放。无论是轮流催酒,还是喝醉了划着酒拳,再怎么荒谬的情节,在这场婚礼上都显得毫不违和。此时。比莉看到奶奶脸上油然而生的欢喜,似乎明白了大伯伯们隐瞒实情的原因,是想通过全家人替奶奶分担喜怒哀乐,让奶奶在最后的人生路上多些美好的回忆。

在我看来,善意的谎言,有时候也承载着家人的真情实。父亲会在孩子面前吝惜赞美,却在独自一人时回想孩子的成就默默微笑。孩子也会害怕父母担心,吃着泡面回答父母说,一切都好。

这些善意谎言的背后后,没有孰对孰错。其初衷,都是源于我们对于这个家的爱。

②家人的爱,是支撑我们面对挑战的勇气与力量

影片中,在比莉与奶奶告别之前,比莉向奶奶坦言自己与奖学金失之交臂。奶奶没有替比莉没有拿到奖学金而难过,相反,奶奶对比莉说:"生活不光是你去做什么,更是你如何去做。"比莉从奶奶这里收获了爱与勇气,返回了纽约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们成长的旅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万事顺遂的阳光大道。在这其中会有风雨,会有挫折。但家人的鼓励,是那如沐的春风,是那冬日的暖阳,给予我们力量,支撑着我们面对之后的人生挑战。

从多角度解构《别告诉她》背后的哲思与情感

③陪伴,是向家人表达爱的最好方式

影片中的大家族,已经25年没有团聚过了。老二一家移民美国,老大一家长居日本,相隔万里。比莉回到家中与姨母聊天时,才发现帮佣阿姨也都换了四五个可。如果不是因为奶奶的病情,不知道他们会在何时相见。但也正是这次短暂的久别重逢,让他们体会到了亲人的陪伴,是多么重要。

当大伯在婚礼上痛苦流涕,感谢奶奶将他养育成人,培育成才时,令人动容。大伯的泪水,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是对奶奶病重的悲伤之情,更是这么多年没有陪伴在奶奶身旁的后悔之情。

在我看来,陪伴才是我们向家人表达爱的最好方式。钱可以再赚,但逝去的光阴,却不会回头。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有句话叫世事无常。就如影片中奶奶的病情一样,可能下一秒,可能就是诀别。希望每个人都能不留遗憾,去花时间去陪陪自己的亲人。

总结一下:

《别告诉她》并不是一部沉重伤感的剧情片,导演在掌握电影的调性以及节奏感方面都恰到好处,悲喜交集,令人动容。如果本片只拘泥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无法看到导演对于华人家族背后折射出的爱与思考。

因此,为了让大家了解影片背后的意义,我在分析完镜头语言以及象征意义后,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就影片的普世意义,结合我自己的感受,提出了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