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魚用吃鉛2克的漂是不是太大了?用稍長些的竿子吃鉛小了很難拋竿?

金億集團


冬釣應注重的“六不”

1、宜釣晴天不釣冷

冬天,即使因水溫下降而導致魚類少吃,少動,但只要是晴天,尤其連續幾日豔陽天氣的中午時分,由於日照影響水溫上升,從而又達到相對適合魚餌遊弋覓食的水域環境時,儘管冬不如春,但還是適宜垂釣。

反之,若是陰雨驟冷天氣,除北方冰釣外,任你心急手癢,也不宜出門,因為三九天的冷,魚餌本來就已經進入冬眠,要是在連續幾日驟冷,其水溫就更會下降,一般都低於適合魚類覓食最低5度的臨界線而致使他們停止了攝食,所以,這時候,不管在什麼水域垂釣和釣位多深,

另外,晴天中的冷,即早上大霧尚未散去,日照還沒有使水溫逐漸上升到一定程度的11點鐘前,和下午隨著日照的逐漸減弱是水溫又慢慢開始回落到5點鐘後,由於冬天的早晚不僅魚兒都在深水,更因為這時與午間水溫溫差使魚兒又感不適,同樣難釣。

2、宜釣熟地不釣生

這裡所指的熟地,有兩個基本概念,一是對經常去的釣場知根知底,熟悉他的水面風向及日照陰陽,瞭解和掌握了四周或兩岸所釣位置的深淺及探出的坑,石窯裡是否藏魚,二是對魚的大小,魚群稀密,食性偏愛和攝餌頻率及漂訊反應的強弱能心中有數,瞭如指掌。

冬釣,為何要在這些方面較之春夏秋季更加講究?其原因是,其他三季,常常是魚找吃,而冬天恰恰是吃找魚,前者,無論在任何水域,即便實施過程中哪裡有慮事不周,但起碼也能釣則少獲。而後者,即便某水域魚兒很多,但由於他們少吃多動,如果釣者在冬釣時還是像其他季節那樣隨隨便便的下竿,隨隨便便的用餌或在某個環節少有疏忽,恐怕就很難釣到魚了。

3、專釣鯽魚不釣混

冬天,儘管因水溫下降而不適合魚類的生存環境則使他們少吃,少動,進入冬眠,可這時的溫水性鯽魚,即便水溫已下降到5~3度,也能眠而不死,同樣攝食。儘管不及春夏秋好釣,但只要找到了他們的棲息藏身之地,一般都能釣獲。

然而,這期間,淡水中的其他大魚,除平常本性就是越大越不會像鯽魚那樣輕易咬鉤外,更在於他們的覓食水溫溫差要比鯽魚高出2~3度,所以,只要進入立冬後的小雪節氣,即使出釣農村經營性的養殖魚塘,也很難釣獲:要是稀少的自然水域,那就更不可能了。故此,凡冬天出釣,釣者在意欲所釣魚種的選擇和漁具,魚餌的準備上,只應考慮專釣鯽魚,不要再像春夏秋季那樣,鯽、草、鯉、鰱,混釣一塘,有啥釣啥,格殺勿論,真要這樣,其結果必然會造成失誤。

4、深釣適度不釣很

有句魚諺“冬釣深”。這也是釣界老前輩從時間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並廣為運用。

但是,深夜並非越深越好。根據魚類有關季節,水深,水溫資料顯示,寒冬,水深3.5米,水溫便能達到3~5度,則可適合魚類棲息藏身。也就是說,冬釣的最深水位,一般應考慮在3米以上,4米以下,要是超出4米釣很深釣點,情況又會不一樣。

當然,冬釣,深是前提,但是有條件,具體的講,也就是一般不能低於3米深的水位,要在3~4米之間,憑自己經常擇地選點的經驗,力求找到,找準魚兒的窩點這才是關鍵。否則,倘若你的釣點無魚,就是再深到8米,10米,也無濟於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冬釣,一定要走出深的誤區。

5、靜釣守窩不釣奔

冬天野釣,很多釣友都習慣撒喂3 ~5個窩點,這很正常,也值得推廣,但在施釣換窩的時間差上,一定要把握好動與靜的關係,即換還是守。

冬季,根據魚類少吃少動這一生存習性,撒窩後,即便誘餌屬於濃香型,能刺激他的視覺和嗅覺,但至少也要兩個小時,甚至更長一些時間,才有有魚近窩,這期間,釣者若仍按春夏秋季魚找吃,那樣20~30分鐘就想有魚訊反應,否則,就習慣性的頻繁換窩,換來換去,結果,每個窩子往往是人走魚進,人到魚溜。越換越勤,越勤越換,東奔西走,這窩那窩,一無所有。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冬釣,釣者要耐住靜守,切勿勤換奔走。具體方法為:當甲窩從撒喂到試釣兩個小時左右還不見有魚訊的任何反應,則可考慮換到同時撒餵了誘料的乙窩,在乙窩試釣30~40分鐘後也沒魚訊時,再換到丙窩,如此往下,挨個試釣,當試出某個窩子有魚,即便隔三差五才釣上一條最好也莫在移情別戀。畢竟是冬天,能釣獲就算知足,再換也不過如此,甚至不及。

6、宜釣暗草不釣明

釣魚要挨草,恐怕是任何釣友都懂得的一項基本常識,但是,草還是有明草和暗草之分。

明草,不管他的稀密程度,都只生長在溪河塘堰的兩岸周邊,且水位一般不會超過兩米,正式這個原因,入冬後,特別到了隆冬時節,儘管有密集的枯萎水草覆蓋水面而看似他們會在此處棲息藏身,但實際上這種水位的水體溫差環境,根本就不適合魚冬季耐寒的生存條件而早已離開近岸,潛入深水,所以,這期間,釣者不能拿在挨明草垂釣。

暗草,一般都在離岸10米以外的河底生長,因為這裡水深,即便是高杆和藤葉草,也長不出水面,像這種隱欲可見的暗草,除了往往都在3米左右的水位而正適合冬季魚類的水溫環境外,更在於水底草叢障礙最容易歇魚,藏魚,只要釣者在岸上能發現水域中有似現非現的黑壓壓一片暗草,在選擇稀疏處的草隙喂窩,並注意防止掛鉤,真算是冬季的最佳釣位。

二、冬釣應注重的兩個技巧

1、釣具精巧

冬釣,因為選擇的對象魚種是鯽魚,這就首先確定了主要釣具只適宜用手竿,不宜用拋竿;其次,在春夏秋使用過的鉤線漂墜全套釣組,不管新舊都應該重新更換,尤其必須堅持鉤的大換小,線的粗換細,漂與鉤墜餌的沉浮力完全相等,一定不要再用其他季節的常年一貫制綜合型釣組,否則,就會因冬天鯽魚攝食更加斯文和浮漂反應特別微弱而造成識漂和提竿上的操作失誤。

為了避免和減少這種失誤,冬釣最適合的釣組匹配一般為,竿用4.5或5.4米輕便柔軟型手竿,線最粗不超過0.8號,鉤用4~5號(不宜在大)海夕常柄鉤,墜子要輕,浮漂要小(散漂三粒)。這種輕細小的合理組合,是冬天釣鯽爭取多獲的一個重要條件。

2、餌料精良

冬釣野塘的誘,釣餌,一定要注重精良,才能適應魚兒少吃,少動的習性餌增強對他們的誘惑力和食慾感。

誘餌:既要講究濃香,又要注重顏色,以紅黃白的豔色和甜腥羶的濃香刺激它的視覺嗅覺而強力誘引他們進窩。

釣餌:應比誘餌更精,更香和更具誘惑力。若用蚯蚓做釣餌,以紅色的為佳,但只宜有火柴棍大小即可,小了穿不上鉤,大了,不適合冬季魚餌攝食。為了對魚餌的誘引更有效,還可將蚯蚓用麝香液或其他餌料香精做蘸餌效果會更好。冬季最好的釣餌莫過於紅蟲了,有條件的釣友可使用紅蟲施釣,效果非常好。











網絡拍客


吃鉛量2克的浮漂是否合適,這取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浮漂吃鉛量的大小選擇並不是永遠不變的,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做出判斷,接下來我就一條一條來說,你可以自己對照參考。

一、浮漂吃鉛量大小取決於線組大小

所使用的線組越大,就要求浮漂的吃鉛量越大,大漂大線組釣大魚,小漂小線組釣小魚,這是永遠不變的基本規律。所以,如果你發現浮漂的吃鉛量太大,有魚咬鉤但是浮漂信號卻很微弱很模糊,必須換吃鉛量更小的浮漂時,請記住一定要把線組也一同換小。否則浮漂的吃鉛量太小,而線組太大,就會導致水線無法繃直,同樣無法提高靈敏度。

二、浮漂吃鉛量大小取決於水深

深水釣魚浮漂的吃鉛量要偏大一些,淺水釣魚浮漂的吃鉛量可以偏小一些。這是因為水越深水線就越長,所以需要吃鉛量更大的浮漂才能把水線繃直。

三、浮漂吃鉛量大小取決於魚的活性高低

夏季的時候魚的活躍性較高,魚咬鉤的力度也比較大,所以夏季的時候可以使用吃鉛量偏大的浮漂。但是夏季天氣比較悶熱,特別是下雨之前,經常會出現氣壓偏低的情況,此時水中的含氧量會降低,魚在缺氧的情況下咬鉤力度也會變輕。另外,冬季的時候由於水溫較低,所以魚的吃口也會變輕,必須使用吃鉛量偏小的浮漂。

總結:浮漂吃鉛量的計算公式

最後給你一個計算公式,使用這個公式就可以大致計算出你的浮漂吃鉛量是否合適:

(主線號數+水深)÷2.5=浮漂吃鉛量(最小值)

按照這個公式計算出的是浮漂吃鉛量的最小值,假設你使用1.0號主線,在水深3米的地方釣魚,那麼按照公式來計算(1+3)÷2.5=1.6克,也就是說你最小可以使用吃鉛量1.6克的浮漂。


眼鏡哥說魚


季節不是選擇浮漂吃鉛量的唯一因素,事實上,如何選擇浮漂吃鉛量是要基於多方面考慮的。題主既然這麼問,出發點應該是冬季魚的活性低,魚口小。但也只是相對,不一定冬季只有輕口魚。浮漂的吃鉛量是決定其靈敏度最關鍵的因素,但不能一味地追求靈敏,特定的情況下也實現不了。吃鉛越小越靈敏,可是不能拿個吃鉛0.5克的漂去玩野釣啊,所以,如何確定浮漂的吃鉛量是要綜合考慮,靈活變通的。

一、基於靈敏度的考慮

浮漂的吃鉛量越小,靈敏度越大,這是沒有疑問的。主要是依魚情、魚口輕重而定,如果魚口活躍,那靈敏度的要求就不高,吃鉛量的選擇會就會有一個較寬的譜,大一點小一點都不影響浮漂出信號。但如果魚口較輕,那就要選擇吃鉛量小的一點的浮漂,具體小到什麼程度,以浮漂能出信號為準。野釣情況下,我多年釣下來,一般不必低於1克。

二、基於水深和魚線的考慮

在深水作釣,相對淺水,浮鉛的吃鉛量就要增大。但凡魚線都是有硬度的,主線卷下拆下來的魚線不可能是筆直的,有一定的捲曲。所以,在水比較深的時候,浮漂吃鉛量比較小,連水線都拉不直,那還談什麼信號的傳遞?早損失光了。當然實釣垂釣過程中,可以用很細且柔軟性較好的主線來適當克服,比說說4米深,1號主線,1.5克的鉛就感覺嫌小了,將主線號數降到0.4,可能就沒有問題了。有人總結出了一個公式。水深加線號除以2,雖然比較刻板,但這個公式還是反映出了浮漂的吃鉛量是與水深和線號呈正相關的。

三、基於走水的影響

這個同水深差不多,要求靈敏度的前提是信號能上傳,主線的水線部分要崩直,走水情況下小吃鉛量的浮漂就辦不到這一點,所以只能相應的加鉛,這是被逼的。魚口輕的話,只能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四、基於垂釣者的拋竿水平及風力的影響

拋竿技術是臺釣的基本功,鉤餌每次同點落能形成較為集中的魚窩,能提高垂釣效率。如果用小吃鉛量的浮漂,鉤餌的落點誤差極大,那也是得不償失的。在有風的天氣,如果用長竿,拋不出去肯定也不行。這就是題主的第二問,用長竿吃鉛小了很難拋,解決方向一方面加重鉛墜,另一方面提高拋竿技術,前者是被動,後者是主動,如果可以,當然選後者,但拋竿技術不是說練好就練好的,需要一定時間的努力。

五、基於有無表層雜魚考慮

表層雜魚搶食,鉤餌到不了底,底釣無法進行,除非你能把表層的魚全滅了,否則只能加重鉛墜,讓餌料快速穿過表層。當然,解決表層雜魚搶食還有把餌搓粘一點,線用細一點(加降餌料下降)以及特殊的拋竿方法“漂墜同點落拋竿法”,所有招式一起上,鉛墜的“負擔”則會相應減少。

寫在最後

浮漂大小方面的選擇是需要根據具體的作釣環境以及魚情綜合考慮,單單隻考慮某一方面的因素肯定是行不通的。總的原則是以浮漂的信號為中心,選漂也好,調釣也好,出得了信號,而且中得了魚,那漂用得就是對的,調釣也是恰當的。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當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探討交流。


江釣人狂龍


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浮漂的吃鉛比水情魚情和我們所使用的釣杆長短所決定的。當我們在水深超過兩米的時候,我們的浮漂吃鉛量就會要大一點,這樣才有利於鉤餌快速到底。冬季雖然魚口輕微,但不是所有的時候都會這樣。當魚情偏好,魚口較快時或是小雜魚鬧物,為了減少浮漂的不必要的漂訊,也是要使用吃鉛量較大的浮標,這樣的浮漂無論是翻身下沉到漂訊反應相對要穩健得多。當我們為了匹配釣點實際水情及魚情選用長竿時,為了連續拋投準確性,我們就會選擇吃鉛量較大一點的浮標。

在這裡,我跟大家分享一種如何選擇浮漂吃鉛量的方法。就是我們釣點的大致水深,加上我們魚線的主線的線號除以2,就是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浮漂吃鉛量的克數。譬如說我們今天釣點的實際水深兩米。假設魚線用的是2號。那麼,我會所使用的浮漂吃鉛量為2g的浮漂。

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釣竿的長短來匹配吃鉛量的大小,3.6~3.9的釣竿建議吃鉛量在1.0g~1.5g左右的浮渘;4.5~4.8米建議在1.5g~2.0g的浮漂;5.4~5.7建議選2.0~3.0g的浮漂,竿子越長,吃鉛量就要更大些。

在實際垂釣過程中,要根據魚情的快慢,水的深淺和釣竿的長短來綜合考量,才能夠正確合理的搭配線組,正確使用浮漂。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6864249501778987"} --}

魚不開口咋整


冬季風多小浮漂確實不好拋竿子,我們可以用大的浮漂,鉛加重點主釣鯽魚不怕的。我們釣鯽魚一般都是釣底,鉛墜是懸浮於水的。也就是說浮漂和鉛墜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那麼滿足於這個狀態,主線肯定是要繃直才行。甚至很多釣友在釣鯽魚時會調得很靈,兩個餌料到底,甚至一餌懸浮一餌觸底。這樣從表面上來看是很靈了,但是卻會出現了一個新問題。

如果釣的水位比較深,就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鉛墜的重量和浮漂向上的拉力沒辦法將線組繃直。這時候魚兒吃餌本來就輕,再加上線組沒繃直,這樣能出現清晰的信號才怪。

冬季是個多風的季節,我們出門作釣時經常遇到各種颳風的天氣,而且也會遇到走水的情況。這時候如果選用的浮漂太小,雖然靈敏度提高了,但是配重的鉛墜重力也同樣小了。整個線組的穩定性就很差,如果在颳風,流水的環境作釣,浮漂的狀態就很難達到理想狀態,非常影響上魚率。所以吃鉛量略大一些,搭配的鉛墜也略大一些,這樣穩定性就提高了很多,看漂抓口自然也輕鬆。







衝哥愛釣魚


冬季釣魚用多大的漂,多重的鉛,這個問題還是要考慮多重因素的,比如釣多深的水,多長的杆,目標魚是什麼。短杆細線釣小魚就用吃鉛量稍微小的漂,細線不至於水深鉛皮輕導致主線崩不直的現象,其實魚的力量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弱的。一兩克的漂就調四釣二的情況鯽魚吃口還是能很明顯的。至於大線長杆釣大魚就更加不用說了,半斤的鯉魚都能隨便拖著3克的漂跑。冬季釣魚主要還是找對釣點,找不對釣點沒有魚,釣的再靈也是空軍啊[摳鼻]






北儂釣魚


我個人認為浮漂的靈敏跟吃鉛量大小沒有直接的關係。釣魚人經常糾結的一個事情就是浮漂的靈敏度問題,我個人總結:靈敏度是關係到整個線組的問題,不是單一從浮漂體現的,比如主線和子線的大小和搭配,子線的長短等等。打個比方,野釣用的線組普遍較大,你用個3號主線,搭配吃鉛1.0的浮漂,釣點水深3~4米,那你的1克的鉛能把3米多的3號主線繃直嗎?不能繃直的話你哪來的靈敏度呢?我還親眼看見過有的釣友,3.0的主線搭配0.6的子線4號的袖鉤來釣鯽魚,然後就不斷埋怨自己的浮漂不行,別人的口出的那麼幹脆,自己的浮漂出的口一點也不行,卻不知道他的漂價值60,人家的漂才8塊錢,是人家的漂比出他的好嗎?其實如果他把主線換成0.8或者1.0,一樣能很好的口。所以,浮漂出口靈不靈敏,是關係到整個線組的搭配問題,不能單單說是浮漂或者是子線長短的問題。


Michael


我就簡單說兩句話,1 :在原有的浮漂下,鉛皮座縮短,和鉛皮縮短,能有效解決部分問題,容易拋投些,因為鉛縮短了,重心更能靠中,就像一斤棉花和一斤鐵一那個先到水底一樣的道理。2:把原來的緊挨鉛皮座的太空豆上拉幾公分,拋投的時候大拇指和食指緊扣八字環,這時候鉛皮座會向杆捎部位移動,然後拋投,在拋投過程中,鉛皮會隨著慣性下沉,藉著拋投力能更好的向前衝。

然後沒有了!呵呵😊。


睿智戶外


冬季釣魚多數以鯽魚為主,漂2克的大了,因為冬天的魚水溫低活性不是很好不能跟夏天比。選漂一般在0.8-1.2克左右為最佳,當然也要根據當地地形,水深決定。冬天杆子長鉛重量輕不利於拋投有三個原因,1 鉛輕拋投到你的窩點2 在2-3級橫風當你進行拋投拋不出去,要麼不在窩點。3 杆長釣的也遠也深 不利於看瞟,漂下沉速度比較慢。所以合理搭配是一個很重要的確定。


可視暴魚


看你釣多遠,水多深,是否走水。

冬天魚吃口輕,水面風又大,用一支合適的漂能讓魚獲更好。

像我這野釣,3.6的杆子隨便拋出去都有兩三米深,還會走水,這種情況漂肯定大些。我用6.3的用的2g到3g的漂,水深4米左右,走水。用的1.5+0.8 鉤用的3號伊豆。

如果是去小河裡釣鯽魚,走水很輕微,水也不算深,那就用小漂,1g左右完全足夠,配上小鉤細線,目前釣鯽魚我用的是1號袖0.4子線0.8主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