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不容辞”!这些电子厂“转型”口罩厂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口罩供应仍然紧张,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截留过境口罩的事件。为了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医院、市民对个人防护用品的需求飙涨,各地网友纷纷反映“一罩”难求,甚至有钱都买不到,口罩成为极度稀缺商品。

应对国内口罩缺口,日本、美国、缅甸等国的口罩被海外热心人士购买并运送回国,投入到医疗一线,弥补医用口罩紧缺。国内口罩企业也放弃春节假期紧急复工,开足马力生产。苏州一家停产570天、进入破产清算的口罩企业,仅在96小时内实现复工生产。

口罩概念股也是水涨船高,口罩板块一周上涨超40%。

然而即使如此,口罩需求缺口依然巨大!为了解决口罩短缺,多家“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疫不容辞”的加入到口罩生产的行列。天眼查统计数据显示,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其中近700家为科技推广、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企业。这其中又有很多家是电子公司。

富士康:日产口罩200万,先自用

富士康公告称,新增从事医用口罩的生产,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大背景下,基于落实当地政府要求,迅速应对疫情所需。富士康借助自身在生产管理、市场协同、技术输出等方面的能力与优势,打通原材料采购、设备制造、产品生产等全产业链,从源头增加医用口罩的生产供应。

目前预计2月底可实现200万只的产能计划,优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不占用社会资源,为民众口罩需求腾出空间。同时富士康未来视情况积极对外支援输出,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富士康在龙华园区首次导入首条日产10万只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5日顺利实现试产,产品资质认证尚在申请中。

好好的一个电子厂怎么就突然做口罩了呢?因为富士康上百万名员工马上就要返工投产了,大批电子产品和新款智能手机等着富士康的工人们开工加班生产,如此庞大的员工规模当然需要大量的口罩,每3~4小时就需要更换一只,人均每天用2~3只口罩,于是富士康才会利用多年来在供应链积累的资源和人脉自己生产口罩,富士康高层表示生产口罩难度不大,目前日产量已经突破一百万只,2月底有望日产两百万只口罩,能为员工们源源不断提供口罩直到疫情结束,就是富士康能为社会做的最大贡献了。

“疫不容辞”!这些电子厂“转型”口罩厂

原本富士康在年初是最忙的阶段,3月份有iPhone 9要发布,还有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一系列中高端手机相继发布,它们都多多少少和富士康有着合作上的关系,尤其是苹果新机的产能绝大部分都交给了富士康,所以富士康今年是面临着产能和疫情的双重压力,既要保证百万员工的身体健康又要给客户们交货,不过手机厂商们也同样收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原定的营销计划和销售渠道铺设通通泡汤,线下手机门店绝大部分关门,即便开门营业也几乎0客流量,线上营销及销售将会是手机厂商未来三个月内的主战场。

OPPO、vivo:日产12万只左右

除了富士康跨界生产口罩之外,国内排名Top 3的厂商OPPO也开始生产口罩,日产12万只左右。

此外,近日网络上流传称,由于口罩产能不足,OPPO和vivo组织员工和产能进行口罩生产。

“疫不容辞”!这些电子厂“转型”口罩厂

OPPO方面回应称,确实调派了一批技术人员与工人,支援相关企业进行口罩生产。在有序恢复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OPPO希望能利用自身的经验与能力,为疫情防控略尽绵力。

比亚迪:预计日产口罩500万只,消毒液5万瓶

面对医疗防护物资严重短缺的局面,比亚迪迅速调配资源,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以满足当前对防护物资的迫切需求。

据比亚迪介绍,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

“疫不容辞”!这些电子厂“转型”口罩厂

长盈精密:首批1000万只口罩原材料已到位

2月9日,长盈精密对外表示,为落实政府下达的紧急任务,公司发挥自动化以及快速反应的精优势,利用已有洁净厂房与央企下属医疗企业合作投产高速平面耳带式口罩全自动生产线,目前首条生产线已成功试产,首批1000万支口罩原材料已经到位,预计2月底口罩产能将达到100万只/天。

此外,长盈精密已备好500万只/天的场地和条件,根据需要可随时扩产。此举可为公司恢复生产提供物资支撑,还有望投入市场缓解口罩紧缺状况。

和硕:进军口罩生产

“疫不容辞”!这些电子厂“转型”口罩厂

一直从事苹果iPhone和PC产品代工的和硕也要进军口罩生产。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对此表示,从技术面来讲,和硕要投入一般口罩与医疗级口罩的生产并不难,因和硕集团拥有高度自动化制造线的自制能力与二级医疗器材的研发、生产经验,可以在高度监理过程指挥自动化生产设备,在过程中100%不由人手接触而完成医疗级口罩制作。

除了技术层面,还有需求上的考虑,童子贤表示和硕集团在产出高峰期全球十几万名员工对口罩有常态性的需求。而每年流感病毒盛行的冬季我们各地厂区也消费了大量口罩。童子贤表示和硕高层讨论过是否购入物料自行生产口罩的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最终决定,还在评估,要看口罩需求是不是一时热度。

此外,近日网络上流传称,由于口罩产能不足,OPPO和vivo组织员工和产能进行口罩生产。OPPO方面回应称,确实调派了一批技术人员与工人,支援相关企业进行口罩生产。在有序恢复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OPPO希望能利用自身的经验与能力,为疫情防控略尽绵力。

“疫不容辞”!这些电子厂“转型”口罩厂

面对疫情,国家在紧急采取措施,有很多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也很多医务人员正在防疫一线战斗,在战斗后方的我们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为他们加油鼓劲,我们要相信,光明总会来到。

上海电气:力争2月20日前交付10条口罩自动化生产线

2月6日下午,上海电气集团与上海三枪集团签署了高速平面口罩自动化生产线制造合作协议,力争在2月20日前交付10条口罩自动化生产线。

在上海电气入主后,锂电池制造设备商“赢合科技 ”凭借专业的自动化设备制造能力以及新工艺开发个性化定制优势,迅速组建研发团队,一周内完成了平面医用口罩全自动一体机的研发,全力组织设备生产,调动700余名企业安装调试人员加急投入到设备组装和调试工作中。赢合科技发布的信息显示,其已紧急开发生产医疗平面医用口罩全自动一体机,并与振德医疗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发KN95口罩(M95)全自动生产线。赢合科技已初步与深圳市政府达成了第一批医用口罩生产设备的供应协议,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100台设备的交付。

此次10条生产线,计划2月15日先期交付4条,2月20日再交付6条。每条生产线具备每分钟110副的生产能力,可实现24小时自动化不间断生产,除去设备稼动率,每天可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耳带式外科口罩10-12万副。此前,赢合科技已接到100台平面口罩全自动生产线设备供应订单,并将优先捐赠20台设备全力驰援疫区。


赢合科技 :锂电池制造设备商跨界开发口罩生产线


赢合科技发布的信息显示,其已紧急开发生产医疗平面医用口罩全自动一体机,并与振德医疗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发KN95口罩(M95)全自动生产线。赢合科技已初步与深圳市政府达成了第一批医用口罩生产设备的供应协议,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100台设备的交付。

广州普理:质量检测机改全自动口罩机

广州普理司科技推出的全国首款利用AI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进行鉴别和操控的视觉数字全自动口罩机,从2月6日启动技术攻关项目到2月8日完成,仅用时3天,2月9日实现试产,2月10日开始量产,单机产量可达每分钟120片,日产口罩超15万片。

“疫不容辞”!这些电子厂“转型”口罩厂

该款全自动口罩机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模块化柔性设计,能避免未来因口罩需求量的剧烈变化导致的产能浪费。据介绍,由于该设备是利用视觉检测机器改造而成,当对口罩的需求量减少时,又可以改装回原来的视觉检测设备。

“疫情过后,这台设备可做涂布机,也可应用在许多3C类电子消费产品的生产线上,如各种卷材外壳、柔性显示屏幕、柔性电路板等的质量检测。”广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林小博表示,只要具有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需求的生产线,都能够将其改造为所需的设备,不仅可以嵌入成为某生产线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产线的生产;而且由于不需要重新建造,改造成本也相对较低,能让企业的生产更加灵活。

相比传统口罩机,这款机器生产更集约、更稳定,占地面积更小,可满足长时间运行需求,实现强大的口罩生产能力。林小博介绍说,这款口罩机是全国首发柔性AI视觉口罩机,可大大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

拓野机器人:加快口罩自动化生产线生产

小米投资的拓野机器人,也是此次口罩自动化生产线的强力后援。

据悉,截止目前,拓野已生产30条口罩自动化生产线,一方面拓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第一时间将生产线运输到口罩紧缺的省份、重点疫区以及包括几家上市公司在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另一方面在获得口罩生产许可后自主生产口罩。目前拓野口罩日产量已经达到了260万件。

手机ODM公开招聘口罩生产厂长

一家深圳三防手机的OEM/ODM企业,也于近日在招聘网站上挂出了招聘口罩生产厂长的信息。

“疫不容辞”!这些电子厂“转型”口罩厂

除了他们,还有多家原本和口罩业务不搭边的电子科技企业,也放出了招聘“口罩人才”的需求。

“疫不容辞”!这些电子厂“转型”口罩厂


此外中光电特投资一百条全自动口罩生产线,预计月产口罩将达三亿只。而南兴股份与汇通自动化形成战略合作,其利用在通用设备的技术研发、管理及生产优势,快速提升汇通自动化的口罩,生产加工设备的产能。

本文综合自EETOP、Techweb、环球网、科技日报、新浪财经报道、电子发烧友、电子工程专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